208年,孔融被曹操处死。他两个年幼的孩子因寄养在外,暂时逃过一劫,不料却因说了八个字,让曹操大惊,随即下令将这两个孩子也杀了。
孔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让梨的典故流传至今。他是孔子的后代,东汉的名士之一,从小就刻苦好学、博览群书。
孔融深受儒家学派影响,常常以礼自居。因自己是汉朝的官,哪怕到了东汉末年,面对三国崛起之势,仍看不起枭雄曹操,经常写文章抨击曹操,对曹操恶语相向。
孔融此人才学颇有名,曹操虽暗中忍耐,却怕他的针对会影响天下士人对自己的看法,阻挠自己的千秋大业。
在积累了一肚子的猜疑和嫉妒后,曹操借着别人的诬陷,趁机给孔融安了许多罪名,包括“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以不忠不孝为由将孔融逮了起来。
孔融进了大狱,也并没有畏惧求饶,他自小崇拜古时英雄人物宁折不屈的气节,生活中处处以先贤为榜样,准备慷慨赴死。唯一一点让他担忧的,就是他家中两个还很年幼的孩子。
面对这不实的罪名,他没有辩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心里清楚自己得罪了曹操,必死无疑,只盼望孩子不要受牵连。他对曹操说:“我愿以死谢罪,只希望放过我的孩子。”
曹操得知他有一儿一女,儿子九岁,女儿八岁,年纪不大。又听闻他们一直寄养在别人家,和孔融相处之日并不长。曹操也不愿落下残暴的名声,于是一开始放过了两个孩子。
孔融被捕的那一天,面对来势汹汹的官兵,府中上上下下都哭成了泪人,甚至有胆小的仆人直接被吓晕了过去。哭声、叫喊声、骂声交织在一起,所有人都慌张得不行,家中乱作一团。
反观孔融的这一双儿女,不仅没有丝毫害怕,反而十分的淡定,两个人正在下棋,听闻父亲入狱,也没有停止,仍然继续安静地对弈。
有人来劝他们离开:“不要再继续玩耍了,你们的父亲下了大牢,罪名众多,眼下这形势,恐怕是要被处死。你们不如收拾收拾行李,趁现在能逃跑就赶快逃跑吧,不然被他连累,你们也凶多吉少。”
听了来人的劝告,两个孩子并没有同意,仍神态自若地下着棋,只是回答了八个字:“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来人听了,没想到不满十岁的孩子,竟然早已经看清了事情的本质,一时也是哑口无言,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叹了口气,暗自念叨世道不公啊,便离开了。
寄养这两个孩子的主人,知道孔融被抓,也劝他们赶快离开,可他们仍不愿意,主人也无法。
看他们可怜,主人于心不忍,想着这两个孩子恐怕也是凶多吉少,最后再让他们吃点好的。于是专门跑到菜场买了一块肉,做了一锅肉汤招待他们。
男孩因为口渴,便端起了一碗肉汤喝了起来。女孩对主人道了谢,却没去动肉汤,她对主人说道:“今天这样的杀身之祸,我们已经不奢望能够平安活着了,还需要知道肉是什么味道吗?”
女孩的言外之意竟是已经做好了赴死准备,不打算浪费来之不易的肉食,劝主人多吃点。
哥哥听了妹妹的话,放下肉汤,忍不住大哭起来。妹妹听哥哥哀嚎,眼泪终于止不住了,也啪嗒啪嗒往下掉。兄妹二人这会儿才终于有了符合他们年龄的举动,纷纷哭成了泪人。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八个字传到了曹操耳中,曹操大惊,当即就后背发凉,没想到这两个如此年幼的孩子,竟有这样的心胸和见识。
曹操身边的谋士也对他说:“这两个孩子不是等闲之辈,当下就异常聪明。如果现在不除去,将来长大之后,对您来说怕是祸害。”
曹操听了这话,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便派了士兵,将两个孩子也即刻处死。
士兵很快就找到了他们,这两个孩子看到带着兵器个个凶猛高大的士兵,并没有露出恐惧之色,反而既不哭也不闹,乖乖地束手就擒。
领头的士兵也很惊讶,他见过太多面对死亡吓得屁滚尿流的人,没想到两个孩子如此镇定。
只见妹妹对哥哥说道:“如果死去的人在地下有知,那么能够见到父母,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说完两个人手拉手,从容地引颈就行。
孔融全家被害的事传遍了整个都城,其中两个孩子从容赴死的事更是引得众人皆惋惜,只是因为迫于曹操的势力,竟没人敢为他们收尸。
只有一个叫脂习的友人,听闻这件事,从外地赶来,才让他们入土为安。脂习也因此得罪了曹操,被下了大狱。
如果这两个孩子能够平安长大,那么在史书上必定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惜英才少年,如此早逝,幸而“覆巢之下,焉有安卵”这八个字流传了下来,成了千古流传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