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遇险总有人相助,项羽失败就一败涂地,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刘邦遇险总有人相助,项羽失败就一败涂地,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神马动物世界 访问量:1895 更新时间:2024/1/28 13:58:07

刘邦和项羽,关于他们两个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因为从这两个人身上能找到很多迪,不管是处世还是为人都有借鉴的意义。

今天来聊的话题就是为什么刘邦遇到危险,总会遇到人帮助,项羽为什么失败就一败涂地,无人相助呢?

刘邦第一次遇到危机是鸿门宴上,这是刘邦人生最大的危机,比起当年雍齿献出丰县投靠魏国周市,使得他无家可归,只好投奔项梁这件事情还要严重。

因为雍齿背叛之后,刘邦还有出路,项羽攻打刘邦,那刘邦就没有出路了,不会有一个诸侯会收留他。

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

这还只是当年一战成名的巨鹿之战的场景,在此之后,项羽受降了秦军二十万,连名将章邯都认可项羽,天下无人敢挫其锋芒。

但偏偏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项伯跑过来还恩情,项伯知道刘邦必定要失败,就偷跑出来想让张良跟着自己离开刘邦。因为当年张良有恩于项伯。

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史记.三十世家·留侯世家》

但张良没有自己一个人逃跑,反而带着项伯去见了刘邦,经过一番运作,刘邦在鸿门宴上有惊无险。

张良为什么不弃刘邦逃跑,反而要冒着风险与刘邦共生死呢?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史记.三十世家·留侯世家》

景驹就是当年的楚王,张良情愿跟着这个不起眼的沛公,也不愿去见当时的楚王谋个前程。后来张良跟随韩王,也是身在韩,心在汉。

刘邦到底做了什么?

上面其实已经说的很清楚,因为张良的话,刘邦愿意听,而且被采纳。这种信任感使得张良愿意与刘邦共患难。后来张良还利用与项伯的关系为刘邦谋得了汉中之地,使得有机会出兵秦地。汉中之地没在手中,那刘邦想来争夺天下,估计难度会大上很多。

人最重要的就是信任,那项羽对部下信任吗?

不信任,当时刘邦点评项羽有一句话很到位。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十二本纪·高祖本纪》

亚父都不能用,亚父都不信任,他只信任姓项的,比如项伯等人,天下谁愿意跟随你,谁愿意帮你卖命。

再如项羽还中了陈平的反间计,连手下的大将都不信任。

项羽果意不信锺离眜等。——《史记.三十世家·陈丞相世家》

刘邦不觉得韩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当年夏侯婴推荐时,为了给夏侯婴面子,还是给了韩信一个治粟都尉。后来萧何月下追韩信之后,他又一次见到韩信,并没有凭借第一次印象否认了韩信,而是与他交流。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

这句话你可以听得出刘邦对韩信的抗拒和怀疑程度,但他第二次再见韩信,仅仅就是因为萧何的数言就信任,可见刘邦对萧何的信任不用言语而跃然纸上。

正因为这一种对部下的信任,使得在最危险的时候,部下愿意替刘邦出主意,也愿意替刘邦死。

纪信是刘邦的得力手下,人的体型相貌与刘邦很相像,在荥阳城被围的时候,在这种十分危机的时刻,纪信跳出来跟刘邦说你突围,由我假扮你。

将军纪信乃乘王驾,诈为汉王,诳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史记·十二本纪·高祖本纪》

东门方向还有二千女子突围,这样给出的假象就是刘邦要从东门突围。但实际上刘邦带着几十个随从从西门突围 。

纪信这个在鸿门宴逃跑之时,跟着樊哙、夏侯婴、靳彊护着刘邦的勇士最后被项羽烹了。

刘邦这一次利用女子,利用部下突围,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刘邦这种做法是很失面子的,但刘邦不在意,这是刘邦能曲。

我们再来看项羽,项羽也是有人救他的,在最危险的时候,当时乌江亭长就等着项羽。只要项羽上船,那么项羽就可以活命。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

项羽是担心回去之后,这些人背叛他吗?当时项羽有没有想过这个事情,我们并不清楚,但项羽自至少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

此时项羽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居然拒绝别人的帮助,说了一句话: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虽然说好象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说白了其实就是觉得自己面子挂不住。因为项羽的理想是很搞笑的,当年有人劝他定都咸阳,结果他来了一句: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

将这几句话联系在一起,我们很容易得出项羽这个人的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好面子。

面子比天大,如果面子没了,命要不要无所谓了,所以他拒绝了乌江亭长的帮助。往深里说,那就是项羽接受不了失败,因为项羽的人设就是战神,天下人畏惧的战神。

项羽对自己这种人设自己也深信不疑,最后突围之时,他还玩起了游戏,跟部下说我们只有几十个人,我还可以带着你们做到斩将,砍旗。

站在个人的角度,项羽的确是英勇,站在一个帝王的角度看,项羽像一个领导者吗?在这么危机时刻,不想着突围,反而向部下证明自己的能力。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

刘邦可以放下面子,项羽放不下,自然会拒绝别人的帮助了,真的遇到危险的时候,别人想帮你,你都拒绝了,别人当然帮不上你了。

项羽不信任人,所以无得力之人助他,项羽太迷信自己,所以拒绝别人帮助。

这样性格的人当个平民百姓可能还好,如果是一个领导,那其实是一种灾难。《道德经》中有句话: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不是让你执著于曲和全,枉和直,洼和盈。

而是让你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但项羽哪一点做到了呢?差距为什么这么大的答案不说也很清楚。

更多文章

  • 汉高祖刘邦形象新解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刘邦,项羽,韩信,夏侯婴,齐国,张良

    古代的人们认为帝王之所以能成为人上人,有很多的天命玄学所在,觉得这都是“上天”的授意,但是人世间那么多事情,哪有这么多玄学理论呢?一个人能位居帝王将相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实力。也许人生来起点不同,有些人一生下来就拥有尊贵的身份还有可以继承的地位与庞大家业;而有些人则只能依靠自己去打拼。刘邦的成功无疑是

  • 刘邦在秦朝当过泗水亭长, 亭长是多大的官, 相当于现在的啥官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小课标签:秦朝,泗水,嬴政,亭长,汉朝,汉高祖刘邦

    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只比秦始皇小3岁而已,这个时候是战国晚期,当时的秦王还是秦昭襄王,周赧王姬延也在这一年去世,刘邦的家乡是在今天江苏省的丰县,当时叫沛郡丰邑县中阳里,刘邦出生的时候还是魏国人,后来沛郡被楚国占领,于是刘邦又成为楚国人。《史记 高祖本纪》: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

  • 珠联璧合|互为倚重,助刘邦得天下好兄弟,却被媳妇拍在沙滩上

    历史解密编辑:荣一尘讲谈标签:刘邦,韩信,张良,萧何,樊哙,周勃,汉朝,霸王项羽

    汉高祖刘邦是个人物,从一个小吏能够一步一步地成为一代帝王,刘邦最大的依仗就是自己那双慧眼以及手底下为他效命的谋士将领,并且刘邦还能够很准确的把握住时机和境遇,虽然不学无术,但这种天赋一样的能力足够让他走上领导者的位置,那么刘邦和手底下的功臣们真正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西汉开国第一功臣

  • 鸿门宴,项羽没有杀刘邦的意思,甚至向刘邦示好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刘邦,范增,张良,汉朝,秦朝,鸿门宴,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秦汉两朝之间几年中争夺天下的两个重要人物。想必大家也十分清楚,要讲的是谁了,没错,就是刘邦和项羽。说到刘邦和项羽,那我们就一定会想起一场宴会,是的,它就是鸿门宴。在现代鸿门宴的意思是往往是指他人不怀好意的邀请。而这个词的由来就是始于当年,这一个设于鸿门的宴会。为什么会有这场宴会呢?

  • 原创刘邦厉害在哪里呢?

    历史解密编辑:妈耶冯宝宝标签:项羽,韩信,原创,汉朝,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作为第一个建立统一并且稳定的帝国的帝王,长期以来给大家的印象似乎都是‘痞子’、‘流氓’、‘无赖’,以及建国后对开国功臣的清洗。如此看来似乎一无是处,那么作为一位开国帝王和赋予我们民族以‘汉’之名的男人,真的有那么不堪吗?首先我们来看下很多人对于刘邦的第一个‘黑点。’在被项羽部队追击时,追兵

  • 刘邦死后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的嫡孙,历史证明刘邦杀功臣没有错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刘邦,吕雉,刘恒,朱元璋,高祖,汉惠帝

    “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先后诞生了十余个大一统王朝。数百位居高临下、高居宝座的皇帝中,昏庸之君和高明圣主都不是很多,大都是平庸之辈。最了不起的就是各朝各代的开国皇帝(或者是参加开朝立代的皇帝,最为典型的是唐太宗)。纵观整个中国历史

  • 都说刘邦是“流氓皇帝”,刘邦究竟有多流氓?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项羽,汉王,樊哙,汉朝,夏侯婴,流氓皇帝,汉高祖刘邦

    刘邦年轻 时确实挺荒唐,但要说他是“流氓”的话,就有些言过其实了。在不少史料或者影视剧中,对汉高祖刘邦的定义,都是以“流氓”为定论,其中,无赖、泼皮,甚至无耻之徒等诸多字眼,都是刘邦的标签。这些字眼显然不是什么好词儿,而身为开国之君,却在后世有这样的评价,这与刘邦一生中所干的几件事有很大关系。譬如他

  • 陈平投奔刘邦,刘邦:你盗嫂名声差!陈平回了26字,刘邦直接录用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三毛,刘邦,项羽,陈平,陈平(汉朝),汉朝

    一代伟人毛主席曾经这样评价汉高祖:“自古以来最会用人者就是刘邦。”诚然,刘邦作为一名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的社会底层人员,在秦末乱世中,能够一步一步由弱转强,由小到大,最终获取天下,依靠的就是围拢在他身边的那些人才。在那个时代,社会对人才是有着一套严格的道德标准的。以至于许多有着一技之长的人,因为道

  • 刘邦驾崩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的嫡孙,历史证明刘邦杀功臣没做错

    历史解密编辑:复杂说历史标签:刘邦,皇帝,韩信,吕雉,周勃,张良,汉朝

    自古以来,一个人想要做出一番惊天的大事,都不是完全靠自己办到的,中间势必需要他人的帮助。因为有句话说的好,双拳难敌四手,无论怎样,多个人就是多一分力。何况,有时候,有些人的能力可不单是多一分力那么简单。尤其是在古代,我们所知道的那些建立了不朽功勋的皇帝,他们不是靠自己实现大业的,而是靠了许多能人异士

  • 刘邦最勇武的儿子,力能扛鼎堪比项羽,为何却绝食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项羽,吕雉,刘恒,赵王,汉朝,秦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虽然是西汉的开国皇帝,但他却并不善于冲锋陷阵,当年项羽曾向他发起挑战,表示一决雌雄,刘邦避而不战,笑着说道:“吾宁斗智,不能斗力。”不过,刘邦的儿子之中却出现一位项羽式的人物,此人勇武过人、力能扛鼎,然而他的结局却很悲惨,最终绝食而死。那么刘邦的这个儿子到底是谁呢?他又为什么绝食自尽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