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贵人不踏贱地,读懂老子34字,刘邦让命中贵人心甘情愿结交他

贵人不踏贱地,读懂老子34字,刘邦让命中贵人心甘情愿结交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帝王霸朱 访问量:4321 更新时间:2023/12/7 1:32:01

贵人不踏贱地,读懂老子34字,刘邦让命中贵人心甘情愿结交他

路遥小说《人生》中说:“人生的路虽然很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贵人,往往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又非常稀缺的珍贵资源。有贵人相助,一生衣食无忧、事业有成。失去贵人相助,生命的质量和高度往往会大打折扣,人生也会变得黯然无光。

那么,怎样才能让贵人青睐,心甘情愿地伸出橄榄枝,在人生路上助推一臂之力呢?

2000多年前,江苏丰县一个混迹江湖的小伙子,因为异于常人的人格魅力,周围聚集了一大帮贵人,而这些贵人中,身份家世,很多都比他高,但却心甘情愿追随他,将他一路送上皇帝宝座,这个小伙名叫刘邦。

中国自古就有句俗话,叫“贵人不踏贱地”,说的是贵人向你伸出援手,前提是你得有吸引他,让他认可你的地方。

刘邦这个从草莽中出来的小伙子,为何人生处处有贵人?老子在《道德经》中的34个字点了出来: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老子这34个字,是身边贵人如云最高明的办法,不着痕迹,让今日的贵人,成为你的莫逆之交,不离不弃。

今天,“源易缘”带大家解读老子这34个字蕴含的力量,为今人工作更顺利、生活更幸福增添一个砝码。

大善无声:为救哥们芒砀山做亡命徒

刘邦在发迹之前,身份是沛县泗水亭长。这个官职实际上可能相当于现在一个微型派出所所长。在当时,这是一个半官半民的职位。

刘邦一生好狭义,说白了,就是喜欢哥们义气,平时有事没事喜欢当大哥,罩着小弟,在当地人缘很好。

风来了,猪都能飞上天。刘邦发迹,和秦末陈胜吴广带动起来的造反潮流关系很大。刘邦正是乘上起义的风口,才有机会改变命运,成为九五之尊。

但话又说回来,举旗造反的人很多,为何偏偏是刘邦能够走到最后,成为站在金字塔尖的人。这和刘邦性格中暗含了老子做人大道有关。

老子在善行无辙章中说:“善行无辙,善言无瑕谪 。”

意思是说,世上最大的善行,是润物细无声般的没有痕迹,世上发自内心地为他人着想,话语怎么说都不会错。

刘邦在发迹之初,家世、涵养和项羽根本没有可比性,甚至和普通人比起来都很粗俗。

但刘邦有一些别人都不具备的特质:义气,为他人着想,有担当。

刘邦在沛县乡里时,就有一帮小弟樊哙、夏侯婴等常跟随他左右,和一般江湖大哥不同的是,刘邦身边不仅有屠夫樊哙这样的粗人,还有萧何、夏侯婴这样的文武官员。

可以说,即便不当皇帝,刘邦在沛县也生活得很滋润,吃穿不愁,黑道白道都能说得上话。

刘邦之所以所到之处都能交上贵人,和他抱着对待亲人的心对待朋友。

比如夏侯婴这个人,和刘邦是过命的交情。这年,夏侯婴被派到骊山服役,当时去骊山服役是死多生少,刘邦冒着反抗上级的风险,放走夏侯婴及300乡亲。

当时秦朝政令十分严苛,私自放走役夫是杀头的大罪。刘邦为了帮助夏侯婴,和夏侯婴及被私放的役夫一同逃到芒砀山深处。

因为夏侯婴和乡亲,刘邦从亭长沦落为朝廷通缉的逃犯,刘邦妻子吕雉也因此被下大狱。

这些跟随他到芒砀山的几百人,跟随他造反,推他成为沛公。刘邦的这次善行,为他走上争夺皇位之路,积累了第一笔资本。

大善无计:不杀秦王子婴,是诛心之举

刘邦和项羽相约,谁先攻下霸上,谁就入主关中,做天下之主。结果刘邦的汉军能人辈出,天时地利人和样样具备,第一个攻入霸上。

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驾着白车白马,拿着玉玺和调动兵马的符节,在道路旁跪地向刘邦投降。刘邦属下都说要杀了秦王以泄愤恨。

但刘邦却说,人家已经投降,杀降不祥,于是放了秦王一条活路。

刘邦此举,出自他天性中爱惜生命的善良本性,却让自己得到了天下民心,更是让原来跟随秦王的兵士消除芥蒂,一心跟随刘邦麾下。

刘邦不杀秦王,是诛心之举,也是他本性善良的表现。

刘邦的身上有着很强的太极精神:要想取之,必先顺之。

韩信在攻下齐地后,兵马、地盘都在自己手上,因此想据此地以为自己的分封,并上奏让刘邦批准。

韩信此举有挟功邀官之嫌,这是天下帝王之大忌。但刘邦还是听从张良、萧何的建议,以团结大局为重,封韩信为齐王。

所谓大谋无计,刘邦是一个共情能力很强的人,他能体悟到别人的希望,将别人的希望和自己的目的融合起来,这样的人能当皇帝,理所当然。

大善无绳:得人心者得天下

大秦靠法家治理天下,严刑酷法天下无双,最终二世而终。朱元璋为防移民逃跑,用绳索捆绑手臂,结果移民路上逃跑者无数。

可见,最高明的约束不是绳索和严刑酷法,而是人心的归顺。这正是老子“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的深意。

在攻下霸上后,刘邦安慰秦地父老乡亲,不要害怕我们汉军,我们来是为了天下除害的。

他又对天下诸侯说,我们驻军霸上,是为了等各地诸侯来,一起商讨一个公约,怎样共同治理天下。

刘邦的善言善行,是站在了天下百姓的角度,是顺应了天下民心。而百姓,是天下人数最多的势力,他们从刘邦身上看到了和平的希望,看到了幸福的曙光,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是刘邦能够得到天下最最重要的原因。

而反观项羽,他是楚国世家子弟,门第、武功、人力、财力都属翘楚。为何项羽斗不过刘邦?是项羽没有以天下为子民的心胸。他的理想里只有楚国,只有楚国诸侯,没有百姓,没有人民,因此他最终敌不过刘邦也在情理之中。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订阅专栏,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更多文章

  • 刘邦遇险总有人相助,项羽失败就一败涂地,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神马动物世界标签:刘邦,韩信,张良,萧何,汉朝,秦朝,夏侯婴,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刘邦和项羽,关于他们两个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因为从这两个人身上能找到很多启迪,不管是处世还是为人都有借鉴的意义。今天来聊的话题就是为什么刘邦遇到危险,总会遇到人帮助,项羽为什么失败就一败涂地,无人相助呢?刘邦第一次遇到危机是鸿门宴上,这是刘邦人生最大的危机,比起当年雍齿献出丰县投靠魏国周市,使得他无家

  • 汉高祖刘邦形象新解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刘邦,项羽,韩信,夏侯婴,齐国,张良

    古代的人们认为帝王之所以能成为人上人,有很多的天命玄学所在,觉得这都是“上天”的授意,但是人世间那么多事情,哪有这么多玄学理论呢?一个人能位居帝王将相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实力。也许人生来起点不同,有些人一生下来就拥有尊贵的身份还有可以继承的地位与庞大家业;而有些人则只能依靠自己去打拼。刘邦的成功无疑是

  • 刘邦在秦朝当过泗水亭长, 亭长是多大的官, 相当于现在的啥官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小课标签:秦朝,泗水,嬴政,亭长,汉朝,汉高祖刘邦

    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只比秦始皇小3岁而已,这个时候是战国晚期,当时的秦王还是秦昭襄王,周赧王姬延也在这一年去世,刘邦的家乡是在今天江苏省的丰县,当时叫沛郡丰邑县中阳里,刘邦出生的时候还是魏国人,后来沛郡被楚国占领,于是刘邦又成为楚国人。《史记 高祖本纪》: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

  • 珠联璧合|互为倚重,助刘邦得天下好兄弟,却被媳妇拍在沙滩上

    历史解密编辑:荣一尘讲谈标签:刘邦,韩信,张良,萧何,樊哙,周勃,汉朝,霸王项羽

    汉高祖刘邦是个人物,从一个小吏能够一步一步地成为一代帝王,刘邦最大的依仗就是自己那双慧眼以及手底下为他效命的谋士将领,并且刘邦还能够很准确的把握住时机和境遇,虽然不学无术,但这种天赋一样的能力足够让他走上领导者的位置,那么刘邦和手底下的功臣们真正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西汉开国第一功臣

  • 鸿门宴,项羽没有杀刘邦的意思,甚至向刘邦示好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刘邦,范增,张良,汉朝,秦朝,鸿门宴,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秦汉两朝之间几年中争夺天下的两个重要人物。想必大家也十分清楚,要讲的是谁了,没错,就是刘邦和项羽。说到刘邦和项羽,那我们就一定会想起一场宴会,是的,它就是鸿门宴。在现代鸿门宴的意思是往往是指他人不怀好意的邀请。而这个词的由来就是始于当年,这一个设于鸿门的宴会。为什么会有这场宴会呢?

  • 原创刘邦厉害在哪里呢?

    历史解密编辑:妈耶冯宝宝标签:项羽,韩信,原创,汉朝,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作为第一个建立统一并且稳定的帝国的帝王,长期以来给大家的印象似乎都是‘痞子’、‘流氓’、‘无赖’,以及建国后对开国功臣的清洗。如此看来似乎一无是处,那么作为一位开国帝王和赋予我们民族以‘汉’之名的男人,真的有那么不堪吗?首先我们来看下很多人对于刘邦的第一个‘黑点。’在被项羽部队追击时,追兵

  • 刘邦死后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的嫡孙,历史证明刘邦杀功臣没有错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刘邦,吕雉,刘恒,朱元璋,高祖,汉惠帝

    “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先后诞生了十余个大一统王朝。数百位居高临下、高居宝座的皇帝中,昏庸之君和高明圣主都不是很多,大都是平庸之辈。最了不起的就是各朝各代的开国皇帝(或者是参加开朝立代的皇帝,最为典型的是唐太宗)。纵观整个中国历史

  • 都说刘邦是“流氓皇帝”,刘邦究竟有多流氓?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项羽,汉王,樊哙,汉朝,夏侯婴,流氓皇帝,汉高祖刘邦

    刘邦年轻 时确实挺荒唐,但要说他是“流氓”的话,就有些言过其实了。在不少史料或者影视剧中,对汉高祖刘邦的定义,都是以“流氓”为定论,其中,无赖、泼皮,甚至无耻之徒等诸多字眼,都是刘邦的标签。这些字眼显然不是什么好词儿,而身为开国之君,却在后世有这样的评价,这与刘邦一生中所干的几件事有很大关系。譬如他

  • 陈平投奔刘邦,刘邦:你盗嫂名声差!陈平回了26字,刘邦直接录用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三毛,刘邦,项羽,陈平,陈平(汉朝),汉朝

    一代伟人毛主席曾经这样评价汉高祖:“自古以来最会用人者就是刘邦。”诚然,刘邦作为一名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的社会底层人员,在秦末乱世中,能够一步一步由弱转强,由小到大,最终获取天下,依靠的就是围拢在他身边的那些人才。在那个时代,社会对人才是有着一套严格的道德标准的。以至于许多有着一技之长的人,因为道

  • 刘邦驾崩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的嫡孙,历史证明刘邦杀功臣没做错

    历史解密编辑:复杂说历史标签:刘邦,皇帝,韩信,吕雉,周勃,张良,汉朝

    自古以来,一个人想要做出一番惊天的大事,都不是完全靠自己办到的,中间势必需要他人的帮助。因为有句话说的好,双拳难敌四手,无论怎样,多个人就是多一分力。何况,有时候,有些人的能力可不单是多一分力那么简单。尤其是在古代,我们所知道的那些建立了不朽功勋的皇帝,他们不是靠自己实现大业的,而是靠了许多能人异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