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哀公出兵救援楚国,并非被申包胥感动,而是为秦国的利益和安全

秦哀公出兵救援楚国,并非被申包胥感动,而是为秦国的利益和安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1300 更新时间:2023/12/18 9:14:24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使的民不聊生,社会发展遭到极大的破坏。然而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成为后世文人推崇的对象。很多故事还被后来者改成戏剧、评书和小说等多种艺术形式,成为教化民间百姓的重要材料。"申包胥哭秦庭"的故事便是典型,他以申包胥向秦哀公借兵复国的故事为蓝本,演绎了一个忠义为国的的爱国者的形象。而故事中另一个主角秦哀公则被认为是被申包胥对国家的忠义所感动,才答应借兵帮楚国复国,以此来衬托申包胥的伟大。

从春秋战国的史料来看,说秦哀公被申包胥感动完全是艺术的加工,也非常想当然的说法。实际上秦哀公的对于出兵楚国的犹豫,以及后来选择出兵楚国的操作,都是为了秦国的利益和安全考虑。这里面或许有申包胥感动的成分,也可能有楚昭王是秦哀公外孙的成分,但起决定性的还是秦国利益本身。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的大国,也是争霸中原的主要国家之一。这个国家的强大在当时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着中原诸侯争霸的局势发展。而楚国也是当时的强国之中唯一一个被攻破都城,被迫迁都避战的国家。攻破楚国都城郢都的便是吴王阖闾的军队,领兵大将为伍子胥和兵圣孙武

战争起因是多方面的,从大环境讲是晋楚争霸的延续,其中又有伍子胥复仇的因素,以及吴王阖闾争霸的需求。这次大战也让楚国输得极惨,二十多万大军被吴国三万五千人击破,楚昭王仓皇逃出郢都避难,整个楚国上下被吴军掠夺,损失极为惨重。在这样的背景下,逃出楚国的大夫申包胥前往秦国求援,希望秦国借兵入楚驱逐吴国军队,帮助楚昭王复国。秦哀公起初是不愿答应的,申包胥在秦庭哭诉楚国的灾难,用了七天七夜时间来感动秦哀公,然后才借得秦兵入楚,帮助楚昭王击败吴国,使得楚国逃过灭国之灾。

从晋楚争霸得角度看,吴国攻打楚国是晋国提前的布局。从晋文公重耳让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后,晋国的国力长盛不衰,成为中原诸侯国得盟主。而楚国经过楚成王楚庄王等几代国君的发展,也让国家发展到了挑战周朝秩序的程度,甚至楚庄王还能够带兵到洛阳问鼎。双方为了争夺诸侯国之间的霸权展开了一系列的国际政治斗争,这种斗争是多方面的。除了在军事上结盟战争之外,还在经济上炫富,进行各种间谍活动,和扶持对方的敌国为代理人。吴国的崛起就是晋国代理人战争的延续,是晋国联盟中原诸侯围剿楚国的策略之一。

而吴王阖闾也有争霸中原的野心,吴国大将伍子胥也想要报楚平王的灭族之仇,于是吴楚战争不可避免。可中原诸侯大多对这场战争并不看好,因为吴国在国力方面对上楚国是完全的下风。但是在吴国方面却做了很多准备,伍子胥为吴王阖闾策划了发展战略,还请出隐居的孙武作为战争的总策划。最终战争的结果是非常理想的,吴国也达到了他挑战中原霸主的国际地位。尽管这场战争有些虎头蛇尾,并未动摇楚国的根基,但却达到了晋国和吴国的战略目的。而申包胥借秦兵和秦国的插手,却让中原局势偏离了晋国原有的设计方向。

申包胥到秦国借兵是有多重考虑的,这既关系到楚国,也关系到中原争霸的局势。当时楚国虽然被攻破的都城,但从兵力上讲吴国还处于绝对的下风,而郢都之外的楚国领土还有大量可用军队。只是因为这些军队因国都被攻占而士气低落,柏举之战中逃亡的楚国士兵使得国家上下人心惶惶,难以有效的组织反攻。让外国军队介入,一方面可以威慑吴国军队,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楚国得到喘息之机,重新整军反攻。在选择外援方面,申包胥可选的国家非常有限,实际上几乎就只有秦国存在出兵支援楚国的可能。

吴国攻打楚国并非是单挑,而是组建的盟军。加盟国中除了唐、蔡等长期被楚国欺凌的国家,还有一些小国提供支援,这让吴国声势很大,普通的中原国家根本无力插手。晋国虽然是强国,却与楚国争霸多年,又是吴国的后台,自然乐见其成,甚至有出兵南下与吴国瓜分楚国的打算。齐国也很强,但距离楚国太远,而且被晋国压制,支援楚国的可能性不大。越国虽然是吴国世仇,但国力不强,最多趁吴国兵力空虚之际占点便宜,根本不可能流转战争的局势。秦国不但是强国,而且秦哀公还是楚昭王的外公,对申包胥来说是有着很大机会的。

楚昭王的母亲伯嬴是秦哀公的女儿,本来准备以秦楚联姻的方式嫁给楚平王的儿子太子建。楚平王好色,见了伯嬴便迈不动步子,于是逼反了太子建,强娶了伯嬴,然后生了楚昭王。后来太子建逃到郑国后被杀,在楚平王死后,楚昭王便成了楚国国君。因为有着这层关系,秦国上了申包胥的求援名单。

秦国是强国,从秦穆公开始便成为晋国西方最大的对手,甚至需要晋国联合中原诸侯才能把秦国阻挡在函谷关以西。而秦国历代国君都积极谋求进入关东,参与中原争霸,特别是秦穆公至死也把未能被周朝封为方伯当成遗憾。而楚国的危机却给了晋国和秦国的机会,秦国自然不可能让晋国趁机一统中原。

从当时的中原局势看,晋国军队一旦进入楚国,对秦国将会形成全面的压制。晋国攻打秦国原本有三条路,一条是走塞外,后来赵武灵王的路子,一条渡过黄河西进,还有一条便是潼关路。潼关路是秦国大门,易守难攻,晋国就没占到过便宜。秦穆公时期双方在黄河和塞外的路线上打过多次,双方互有胜负。由于晋国有很多中原盟国,所以秦国进入中原很困难,可晋国也打不进去。如果让晋国军队进入楚国,便可以从楚国的武关攻打秦国,这将彻底把秦国堵在关中。而晋国占据楚国后,必然势力扩张,对秦国形成全面压制。

可以说从秦国安全和国家利益考虑,秦国也不允许楚国被晋国和吴国吃掉。而且秦国军队必须抢占晋军南下前进入楚国,与楚国形成战略同盟,抢占战争先手和战略资源。可是秦国出兵楚国也有隐患,这也是秦哀公犹豫的。一方面秦国自己也被吴国的气势吓住了,不知道吴国到底有多强。吴国一口气击溃楚国二十多万大军,这样的战斗力可以让任何诸侯国心惊胆颤。另一方面秦哀公也顾忌到晋国的反应,担忧晋国趁着秦军南下的机会,反过来出兵强渡黄河偷袭秦国。一旦秦军在楚国作战不利,又被晋国夹击,这将是秦国的灾难。

与其说申包胥用哭泣来感动秦哀公,不如说他用哭诉的方式为秦哀公分析了战略局势的走势,坚定了秦哀公出兵的意愿。而打消秦哀公疑虑的主要是楚国根基雄厚,郢都虽然丢了,但并不伤根本,而同时楚国也联系越国方面偷袭吴国。吴国不是一流强国,面对三国夹击,能否守住胜利果实是巨大的问题。

而吴军攻入郢都后呈现乱兵的趋势,为了掠夺吴国财富做出了很多天怒人怨的事情。楚国贵族的财富,女人被吴王阖闾及其部下洗劫一空,而伍子胥为报私仇竟然挖出楚平王鞭尸。这种结果使吴国与楚国贵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而秦军有楚国贵族当带路党,在战争中是具有很大优势的。

对秦哀公而言,晋国的威胁实际上只存在与秦军困守关中的态势下。一旦秦军出兵楚国,反而掌控了整个局势的主动权。有了楚国军队配合,秦军在楚国是主场作战。而潼关、黄河的战线上,秦军又存在天然的地理优势。可以说晋国只要在楚国战场落了后手,在其他战线也难以获取突破。在有楚军和越军的配合下,晋国在楚国吃亏的几率更高,这也是后来秦哀公打消疑虑,派出五百乘军队进入楚国的原因。尽管如此,秦哀公也是很谨慎的,派兵的数量不大,总兵力不到四万,完全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操作。

更多文章

  • 申包胥哭秦庭为什么他可以空手借兵

    历史解密编辑:老张的社会见闻录标签:申包,秦国,吴国,伍子胥,借兵,楚昭王

    #头条中国史#申包胥是伍子胥以前的朋友。当年,伍子胥逃跑的时候,遇到申包胥,申包胥没有出卖他,放了他一马。伍子胥说,我这一去,必能颠覆楚国,申包胥说,你若颠覆楚国,我必能保存楚国。现在,伍子胥引着吴国大军占领了楚国。完成了当年的心愿。楚昭王逃跑到随国去了,楚国群龙无首,乱得一团糟。申包胥躲在一个深山

  • 吴国攻占楚国后,楚国大夫申包胥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忠义

    历史解密编辑:捌点来读标签:楚国,吴国,秦国,阖闾,楚平,杨吴,伍子胥,楚昭王,申包胥,越王勾践

    申包胥是楚国的忠臣,春秋末期有名的义士,和伍子胥是好友。伍子胥遭到了楚国佞臣费无极的陷害,父兄都被楚平王杀害了。伍子胥不愿意束手就擒,想逃离楚国,等待时机为父兄报仇。在逃离楚国前,伍子胥对申包胥说道:“有朝一日我一定会灭了楚国!”申包胥回道:“努力吧!你能灭掉楚国,我也一定能兴复楚国。”做为好友,申

  • 探秘包山大冢, 墓主人是“七天七夜哭秦庭”的申包胥吗!

    历史解密编辑:晓东谈财经标签:山大冢,墓葬,墓室,陪葬品,马王堆汉墓

    1986年,湖北荆沙铁路开工建设,途径沙洋县十里铺镇王场村一处名叫“包山”的岗地,因埋有古冢而被抢救性发掘。让人震惊的是,这座古冢竟是一座超大型楚国贵族墓葬,也是湖北境内迄今发掘的最大楚墓。勘探发现,包山大冢的封土直径54米,高6米,墓坑开口长34米、宽32米,墓道长19米,墓室深16米,有13级台

  • 吴王诸樊的嫡长子公子光,潜伏中的那个春秋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春秋战国简标签:吴国,阖闾,吴军,公子光,伍子胥,吴王诸樊,越王勾践,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公元前525年,现今安徽马鞍山当涂一带。春秋时期,这里叫做长岸,是吴国的势力范围。前一年,吴国的新国王吴王僚刚刚即位。吴王僚是吴王寿梦的庶子。正常情况吴王夷昧是要将王位传给他的弟弟王子季札的,可是夷昧的弟弟季札坚决不当吴国的王,于是吴王夷昧就顺水推舟将王位传给父王疼爱的少子姬僚。王子季札排行老四,吴

  • 文姜与兄长私通,害死鲁桓公,为什么死后得到鲁国人高度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鲁桓公,齐国,春秋,楚庄王,左传,齐襄公

    春秋时期有这样一位女子,身为春秋三小霸齐僖公的女儿,嫁于鲁桓公,但是却与自己的异母兄长齐襄公私通,导致自己丈夫鲁桓公被杀,但是饶是如此,这位女子仍然得到鲁国人尊敬,甚至被冠以“文”的谥号,这位便是春秋初期赫赫有名的文姜。文姜是齐僖公的女儿,齐僖公的女儿,齐僖公对这个女儿十分喜爱,因为文姜不仅十分美丽

  • 鲁桓公和夫人文姜闹翻了!

    历史解密编辑:秋月凉有你标签:齐国,国君,文姜,先秦,周朝,鲁桓公,周天子,列女传,齐襄公

    鲁侯和君夫人闹翻了,君夫人赌气要走,鲁侯也不拦着,发狠的吼道“快滚!滚!”【背景:文姜,齐僖公的小女儿。文姜在婚前就已经恋上了她的兄长,被父亲齐僖公发现。齐僖公想立刻把女儿嫁出去,开始看中的是郑庄公的公子忽,但是忽已经知道了文姜和兄长的不伦之事,所以以配不上的借口拒绝了。后来齐僖公又想到了鲁桓公,以

  • 鲁桓公为什么会频繁祭祀?

    历史解密编辑:捡美酒与花瓣标签:鲁桓公,春秋,左传,公羊传

    鲁桓公八年,《春秋》记载,“八年春正月己卯,烝”。“夏五月丁丑,烝秋”。所谓烝,是指冬天的祭祀。祭祀按照《春秋》长历的推算,正月己卯是正月十四日,五月丁丑是五月十四日。周人历法,相对农历,大约都要向前移动两个月,即分别相当于上一年的十一月份和当年的三月份。遇上特殊年份,寒冷天气持续到春末也是有可能的

  • 鲁桓公的红颜劫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齐国,鲁国,国君,先秦,周朝,鲁桓公,武大郎,齐襄公,红颜劫

    鲁国的大夫羽父,由于在几次的对外带兵打仗中立下了战功,因而权势变得越来越熏天。虽然羽父当时不是鲁国的第一执政官,就像当时的鲁隐公并不是鲁国真正的国君一样,但羽父当时却成了鲁国实际上的执政大臣手握重劝。羽父专权后,有一天突然找到鲁隐公。他郑重其事的向鲁隐公提出了一条计策,那就是劝鲁隐公杀了太子姬允。太

  • 春秋第一绿帽王——鲁桓公,带着妻子回娘家,却发现她与哥哥私通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齐国,姬发,公室,国君,先秦,周朝,鲁桓公,齐襄公,春秋(书),中国古文献,烽火戏诸侯

    鲁桓公是春秋时期鲁国第15位国君,在位期间并没有太过出名的政绩,不过却留下两大污点。其一,鲁桓公是鲁隐公之弟,后来听信谗言杀死鲁隐公,自己做了国君。其二,鲁桓公是春秋第一绿帽子王,他娶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妻子,在一次带妻子回娘家之时,却无意中发现妻子跟她哥哥通奸,结果悲剧了。弑兄上位鲁隐公名息姑,是鲁国

  • 鲁隐公与大臣一番话,千年后成就一异族族名:略谈春秋姓氏的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鲁隐公,春秋,杜预,吐谷浑,诸侯

    公元前715年,鲁国大臣无骇去世。无骇位居司空,是鲁国三卿之一,掌管鲁国工程建筑等等事务。公元前721年,无骇曾经带兵消灭极国,为鲁国立下战功。无骇过世,作为鲁国公族却没有谥号,其后人也还没有族号,因此公子羽父特地向鲁隐公请示。周时礼仪制度实在太多、太繁琐,鲁隐公对如何赐谥号与族号也不太明白,急忙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