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一次澶渊之盟:在春秋时期,晋平公的高光时刻,究竟所为何事?

第一次澶渊之盟:在春秋时期,晋平公的高光时刻,究竟所为何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说新史 访问量:4423 更新时间:2023/12/12 10:46:19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提起澶渊之盟,我们脑子里第一印象就是发生在北宋的,和辽国签订的和平协议。可是你能想到在此之前的1500多年的春秋时期,也有一次澶渊之盟。这次是晋、齐两国弥合嫌隙,巩固中原反楚联盟的一次盟会,也是晋平公霸业的顶点,晋国声威再一次遍布中原。

1、澶渊之盟的背景——平阴之战

正当晋悼公霸业如火如荼,大有独霸中原势头之际,公元前558年,年仅30岁的晋悼公突然去世了。他的死,无论是对晋国内政的演变,还是对整个中原战略局势的发展,都产生了相当重大的影响。

具体地说,随着晋悼公的去世,晋国内部君臣之间的暂时平衡渐渐又被打破,强卿大族之间的倾轧争夺斗争日趋激烈,以至晋无力专注于对外控制诸侯,维持霸权,并导致齐晋武装冲突的发生和楚国势力在一定程度上的复苏,从而使晋景公以来历代晋国国君经艰苦卓绝努力所缔造的霸业走向动摇和瓦解。

公元前557年,悼公之子姬彪以冲龄继位,是为晋平公。当时晋国的执政者是荀偃(即中行偃)等人,他们仍以打击、压制楚国势力为战略重点,所以在晋平公即位当年,荀偃与栾黡即统率晋军攻伐楚国,在湛阪(今河南平顶山市北)击败楚军,侵入到楚国的方城以外。湛阪之战又给楚国以沉重的打击,使晋国的霸主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此时,晋国兵威强盛,对楚占有明显的优势,吴国又不断从侧后攻扰楚国。楚虽联秦以对付晋国,但并不能对战略态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然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竟然爆发了齐晋之间的战争,使得中原反楚联盟发生严重分裂,晋对楚的战略优势受到无可弥补的损失。

齐国自齐顷公鞍地一战失败以来,一直依附于晋国,成为晋国争霸斗争中的重要伙伴。可此时齐灵公狂妄自大,又未能远谋,乃接受周灵王所赐的“霸主”头衔,要和晋国争夺中原霸主的地位。为此,齐灵公趁晋悼公新丧之际,背叛盟约,于公元前558年联合邾、莒等小国兴兵攻伐同盟之鲁国,并公然与楚国通使修好。

这造成中原同盟团体内的绝大混乱,给正处颓势的楚国以坐收渔人之利的机会。晋国方面自然无法容忍齐灵公这种行为,先是运用政治外交手段对齐施加压力,在公元前557年出面主持有鲁、宋、卫、曹、郑、菖、等国参加的溴梁(今河南济源市西北)之会,向齐发出警告。

然而齐灵公我行我素,根本不理睬晋的威胁,于公元前556年策动卫国伐曹,并联合邾国再次攻打鲁国。鲁、曹均向晋求急。晋国君臣见外交制裁不能产生效果,决定乘齐楚联盟尚未十分巩固之时,动用军事手段对齐作彻底的打击,以惩罚齐灵公私通楚国,侵伐同盟国,“怙恃其险,负其众庶,弃好背盟陵虐神主”的“不轨行为”,于是就在公元前555年揭开了齐晋平阴之战的帷幕。

周灵王十七年(前555年)夏,晋国首先发兵攻伐卫国,开始执行其盟主之义务,展开救盟伐叛的军事行动。卫国自然绝非晋的对手,很快就向晋国降服。晋平公于是在同年十月统率晋、鲁、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12国军队攻伐齐国,联军很快开入齐境,齐灵公见晋大举来攻,遂集结兵力在平阴(今山东平阴东北)一带进行抵御。

2、晋国大胜、齐国几欲亡国

晋军统帅部根据齐军主力尽出迎战,都城临淄空虚等情况,遂制定以主力攻打平阴,与齐军作正面相持,另以一部沿鲁、莒国境迂回过沂蒙山区,从侧后进袭齐都临淄的战役指导方针。部署既定,晋联军主力即向齐军发起攻击,给齐军以很大的杀伤。接着一方面通过中军副将范宣子向齐大夫透露晋军一部正乘虚袭击齐都的消息,以威慑对手;另一方面又让军队多树旗帜,广布军阵,曳柴驰骋扬起尘土,以迷惑齐军,威震敌胆。(这一招是不是很熟悉,长坂坡张飞用过)

齐灵公得悉晋联军袭击都城的情况,忧心如焚,又见当面晋军实力强大,无法抵御,乃利用夜幕掩护悄悄撤军东去。晋联军侦知齐军夜遁,遂于十一月初一日入据平阴,尔后即发起猛烈的追击。

在追击过程中,晋军多次击败齐军断后部队,俘虏齐勇将殖绰、郭最等人,摧毁了齐军的阻击企图。接着,晋联军主力抵达临淄城下,在与先期到达那里的晋、鲁、莒迂回袭齐部队会合后,向齐都发起凶猛的攻势,先后攻破临淄的诸门,并焚烧南郭、东郭、西郭、北郭。

齐灵公眼见城陷在即,乃率部突围,逃往邮棠(今山东即墨南)。晋平公、荀偃等攻入临淄后仍统率联军继续追击,以期予齐以彻底的打击。十二月初八日,诸侯联军进抵潍水(今山东潍坊境内),因闻报楚国兴兵伐郑以救齐,担忧后方遭受威胁,才停止追击,撤军西还。齐晋平阴之战至此乃告结束。

3、澶渊之盟

齐晋平阴之战,是齐灵公企图称霸,背盟通楚,攻伐盟国而引起的。齐灵公本非英明之主,又无贤才为之辅佐,加上国力远逊于晋,所以他的争霸企图注定是要失败的。只是他的这种眛于形势的愚妄举动,足以扰乱中原战略格局,给晋国称霸中原的战略全局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为楚提供复苏力量、与晋抗衡的机会而已。

晋国召集诸侯联军攻伐齐国,乃是不得已而作出的战略决策。

在政治上,晋作为中原霸主,自然无法容忍齐国背盟通楚行为,不能让自己抗楚战略全局受到干扰,因此一定得作出军事上的强硬反应。由于晋是以救盟伐叛的名义起兵,所以一开始就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权,并赢得几乎所有盟国的支持。

在战略决策上,晋也是明智正确的。它见齐叛己附楚已成事实,势难挽回,就当机立断,趁齐楚联盟尚未巩固之际迅速对齐出兵,予敌以坚决彻底的打击,实施各个击破,实为高明之举。至于晋军的战役指导,尤为高明卓越。它先是以正面相持、侧后迂回的战法置敌于被动境地,迫使齐军仓皇退却;继而实施猛烈追击,歼敌有生力量,并从东西两面对齐都临淄形成夹击,经过激烈的战斗,胜利攻入临淄;尔后又对败退中的齐残军发起深远的战略追击,一直进抵潍水,并及时根据楚伐郑新情况的出现,而停止追击,回师逼退楚军,使主要敌人楚国无隙可乘。

晋军这种奇正并用,速战速决,深远追击的战役指导,为夺取战争胜利,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了充分的保证,并对后世作战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来吴楚柏举之战中,吴军采用的速战速决,乘胜追击,大创聚歼的战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齐晋平阴之战中晋军某些战役指导原则的继承和发展。

平阴之战给齐国以沉重的打击。不久晋又联卫出兵攻伐齐国,当时荀偃已去世,由范宣子(士匄)继任晋中军主将。当晋、卫联军进抵齐邑穀地(今山东东阿)时,适值齐灵公病故,齐国发生内乱,晋联军按照“不加丧,不因凶”等军礼原则而班师回国。

继齐灵公而立的是齐庄公,他即位后因需要集中精力稳定内部,无力再与晋抗衡,遂主动向晋请和,暂时又回归晋国的战略阵营。

晋平公见齐国归服,就于周灵王十九年(前553年)夏天,召集鲁、齐、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国诸侯在澶渊(今河南濮阳西北)举行会盟。澶渊之盟是晋平公霸业的顶点,当时附楚的蔡国不堪楚地盘剥亦前来投靠晋国,使晋的声威再次遍及中原。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诸侯争霸这时已渐入衰微阶段,晋平公的霸业也日趋强弩之末,再也不可能重现往昔的辉煌了。而国内栾氏之乱的发生,卿族内部矛盾的加剧,以及齐庄公乘乱起兵袭击晋国纵深,则使得晋国国势明显衰退。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标签: 齐国澶渊之盟晋平公齐军晋军晋国

更多文章

  • 重耳夷吾之母是两姐妹?不小心就牵出晋文侯“启于京师”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文侯,重耳,周平王,夷吾,秦国,杜预

    《史记·晋世家》记载:“太子申生,其母齐桓公女也,曰齐姜,早死。申生同母女弟为秦穆公夫人。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献公子八人,而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贤行。”这是太史公对晋献公三位儿子身世的介绍。然而,太史公说申生母亲是齐桓公的女儿,这却有些不太靠谱。齐桓公在鲁庄公九年继位,而

  • 厦门一路沿石刻有11 个字,其典故或与勤王光复周室的晋文侯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鹭客社标签:民国,石刻,曲沃,宗祠,周朝,先秦,周平王,晋文侯,厦门市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2022年9月19日晚,我收到一位读者的求助留言。留言中提到其在华侨博物院公交车站附近前往镇海路、妇幼方向(有人修正为厦大方向)的道路的路沿石上发现了“光复周宗我祖勤王回曲沃”等11个字,这显然是一宗祠的楹联。从“光复周宗”看,很可能是指支持周平王东迁的晋文侯,然而,从“回

  • 伍子胥、申包胥:好朋友分道扬镳,谁对谁错?

    历史解密编辑:黛眉浅浅标签:伍子胥,申包胥,申包,阖闾,吴国,秦国

    春秋时期,伍奢为楚平王太子建太傅,太子建因受少傅费无忌谗害,连累伍奢及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次子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申包胥是楚国大夫。伍子胥和申包胥是一对很好的朋友,伍子胥当初逃亡时,来和申包胥告别,说起自己的血海深仇,他咬牙切齿地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申包胥说:“你的父兄之仇,

  • 秦哀公出兵救援楚国,并非被申包胥感动,而是为秦国的利益和安全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楚国,吴国,秦国,秦军,周朝,先秦,秦哀公,楚昭王,申包胥,越王勾践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使的民不聊生,社会发展遭到极大的破坏。然而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成为后世文人推崇的对象。很多故事还被后来者改成戏剧、评书和小说等多种艺术形式,成为教化民间百姓的重要材料。"申包胥哭秦庭"的故事便是典型,他以申包胥向秦哀公

  • 申包胥哭秦庭为什么他可以空手借兵

    历史解密编辑:老张的社会见闻录标签:申包,秦国,吴国,伍子胥,借兵,楚昭王

    #头条中国史#申包胥是伍子胥以前的朋友。当年,伍子胥逃跑的时候,遇到申包胥,申包胥没有出卖他,放了他一马。伍子胥说,我这一去,必能颠覆楚国,申包胥说,你若颠覆楚国,我必能保存楚国。现在,伍子胥引着吴国大军占领了楚国。完成了当年的心愿。楚昭王逃跑到随国去了,楚国群龙无首,乱得一团糟。申包胥躲在一个深山

  • 吴国攻占楚国后,楚国大夫申包胥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忠义

    历史解密编辑:捌点来读标签:楚国,吴国,秦国,阖闾,楚平,杨吴,伍子胥,楚昭王,申包胥,越王勾践

    申包胥是楚国的忠臣,春秋末期有名的义士,和伍子胥是好友。伍子胥遭到了楚国佞臣费无极的陷害,父兄都被楚平王杀害了。伍子胥不愿意束手就擒,想逃离楚国,等待时机为父兄报仇。在逃离楚国前,伍子胥对申包胥说道:“有朝一日我一定会灭了楚国!”申包胥回道:“努力吧!你能灭掉楚国,我也一定能兴复楚国。”做为好友,申

  • 探秘包山大冢, 墓主人是“七天七夜哭秦庭”的申包胥吗!

    历史解密编辑:晓东谈财经标签:山大冢,墓葬,墓室,陪葬品,马王堆汉墓

    1986年,湖北荆沙铁路开工建设,途径沙洋县十里铺镇王场村一处名叫“包山”的岗地,因埋有古冢而被抢救性发掘。让人震惊的是,这座古冢竟是一座超大型楚国贵族墓葬,也是湖北境内迄今发掘的最大楚墓。勘探发现,包山大冢的封土直径54米,高6米,墓坑开口长34米、宽32米,墓道长19米,墓室深16米,有13级台

  • 吴王诸樊的嫡长子公子光,潜伏中的那个春秋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春秋战国简标签:吴国,阖闾,吴军,公子光,伍子胥,吴王诸樊,越王勾践,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公元前525年,现今安徽马鞍山当涂一带。春秋时期,这里叫做长岸,是吴国的势力范围。前一年,吴国的新国王吴王僚刚刚即位。吴王僚是吴王寿梦的庶子。正常情况吴王夷昧是要将王位传给他的弟弟王子季札的,可是夷昧的弟弟季札坚决不当吴国的王,于是吴王夷昧就顺水推舟将王位传给父王疼爱的少子姬僚。王子季札排行老四,吴

  • 文姜与兄长私通,害死鲁桓公,为什么死后得到鲁国人高度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鲁桓公,齐国,春秋,楚庄王,左传,齐襄公

    春秋时期有这样一位女子,身为春秋三小霸齐僖公的女儿,嫁于鲁桓公,但是却与自己的异母兄长齐襄公私通,导致自己丈夫鲁桓公被杀,但是饶是如此,这位女子仍然得到鲁国人尊敬,甚至被冠以“文”的谥号,这位便是春秋初期赫赫有名的文姜。文姜是齐僖公的女儿,齐僖公的女儿,齐僖公对这个女儿十分喜爱,因为文姜不仅十分美丽

  • 鲁桓公和夫人文姜闹翻了!

    历史解密编辑:秋月凉有你标签:齐国,国君,文姜,先秦,周朝,鲁桓公,周天子,列女传,齐襄公

    鲁侯和君夫人闹翻了,君夫人赌气要走,鲁侯也不拦着,发狠的吼道“快滚!滚!”【背景:文姜,齐僖公的小女儿。文姜在婚前就已经恋上了她的兄长,被父亲齐僖公发现。齐僖公想立刻把女儿嫁出去,开始看中的是郑庄公的公子忽,但是忽已经知道了文姜和兄长的不伦之事,所以以配不上的借口拒绝了。后来齐僖公又想到了鲁桓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