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漫谈华夏.小霸郑庄公的崛起撼动周天子的权威

漫谈华夏.小霸郑庄公的崛起撼动周天子的权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燃烧的岛群 访问量:2828 更新时间:2024/1/20 1:14:23

文:子夏记

漫说历史,闲讲创业,论大千世界

图:《东周列国志》

按理说,郑国在诸多姬姓国里面和周天子血缘关系最近。

郑国开国君主郑恒公是周厉王的儿子,周宣王弟弟,周幽王叔伯,周平王叔公。

周宣王二十二年,姬友封于郑地,施行仁政,深受百姓爱戴。

周幽王时期,郑恒公看到幽王这么折腾,诸侯反叛,觉得周朝没有什么前景了。

他是个聪明人,于是就想早作准备,准备转移财产。

就跑去问太师伯:天子这么折腾,大周看来是没啥希望了,求您老指出个安身立业之所。

周朝的太史伯都是一些懂得玄学的高人

太史伯说到:洛阳之东,黄河之南那块地不错,就那吧。

郑恒公问:何以见得呢?

那块地只有虢,郃这两个小国,国君没啥出息和能力,百姓都不待见,现在你为 司徒,又受百姓爱戴,去那轻松就能拿到一块土地。

郑恒公似乎对太史伯说的地方不太满意

又问到:我去长江南岸可以吗?

不行,那以后是楚国的地盘,他是祝融后裔,功劳甚大,后代必将兴盛,你惹不起。

西边呢?

那里的百姓贪婪好利,不是久居之地。

郑恒公又问:周室衰微,哪国即将兴起?

太师伯:齐,秦,晋,楚

齐国伯夷后代,为帝做过工作

秦国,伯益后代,为舜帝做过工作

楚国的老祖先也是

晋国嘛,和周朝同宗,武王的后代,周朝衰微了,姬家晋国也就该崛起了。

郑恒公大喜道:感谢先生为我指点迷津

于是上书幽王,准许自己到洛阳以东的地方建国,赶紧把财产全部转移了。

虢国,郃国,两个没出息的国君就合起来献了十城邑给郑桓公,郑国于是就在这里经营发展。

郑恒公过后武公即位,又娶了申候的女儿为夫人,是名武姜。

武姜生太子寤生,因为生产的时候难产,所以取名寤生。

寤生就是郑庄公。

关于他的故事,《左传》有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

就是说郑庄公的母亲武姜更喜欢庄公的弟弟,她的小儿子段。

公子段被庄公封于鄢地,内心里却一直有谋取庄公君位的想法,他的城邑超过国都的大小,还暗自结交庄公的大臣。

公子段的谋反行为让庄公的大臣很着急,但是庄公一点也不在乎,后来公子段谋反,被早有准备的庄公击败,公子段逃跑。

大家都认为庄公虚伪狡诈,纵容自己的弟弟犯错,明面上是仁慈,实际上却是早有准备。如果真的关心爱护弟弟,就不会这样纵容弟弟犯错。

郑庄公是一个有心机,有城府的人,就像现在的那些公司领导,表面上笑嘻嘻,背地里却整人。

与卫国的战争

郑国算是一个强国,看看春秋前期他还是有那么一大块地。

图:史图馆

郑国的战斗意志也很强,公子段的儿子公孙滑逃到了卫国,相当于是抱大腿去了。

卫恒公就为公孙滑出头攻打郑国,郑庄公于是联合天子,虢国,邾国攻打卫国。

郑庄公二十四年,宋国王位更迭,公子与夷即位,史称“宋殇公”,公子冯跑到了郑国,郑庄公还想把公子冯送回去当宋国国君,这下子把宋国也得罪了。

郑庄公二十五年,卫国公子州吁杀害了兄长卫桓公而自立为君。

为报上代君主结下的仇,以及使君民关系和协,卫国国君州吁联合宋国国君宋殇公、陈国国君陈桓公和蔡国国君,共同出兵攻打郑国,围住了郑国都城的东门,围了五天才撤兵。

秋季,几国军队再次攻打郑国,打败了郑国的步兵,割取了郑国的谷子后才收兵。

当时卫国还有宋国都是春秋初期的强国,相比较之下郑国就是一个很强悍的小个子,面对着体量比自己强大的两个国家,越战越勇。

在郑庄公二十六年和二十七年的两年里,郑庄公开始逐步对卫国,宋国,陈国展开报复,以报之前围困东门割麦子之仇,毕竟抢别人的吃的很讨厌的事。

但是郑庄公自己就这么干过,就在两年前,他还偷了周天子家的麦子。

复仇战争直到郑庄公二十八年,秋,宋国与郑国修好,冬天陈国与郑国修好,陈国和郑国还结为亲家。

毕竟气也出了,面子也找回来了。

郑庄公二十九年秋天,在齐国的调解下,宋国国君、卫国国君与郑庄公在温邑会见,在瓦屋结盟,摒弃当年东门战役的怨仇。

大家还是好朋友,生意照做。

郑庄公三十年,郑庄公的事业逐渐走向高潮,这年郑国击败了来犯的北戎,军威大振。

逐渐强大起来的郑国开始在历史舞台上有了更多的发言权,这一年,宋殇公对周天子不敬,作为周朝卿士的郑庄公于是就要以天子的名义讨伐宋国,本来之前还结盟互好的,现在又要打起来了。

在击败了北戎以后,郑庄公三十一年,郑国联合齐国鲁国攻打宋国,讨伐宋殇公不敬畏天子之罪。

第二年,郑庄公又联合齐国鲁国讨伐许国。

这一时间内的郑国,打着天子的名义,四处攻打其他国家。

此时郑国实力强劲在秋天又率军抵御了息国,攻打了宋国。

然而此时的郑国和周天子的矛盾却逐步加深了。

这位年轻的周天子,早就看不惯郑庄公了。

我才是天子,我才是天下共主。

凭什么你姬寐生,对着大周朝政指手画脚,你有什么资格说要教训哪个国家,就要教训哪个国家?

我是君,你是臣

周恒王和郑庄公的关系就像一个能力一般的领导和一个强势的下属,下属处处抢占领导风头,你让领导面子往哪放?

可是周恒王一直没搞清楚大周的实力,现在的大周不是那个强盛的大周王朝了,就洛阳那几百里地,小弟们口头上认你老大,算是给你个面子。

在郑庄公看来:什么天子,你厉王嫡系子孙都混得这个样子了,大周的天下,还不是我在辛苦打拼着,我做得最多,你还有什么意见?

论辈分我还长你一辈,是你叔叔,论亲戚关系,什么晋国,卫国,鲁国,都几百年前的事了,都没有我们关系亲密。

割你一点麦子怎么了?

我还不是为了姬家天下,打仗不要钱,当兵的不吃饭啊?

《史记》记载:二十七年,始朝周恒王。恒王怒其取禾, 二十九年,庄公怒周弗礼,与鲁易祊、许田。

这年郑庄公意气风发,作为恒王的大臣,他准备向天子汇报自己又为大周教训了几个不听话的小弟,重振了大周的国威。想向天子汇报一下工作,却受到了天子的冷漠对待,干了那么多,还受气。

就像辛辛苦苦为公司加班干活,却一点赞赏都没有,得到老板一顿臭骂。

至此,周恒王和郑庄公的关系更差了。

郑庄公二十九年,郑庄公想拿祭祀泰山的 祊田,换鲁国祭祀周公的许天,可以看出郑庄公还真有点失望的感觉,毕竟祭祀泰山是自己代表大周在祭祀上天,代表大周还是天下共主,不想祭祀了泰山了,表示自己对周王室的失望和不满。

其实郑国与天子的矛盾也算由来已久,早在平王时期,就开始互相派遣太子作为人质,史称周郑交质。

到后来郑庄公收割了天子家的麦子,然后周郑交恶。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左传》

或许郑庄公向往的都是和周公辅佐周成王一样,同为姬家子孙,自己也想辅佐周恒王,从而中兴大周天下,这也是他想祭祀周公的原因。

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可以说郑庄公是也有野心的人,但刚处于春秋初期的年代,周礼的影响还深深地影响着当时的人们,就连之后的,宋襄公,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也只是想做个霸主而已,不敢取周朝代之,郑庄公一个姬姓诸侯,他还是心向周朝的,对周朝有归属感。

郑庄公三十七年,周桓王不再让郑庄公参与周朝政,郑庄公也便不再朝觐周桓王。

繻葛之战

周恒王召集陈,蔡,虢,卫,四国联军去打郑国,这不是周恒王自己的问题吗?

你不让别人参加朝政了,郑庄公就不参加了嘛?

他就不来上班就是了,你还要起兵打别人,这是谁的责任?

这些年宋国,郕国这些小国,不给你天子面子,是谁为天子出头的?

当然郑庄公也有自己的利益考虑,但是别人出力了。

现在你要打别人,你姬家人自己就在内斗,大周怎么不衰败?

周和郑国的战斗就这样开始了,周室联军浩浩荡荡,天子戎装站在战车之上,郑庄公也在自家军队阵前,向天子行礼。

繻葛之战开始了。

周联军部署为:虢公林父指挥右军及蔡、卫军,周公黑肩指挥左军及配属的陈军,周桓王亲自指挥由周军主力组成的中军并为三军统帅。

郑庄公得知, 陈军因国内动乱而士无斗志,蔡、卫军战斗力不强,先攻周联军两翼薄弱部分,造成周左、右军混乱而败,尔后集中兵力合击周中军。

郑庄公命令大夫曼伯率一军为右翼的方形军阵,攻周军左翼,大夫祭足率一军为左翼的方形军阵,攻周军右翼;大夫原繁、高渠弥合率一军为中军,随郑庄公配置于左右两个方阵中间,稍后相机出击。

方法虽然简单,但越有简单越有效。

战争开始后,郑军方面即按照既定作战部署向周室联军主动发起猛烈的进攻,郑庄公命令中军:“看见摇旗就击鼓,击鼓之后就前进”。

郑大夫曼伯指挥郑右军方阵首先攻击周室联军左翼的陈军。陈军一触即溃,逃离战场,周室联军左翼即告解体。

与此同时,祭仲也指挥郑军左方阵进攻蔡、卫两军所在的周右翼部队, 稍经交锋,蔡、卫军便纷纷败退。周中军为溃兵所扰,阵势顿时大乱。

郑庄公见状,立即摇旗指挥原繁的中军向周中军发动攻击。

祭仲、曼伯所分别指挥的郑左右两方阵也乘势合击, 猛攻周中军。失去左右两翼掩护协同的周中军无法抵挡郑三军的合击,大败后撤,周桓王本人也身负箭伤,被迫下令脱离战斗。

《史记》记载:祝聸射中王臂。祝聸请从之,郑伯止之,曰:“犯长且难之,况敢陵天子乎?

将军祝聸一箭射中天子肩膀,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箭。

这一箭,射掉了周天子仅有的一点威信,至此周天子不再神圣高大上,诸侯们开始互相征伐,周王室形同虚设。

或许,周恒王和郑庄公能够彼此一起共同努力,大周就中兴了呢?

但周王室和郑国一样,周朝衰落了,郑庄公之后,郑国也衰落了,接下来是春秋霸主依次登上时代舞台。

推荐关注这篇文章的作者子夏记。子夏记一位青年作者。现在主要的作品是漫谈华夏系列,以通俗易懂的文风讲述悠悠华夏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且该系列作品已经被全历史平台选为优质专栏作品。除了漫谈华夏系列之外,子夏记主要是写国际国内的热点事件,与各类书籍内容的解读。欢迎各位朋友关注

作者简介:子夏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用文字带来温暖和力量的作者

后台回复入群,加入子夏记学习交流群

标签: 郑庄公周天子宋国齐国郑国

更多文章

  • 郑庄公, 春秋五霸之庄家

    历史解密编辑:建中谈科技标签:孔子,分封,战国,郑国,庄家,先秦,周朝,郑庄公,诸侯国,周天子,春秋五霸,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是一个充满风云变幻的时代,众多英雄豪杰纷纷涌现,其中“春秋五霸”更是闻名遐迩。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人物,便是其中一位——郑庄公。那么为什么郑庄公会被归为春秋五霸之一呢?这就要从他的家族背景说起了。郑国是在周朝时期分封的诸侯国之一,一直存在于战国时期。在当时,郑国为周天子的亲属国,

  • 公元前722年,郑庄公软禁母亲,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

    历史解密编辑:子竹历史故事77标签:黄泉,武姜,国都,先秦,周朝,郑庄公,共叔段,不再相见,烽火戏诸侯

    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将母亲武姜软禁在颍城,并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一年后,郑庄公后悔了,可作为一国君王如果出尔反尔,以后谁还会信服自己呢?正当郑庄公苦恼不已时,一名大臣的话点醒了他,让他能够与母亲“黄泉”相见,从此,母子两人和好如初。公元前757年,郑庄公出生。他的母亲武姜在怀孕时胎位不

  • 剿灭共叔段之乱的最大功臣:公子吕

    历史解密编辑:海叔说春秋标签:大军,郑国,公族,先秦,周朝,公子吕,郑庄公,共叔段之乱

    郑武公、郑庄公时代,郑国公族子弟还是相对团结的,至少大多数公族子弟都围绕在郑庄公的身边,唯独就出了个共叔段。但这个共叔段除了姜后支持,满朝群臣大抵都是反对的。共叔段的野心很早就被群臣所知,很多臣子也都积极向郑庄公进谏,要求及早处置共叔段。郑庄公的言辞,大抵意思就是共叔段多少还是自己的兄弟,而且共叔段

  • 郑庄公隐忍,共叔段愚蠢,武姜偏执,造成母子三人相残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郑庄公,武姜,寤生,史记,周王室,周平王

    周平王东迁,郑武公因护驾有功被封为卿士,能参与周王朝的决策,还获得大片土地的封赏。因此,在很短时间内,郑国就从一个二流小国,摇身变成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郑武公的妻子是申国国君的女儿武姜,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出生时难产,因此名叫寤生,小儿子共叔段出生时相当顺利。《史记》有记载,“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

  • 中国历史故事:淳于髡隐语规正

    历史解密编辑:小恩说历史官方标签:齐国,魏王,魏国,邹忌,魏惠王,淳于髡,中国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淳于髡(kūn)是战国中期齐国学者,赘婿出身。此人身材短小,其貌不扬,却饱学强记,滑稽多智,善于讽谏,对齐国内政外交均有建树。齐威王即位之初,一意迷恋歌舞声色,淳于髡曾以隐语巧妙讽谏,诱导威王改革内政,奋发有为。邹忌以琴谏取相后,淳于髡很想试试他的学识志向,遂率领几个徒弟前往相府,一

  • 地位低微的淳于髡等人为何被司马迁列入《滑稽列传》而名垂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万物解读标签:司马迁,淳于髡,滑稽列传,孙叔敖,楚庄王,齐国

    作者:许云辉“楚王有令,有请齐使上殿,进献中原特产珍禽黄鹄!”身高不满七尺(约今150厘米)且其貌不扬的齐国使者手托鸟笼,疾步跪倒楚王面前,掀开鸟笼布后,笼子里空空如也。楚王强抑怒气阴森森问:“齐王就这样戏耍寡人?!”黄鹄原是齐威王的心肝宝贝,齐他为与楚王联络感情,才忍痛割爱令齐使进献楚王。齐使因好

  • 159.淳于髡:骄傲的赘婿,不世出的心理学大师

    历史解密编辑:信鸽说历史标签:淳于髡,魏国,齐国,史记,赘婿,列传

    159.淳于髡:骄傲的赘婿,不世出的心理学大师金蝉子读书2022-07-2611:33北京关注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著名君主;淳于髡,一个齐国赘婿,学识渊博,是那个时代最有名的学者之一。梁惠王向淳于髡请教治国之策,可淳于髡却不愿意教他梁惠王先后两次,召淳于髡进宫觐见。可是,这两次,淳于髡都极少发言,基

  • 古代男女授受不亲,淳于髡问:嫂子掉进水里是救还是不救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淳于髡,齐国,孟子,齐威王,齐桓公,诸侯

    稷下学宫产生于齐桓公时期,当然这个齐桓公并不是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姜姓吕氏齐桓公,而是战国时期妫姓田氏齐桓公,齐桓公之后,齐威王让稷下学宫正式成为官学,他礼贤下士,吸引了一大批学士到稷下学宫学习以及讲学,稷下学宫的教育模式比较有意思,即讲学的先生并不是固定的,而且学生和先生可以自由配对,而不管是学生还

  • 秦始皇统一文字等行为既为了便于统治,也有邹衍和齐儒学说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盗夢影剧馆标签:嬴政,邹衍,黄帝,秦王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初并天下”。统一之后,他不仅确定了帝号,自称皇帝,而且进行“书同文,车同轨”。“书同文,车同轨”这种措施既有对新帝国加强统治之目的,又有其受邹衍、齐儒学说影响之因素。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这一年,秦王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定帝号”。他对丞相、御史一干重臣说:“天下大定。

  • 这次的“济南名士”是他!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阴阳家代表“邹衍” 朋友圈已经开始晒了

    历史解密编辑:闪电新闻标签:邹衍,阴阳家,齐国,孟子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0日讯 6月20日,济南开始了新一轮核酸检测。这次的“济南名士”是他——邹衍,朋友圈已经开始晒了。邹衍,何许人也?他是一位土生土长,并且归葬于济南的历史文化名人,是先秦阴阳家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阴阳家代表。邹衍,又称邹子,战国末期齐国人。按照《济南通史》中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