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地位低微的淳于髡等人为何被司马迁列入《滑稽列传》而名垂千古?

地位低微的淳于髡等人为何被司马迁列入《滑稽列传》而名垂千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万物解读 访问量:2782 更新时间:2024/1/25 12:50:11

作者:许云辉

“楚王有令,有请齐使上殿,进献中原特产珍禽黄鹄!”

身高不满七尺(约今150厘米)且其貌不扬的齐国使者手托鸟笼,疾步跪倒楚王面前,掀开鸟笼布后,笼子里空空如也。楚王强抑怒气阴森森问:“齐王就这样戏耍寡人?!”

黄鹄原是齐威王的心肝宝贝,齐他为与楚王联络感情,才忍痛割爱令齐使进献楚王。齐使因好奇掀开鸟笼盖儿,黄鹄趁机冲出鸟笼远走高飞。齐使硬着头皮南下,沿途早拟好一肚子说词。

齐使面对楚王责问,镇静自若回答:“黄鹄在半道儿上,因水土不服没日没夜叫唤。臣生怕它熬不到大王这儿,就放它出来喝点儿水。没成想它不给臣一点儿面子,‘出溜’一声飞得没影儿了!臣自觉有负齐王重托,拔出刀来想抹脖子,可下不去手。弄根布条吊脖子,又觉得死相难看。关键是啊,臣要真死了,世人不得嚼舌根子议论齐王因为一只鸟而逼死一条人命?这也太有损齐王的威名了!”

楚王脸色稍微平和下来:“您就没想过买个长得相似的鸟来糊弄寡人?反正真黄鹄也没有几个人见过!”

齐使打蛇顺杆爬:“大王您真神了!臣真还动过这念头!但臣仔细这么一琢磨:不行!大王您如此英明神武,臣这点儿雕虫小技岂能瞒过您的眼睛?臣要真这样做了,那就纯粹是对您的欺骗和不尊重!”

楚王开始露出笑容:“先生就没有想过既不回齐也不来楚,逃到其他国家隐姓埋名?”

齐使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大王,臣对您真是佩服得一塌糊涂啊!这您也猜得中?!不瞒您说,臣还真打算‘鞋底抹油----我溜了!’可转念一想,不成!臣这是‘黄鼠狼放屁——它溜得不光彩!’臣倒是躲起来了,齐楚两国的外交关系自然也因此断绝了!这罪过臣可担当不起呀!”

楚王听完这番不着四六、雅俗共赏的说辞,笑得前仰后合:“先生真是个人才!寡人真羡慕齐王能有您这样的讲究忠信的贤士!”于是厚加赏赐,财物价值远超黄鹄数倍。

这个空手套白狼的齐使,正是齐国“滑稽多辩”的名士淳于髡(kūn,古代剃光头发的刑罚)。

(一)淳于髡谏罢长夜之饮

淳于髡虽出身卑贱且为“齐之赘婿”,却天赋极高,才智过人。他多次奉命出使诸侯国,凭着出众的聪明才智,从未使齐国声誉和尊严受到影响,并成为齐桓公创办的稷下学宫中的代表和元老级人物。

齐威王继位不久,“好为淫乐长夜之饮”,不理政务,把权力完全下放给卿大夫,导致“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家危在旦夕。由于齐威王喜怒无常,所以“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忧心如焚,决定不顾凶险劝谏。他利用齐威王喜欢说隐语的特点,特意请齐威王猜个谜:“我国有只大鸟,飞到王宫庭院中,三年不飞又不鸣,大王可知这鸟想干嘛?”

齐威王对他的隐喻心知肚明,也被他的忠诚深深感动,决心痛改前非,答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的夫人虞姬趁热打铁,劝谏他近贤远佞重振雄风。出身平民的邹忌借弹奏琴曲之机,借乐理巧喻治国理论。于是,齐威王令全国72名县令与县长(万户以上为县令,万户以下为县长)入朝述职,采取极端手段“赏一人,诛一人”,使虎口脱险的36名县领导们恪尽职守、勤政爱民。齐国大治后,齐威王挥师收复失地,“诸侯振(震)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楚国大兵压境,齐威王独木难支,淳于髡被齐威王派往赵国搬请救兵。淳于髡看见齐国的礼物仅有“金百斤,车马十驷”,于是“仰天大笑”,笑到系帽子的带都被崩断。

齐威王不解:“先生觉得礼物太少?”淳于髡答:“何敢!”齐威王狐疑:“您笑成这样儿,肯定有深意!”

淳于髡一脸坏笑:“您想多了!我是想起早上从东边儿来时,正巧看到路边儿有人祈祷田神。他一手举猪蹄,一手端酒杯祈祷:‘上天啊!我用这厚重的礼物祈求您保佑我谷物满仓、衣食无忧!’我见他想用这么廉价的祭品来祈求上天丰厚的赏赐,所以想起来就发笑!”齐威王恍然大悟,下令将礼物增至“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赵王见到厚礼眉开眼笑,“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国闻讯,如泄了气的皮球,“夜引兵而去。”

齐威王为此在后宫设宴款待劳苦功高的淳于髡,趁着酒兴问他酒量多大。淳于髡答:“没准儿,一斗也醉,一石也醉。臣在朝宴上,前有执法官虎视眈眈,后有御史芒刺在背,只能提心吊胆低头猛喝,所以喝不到一斗就会醉;如果在家里陪伴尊贵客人,臣最多喝两斗就倒;如果呼朋引伴畅叙往事,扛得住五六斗;要是乡里之间聚会,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可以喝八斗酒;除非是男女同席,无所顾忌,主人送走其他宾客,单留我住宿,那臣就能喝下一石酒!所以,酒多乱性,乐极生悲。世间万事都是同样道理!”

齐威王听懂了他的讽谏之意,连声喝彩,从此“乃罢长夜之饮”,励精图治,终成一代明君。淳于髡也因多次讽谏齐威王而名垂后世,成为“一言兴邦”的代表人物。

(二)优孟谏恤故吏之家

优孟,楚国宫廷艺人,能言善辩,尤其善于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宠爱一匹骏马,每日喂它枣脯,给它穿绫罗绸缎,在华丽的宫殿中为它设置专床。此马因条件过于优越患三高而死后,楚庄王如丧考妣,令群臣为死马治丧,用棺椁装殓后以大夫的葬礼规格下葬。如此任性的做法,使得“左右争之,以为不可。”楚庄王大怒,板着扑克脸下令:“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他回答楚庄王为何如此:“这匹马乃是大王最心爱之物!大王仅用大夫之礼安葬它,实在委屈它了!臣坚决请求以君王去世的规格安葬它:首先,使用玉雕棺材,外椁用上等梓木,装饰用樟木等贵重木材,将此马装入棺椁。再派几千名士兵挖掘坟墓,令老幼百姓背土筑坟;其次,令齐赵两国使节在前面陪祭,韩魏二国使节于后面护卫;最后,为它建立祠庙,以猪、牛、羊各一千头的太牢礼来祭祀它,同时安排一个一万户的城邑来进行供奉。诸侯国与我国百姓得知大王如此厚待死马,自然明白大王是如何轻视人而重视马!”

楚庄王在优孟夹枪带棒的讽谏下幡然悔悟,问优孟如何处理?优孟答:“马再好也是畜生,就该以处理六畜的方法下葬:用土灶做外椁,以铜锅做棺材,用姜和枣来调味,加进木兰,用稻草作祭品,火光做衣服,把它埋葬在人们的肠胃里。”楚庄王依计而行。

优孟虽地位卑微,但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彼此结下深厚情谊。孙叔敖竭尽才智辅助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后,因积劳成疾病逝,年仅38岁。临死前,他叮嘱儿子:“我终身清廉无积蓄,你必定陷入饥寒交迫境地。走投无路时,去求见优孟,说你是我孙叔敖的儿子即可!”

数年后,孙叔敖之子穷困潦倒到替人背柴度日的地步,不得不向优孟求救。优孟将其留在家中,令人缝制出酷似孙叔敖的衣服帽子后穿戴,在孙叔敖之子指点下尽力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岁馀,(优孟)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在楚庄王酒宴上,优孟扮成孙叔敖上前敬酒祝寿。他惟妙惟肖的模仿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楚庄王想再次任命孙叔敖为宰相,优孟请求先回家与妻子商议。三日后,优孟再次扮成孙叔敖进宫。楚庄王迫不及待问:“您妻说什么?”

优孟答:“臣妻劝臣千万慎重,不值得出任楚相……她说:当年孙叔敖担任楚相时,虽立下‘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的奇功,但死后‘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她还说,臣与其学孙叔敖,不如自杀!”

见楚庄王陷入回忆与沉思,优孟发挥特长载歌载舞:“家住山野耕田受苦,依然难得温饱;出外做官,不顾廉耻贪腐成为贪官,虽得一时富贵,但又怕因受贿枉法而株连家人;贪官哪能做呢!想做个奉公守法、恪尽职守的清官,又有什么意义?‘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所以清官也不值得去做!“

楚庄王如醍醐灌顶,诚心感谢优孟以这样的方式指出自己的错误并为孙叔敖鸣不平,“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

(三)优旃以一言而禁暴主之欲

优旃(zhān),秦朝侏儒宫廷艺人,擅长以说笑方式妙喻道理。

一次,秦始皇设宴款待臣子时,暴雨倾盆,雨骤风狂。殿阶下执盾站岗的卫士们被淋成落汤鸡,在风雨中瑟瑟发抖。“优旃见而哀之”,与他们说好配合演戏。他在群臣“上寿呼万岁”出现短暂静音时,靠近栏干旁大喊:“卫士们!你们虽然身材高大,却有何好处?只能在露天淋雨站岗。我虽长得矮小,却能有幸在殿内休息!”秦始皇悟出他的话外之音,特许卫士们从此减半值班,轮流接替。

秦始皇曾野心勃勃企图将狩猎区域扩展到“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拍手叫好:“太好了!在这么大面积中多养些飞禽猛兽,一旦敌人从东方入侵,就令麋鹿用角去应敌即可!”秦始皇恍然大悟,取消此项劳民伤财的计划。

秦二世即位后,异想天开想兴师动众把京城城墙用油漆全部涂饰一遍。优旃故技重施:“太好了!给城墙刷油漆固然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但把城墙漆得光滑油亮,让敌军登城时一步一个大马趴,多滋润啊!只是,想凑齐这么多油漆容易,可到哪儿能找到一间能让城墙刷漆后阴干的大房子?”秦二世悟出自己的荒唐,不再提及此事。

淳于髡、优孟、优旃出身低微,本是给君王消愁解闷的小人物。但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凭借高超丰富的语言艺术讽谏君王,成为流传后世的“一言兴邦”的吹哨人。所以,司马迁在惜字如金的《史记》中,特增《滑稽列传》记录他们的事迹,并高度评价他们治世的作用不亚于“六艺(‘《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

淳于髡等人的卓越表现与成就告诉后人:不论身处官场还是职场,只要怀有心忧天下之心及善良本性,辅之以出众的语言技巧,必定会无往而不利!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红楼梦》解析:王熙凤对探春让步,是因为探春是过客吗?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在临死前是怎样一种心理?

更多文章

  • 159.淳于髡:骄傲的赘婿,不世出的心理学大师

    历史解密编辑:信鸽说历史标签:淳于髡,魏国,齐国,史记,赘婿,列传

    159.淳于髡:骄傲的赘婿,不世出的心理学大师金蝉子读书2022-07-2611:33北京关注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著名君主;淳于髡,一个齐国赘婿,学识渊博,是那个时代最有名的学者之一。梁惠王向淳于髡请教治国之策,可淳于髡却不愿意教他梁惠王先后两次,召淳于髡进宫觐见。可是,这两次,淳于髡都极少发言,基

  • 古代男女授受不亲,淳于髡问:嫂子掉进水里是救还是不救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淳于髡,齐国,孟子,齐威王,齐桓公,诸侯

    稷下学宫产生于齐桓公时期,当然这个齐桓公并不是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姜姓吕氏齐桓公,而是战国时期妫姓田氏齐桓公,齐桓公之后,齐威王让稷下学宫正式成为官学,他礼贤下士,吸引了一大批学士到稷下学宫学习以及讲学,稷下学宫的教育模式比较有意思,即讲学的先生并不是固定的,而且学生和先生可以自由配对,而不管是学生还

  • 秦始皇统一文字等行为既为了便于统治,也有邹衍和齐儒学说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盗夢影剧馆标签:嬴政,邹衍,黄帝,秦王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初并天下”。统一之后,他不仅确定了帝号,自称皇帝,而且进行“书同文,车同轨”。“书同文,车同轨”这种措施既有对新帝国加强统治之目的,又有其受邹衍、齐儒学说影响之因素。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这一年,秦王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定帝号”。他对丞相、御史一干重臣说:“天下大定。

  • 这次的“济南名士”是他!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阴阳家代表“邹衍” 朋友圈已经开始晒了

    历史解密编辑:闪电新闻标签:邹衍,阴阳家,齐国,孟子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0日讯 6月20日,济南开始了新一轮核酸检测。这次的“济南名士”是他——邹衍,朋友圈已经开始晒了。邹衍,何许人也?他是一位土生土长,并且归葬于济南的历史文化名人,是先秦阴阳家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阴阳家代表。邹衍,又称邹子,战国末期齐国人。按照《济南通史》中的说法

  • 读史:阴阳学派的代表人、邹衍

    历史解密编辑:月色如遇梦标签:邹衍,邹子,黄帝,读史,阴阳家,燕昭王,阴阳学派

    邹衍是战国末期齐国人,生卒年不详,大概活了70多岁。齐宣王时,邹衍就学于稷下学宫,刚开始学习的是儒家思想后来改学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形成很早,诞生于商周时期,不专属于阴阳家,也并非邹衍创造。《诗经》《周易》里都有“阴”“阳”的观念,它是古人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

  • 邹衍:战国时期阴阳家代表人,中国第一位海洋学理论家!

    历史解密编辑:梦归秋辰标签:邹衍,阴阳家,战国,燕昭王,齐国,燕国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辰(梦归秋辰:第409期)如果有喜欢《秦时明月》的朋友,那么肯定对阴阳家这个门派并不陌生。大司命这个绝对反派,成为了我们小时候难以忘却的记忆记得以前我看秦时明月经常对阴阳家咬牙切齿。在诸子百家里面,最神秘的就是兵家和阴阳家。阴阳家那么什么是阴阳呢?我觉得阴阳是个哲学,这就像天平的两

  • 王朝更替的忽悠学说:邹衍为什么比孔子孟子活得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孔子,孟子,邹衍,齐国,齐宣王,阴阳家

    在中国的三教九流中有个门派叫阴阳家,而其祖先就是今天我们要说到的邹衍。阴阳家脱胎于儒道,在邹衍生活的时代事实上是没有阴阳家的,那么邹衍是如何凭空创立这个门派的呢?邹衍是齐国人,当时齐国有个稷下学宫,为诸侯列国培养各类人才,有点类似今天的北京大学,当时很多人才都出自这座学府,如孟子、申不害、荀子等,都

  • 「口述实录|我的父亲母亲」邹衍:从“放牛娃”到开国少将

    历史解密编辑:十二月风雪客标签:邹衍,座山雕,少将,红军,杨子荣

    讲述者邹衍将军长女邹立立【老兵简介】邹衍,1915年出生,江西省赣州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历任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将星虽陨,英风长在。开国少将、原沈阳军区副政委邹衍同志,因病于2022年4月1日晚8点21

  • 邹衍同志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人民网标签:邹衍,沈阳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政治委员

    新华社沈阳4月21日电 副大军区职离休干部、原沈阳军区顾问邹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4月1日在沈阳逝世,享年107岁。邹衍,原名邹衍桃,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学员、宣传员、通信员、警卫员、青年干事、班长、副科长、科长、局长等职,先后

  • 前日,107岁开国少将邹衍逝世,就是他亲自批准处决“座山雕”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邹衍,座山雕,罗荣桓,红军,少将,开国少将

    4月1日晚上,开国少将,原沈阳军区副政委,老红军邹衍逝世,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从此长眠。那么,为什么说邹衍的一生是传奇的呢?答案非常明确,因为他与其他革命功勋一样,为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1957年,作家曲波创作出版著名的小说《林海雪原》,立即引起了轰动。此后几年,小说连续再版,销量达数百万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