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国有李悝、商鞅、吴起,为什么不能长久的称霸于战国?

魏国有李悝、商鞅、吴起,为什么不能长久的称霸于战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信箱 访问量:194 更新时间:2023/12/24 13:14:24

魏国在战国初期确实是称霸于诸侯间的,甚至持续的时间还比较长,不过魏国的霸业成就于魏文侯,在魏武侯时期开始走下坡路,真正衰落于魏惠王时期,尽管魏惠王主持召开了逢泽之会,但只是小国屈服,像韩国、齐国这样的大国根本不承认魏国的霸主地位,而且在不久之后就发生了马陵之战,魏国大败,从此开始被战国六雄或围殴或单挑,少有胜绩。而这一切的发生与魏武侯时期人才的流失脱不了干系。

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基本就瓜分了晋国,只是一直没有上升到诸侯国的地位,前425年,赵襄子去世后,魏斯继位,魏斯即后来的魏文侯,魏文侯的高瞻远瞩可以说是同时期中的顶级人物,他一上位就开始为魏国的强大而努力,努力的短期目标就是先让魏国强大起来,然后谋求吞并赵韩,重新让三国合并起来,然后谋夺天下。

魏文侯野心不小,政治能力也是相当的不错,在他统治时期,魏国有当时诸侯国中最多的人才,并且这些人才多数并不是出自贵族,很多都是庶族出身,以及平民,只要是有能力,魏文侯就会重用,这为魏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魏文侯时期魏国的的发展是非常快,魏文侯以李悝、翟璜为相,而吴起、乐羊为将,子夏为帝师,还有西门豹、魏成、端木干等人为臣,可谓人才济济。

李悝在魏国主持变法,是当时战国时期进行的第一次变法,这成为后来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的基础,说到这里,不得不感慨一下,当时魏国是有多少人才啊,李悝、吴起和商鞅这三个著名的改革家齐聚魏国,这样的魏国不强大才怪,但是另一点又不得不注意,即吴起变法是发生在楚国,而商鞅变法是发生在秦国。

李悝变法后,魏国注重民生发展,制定法律,国民都要严格遵守,国内的发展比较迅速。对外的扩张则是由吴起和乐羊作为将领完成的,吴起主要是在西河地区对抗秦军,攻占了西河地区,魏国设下西河郡,而吴起正是第一任西河郡守,之后吴起数次和秦军作战,基本都是秦国吃败仗,吴起建立起了一支强悍的魏武卒,战无不胜。

而乐羊则向北灭掉了中山国,魏国从最初的强敌环绕中发展起来,一跃成为战国时期最强悍的存在,而在前403年的时候,周天子已经承认了韩赵魏三国的诸侯国身份。

魏文侯不仅让魏国实力强盛,更是非常注重文化的发展,他甚至为了让孔子的学生子夏来教授学生不惜自己拜子夏为师,这让各诸侯国刮目相看,子夏答应在西河地区开课,这就有了后来著名的西和学派,为魏国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也让魏国尊崇文化与礼仪的名声显于外。

可以说,魏文侯真正做到了让天下诸侯臣服,前396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继位,任用田文为相,这个决定一度让吴起非常生气,在吴起看来,他各方面的才能都比田文强,但却不能为相,田文自己也承认自己才能不够,不过有一点却是吴起不能比的,即田文是贵族出身,可以在主少国疑的时刻让人归附魏武侯,而吴起这个平民出身的人却没有这样的能力。田文之后为相的公叔痤同样是贵族出身,而公叔痤同样也不是能力出众之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魏武侯时期人才的任用已经不再是魏文侯时期的任人唯才,而是依靠贵族阶级。

不过在魏武侯前期,还是将魏国的霸业推向了高峰,吴起在西河郡负责对抗秦国,在前389年阴晋之战中,吴起以五万兵马打败了五十万秦军,这不能不说魏武卒的强悍,后来吴起又攻打齐国,正在吴起不断建立战功的时候, 公叔痤嫉妒吴起的战功,怕吴起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听从下属的建议给吴起设了一个套,然后告诉魏武侯用一个公主试探吴起的忠心,最终吴起不愿意娶公主而不得不出逃到了楚国。因此,魏国损失了一员大将以及一位改革家。

魏武王去世后,魏惠王夺得政权上位,魏惠王识别人才的才能比魏武侯更差,公叔痤病重之际向魏惠王引荐了商鞅,希望魏惠王让商鞅做相,但是魏惠王并没有答应,原因其实是很简单的,因为在此之前商鞅的才能也只有公叔痤知道,公叔痤很可能害怕商鞅会威胁自己的地位因此一直“雪藏”商鞅,只是让他做自己的中庶子。所以突然让魏惠王任用商鞅做相确实不太合适,而且魏惠王本身就不会识别人才,他也不会去考察人才,直接就拒绝了。即便公叔痤告诉他不用商鞅的话就把他杀掉,但是魏惠王同样没有搭理,这是商鞅的悲哀,也是商鞅的大幸。

公叔痤看到魏惠王那样的反应,就劝说商鞅逃离魏国,但是商鞅也拒绝了,在他内心深处,很可能是对魏惠王还抱有希望,或许他会任用自己,或者下令处死自己,到时候他就说服魏惠王留下自己。但是一直到公叔痤去世后很久,商鞅也没有得到魏惠王的任何指示,魏惠王俨然从来就没有把商鞅放在心上,因此商鞅离开魏国去了秦国。

魏国的人才流失越来越严重,吴起的出走,使魏国损失了一员大将,在之后对秦作战中失败,而赵国和韩国渐渐不再和魏国结成同盟,本来三国结盟一致对外的,并且隐隐以魏国为老大,但是魏惠王继位后,这种情况就开始改变,三国渐渐彼此对立,赵韩更是联合起来攻打魏国。

魏惠王时期的著名将领是庞涓,而他的对手正是在齐国的孙膑,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正是庞涓和孙膑的对决,很不幸的是,两次大战都是魏国失败。也因此,魏国国势迅速下滑,在被齐威王打败后,各国纷纷攻打魏国,让魏国疲于应付,魏惠王小范围的称霸也宣告结束,自此,魏国从第一强国的宝座上跌落下来,再也没有爬上去。

倘若吴起和商鞅等人才都留在魏国发挥了自己的才能的话,魏国的霸业很可能还会继续,长远的很难说,但至少魏国吞并韩赵还是可以实现的。

更多文章

  • 魏文侯时期的魏国有多强大,文有李悝,武有吴起

    历史解密编辑:熊熊说历史标签:魏文侯,李悝,吴起,魏国,秦国

    田氏取代姜氏,成为齐国的新君主,韩魏赵联合灭掉智氏,最后他们三家瓜分了晋国,并都得到了周王的认可,封为诸侯。这也标志着,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战国时期即将来临。作为新崛起的韩魏赵三家,想要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生存下去,就得自身变得强大,这样才不会被人家欺负。而率先变法图强的是魏国的开国君主魏文侯魏斯,

  • 武卒制李悝推行的军事制度,让魏国一度成为战国最强大的诸侯国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悝,魏国,诸侯国,秦国,吴起,战国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诏令韩虔﹑赵籍﹑魏斯三家为诸侯,《资治通鉴》载“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自此韩、赵、魏三国正式诞生。公元前376年,韩氏、赵氏、魏氏三家废晋静公,而“三分其地”,因这三国同出于晋国,所以世称为“三晋”。当然韩赵魏三国虽“师出同门”,但毕竟有强有弱,因此在领

  • 魏国为何能成为战国首霸?魏文侯:别问我,问李悝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魏文侯,李悝,魏国,秦国,吴起,魏惠王

    序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资治通鉴·周纪》三家分晋,韩、赵、魏始成诸侯,自此中原大地上出现了七个强大的诸侯国,是为战国七雄,而战国时代也在此时正式拉开序幕。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要找出比韩赵魏三家还高兴的诸侯国,当属秦国。晋国没有被卿大夫瓜分时,是堵在秦国“东门口”

  • 仕途上顺风顺水的改革家李悝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李悝,法经,战国,魏国,魏文侯,诸侯国,井田制

    李悝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并且是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和法学家。魏国与其它诸侯国相比,国土面积都很微小。当时,各个诸侯国都在为扩充自己的国土面积而做出努力。魏文侯意识到国家强大,才能不会被兼并。在魏文侯的示意下,李悝在魏国开始了变法运动。图片来源于网络李悝根据魏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李悝废

  • 李悝改革:史料记载少却开创四项历史变革先河,为商鞅变法打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李悝,商鞅,商鞅变法,魏文侯,魏国,子产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了智氏。智氏,是除韩、赵、魏三家外最后一个世卿大家族;智氏被灭,意味着三家分晋历程已事实上启动。当时韩、赵、魏三家,赵氏之地方两千里(《战国策·赵策一·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众》),魏氏之地方千里(《战国策·魏策一·苏子为赵合纵说魏王》),韩氏之地方千百里(《战国策·韩策一

  • 湖南与河南濮阳出人才?商鞅吴起李悝吕不韦,天降猛人全在卫国?

    历史解密编辑:东方笑笑生标签:商鞅,李悝,卫国,吴起,魏国,吕不韦,河南省,湖南省,科学家,历史故事

    天降猛人,全在卫国。中国历史上变法成功的案例并不多,最成功的是商鞅变法,是他确立了郡县制,将士人治国法制化,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制度基础。以后,整个秦国基本都是沿着这条体系发展,完善,最终盛极而衰,快速走向崩盘。秦国崩盘了,这套体系却非常有价值,刘邦队伍人才多,自然不会放过。刘邦队伍里,很多都是前朝官员

  • 被遗忘的李悝,影响商鞅、韩非,其理论成封建王朝重要治国方针

    历史解密编辑:局小乖简史标签:李悝,商鞅,韩非,魏文侯,法家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魏用李悝尽地力,为强君",这是一次划时代的事件,中国漫长的变法图强历史,便从这里开始。李悝的变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商鞅、韩非无不受他影响,他编纂的《法经》首次提出了重农重法的治国理论,成为了封建王朝最为重要的治国方针。被遗忘的李悝,影响商鞅、韩非,其理论成封建王朝重要治国方针乱

  • 同样是变法使国家富强,为什么后人只记得商鞅,不记得李悝?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商鞅,李悝,魏文侯,吴起,魏国,秦国

    同样是变法使国家富强,为什么后人只记得商鞅,不记得李悝?和商鞅相比,主导魏国变法的李悝为何名声不显?在提起魏国崛起的历史时,最不应该忘记三个人,他们分别是乐羊、吴起和西门豹。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疑惑:魏国不是因为李悝变法而崛起的吗?最不应该忘记的人,为什么不是李悝呢?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并不清楚,在

  • 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都比商鞅早,为何仅商鞅变法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李悝,商鞅,商鞅变法,李悝变法,秦国

    变法就是改革,衡量一个变法是否成功,就看这个变法是否能够贯彻,是否能够带来效果,是否能够持续?一个成功的变法,应该是能够贯彻执行下去,并带来看得见的效果,同时能够持续很长时间,不会轻易中断,从这三个要素来看,无疑只有商鞅变法是成功的。那么为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都比商鞅变法早,却不能成功,

  • 商鞅变法的前身,光芒被盖没的改革祖师爷李悝

    历史解密编辑:壮士撩史标签:李悝,魏国,吴起,井田制,魏文侯,科学家,商鞅变法,春秋战国

    大家都知道商鞅变法,但商鞅全盘抄袭的人是谁呢?是李悝。有了李悝,魏国一跃而居为强国之一,魏文侯会识人用人,他的领导班子阵容很强,吴起,李悝,任座,魏成,乐羊,西门豹,每个都身负大才。但是魏国变法最不可或缺的灵魂就是李悝,他只干了一件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变法。改革非常难,但凡变法,总是要动人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