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遗忘的李悝,影响商鞅、韩非,其理论成封建王朝重要治国方针

被遗忘的李悝,影响商鞅、韩非,其理论成封建王朝重要治国方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局小乖简史 访问量:677 更新时间:2023/12/24 17:49:35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魏用李悝尽地力,为强君",这是一次划时代的事件,中国漫长的变法图强历史,便从这里开始。

李悝的变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商鞅、韩非无不受他影响,他编纂的《法经》首次提出了重农重法的治国理论,成为了封建王朝最为重要的治国方针。

被遗忘的李悝,影响商鞅、韩非,其理论成封建王朝重要治国方针

乱世英雄

李悝的名气相对于法家其他那些代表人物来说,不算太大,但是如果没有李悝这个人的创举,便也不会有后来法家学派的兴盛。

战国初期,诸侯争霸进入了更残酷的阶段,曾经的一代霸主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三个国家,天下的局势变得比以前更加混乱,诸侯之间的统一兼并成为不可阻挡的大势,这种时候,正是李悝这种人才施展才华的机会。

李悝的伯乐是魏国的国君魏文侯,由于史料记载有限,今天的我们已经无从得知在被魏文侯提拔之前,李悝是一个怎样的人,据说他的师父是曾子的儿子曾参,儒家的弟子如何成为法家的拥护者,这是一个谜,但是李悝的法学思想,非常超前。

被遗忘的李悝,影响商鞅、韩非,其理论成封建王朝重要治国方针

魏国,以及当时很多诸侯国都面临着一个问题,贵族专权乱政,使君权受到了严重的压制,这自西周流传下来的制度,已经不适用于战国。贵族权力过大会带来什么后果,魏国比谁都清楚,三家分晋的教训足够深刻。

废贵族,起官僚,这是李悝提出的变法之策,这在当时的时代十分难得,今天的我们对于封建官僚制度只当寻常,但李悝当时的提出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大刀阔斧变革一个国家的根本,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想到的。

这个变法之策得到了魏文侯的支持,当时的魏国也的确是人才云集,具有充分的变法条件,李悝,,西门豹乐羊,这些优秀的人物幸运地生在了同一个时代的魏国,李悝的变法很快就如同星火燎原之势席卷了魏国。

被遗忘的李悝,影响商鞅、韩非,其理论成封建王朝重要治国方针

法家之学

在这一期间,李悝完成了著名的法家著作《法经》,这本书成为了法家的奠基之作,后世的商鞅去秦国的时候,便带着一本《法经》,韩非子著书立说时,也参考了法经,可以说李悝之后所有的变法派,无不受到《法经》的影响。

所以也有人说,商鞅可以算做李悝的弟子,尽管他们可能并不认识,但是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大量参考了李悝变法的内容,例如重农抑商,而由商鞅颁布的《秦律》也是仿照《法经》,结合了商鞅自己的理解编写而成,商鞅是李悝思想最好的继承者,李悝的思想改变了魏国,也改变了秦国。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法经》这本珍贵的典籍失传了,后人已经无法看见这本珍贵的来自战国的法学蒙,只能通过各类史书记载来推测《法经》的内容,其中最有力的参考就是商鞅和韩非子两个人的著作,《韩非子》中大量的内容就是脱胎于《法经》,当然流传到韩非子的时代,法家思想比李悝时代已经更加成熟,所以韩非子的许多思想已经是李悝的"加强改良"版本。

被遗忘的李悝,影响商鞅、韩非,其理论成封建王朝重要治国方针

《法经》流传下来的一些制度,已经具有了现代法律的雏形,例如保护个人私有财产,保障农民的权益,废除贵族世袭制等等。

其中最有意义的一项便是废除贵族世袭制,这是中国古代史中的第一次,也为奴隶制度敲响了丧钟,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李悝是第一个研究出这种转变的人,这一举措不仅让当时的魏国得到了一大批贤才,更是打破了贵族的光环。

中国与西方很大的一点不同是,我们的国家尽管历史悠久,却很少出现那种大贵族,相对于血统的高贵,"白手起家"更得到人们的崇拜,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不再信奉贵族的力量,这种思想上的转变,正是从李悝变法开始的。

被遗忘的李悝,影响商鞅、韩非,其理论成封建王朝重要治国方针

传之后世

自从李悝颁布新发令之后,贵族的权利大为削弱,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甚至一些平民奴隶阶层,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战功或其他方面的才能得到破格提拔,整个国家的政治力量突飞猛进。

除此之外,李悝变法确立了农民的重要地位,在李悝颁布的法条中,用了极大的篇幅去保障农民的利益,这一点在商鞅变法中也被完整的继承。对于一个国家,尤其是时刻面临战争的国家,土地和粮食是重中之重,如果任由土地兼并、谷贱伤农,则会伤及一个国家的根本,所以李悝不惜一切代价去"重农"。

而《法经》的出现更是意义非凡,这是世界上早期的成文法典之一,从此之后,法度统一,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成为了有法可依的事情,尽管《法经》还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对于打破贵族特权,保障法律法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被遗忘的李悝,影响商鞅、韩非,其理论成封建王朝重要治国方针

自李悝变法之后,魏国国力大增,迅速开始扩张,其中遭受打击最大的便是秦国,因为魏国国力强盛,秦国屡屡战败,竟然从战国初期一直被魏国打压了几十年,才开始反超,这与人们心中那个战无不胜的秦国相差甚远,直到商鞅这个法家另一重要人物的出现,秦国才开始崛起,而商鞅使用的,也正是李悝传下来的思想。

变法图存,富国强兵,这样的做法几乎在战国七雄之中轮番上演,唯有改变,才能生存,唯有更彻底的改变,才能一直在战火之中屹立不倒。有人评价,魏国的幸运是拥有李悝,可魏国的不幸是只有一个李悝。

人才不可得,像李悝这样的人,或许是万中无一,以一人之力,改一国之命运,这样的传奇故事并不多见,只是李悝却已经随着漫长的历史,渐渐被遗忘,成为了法家一个模糊的影子。

被遗忘的李悝,影响商鞅、韩非,其理论成封建王朝重要治国方针

但同时他也是一个不灭的传奇,也许今天的人们已经不记得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叫做李悝的政治家,但是我们如今看到的法律,却处处都有他的影子,肉身死去,但思想不灭,一份伟大的精神遗产,可以让一个人的印记永远流传下去。

标签: 李悝商鞅韩非魏文侯法家

更多文章

  • 同样是变法使国家富强,为什么后人只记得商鞅,不记得李悝?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商鞅,李悝,魏文侯,吴起,魏国,秦国

    同样是变法使国家富强,为什么后人只记得商鞅,不记得李悝?和商鞅相比,主导魏国变法的李悝为何名声不显?在提起魏国崛起的历史时,最不应该忘记三个人,他们分别是乐羊、吴起和西门豹。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疑惑:魏国不是因为李悝变法而崛起的吗?最不应该忘记的人,为什么不是李悝呢?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并不清楚,在

  • 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都比商鞅早,为何仅商鞅变法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李悝,商鞅,商鞅变法,李悝变法,秦国

    变法就是改革,衡量一个变法是否成功,就看这个变法是否能够贯彻,是否能够带来效果,是否能够持续?一个成功的变法,应该是能够贯彻执行下去,并带来看得见的效果,同时能够持续很长时间,不会轻易中断,从这三个要素来看,无疑只有商鞅变法是成功的。那么为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都比商鞅变法早,却不能成功,

  • 商鞅变法的前身,光芒被盖没的改革祖师爷李悝

    历史解密编辑:壮士撩史标签:李悝,魏国,吴起,井田制,魏文侯,科学家,商鞅变法,春秋战国

    大家都知道商鞅变法,但商鞅全盘抄袭的人是谁呢?是李悝。有了李悝,魏国一跃而居为强国之一,魏文侯会识人用人,他的领导班子阵容很强,吴起,李悝,任座,魏成,乐羊,西门豹,每个都身负大才。但是魏国变法最不可或缺的灵魂就是李悝,他只干了一件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变法。改革非常难,但凡变法,总是要动人家利益,

  • 李悝和他的《法经》,不仅仅是一本书,也不仅仅是一场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标签:李悝,法经,魏国,变法,吴起,商鞅,魏文侯,历史故事

    (魏国旧都 安邑)战国初年,魏国都城安邑,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夏县,有一位仁兄,名字叫做李悝。史书上关于李悝这个名字,还有很多种不同的记载,比如“里克”“李兑”“季充”,五花八门,各有不同。名字,只是一个代号,并不能代表什么,就如同一个人也许能拥有很多名字,但却往往只能拥有一种人生。李悝的人生,还要从他

  • 赵襄子为攻取代国甘愿用自己亲姐做诱饵,此地对于赵氏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赵襄子,代国,赵武灵王,赵氏

    文|飞鱼说史仰彼朔风,用怀魏都。愿骋代马,倏忽北徂。凯风永至,思彼蛮方。愿随越鸟,翻飞南翔。——曹植《朔风诗》汤封同姓,代子立国。简单的八个字,便是后世追寻有关代国历史的起始了。相比较文献中对代国的记载稀少,代国盛产的一个物种远远要比代国有名,它就是代马,在很多古诗词中都能见到对代马的描述。比如,三

  • 赵襄子毋恤,从卑微庶子到继位为君,贤能与血统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始曼冬看萌娃标签:代王,赵鞅,先秦,周朝,赵襄子,赵毋恤,司马迁

    扁鹊诊费创下天价记录,赵鞅赏赐了四万亩田地。这事发生在晋定公十一年,即公元前501年。赵鞅便是“赵氏孤儿”中主角赵武的孙子。司马迁对《赵世家》编撰格外用心,其中有不少神乎其神的小故事。司马迁用神话故事到底在掩饰什么问题呢?赵鞅“昏睡”了七日,醒来后讲述了与百神遨游的神奇经历,预言儿子将占有代国以及七

  • 赵襄子的启示:只有得民心,国家有难人民才会死命战斗

    历史解密编辑:说话请投币标签:韩魏,大军,晋阳,周朝,先秦,赵襄子,赵简子

    当今世界纷纷扰扰,老美率众小弟到处煽风点火,我们确实面对严峻的局面,今天我们重温历史,以史为鉴以明得失,以知兴替。《资治通鉴》司马光手稿得民心者得天下。3000人的八国联军打败10万清兵登陆塘沽,直逼北京,其实有很多当地老百姓帮忙才办成的。500八国联军打下并坚守东交民巷,受清廷之托的10万义和团大

  • 赵鞅把晋国三军六卿裁减为二军四卿,赵襄子灭智伯后获得最多土地

    历史解密编辑:讲不完故事标签:赵鞅,赵襄子,晋国,智伯

    赵毋恤,战国时期赵国的创立者,史称“赵襄子”。智伯,智瑶。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礼崩乐坏的始作俑者,史称“智襄子”。晋文公称霸时,有很多异姓诸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晋文公建立了上中下三军,每军设将、佐各一名,任命那些立下了赫赫功劳的世族的宗主参与执政。三军中的座次席位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

  • 赵襄子如厕时,心中咯噔一下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赵襄子,豫让,智伯,中行氏,君王

    赵襄子如厕时,心中咯噔一下,命人抓来整修厕所的人,就是豫让,而且在工具上装着刀刃,豫让说:“我要为智伯报仇。” 赵襄子身边的人要杀死豫让,赵襄子却说放了他。豫让是什么人呢?豫让是春秋战国著名的五刺客之一。“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史记》)

  • 赵襄子吞并代国,张仪竟然也能用来做文章,破坏燕赵合纵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赵襄子,张仪,秦国,合纵,秦王,燕昭王

    燕王亲手割让土地给赵国;赵国已经投奔秦国,燕王还有必要亲近赵国吗?为秦国破坏合纵,张仪来到燕国推行连横策略。张仪对燕昭王说:“大王所亲近的莫过于赵国。从前赵襄子把他的姐姐嫁给代君为妻,他想兼并代国,约请代君在句注要塞相聚,然后命令工匠制作酒斗,把尾部加长,使得酒斗可以击杀别人。赵襄子和代君饮酒,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