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变法的前身,光芒被盖没的改革祖师爷李悝

商鞅变法的前身,光芒被盖没的改革祖师爷李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壮士撩史 访问量:3611 更新时间:2024/4/8 23:27:04

大家都知道商鞅变法,但商鞅全盘抄袭的人是谁呢?是李悝。有了李悝,魏国一跃而居为强国之一,魏文侯会识人用人,他的领导班子阵容很强,吴起,李悝,任座,魏成,乐羊西门豹,每个都身负大才。

但是魏国变法最不可或缺的灵魂就是李悝,他只干了一件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变法。改革非常难,但凡变法,总是要动人家利益,你动人财路,人家往往就要动你的生路。一般搞这个的人,既无法成功,又难以善终。而李哥却能做到既成功又善终。

李悝是变法祖师爷,后面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都是偷师这个变法框架。

在变法之前,李悝先在魏国花了一番大功夫进行调研,摸清楚了情况,他开始实操,为魏国打造了四条全新制度:人才上升制度、土地分配制度、法制制度、军事制度。

制度说白了就是立规矩,把魏国所有人的脑子重新洗一遍,自觉纳入规矩里执行。

魏国发展很慢主要是因为人才阶层僵硬,李悝废除了世袭制度,根据能力选拔官员,光吃饭不干活的贵族领取世袭俸禄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这些人竞争不过闻讯而来的天下英才们,他们的爵位统统拱手相让,空出了很多缺,让给了能人们。吴起就是这样从卫国跑来了。

李悝敏锐感觉到,一个国家的根就是一大群毫不起眼的百姓们,周王朝的井田制已经落伍了,废除井田制的土地界限,鼓励老百姓垦荒,允许土地私有买卖。

所谓井田制,是指把一块耕地划分为类似于“井”字的九份方田,周围有经界,中间有水沟,阡陌纵横,像一个井字。九块地中间的那一块是公田,所有收成上收,周边的八块为私田,收成中的一部分是可以归自己的。时代变了,以前人口少,没有铁器,井田制有用;现在人多了,铁器生产出来了,井田制没用了。

废除名存实亡的井田制后,李悝下了很大的力气,将魏国所有土地进行测评,估算出了国家土地产量,制定出了合理的税收政策,谁家地好就多交点税,谁家地差就少交点。评估清楚后,魏国的家底就被李悝和魏文侯掌握了,一年能收多少粮食税,有多少户口等数据,他们门儿清。

李悝算过账,一家五口耕田百亩,一年能收150石,交10%的税后还有135石,每人吃1.5石,一家子一年吃90石,还剩下45石的盈余,农民还有各种支出费用,45石不够,魏国必须每年征收60石就可以了。

李悝还说,一般百里之地,农民勤奋耕种的话,每年能多收180万石粮食,所以一定要鼓励生产。

法律制度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法律约束,政府的公信力会下降,到时候谁会听魏王,还不是看着拳头硬就胡来么?李悝完备法制,建立魏律,出台《法经》。法经主要规定了政府职能,官员升迁奖惩,军功奖励,赏罚分明的思路非常清晰。

最后李悝的目光瞄向了魏国最重要的一块,就是军事!只有兵强马壮,才有资格纵横天下,李悝前面的三套组合拳就是为了军事而服务的!

他改革军事制度,建立“武卒”制,对军队的士兵进行考核,奖励优秀者。武卒就是现在的特种兵,只要被选上,待遇优厚,分得百亩土地,解除奴隶身份,免除全家的徭役和田宅税。将军功细化分级,分为上功、次功,根据不同的军功给予不同奖励,大功者甚至家属子女也有重赏,大大激发了武卒的血性和杀气。

武卒如狼似虎,军功全民拥戴,李悝在制度上给出了不能再优厚的配合,李悝的一整套变法改革帮助魏国在制度上确立起了远超那个时代的先进性,他的系统再先进,也得有出色的大才去执行,否则嘚嘚一通,沦落为纸上谈兵。幸运的是,李悝的变法,上有魏王的鼎力支持,中有魏国上下同心不反对,下有出色的将才执行,此人就是——吴起。

更多文章

  • 李悝和他的《法经》,不仅仅是一本书,也不仅仅是一场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标签:李悝,法经,魏国,变法,吴起,商鞅,魏文侯,历史故事

    (魏国旧都 安邑)战国初年,魏国都城安邑,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夏县,有一位仁兄,名字叫做李悝。史书上关于李悝这个名字,还有很多种不同的记载,比如“里克”“李兑”“季充”,五花八门,各有不同。名字,只是一个代号,并不能代表什么,就如同一个人也许能拥有很多名字,但却往往只能拥有一种人生。李悝的人生,还要从他

  • 赵襄子为攻取代国甘愿用自己亲姐做诱饵,此地对于赵氏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赵襄子,代国,赵武灵王,赵氏

    文|飞鱼说史仰彼朔风,用怀魏都。愿骋代马,倏忽北徂。凯风永至,思彼蛮方。愿随越鸟,翻飞南翔。——曹植《朔风诗》汤封同姓,代子立国。简单的八个字,便是后世追寻有关代国历史的起始了。相比较文献中对代国的记载稀少,代国盛产的一个物种远远要比代国有名,它就是代马,在很多古诗词中都能见到对代马的描述。比如,三

  • 赵襄子毋恤,从卑微庶子到继位为君,贤能与血统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始曼冬看萌娃标签:代王,赵鞅,先秦,周朝,赵襄子,赵毋恤,司马迁

    扁鹊诊费创下天价记录,赵鞅赏赐了四万亩田地。这事发生在晋定公十一年,即公元前501年。赵鞅便是“赵氏孤儿”中主角赵武的孙子。司马迁对《赵世家》编撰格外用心,其中有不少神乎其神的小故事。司马迁用神话故事到底在掩饰什么问题呢?赵鞅“昏睡”了七日,醒来后讲述了与百神遨游的神奇经历,预言儿子将占有代国以及七

  • 赵襄子的启示:只有得民心,国家有难人民才会死命战斗

    历史解密编辑:说话请投币标签:韩魏,大军,晋阳,周朝,先秦,赵襄子,赵简子

    当今世界纷纷扰扰,老美率众小弟到处煽风点火,我们确实面对严峻的局面,今天我们重温历史,以史为鉴以明得失,以知兴替。《资治通鉴》司马光手稿得民心者得天下。3000人的八国联军打败10万清兵登陆塘沽,直逼北京,其实有很多当地老百姓帮忙才办成的。500八国联军打下并坚守东交民巷,受清廷之托的10万义和团大

  • 赵鞅把晋国三军六卿裁减为二军四卿,赵襄子灭智伯后获得最多土地

    历史解密编辑:讲不完故事标签:赵鞅,赵襄子,晋国,智伯

    赵毋恤,战国时期赵国的创立者,史称“赵襄子”。智伯,智瑶。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礼崩乐坏的始作俑者,史称“智襄子”。晋文公称霸时,有很多异姓诸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晋文公建立了上中下三军,每军设将、佐各一名,任命那些立下了赫赫功劳的世族的宗主参与执政。三军中的座次席位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

  • 赵襄子如厕时,心中咯噔一下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赵襄子,豫让,智伯,中行氏,君王

    赵襄子如厕时,心中咯噔一下,命人抓来整修厕所的人,就是豫让,而且在工具上装着刀刃,豫让说:“我要为智伯报仇。” 赵襄子身边的人要杀死豫让,赵襄子却说放了他。豫让是什么人呢?豫让是春秋战国著名的五刺客之一。“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史记》)

  • 赵襄子吞并代国,张仪竟然也能用来做文章,破坏燕赵合纵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赵襄子,张仪,秦国,合纵,秦王,燕昭王

    燕王亲手割让土地给赵国;赵国已经投奔秦国,燕王还有必要亲近赵国吗?为秦国破坏合纵,张仪来到燕国推行连横策略。张仪对燕昭王说:“大王所亲近的莫过于赵国。从前赵襄子把他的姐姐嫁给代君为妻,他想兼并代国,约请代君在句注要塞相聚,然后命令工匠制作酒斗,把尾部加长,使得酒斗可以击杀别人。赵襄子和代君饮酒,暗地

  • 【清风典历】赵襄子善赏

    历史解密编辑:热点导读标签:管仲,韩魏,韩非,周朝,先秦,赵襄子,齐桓公,清风典历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译文】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城中,解围之后,赏赐有功的那五个人,高赫居于受赏的第一位。张孟谈说:“晋阳的战事,高赫并没有立功,现在是赏赐之首,这是为什么呢?”赵襄子说:“晋阳的战事,国家陷入危险,我的社稷危急。我的大臣们对我没有不骄傲轻慢的,只有高赫没有忽视君臣之间的礼仪,所以首先

  • 匪议东周(四十四)豫让并非千秋义士,他与赵襄子演了场双簧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赵襄子,豫让,三家分晋,韩魏,智瑶,赵氏

    豫让是春秋时期晋国人,晋国正卿智瑶的家臣。在春秋末期,统治晋国的卿族内部混战,韩赵魏三家联合消灭智氏,智瑶满门被灭,豫让逃到山里躲了起来。在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的《刺客列传》部分,记述了豫让为智瑶报仇而行刺赵襄子的故事,并称赞是"士为知己者死"。因此在中国历史上豫让被认为是东周四大刺客之一,以

  • “晋阳之战”沉灶产蛙的背后是蕴含着赵襄子怎样的战争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萌的很呐标签:赵襄子,晋阳,韩魏,战争,智伯

    导言在滚滚流淌的历史长河中,能在长河中激起波澜的是为数不多的关键时段,而这些在关键时段发生的重大事件,成为了一座座记录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里程碑。 “晋阳之战”无疑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这场自公元前455年一直打到公元前453年的战争,最终以赵襄子反败为胜,智伯身死族灭,韩、赵、魏三家瓜分智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