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商鞅变法,但商鞅全盘抄袭的人是谁呢?是李悝。有了李悝,魏国一跃而居为强国之一,魏文侯会识人用人,他的领导班子阵容很强,吴起,李悝,任座,魏成,乐羊,西门豹,每个都身负大才。
但是魏国变法最不可或缺的灵魂就是李悝,他只干了一件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变法。改革非常难,但凡变法,总是要动人家利益,你动人财路,人家往往就要动你的生路。一般搞这个的人,既无法成功,又难以善终。而李哥却能做到既成功又善终。
李悝是变法祖师爷,后面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都是偷师这个变法框架。
在变法之前,李悝先在魏国花了一番大功夫进行调研,摸清楚了情况,他开始实操,为魏国打造了四条全新制度:人才上升制度、土地分配制度、法制制度、军事制度。
制度说白了就是立规矩,把魏国所有人的脑子重新洗一遍,自觉纳入规矩里执行。
魏国发展很慢主要是因为人才阶层僵硬,李悝废除了世袭制度,根据能力选拔官员,光吃饭不干活的贵族领取世袭俸禄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这些人竞争不过闻讯而来的天下英才们,他们的爵位统统拱手相让,空出了很多缺,让给了能人们。吴起就是这样从卫国跑来了。
李悝敏锐感觉到,一个国家的根就是一大群毫不起眼的百姓们,周王朝的井田制已经落伍了,废除井田制的土地界限,鼓励老百姓垦荒,允许土地私有买卖。
所谓井田制,是指把一块耕地划分为类似于“井”字的九份方田,周围有经界,中间有水沟,阡陌纵横,像一个井字。九块地中间的那一块是公田,所有收成上收,周边的八块为私田,收成中的一部分是可以归自己的。时代变了,以前人口少,没有铁器,井田制有用;现在人多了,铁器生产出来了,井田制没用了。
废除名存实亡的井田制后,李悝下了很大的力气,将魏国所有土地进行测评,估算出了国家土地产量,制定出了合理的税收政策,谁家地好就多交点税,谁家地差就少交点。评估清楚后,魏国的家底就被李悝和魏文侯掌握了,一年能收多少粮食税,有多少户口等数据,他们门儿清。
李悝算过账,一家五口耕田百亩,一年能收150石,交10%的税后还有135石,每人吃1.5石,一家子一年吃90石,还剩下45石的盈余,农民还有各种支出费用,45石不够,魏国必须每年征收60石就可以了。
李悝还说,一般百里之地,农民勤奋耕种的话,每年能多收180万石粮食,所以一定要鼓励生产。
法律制度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法律约束,政府的公信力会下降,到时候谁会听魏王,还不是看着拳头硬就胡来么?李悝完备法制,建立魏律,出台《法经》。法经主要规定了政府职能,官员升迁奖惩,军功奖励,赏罚分明的思路非常清晰。
最后李悝的目光瞄向了魏国最重要的一块,就是军事!只有兵强马壮,才有资格纵横天下,李悝前面的三套组合拳就是为了军事而服务的!
他改革军事制度,建立“武卒”制,对军队的士兵进行考核,奖励优秀者。武卒就是现在的特种兵,只要被选上,待遇优厚,分得百亩土地,解除奴隶身份,免除全家的徭役和田宅税。将军功细化分级,分为上功、次功,根据不同的军功给予不同奖励,大功者甚至家属子女也有重赏,大大激发了武卒的血性和杀气。
武卒如狼似虎,军功全民拥戴,李悝在制度上给出了不能再优厚的配合,李悝的一整套变法改革帮助魏国在制度上确立起了远超那个时代的先进性,他的系统再先进,也得有出色的大才去执行,否则嘚嘚一通,沦落为纸上谈兵。幸运的是,李悝的变法,上有魏王的鼎力支持,中有魏国上下同心不反对,下有出色的将才执行,此人就是——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