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悝进行的变法打击了旧制度,不仅使秦军不敢东向也掀起变法高潮

李悝进行的变法打击了旧制度,不仅使秦军不敢东向也掀起变法高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讲不完故事 访问量:145 更新时间:2023/12/23 8:18:31

秦国有商鞅变法,而战国初期的强国魏国也有李悝变法。季充—李兑—李克—里克:这一行都是他的名字。里克是以音传讹,季充、李兑是以形传讹。就连“李克”这个原型,也兴许是被不愿意写复杂字的老百姓们简化而来(当然,以当时的教育水平这事不可能是老百姓干的)。

他的真名叫李悝.悝这。李悝先生这时候在魏国,魏国的君主是魏文侯。魏文侯时期的魏国是魏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李悝功不可没。李悝此时的同僚还有许多,卜子夏、段干木、田子方、魏成、翟璜、田文、吴起乐羊西门豹。相比起李悝来,人们也许更熟悉最后三个人名。但是谈起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李悝肯定排在这几位之前。因为他不光是杀杀老婆、吃吃儿子、淹死几个巫婆,而是制定了《法经》。

但是关于《法经》,人们几乎也是一无所知。首先,《法经》已经失传;其次,《法经》到底是许多法律史教科书上说的“第一部封建成文法典”还仅仅是李悝的一部私家著作,没有定论;第三,究竟历史上有没有存在过《法经》也不知道。据现在人的总结李悝变法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选贤任能,赏罚严明

李悝主张,要改变旧的“世卿世禄”制度,重要官职要选任有才能的人充当,优厚俸禄要奖给有功劳的人。还主张赏罚严明。这样改革的结果,大大削弱了魏国的“世卿世禄”制度,以后的封君在封国食邑内没有治民之权,只衣食租税;官吏制度有所改善,政治情况较好。对于那些国家没有贡献,完全依靠父祖辈的爵禄享有特权的人,剥夺其官职和俸禄,把这些官职和俸禄授予那些对国家作出贡献的人。因此改善了吏治,同时也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尽地力

“尽地力”是一种“重农政策”。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他计算说:一百平方里之内,有土地九万顷,除了山泽人居占三分之一之外,可开田地六万顷,“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这就是说,百里之地,每年的产量,由于勤与不勤,或增产一百八十万石,或减产一百八十万石。此数字关系重大,因此必须鼓励农民生产。

李悝

李悝革除旧有的阡陌封疆,鼓励自由开垦土地,提倡在一块土地上杂种各种粮食作物,要求农户在住宅周围栽树种桑,充分利用空闲地扩大农户农副业生产。增产者赏,减产者罚。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

制定《法经》

李悝制定一部法律,叫做《法经》,共分六篇,为《盗》、《贼》、《网》、《捕》、《杂》、《具》六律。《晋书·刑法志》曰:李悝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其轻狡、越域、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以为《杂律》一篇;……”《具律》是根据情况,决定从轻或从重处罚的总论性的律文。这部法律主要是为保护剥削阶级的利益而制定的,但对魏国来说,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局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实行“平籴法”

在年成好的时候,政府以平价收购余粮食作为储备,使粮食价不至于暴跌;荒年时再以平价出售,保证粮价不至于暴涨。用这种方法限止商人的投机活动,保护农民利益。

另外,李悝任用吴起改革军制,精选武士,创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武卒”,使得“秦兵不敢东向”。

李悝变法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使魏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大,成为战国初期的一个强盛的国家。变法同时开起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各国纷纷变法强国,最终汇成了一股时代潮流,这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最显著的一场变法运动。

标签: 李悝魏国变法魏文侯吴起法经

更多文章

  • 李悝变法助力魏国成为战国首霸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李悝,魏国,魏文侯,李悝变法,管仲

    魏、赵、韩三家分晋是赵氏家族挑的头,所以三家正式立国后赵国获利最多。魏国分得的土地并不是太多,但质量较高:基本分得了当年晋国的主体部分——大体位于山西西南部,这一带农业产量较高、地势险要,但北有强赵、南有强楚、东接强齐、西临秦国,所谓四战之地——邻国除韩国外皆为大国,魏国特殊的地缘格局导致其容易被挤

  • 平籴法:李悝推行的经济政策,让魏国得以“强匡天下,威行四邻”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悝,魏国,魏文侯,秦国,诸侯国

    公元前403年原为晋国六卿的韩虔﹑赵籍﹑魏斯被周王正式册封为诸侯,自此日后雄踞中原的三大强国韩、赵、魏应运而生。当然我们都知道韩赵魏三国的崛起是建立在分裂晋国疆域之上的。而在瓜分晋国的时候,赵国不但得到了晋国在北部的大片土地,如太原郡和代郡等地,同时还向东越过太行山占据了邯郸郡、中牟郡等地,可

  • 魏国有李悝、商鞅、吴起,为什么不能长久的称霸于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李悝,商鞅,吴起,魏国,魏惠王,魏文侯,春秋战国,科学家,艺术家

    魏国在战国初期确实是称霸于诸侯间的,甚至持续的时间还比较长,不过魏国的霸业成就于魏文侯,在魏武侯时期开始走下坡路,真正衰落于魏惠王时期,尽管魏惠王主持召开了逢泽之会,但只是小国屈服,像韩国、齐国这样的大国根本不承认魏国的霸主地位,而且在不久之后就发生了马陵之战,魏国大败,从此开始被战国六雄或围殴或单

  • 魏文侯时期的魏国有多强大,文有李悝,武有吴起

    历史解密编辑:熊熊说历史标签:魏文侯,李悝,吴起,魏国,秦国

    田氏取代姜氏,成为齐国的新君主,韩魏赵联合灭掉智氏,最后他们三家瓜分了晋国,并都得到了周王的认可,封为诸侯。这也标志着,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战国时期即将来临。作为新崛起的韩魏赵三家,想要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生存下去,就得自身变得强大,这样才不会被人家欺负。而率先变法图强的是魏国的开国君主魏文侯魏斯,

  • 武卒制李悝推行的军事制度,让魏国一度成为战国最强大的诸侯国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悝,魏国,诸侯国,秦国,吴起,战国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诏令韩虔﹑赵籍﹑魏斯三家为诸侯,《资治通鉴》载“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自此韩、赵、魏三国正式诞生。公元前376年,韩氏、赵氏、魏氏三家废晋静公,而“三分其地”,因这三国同出于晋国,所以世称为“三晋”。当然韩赵魏三国虽“师出同门”,但毕竟有强有弱,因此在领

  • 魏国为何能成为战国首霸?魏文侯:别问我,问李悝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魏文侯,李悝,魏国,秦国,吴起,魏惠王

    序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资治通鉴·周纪》三家分晋,韩、赵、魏始成诸侯,自此中原大地上出现了七个强大的诸侯国,是为战国七雄,而战国时代也在此时正式拉开序幕。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要找出比韩赵魏三家还高兴的诸侯国,当属秦国。晋国没有被卿大夫瓜分时,是堵在秦国“东门口”

  • 仕途上顺风顺水的改革家李悝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李悝,法经,战国,魏国,魏文侯,诸侯国,井田制

    李悝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并且是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和法学家。魏国与其它诸侯国相比,国土面积都很微小。当时,各个诸侯国都在为扩充自己的国土面积而做出努力。魏文侯意识到国家强大,才能不会被兼并。在魏文侯的示意下,李悝在魏国开始了变法运动。图片来源于网络李悝根据魏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李悝废

  • 李悝改革:史料记载少却开创四项历史变革先河,为商鞅变法打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李悝,商鞅,商鞅变法,魏文侯,魏国,子产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了智氏。智氏,是除韩、赵、魏三家外最后一个世卿大家族;智氏被灭,意味着三家分晋历程已事实上启动。当时韩、赵、魏三家,赵氏之地方两千里(《战国策·赵策一·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众》),魏氏之地方千里(《战国策·魏策一·苏子为赵合纵说魏王》),韩氏之地方千百里(《战国策·韩策一

  • 湖南与河南濮阳出人才?商鞅吴起李悝吕不韦,天降猛人全在卫国?

    历史解密编辑:东方笑笑生标签:商鞅,李悝,卫国,吴起,魏国,吕不韦,河南省,湖南省,科学家,历史故事

    天降猛人,全在卫国。中国历史上变法成功的案例并不多,最成功的是商鞅变法,是他确立了郡县制,将士人治国法制化,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制度基础。以后,整个秦国基本都是沿着这条体系发展,完善,最终盛极而衰,快速走向崩盘。秦国崩盘了,这套体系却非常有价值,刘邦队伍人才多,自然不会放过。刘邦队伍里,很多都是前朝官员

  • 被遗忘的李悝,影响商鞅、韩非,其理论成封建王朝重要治国方针

    历史解密编辑:局小乖简史标签:李悝,商鞅,韩非,魏文侯,法家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魏用李悝尽地力,为强君",这是一次划时代的事件,中国漫长的变法图强历史,便从这里开始。李悝的变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商鞅、韩非无不受他影响,他编纂的《法经》首次提出了重农重法的治国理论,成为了封建王朝最为重要的治国方针。被遗忘的李悝,影响商鞅、韩非,其理论成封建王朝重要治国方针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