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从李悝变法,到商鞅奔秦,魏国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战国七雄:从李悝变法,到商鞅奔秦,魏国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毛迪说教育 访问量:129 更新时间:2023/12/23 7:38:44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七个实力强大的国家,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学家称之为“战国七雄”。在“战国七雄”当中,魏国任用李悝变法最先崛起,但是没能笑傲到最后这是为何,魏国的兴衰又给了我们哪些示呢?

战国后期地图

魏国在“三家分晋”当中是实力虽强的一个,但是他的地理位置不太好。魏国东有齐国,西有秦国,南有楚国,北有赵国。身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如果不寻找一条使魏国富强的道路,说不定哪天就被他国吞并了。所以,魏文侯(魏斯)即位以后,招募贤才,变法图强。而李悝绝对是最佳人选,所以魏文侯就任用李悝实行变法。

李悝变法以后,魏国很快强大起来。魏文侯在位期间可以说是人尽其才,关于魏国选相的问题,他看中两个人选,魏成子和翟璜。于是去询问李悝,李悝告诉他说:

“选相,平时看他亲近的人,富有时看他交往的人,显达时看他举荐的人,穷苦时看他不做的事,贫困时看他不取的物,凭这五方面足以确定人选了。”

魏文侯被这么一点拨,就明白了。当李悝经过翟璜的家时,翟璜问李悝:

“听说国君叫先生,询问选相的事,现在谁是国相?”

李悝变法

李悝说:

“魏成子已经是国相了!”

翟璜听说后,立刻变了脸色说:

“西河守将吴起,是我举荐的。国君内心为邺邑担心,我举荐了西门豹。国君想图谋讨伐中山国,我举荐了乐羊。中山攻下后,无人守护它,我举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儿子没有老师,我举荐了屈侯鲋。我哪点比不上魏成子?”

李悝不慌不忙的说:

“我给国君说,选国相平时看他亲近的人,富有时看他交往的人,显达时看他举荐的人,穷苦时看他不做的事,贫困时看他不取的物,凭这五方面足以确定人选了,因此我知道魏成子将成为国相。再说您哪能与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有千钟的食禄,十分之九用在外面,十分之一用于家中,因此从东方招来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国君都尊为老师。您所举荐的五个人,国君都当作臣子。”

李悝说完以后,翟璜深感愧疚,拜李悝为老师。

西门豹治邺

从李悝与魏文侯的对话来看,他给出了选拔人才的标准。而魏文侯心里也有底了,所以经过判断选择魏成子做了国相。魏国之所以成为战国首霸,其实是有原因的,这跟魏文侯任人唯贤是分不开的。

魏文侯去世以后儿子魏武侯(魏击)即位,魏武侯时田文做国相。当时吴起认为自己功劳很大,一直不明白田文为何做了国相,所以他质疑田文说:

“率领三军,使士兵乐于效命,敌国不敢图谋。治理百官,亲附万民,充实府库。扼守河西而秦军不敢向东进犯,韩国、赵两国宾服顺从。比这三项,您都出于我之下,而地位却加于我之上,这是什么原因?”

田文只用了一句话就把吴起怼回去了,他说:

“虽然那三项都不如你,但是国君年少,国人疑虑,大臣未亲附,百姓不信任,当此之时,将政事交给您,还是交给我呢?”

其实田文是在暗示,吴起在魏国是当担重任的,身上所肩负的责任比作国相还要重。吴起听后,无话可说,这就是人才之间的对决,田文能做国相还是有本事的。

田文死后,公叔痤做了国相,娶魏国公主为妻,而妒忌吴起,于是想办法将其排挤出了魏国。吴起只好逃奔楚国,并帮助楚国实行了变法。吴起变法后,楚国很快强大了起来。再说这个公叔痤,此人也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能坐上国相之位,其实都是用阴谋夺来的,根本没有用到政事上。其实,在魏文侯去世以后,他的子孙一代不如一代。魏武侯时错过了吴起就不说了,而孙子魏惠王(魏罃)即位以后,又错过了千古奇才商鞅。

马陵之战

公叔痤曾经以个人私利将吴起排挤出魏国,在他病重的时候,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那就是向魏惠王推荐商鞅。但是,商鞅当时只是一个中庶子,职位非常低,魏惠王根本没有听说这个人。公叔痤身前没有推荐商鞅,是害怕商鞅占了他的位置。所以,活着的时候没有给他高位。公叔痤病重的时候,才把商鞅推荐给魏惠王,是因为当时的公叔痤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所以才良心发现。但是,他突然把相位交给一个职位低下的中庶子,这不是拿魏国的前途开玩笑吗?所以,魏惠王觉得太草率了。更要命的是,公叔痤最后还向魏惠王补充了一句话:

“如果不重用商鞅,就把他杀了!”

魏惠王认为公叔痤病重说胡话,根本不理睬他。商鞅也知道魏惠王不会杀他,但是也不会重用他。后来,他听说秦孝公在招贤纳士,满腔热血的商鞅就去了秦国,历史的转折点因为商鞅的出走,而改变了中国历史。

作为管理者一旦错过一个人才,也许将失去整个天下,魏国就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还是人才最贵。所以,古语言“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管理者要具备慧眼识人的能力,人尽其才,不要大材小用。魏国从魏惠王即位以后,任用的都是一些嫉妒心强的人。包括后来的孙膑去魏国,就是遭到庞涓嫉妒的结果,以至于魏国的霸权很快衰落。当然,最主要的责任还是在魏惠王,谁叫你不任用商鞅呢?魏国这么多人才不用,偏偏用哪些拍马屁的人,自私自利的小人,这样的国家能变强大那就奇怪了。

标签: 李悝商鞅魏国魏文侯魏惠王吴起

更多文章

  • 李悝进行的变法打击了旧制度,不仅使秦军不敢东向也掀起变法高潮

    历史解密编辑:讲不完故事标签:李悝,魏国,变法,魏文侯,吴起,法经

    秦国有商鞅变法,而战国初期的强国魏国也有李悝变法。季充—李兑—李克—里克:这一行都是他的名字。里克是以音传讹,季充、李兑是以形传讹。就连“李克”这个原型,也兴许是被不愿意写复杂字的老百姓们简化而来(当然,以当时的教育水平这事不可能是老百姓干的)。他的真名叫李悝.悝这。李悝先生这时候在魏国,魏国的君主

  • 李悝变法助力魏国成为战国首霸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李悝,魏国,魏文侯,李悝变法,管仲

    魏、赵、韩三家分晋是赵氏家族挑的头,所以三家正式立国后赵国获利最多。魏国分得的土地并不是太多,但质量较高:基本分得了当年晋国的主体部分——大体位于山西西南部,这一带农业产量较高、地势险要,但北有强赵、南有强楚、东接强齐、西临秦国,所谓四战之地——邻国除韩国外皆为大国,魏国特殊的地缘格局导致其容易被挤

  • 平籴法:李悝推行的经济政策,让魏国得以“强匡天下,威行四邻”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悝,魏国,魏文侯,秦国,诸侯国

    公元前403年原为晋国六卿的韩虔﹑赵籍﹑魏斯被周王正式册封为诸侯,自此日后雄踞中原的三大强国韩、赵、魏应运而生。当然我们都知道韩赵魏三国的崛起是建立在分裂晋国疆域之上的。而在瓜分晋国的时候,赵国不但得到了晋国在北部的大片土地,如太原郡和代郡等地,同时还向东越过太行山占据了邯郸郡、中牟郡等地,可

  • 魏国有李悝、商鞅、吴起,为什么不能长久的称霸于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李悝,商鞅,吴起,魏国,魏惠王,魏文侯,春秋战国,科学家,艺术家

    魏国在战国初期确实是称霸于诸侯间的,甚至持续的时间还比较长,不过魏国的霸业成就于魏文侯,在魏武侯时期开始走下坡路,真正衰落于魏惠王时期,尽管魏惠王主持召开了逢泽之会,但只是小国屈服,像韩国、齐国这样的大国根本不承认魏国的霸主地位,而且在不久之后就发生了马陵之战,魏国大败,从此开始被战国六雄或围殴或单

  • 魏文侯时期的魏国有多强大,文有李悝,武有吴起

    历史解密编辑:熊熊说历史标签:魏文侯,李悝,吴起,魏国,秦国

    田氏取代姜氏,成为齐国的新君主,韩魏赵联合灭掉智氏,最后他们三家瓜分了晋国,并都得到了周王的认可,封为诸侯。这也标志着,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战国时期即将来临。作为新崛起的韩魏赵三家,想要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生存下去,就得自身变得强大,这样才不会被人家欺负。而率先变法图强的是魏国的开国君主魏文侯魏斯,

  • 武卒制李悝推行的军事制度,让魏国一度成为战国最强大的诸侯国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悝,魏国,诸侯国,秦国,吴起,战国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诏令韩虔﹑赵籍﹑魏斯三家为诸侯,《资治通鉴》载“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自此韩、赵、魏三国正式诞生。公元前376年,韩氏、赵氏、魏氏三家废晋静公,而“三分其地”,因这三国同出于晋国,所以世称为“三晋”。当然韩赵魏三国虽“师出同门”,但毕竟有强有弱,因此在领

  • 魏国为何能成为战国首霸?魏文侯:别问我,问李悝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魏文侯,李悝,魏国,秦国,吴起,魏惠王

    序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资治通鉴·周纪》三家分晋,韩、赵、魏始成诸侯,自此中原大地上出现了七个强大的诸侯国,是为战国七雄,而战国时代也在此时正式拉开序幕。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要找出比韩赵魏三家还高兴的诸侯国,当属秦国。晋国没有被卿大夫瓜分时,是堵在秦国“东门口”

  • 仕途上顺风顺水的改革家李悝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李悝,法经,战国,魏国,魏文侯,诸侯国,井田制

    李悝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并且是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和法学家。魏国与其它诸侯国相比,国土面积都很微小。当时,各个诸侯国都在为扩充自己的国土面积而做出努力。魏文侯意识到国家强大,才能不会被兼并。在魏文侯的示意下,李悝在魏国开始了变法运动。图片来源于网络李悝根据魏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李悝废

  • 李悝改革:史料记载少却开创四项历史变革先河,为商鞅变法打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李悝,商鞅,商鞅变法,魏文侯,魏国,子产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了智氏。智氏,是除韩、赵、魏三家外最后一个世卿大家族;智氏被灭,意味着三家分晋历程已事实上启动。当时韩、赵、魏三家,赵氏之地方两千里(《战国策·赵策一·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众》),魏氏之地方千里(《战国策·魏策一·苏子为赵合纵说魏王》),韩氏之地方千百里(《战国策·韩策一

  • 湖南与河南濮阳出人才?商鞅吴起李悝吕不韦,天降猛人全在卫国?

    历史解密编辑:东方笑笑生标签:商鞅,李悝,卫国,吴起,魏国,吕不韦,河南省,湖南省,科学家,历史故事

    天降猛人,全在卫国。中国历史上变法成功的案例并不多,最成功的是商鞅变法,是他确立了郡县制,将士人治国法制化,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制度基础。以后,整个秦国基本都是沿着这条体系发展,完善,最终盛极而衰,快速走向崩盘。秦国崩盘了,这套体系却非常有价值,刘邦队伍人才多,自然不会放过。刘邦队伍里,很多都是前朝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