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的大夫羽父,由于在几次的对外带兵打仗中立下了战功,因而权势变得越来越熏天。虽然羽父当时不是鲁国的第一执政官,就像当时的鲁隐公并不是鲁国真正的国君一样,但羽父当时却成了鲁国实际上的执政大臣手握重劝。
羽父专权后,有一天突然找到鲁隐公。他郑重其事的向鲁隐公提出了一条计策,那就是劝鲁隐公杀了太子姬允。太子姬允是鲁隐公的弟弟,鲁隐公的老爹鲁惠公去世的时候,由于姬允年幼所以鲁隐公才得以有了摄政的机会。
至于羽父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恐怕除了他自己没人能猜得透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羽父挑唆鲁隐公杀姬允这件事儿的最终得益者肯定是他自己,而绝非是为了让鲁隐公成为真正的一国之君。
鲁隐公姬息姑,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对于当年父亲夺了自己未婚妻都能忍受,所以对鲁国的国君之位他也并没有那么依恋。姬允长大成年后,鲁隐公本来是打算好的,等到合适的机会就把鲁国的大权还给姬允。到那时他自己就去菟裘这个地方,建一所房子颐养天年。
然而就在鲁隐公等待那个合适的机会时,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羽父来。对于羽父的献策,鲁隐公丝毫没有兴趣。于是这位假忠臣在他专权跋扈的道路上,吃了一记大大的闭门羹。在鲁隐公这里蛊惑不成功,于是羽父调转枪头跑到了姬允那里继续挑唆。
羽父跟姬允说,鲁隐公想要成为鲁国真正的国君,计划要除掉姬允。鲁隐公重情义没私心,无论做哥哥还是代理国君他都问心无愧。然而姬允就不一样了,由于其复杂的人生,所以也早就了他复杂的性格。最终姬允成功被羽父蛊惑,在他的默许之下羽父趁机杀死了鲁隐公。
鲁隐公死后,在羽父的扶立下姬允即位是为鲁桓公。说实话,鲁桓公的人生确实挺复杂的。鲁桓公的母亲仲子,本来是鲁惠公给鲁隐公求娶的媳妇。但没想到的是,鲁惠公见了仲子的美貌后竟然情不自禁的据为了己有。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鲁桓公。
公元前712年鲁桓公即位,公元前709年娶齐襄公的妹妹文姜为夫人。三年后,文姜为鲁桓公生下了一个儿子即后来的鲁庄公。如此来看,姬允的人生到此算是很圆满了。宝马雕车,娶妻生子。然而物极必反,这条哲学的规律充斥在了宇宙间没一个事务之上。就在鲁桓公开始享受他巅峰幸福的生活时,不幸的事儿发生了。
那就是公元前694年,鲁桓公陪着夫人文姜走娘家时,不小心发现了文姜竟然和自己的亲哥哥齐襄公搞破鞋。其实文姜嫁给鲁桓公之前,就跟自己的哥哥不清不楚了。鲁桓公之前也有所耳闻,没想到这回还真碰见了。鲁桓公气急不已,面对强大的齐襄公他不敢招惹,于是只能狠狠的骂了文姜一顿解气。
而文姜被丈夫臭骂一顿后不思痛改前非,反而委屈的把鲁桓公斥责她的事儿告诉了齐襄公。齐襄公表现的倒是平静,他平素阴险的面容上没有起一丝波澜,但杀机却蓄满了心胸。四月的某一天,齐襄公邀请鲁桓公饮酒然后故意把鲁桓公灌醉。
鲁桓公因为夫人的事儿本来就很生气,所以喝起酒来难免忘记了节制,齐襄公不用怎么劝鲁桓公就端起酒杯干了。就这样,鲁桓公喝的酩酊大醉后,齐襄公让公子彭生亲自驾驶马车将其送回住所。然而这一路颠簸,鲁桓公最后竟然死在了马车中。
历史对于鲁桓公的死记载的很简单,对于君王的死于非命记载往往草草了事,这似乎成了《春秋》的惯例。不过根据明眼人一看便知,这肯定是齐襄公的杀人灭口做法。鲁国的国君死在了齐国,鲁国虽然没有齐国强大但鲁国人肯定也是得要个交待的。不过齐襄公早有准备,他早就找好了公子彭生这个替罪羊。
当鲁国人来找齐襄公要交待时,他毫不犹豫的杀了彭生。彭生被杀后,鲁国人也不好再继续追究。于是鲁桓公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如此看来,那些死在奸夫淫妇之手的并不一定总是卖炊饼的武大郎之辈,有时候他也有可能是一国之君。
鲁桓公死于非命也就算了,他死后文姜继续和齐襄公我行我素,后来鲁庄公继位后文姜返回鲁国但还一直和齐襄公保持着不正当的关系。死后还在被别人戴着绿帽子,鲁桓公的一生也的确够复杂够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