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鲁桓公为什么会频繁祭祀?

鲁桓公为什么会频繁祭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捡美酒与花瓣 访问量:2917 更新时间:2023/12/12 11:45:55

鲁桓公八年,《春秋》记载,“八年春正月己卯,烝”。“夏五月丁丑,烝秋”。所谓烝,是指冬天的祭祀。

祭祀

按照《春秋》长历的推算,正月己卯是正月十四日,五月丁丑是五月十四日。周人历法,相对农历,大约都要前移动两个月,即分别相当于上一年的十一月份当年的三月份。遇上特殊年份,寒天气持续到春末也是有可能的。

鲁桓公五年,《春秋》记载鲁桓公在秋天举行了大雩之祭祀,《左传》认为雩祭是夏天才应有的祭祀,目的是向鬼神求雨。

《左传》在评论这次求雨祭祀时指出,按照时令,春天要举行郊祭,夏天可举行雩祭,秋天则会举办尝祭,到冬天时就应举办烝祭。也即郊、雩、尝、烝四祭。

而在鲁桓公八年,《公羊传》在评论鲁桓公反复举办烝祭一事上指出,四季之祭是:春曰祠、夏曰礿[yuè]、秋曰尝、冬曰烝。

这说明,在春天和夏天,郊祭、祠祭、雩祭、礿祭都是可能要发生的。这些祭祀有些可能是例行祭祀,比如对于祖先的祭祀。有些可能会是视情况和必要性来祭祀,比如对天地鬼神的祭祀。人们在一年四季中随时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在困难面前,通过祈求鬼神渡过难关,也是人之情。

鲁隐公相比,在鲁桓公执政时期,祭祀记载事件明显增多。正是由于祭祀不遵时令,故被史官记载。这类记载多和鲁桓公个人的性格特点应该高度一致,即在遇到困难时,非常恐惧多疑,无助之下,会首先想到去祈求鬼神保佑。由于鲁桓公在幼儿时期就父母双亡,处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因此造就其恐惧、脆弱和多疑的性格。

春秋时期,鲁国依据周礼,崇拜鬼神,也崇拜祖先,各种祭祀活动十分频繁。就目前阅读《春秋》可知,至少有六种以上的祭祀活动会常年举办。

这年鲁桓公为会频繁举办烝祭?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烦心事?

可以推想,这大概与公子同的情况有关。公子同是鲁桓公与姜所生的嫡长子,鲁桓公八年春,这位太子哥才一岁多一点。由于公子同秋天所生,过了周岁,便进入冬天,正是流感爆发季节。古代医疗技术有限,如果新生儿受到流感侵袭,鲁国上下肯定是手足无措!

假如公子同的病情反复不好,一直持续,这对于鲁桓公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在冬天得的病,又久治无效,只能求助鬼神!在巫祝之类人物频繁上场之下,民间草药用遍之后,公子同的病情如果还是不能完全痊愈,或者依旧反反复复,这个时候,鲁桓公和文姜最直接的想法,就一定是用大祭来求取上苍的保佑!只要公子同病愈,管什么时令!何况冬天得的病,就得用冬天的祭祀来禳解,这很好理解!

于是,鲁桓公在正月十四日举办了一次烝祭,由于同的病情还是没有好转,于是到五月十四日,按照巫祝之言,就又举办了一次烝祭。

为什么是正月十四日?也许就是鲁隐公的忌日。在鲁桓公的理解中,这位兄长死于八年前的一个冬日之夜,而那一日或许正是十四日。鲁桓公以为,只有求得其兄长在天之灵的宽宥,公子同的病情才会好转!

标签: 鲁桓公春秋左传公羊传

更多文章

  • 鲁桓公的红颜劫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齐国,鲁国,国君,先秦,周朝,鲁桓公,武大郎,齐襄公,红颜劫

    鲁国的大夫羽父,由于在几次的对外带兵打仗中立下了战功,因而权势变得越来越熏天。虽然羽父当时不是鲁国的第一执政官,就像当时的鲁隐公并不是鲁国真正的国君一样,但羽父当时却成了鲁国实际上的执政大臣手握重劝。羽父专权后,有一天突然找到鲁隐公。他郑重其事的向鲁隐公提出了一条计策,那就是劝鲁隐公杀了太子姬允。太

  • 春秋第一绿帽王——鲁桓公,带着妻子回娘家,却发现她与哥哥私通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齐国,姬发,公室,国君,先秦,周朝,鲁桓公,齐襄公,春秋(书),中国古文献,烽火戏诸侯

    鲁桓公是春秋时期鲁国第15位国君,在位期间并没有太过出名的政绩,不过却留下两大污点。其一,鲁桓公是鲁隐公之弟,后来听信谗言杀死鲁隐公,自己做了国君。其二,鲁桓公是春秋第一绿帽子王,他娶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妻子,在一次带妻子回娘家之时,却无意中发现妻子跟她哥哥通奸,结果悲剧了。弑兄上位鲁隐公名息姑,是鲁国

  • 鲁隐公与大臣一番话,千年后成就一异族族名:略谈春秋姓氏的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鲁隐公,春秋,杜预,吐谷浑,诸侯

    公元前715年,鲁国大臣无骇去世。无骇位居司空,是鲁国三卿之一,掌管鲁国工程建筑等等事务。公元前721年,无骇曾经带兵消灭极国,为鲁国立下战功。无骇过世,作为鲁国公族却没有谥号,其后人也还没有族号,因此公子羽父特地向鲁隐公请示。周时礼仪制度实在太多、太繁琐,鲁隐公对如何赐谥号与族号也不太明白,急忙向

  • 中国史连载:开启春秋元年的鲁隐公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鲁隐公,春秋,周平王,秦国,周公旦,宋国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得名于孔子修订的鲁国官修编年国史《春秋》。春秋时代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然而《春秋》这本书是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开始写的。这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因为这意味着春秋时代开幕的半个世纪居然没被国史记载。孔子为什么不写这半个世纪的历史呢?这当然不是因为孔老夫子偷懒,而

  • 先秦:外交政策大调转之鲁隐公的春秋大开局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齐国,鲁国,宋国,国君,先秦,周朝,鲁隐公,外交政策,历史故事,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随着鲁惠公的离去,鲁国迎来了一位新国君鲁隐公息姑。准确地说,息姑并不是国君,但他完成了除了正式成为国君的一切手续。而之所以不是正式国君,是因为他的出身不是嫡出而是庶出,而他的父亲鲁惠公是有嫡子的。当时的弟子太子允年纪幼小,而息姑又有治国经验,所以鲁国群臣才推举息姑摄政。他们

  • 退休不成反被害,鲁隐公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阔乐影视评标签:齐国,公子,国君,君位,周朝,先秦,鲁隐公,郑庄公

    上回说到攻打许国一役郑庄公失去了颍考叔、公孙子都两只老虎,其时大将公子吕也早已经去世,郑庄公心里挺难受。但又想起齐僖公和鲁隐公帮他攻下戴城和许国,应该去谢谢人家才对。郑庄公就打发两个使臣带上礼物和书信,分头去聘问齐僖公和鲁隐公。去齐国的使臣办完事回来了,而那个去鲁国的使臣却把礼物和书信原封不动的带回

  • 鲁隐公:春秋时期少有的贤明国君,也是仁义的兄长,无奈一生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鲁隐公,春秋,孟子,桓公,惠公,国君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隐公名息姑,为伯禽七世孙,惠公之子,声子所生。先是,惠公元妃为宋女孟子,孟子死后以声子为继室而生隐公。后来,惠公又娶了宋女仲子,本来这是作为父亲的鲁惠公为儿子鲁隐公挑选的妻子。据说,仲子为宋武公之女,

  • 位于鲁苏交界,微山湖西岸,因境内鲁隐公观鱼台而得名

    历史解密编辑:山河足迹标签:鲁苏,微山湖,观鱼台,鱼台,孔子,京杭大运河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县,地处鲁西南、鲁苏两省交界处、微山湖西岸,因境内遗有鲁隐公观鱼台而得名,素有“鱼米之乡、滨湖水城”之美誉。济徐高速贯穿南北,枣菏高速横贯东西,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17条河流纵横交错,通航里程220余公里,年吞吐量过亿吨。境内人才辈出,是孔子著名弟子,七十二贤闵子骞、樊子迟、宓子贱

  • 鲁隐公为何会与齐国联盟?帮助鲁国强大自身,巩固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鲁隐公,鲁国,周平王,诸侯国,齐国,分封

    全文共1785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自从周武王建立周政权之后,就对一种诸侯进行分封,在这其中即有战功赫赫的异姓王,又有姬氏子弟,不过在分封的过程当中必定会有所偏向。对于周天子来说,他秉持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中心思想,将众多好处送到了姬氏子嗣的手中,而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当中,这些姬氏子嗣的诸侯王们也得到了

  • 先秦:春秋大幕拉开时的鲁国与鲁隐公

    历史解密编辑:江明月好标签:鲁隐公,鲁国,多尔衮,秦国,皇太极,宋国

    公园前723前,鲁惠公离世。国君去世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新国君的诞生,而这时鲁国则有三个选择。一个是庶长子公子息姑,一个是年幼还不能理事的太子允,另一个选择就是公族的其他人。当鲁惠公离世的时候,他正与宋国打得热火朝天。国君的突然离世自然会引起国家政策的大变化,所以宋国也就不那么步步紧逼了。宋国需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