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四大战役,细说齐将匡章,堪称千古名将!

战国四大战役,细说齐将匡章,堪称千古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洪都烟客 访问量:3140 更新时间:2023/12/8 21:03:34

战国时期,群雄割据,英雄辈起,可以说有很多著名的将领在这个年代诞生,他们靠着自身的本领和出色的功勋获得了在国家中的一席之地。那么其实除了四大名将之外,再战国时期事实上还有很多在战力谋略上可以与之相媲美的优秀将领,但是名气可能没有四名将那么大。那么咱们今天来说的这个就是齐国的著名将领,他的名字叫做匡章。今天我们就从匡章的四次经典战役中来分析一下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将军?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这个人,匡章是战国齐国的著名将领。在齐国末期的时候齐国主要的主将。但是他的名气并不是很强。最著名的一战应该就是率联军进攻函谷关逼秦王割地义和。曾经还差一点灭了燕国同时把楚国也给攻打了一下。虽然说战功显赫,但是最后史记记载却不多。

桑丘之战

这场战争是发生在齐威王末年,可以说是有记载以来匡章的第一次作为统帅,在这场战斗的时候背景是张仪是魏国的相三家分晋。在这个时候是属于亲近秦国的一个阶段,于是秦国就想趁这个机会借一条道。从而好削弱当时实力比较强劲的齐国和楚国。无巧不成书是这个时候呢楚国又把魏国给战胜了,也把矛头指向了齐国。所以说齐国在这个时候就要面临腹背受敌的一个局面。

当时的齐王就派匡章去与秦军对峙。在这个时候,匡章就表现出来了自己的计谋。他很从容的和秦军对峙两个相互谈判,并且保持双方使者的相互往来。同时呢,还用计谋让士兵改换一些身份牌,以此来混入秦军当中。事实证明他的战略也很奏效,不过这一点也得到了齐威王的肯定,因为在别人看来,匡章做的这一切都是有通敌的嫌疑,但是齐威王在听到这些消息之后保持了对匡章的信任。所以最后匡章把秦军打败。虽然说没有直接写细节,但是回报是秦兵大胜秦军大败。

话说回来,齐威王为何选择相信匡章理由是很荒诞的。就是因为匡章的母亲曾经得罪了她的丈夫,也就是匡章的父亲。所以匡章的父亲就把匡章的母亲给杀了并且埋葬在马棚的下面当时齐威王打算重用匡章的时候对他说如果这一场战争你能够获胜回来一定要把你的母亲给重新。安葬,但是匡章拒绝了,原因很简单,就是父亲在生前并没有允许改葬匡章的这个母亲。然后齐威王就认为匡章作为儿子。在父亲死的时候还能保持不欺骗自己的父亲。那他作为臣子肯定也不会起欺骗含在世上的君王。所以他肯定不会欺骗我。我选择相信匡章。话说回来,虽然它的战功的确显赫,但匡章对母亲的态度确实非常的有待商榷。

灭燕之战

燕王换了一个新的国王继位,在这个时候子之的地位非常的权重。而且独政专权,所以说燕王是一个非常怂的国王,不能说他怂吧,反正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所以在没过两年燕王就把自己的王位禅让给了。但是这一点呢,就引起了很多燕国旧贵族的不满。于是齐王就挑拨离间,把太子平余子之的关系搞得很混乱。后来太子一气之下就去攻打子之,结果战败。太子平也因为这场战争而死。燕国从此就发生了内乱。

在这个时候,齐宣王知道自己攻打燕国的时机到了。当然,这一点是孟子对他进行了有意无意的提醒。于是齐宣王就指派匡将军,去攻打燕。结果没过多久燕国就不敌仅仅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匡章就把燕都给攻破了,子之也因为这件事死了,上一任燕王也被杀了。但是就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候,激发了燕国人的爱国之心,重新组织军队来抵抗齐军。在这个时候,其他的诸侯国也没有袖手旁观,各自抱着自己各自的态度去支援齐国,来干涉这场战争所以匡章没有办法,只能从燕国退兵。

不过这场战争差一点就把燕国给灭了。不过后来的燕国也是名存实亡,是赵国扶持的燕昭王继位。后来也有了燕昭王,黄金台招贤纳士,变法图强这一典故。

垂沙之战

这一场战争也是匡章。在计谋方面的另外一场体现在垂沙之战的时候,匡章与魏国的将军和韩国的将军一起三国联军去攻打楚国,那楚国派出了一个将军叫唐昧,这个将领没有什么名气哈,双方在一条河的两岸驻扎。匡章非常小心,对这条河水的深浅并不了解,所以说并不敢贸然的去渡河。于是导致了双方相持六月却不开战的一个局面。

但是齐王没有耐心,他见匡章一直不开战就语气很难听的强烈要求匡章马上渡河作战,但是匡章坚持自己的本心,坚持要在时机成熟以后才等待开战。那么匡章等待的时机是什么呢?等待的时间就是想知道,楚军到底是什么安排在河水的什么位置,有多少的守兵,后来他从一个樵夫的口里得知楚军在水深的地方兵少,水浅的地方,兵多。所以说匡章知道了这个消息就马上连夜打了楚军一个措手不及。后来再垂沙这个地方把楚军给打败了,而楚将唐昧也因为这件事情死了,而楚国那也是被迫求和,派出了自己的太子也是未来的楚顷襄王。到了齐国去当质子

函谷关之战

这个应该是匡章最有名的那一个战役,孟尝君回到齐国做宰相。(那这个之前这个孟尝君因为一些事情所以说备勤王焕到秦国去作相,其实就是把他给软禁了起来)。后来再门客的帮助下逃脱了情网,回到了齐国,做了齐国的相。后来呢联合韩国和魏国一起去攻打秦国那匡章同样是联军统帅。

匡章作为联军统帅,一直攻打到函谷,关于是就在函谷关镇守的起来这一阵手不要紧,就是三年呐,终于攻进了函谷关。秦王赶紧去派使者去割地求和,也为此联军就退兵了。这一次把秦国打的是损失惨重。而匡章也成为了战国时期唯一一个攻进函谷关的将领。不过在这一阵之后,秦国的白起就出来了,也就没有别的将军什么事儿了,所以匡章的名气也就。没有什么名气了。

有人很奇怪为什么司马迁没有给匡章专门写一个列传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匡章对他的母亲实在是太差了。所以导致了虽然说他是孟子的徒弟,孟子的学生也是。秦国的中流砥柱,同时匡章也是三朝元老,深受皇帝信任。但是匡章对他的母亲真的是非常不好。我认为确实也是有违孝道。可能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所以司马迁也并不想写他,于是就把他给。放在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那就是没有专门写他的列传。但是不管怎么说,同时,它稳定了当时的局面,所以说他并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将军。

最后我们来说,虽然说匡章的综合实力,包括战力,而且说战术智慧等都非常的出色,但是在这个群雄并起的时代,他的智慧只能算是顶尖的,但绝对算不上最强的几个。如果说有一个战国十大将军的话,恐怕匡章是有着一席之地的,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还有吴起、乐毅赵奢、孙斌、田忌等人。

更多文章

  • 不孝名将?齐国名将匡章为何坚决反对国君为自己母亲厚葬?

    历史解密编辑:凉觅凉人心标签:匡章,齐国,秦国,秦军,魏国,商鞅变法,秦昭襄王

    战国时期齐国名将匡章,在幼年时期母亲便被人杀死,遗体草草埋葬在马棚下。桑丘之战前,齐威王勉励匡章道:“将军此战如能得胜归来,我一定下令重新厚葬令堂。”谁知匡章居然一口回绝了齐威王的提议,坚决反对厚葬母亲。莫非真是匡章不孝吗?他确实“默默无闻”,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猛将。商鞅变法后,秦国

  • 济南章丘区故事:匡章的盖世才能

    历史解密编辑:小韩说济南标签:匡章,齐国,秦国,周天子,周公旦,齐威王,燕国,济南,章丘区,济南市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9631047济南市有7个区,3个县。各个区县的名字都有来由。因为在历山,也就是千佛山下面,就有了历下区。因为在济水河的北面,水的北面是阳面,所以有了济阳县。天桥区最好理解,是因为济南有火车站,铁路上面有立交桥,老百姓叫天桥。济南还有一

  • 孟学研究 | 梁涛:匡章的悲剧,孟子的情谊

    历史解密编辑:孟子研究院标签:匡章,孟子,梁涛,孔子,齐国,荀子,孟学,科学家,法学家,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一孟子第一次到齐国时,一个重要活动便是与匡章的交往,《孟子》中有两章涉及这一内容。匡章是齐国的将军,历仕齐威王、宣王、闵王三世,屡建奇功。威王时,他指挥桑丘之战,运用间谍战术大败秦军,迫使秦惠文王割让土地,自称“西藩之臣”。宣王时,他利用燕王哙让国造成的混乱,出兵伐燕,短短五十天即攻取燕国。闵王时,

  • 秦军六大最强对手:齐国匡章,赵国赵奢、李牧,魏国上榜三位!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赵奢,李牧,秦军,魏国,赵国,秦国,齐国匡章,春秋战国,四大名将

    三家分晋后,历史进入到战国七雄争霸的阶段。在战国初期,秦国实际上长期陷入到衰落中,乃至于被魏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孝公时,任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诚然,在战国时期,秦军勇猛善战。

  • 扒一扒战国名将匡章!唯一攻破函谷关的猛人,竟然是孟子的学生?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匡章,孟子,齐国,函谷关,秦国,魏国

    公元前298年,战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非常诡异的战争。这一年,齐国大将匡章,统领齐国军队,联合韩魏两国,一起围殴秦国。双方开打之后,秦国在三国联军的夹击之下,很快就开始节节败退。后来,匡章甚至直接攻破了函谷关,直接率领三国联军,攻入了秦国腹地。在整个战国历史上,这是秦国唯一一次被其他国家,攻破函谷关,

  • 名家解孟 | 梁涛《孟子》解读一百一十二:匡章“不孝”

    历史解密编辑:孟子研究院标签:孟子,匡章,朱熹,齐宣王,吕氏春秋

    《离娄下》8.30原 文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1),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2),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3)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4),四不孝也;好勇斗很

  • 他知名度低但战绩很厉害,他是战国唯一攻破函谷关的人,他是匡章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匡章,函谷关,魏国,秦国,齐国,秦军,燕国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变得强大,自从夺了魏国的西河之地后,秦国就打开了东出函谷、挺进中原的大路,尤其是函谷雄关,秦国利用险要的地势,形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局面,整个战国几百年时间内,东方六国一共有过四次合纵攻打函谷关,但只有一次攻破了函谷关,你知道是哪一次吗?第一次是公元前318年,魏国公孙衍组织的除

  • 齐国名将匡章四战四胜,改变战国格局,为何名声不及战国四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匡章,齐国,战四胜,秦国,秦军,战国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这是《千字文》中宣扬战国四大名将功绩的经典语录,他们分别是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他们都生活在秦强而六国皆弱的时代,已处于战国末期。但战国初期的名将未必比他们差,齐国名将匡章更是四战四胜,且每战都改变了战国格局,未能在史书上获得浓墨重笔实在可惜。他

  • 齐国的臣民都怀疑匡章,齐王为什么就是信任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匡章,齐王,齐国,秦军,秦国,秦王

    秦国向韩国、魏国借道去攻打齐国,齐威王派遣匡章率兵进击秦军,和秦军对垒时驻扎下来。起因可能是齐国入侵燕国,诸侯兵援燕国。别以为诸侯发善心,只是在秦国的首肯下诸侯不想打破列国的力量平衡。秦军、齐军双方的使者多次来往,匡章变更了军服等军队用的徽章,以便和秦军混杂。匡章利用战前的空隙了解秦军,“为变其徽章

  • 匡章为何按兵不动?一个被遗忘的旷世奇才!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匡章,秦国,齐国,孙伯灵,齐王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周赧王十四年(前301年),《资治通鉴》记载四国伐楚,这自然会让我们好奇:齐、韩、魏三国明明常年都在跟秦国作战,这次却和秦国合作,真能合作得起来吗?《资治通鉴》关于联合作战的这段记载是从《史记》抄过来的,但杨宽先生有过考证,认为《史记》把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