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五章 国无敌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五章 国无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3596 更新时间:2024/1/16 22:57:09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五章 国无敌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社会发展中农商关系的处理原则,就是重农抑商。韩非子虽然没有直接说抑制商业的发展,但却说了重视商业发展的恶果,就是国家削弱。

我们说“无奸不商”,这是商业与资本的特性所决定的,也是基于农耕明的中国传统思想所设定的,我们说无奸不商,以商业资本为生的犹太人却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韩非子用“奸胜”来说明重商的结果,可见身处农耕文化成形时期的韩非子也认为商业是一种奸行。

时代特征决定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农耕文化成形之时,社会资源与国家财富都是通过农户和农耕产生的,手工业与商业都处在萌芽状态,只是为了满足宫廷与官吏的生活需要而存在,并不是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可能连辅助地位都没有。韩非子正是看到了手工业与商业的弊端和对社会的不利,才提出抑商重农的主。毕竟享用手工业品的人极少,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不高,韩非子担心的是农户效仿,从事农耕的人就会减少,国家实力就会削弱。

“耕战”政策的落实,加之奖罚严明,法规严苛,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以“井田制”为代表的各种鼓励种田的制度与政策纷纷出台,农户的收成也越来越多,如让多出来的粮食收归国家增强国力,韩非子想出了“以粟出爵”的办法,就是农户无偿捐出多的粮食朝廷给予授官加爵的奖励,这样农户不必建立军功就能当官。韩非子这是充分利用了国家资源与国家荣誉的分配权。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国家一直处于战争中,给国家捐赠物资,这本身就是一件有功之事,国家授予官爵也是一种奖励与表彰,这无可厚非。“以粟出爵”与贪官鬻官卖爵有本质的区别。一个是国家行为,一个是徇私枉法的行为。

当然,对于“以粟出爵”的事情韩非子还是要说明说清楚。他认为“三寸之管毋当,不可满也。授官爵出利禄不以功,是无当也。”意思是三寸长的竹管如果没有底子,是无法装满的;授给官爵和俸禄如果不根据功劳,也像没有底的管子

韩非子先用一个形象比喻来说明“授官爵出利禄”的奖赏是有原则与依据的,并不是凭空授予。没有底的管子是无法装满的,没有法规依据的奖赏就像无底的管子。韩非子的这一比喻细想想内涵很多,既有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意思,又有无依据无所为的意思,总之,奖赏要有法规依据,这样才有规矩可言,有理可循,有法可依。前文所说的“以粟出爵”就是依法而为,按你捐赠的多出给予相应的官爵。

奖赏有了法规依据,就能聚集社会力量,韩非子认为“国以功授官与爵,此谓以成智谋,以威勇战,其国无敌。”意思是:国家根据功劳授予官和爵,这叫做用成绩来集中智谋,用威势来鼓励勇敢作战,这样的国家是无敌的。这是论功行赏的社会作用与价值,人性的特质决定了这一政策或是原则的正确性。奖赏制度执行得越严明,就越能汇集到人才,人才多了智谋也就多了。有军功的人因奖赏而越加有威势,威势增加了作战团队就更加勇敢了。

韩非子讲奖赏,一定要有法规制度依据,不能随意而为,否则奖赏就失去了本有的价值与作用,也毫无社会意义。二要物质与精神同授,要让受奖者既有物质所得,也要有荣誉所得,受奖者物质与荣誉的加持下才会更能发挥榜样的力量。三是通过奖赏,汇集社会能人士,聚智汇力,壮大国家力量。

【三寸之管毋当,不可满也。授官爵出利禄不以功,是无当也。国以功授官与爵,此谓以成智谋,以威勇战,其国无敌。】

国家荣誉本就是一种社会稀缺资源,只能授予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依法颁授是治国四法“刑治、战赏、厚禄、用术”的具体应用。奖有据,授有规,则智勇聚国无敌。

标签: 韩非韩非子-饬令官爵智谋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七章 秦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红林,商鞅,奸臣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七章 秦法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总结了申不害实施“有术无法”的治国之策的后果,韩国依托强大的兵力奋力征战,却七十年都不能成就霸业,这就是有术无法的祸患。君主虽行为君之术,却没有在官吏中整顿法令,内忧外患致使国家发展后劲不足,国力不济,终不能成就霸业。国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章 爱民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章 爱民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借用他《用人》篇中的一段来说明君主治国的易攻,也就是从最难的治吏处着手治国,国家就容易治理。易攻,就是要从主要矛盾与主要困难入手,主要矛盾与主要困难解决了,次要矛盾与一般困难自然水到渠成迎刃而解。易攻是解决问题的原则,也是为事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九 处静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圣贤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九 处静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老子的“民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 这句话现在常用的解释是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却自己走向死路的,也占了十分之三。但韩非子的解释是人活着,就要动,而动的结果就是走向死亡,也都体现在四肢与九窍这十三件上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三章 先后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法家,吴国,老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三章 先后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何为邦之利器,就是赏罚。不可以示人,意为不外借他人,“示”在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与祭祀有关,在这里可引申为献予,给予。这句话有很多种解释,我们不能说这些解释得对与错,本身圣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七章 数治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治国,官爵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七章 数治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国多力莫能侵”国家强大到天下没人敢入侵,这是多么好的状况。《孙子兵法·谋攻篇》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意思是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按韩非子的意思,应该是国强而拒侵之兵,这才是善之善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七 十三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骨节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七 十三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何为“出生入死”,并提出了四肢与九窍动静决定生死。四肢与九窍加起来是十三,所以韩非子就用“十三”代表之。“出生入死”这个成词来自《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从出生到死亡的时间,就是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一章 假借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红林,商鞅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一章 假借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开始自问自答第三个问题,就是君主执行申不害所主张的君术,而官吏实行商鞅所变之法,这样可行吗?韩非子的回答很肯定,不行。为什么呢,原因是申不害的君术与商鞅所变之法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君术与臣法同属国家律法之范畴,应该统一于国家律

  • 法、术、势三者何为中心?韩非子法家思想的新解读

    历史解密编辑:拾贰Sean标签:五蠹,韩非子,科学家,法学家,法家思想,春秋战国,儒家思想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他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他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他的政

  • 《韩非子》五则寓言,洞悉世事,看穿人性,影响了上亿人!

    历史解密编辑:神奇故事标签:

    点击上方“神奇故事”☝——关注我们,一起探索宇宙奥秘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被后人尊称为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著有《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结而成,核心学

  • 韩非子为何认为知识分子是蛀虫?看完后,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纵拥千千晚星标签:韩非,法家,知识分子,李斯,秦王,纵横家

    韩非子与秦朝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书法家、作家李斯一起,一起是法家代表人物。作为法家哲学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对法家理论作出了很多贡献。他相信他的新哲学几乎可以解决封建制度崩溃后出现的所有问题。然后,他试图与当时是汉国国王的堂兄分享他的哲学和建议。可惜,他表哥觉得韩非子的想法很荒谬,对他来说没有多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