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七章 数治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七章 数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1935 更新时间:2024/2/28 14:34:18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七章 数治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国多力莫能侵”国家强大到天下没人敢入侵,这是多么好的状况。《孙子兵法·谋攻篇》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意思是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按韩非子的意思,应该是国强而拒侵之兵,这才是善之善者。

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还是人的因素。韩非子牢牢抓住人是事物的主体这一核心思想,万事需人为,万事因人成,只要有人,人尽其才,才尽其能,就能实现“国多力莫能侵”。如何解决人才的问题呢?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话题,现代企业中人才战略是公司发展战略中的主要战略之一。一切成功的企业都是以成功的人才战略为发展基础的。

既然人才是成事的关键,聚集人才就是头等大事,如何才能聚集到人才呢,就要按人的基本特质与普通特性来处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国以功授官爵” 国家依据功劳的大小授官职与爵禄,以此聚集人才,人才多了,国家发展就有了足够的智谋与力量,国力自然就会强盛。

道理与逻辑看似简单直接,但执行起来因人为的因素而变得复杂多变,所以韩非子告诫君主要奖罚分明,执行严明,坚持下去,治理国家就会很省事,社会风气也会变的积极有为,实干进取,这就叫“以治去治,以言去言”以简明法治排除繁琐人治,以法律条排除无用言论。用法治的力量去治理国家,君主治国自然省事,用实干的奖励与成果引领民众,空话闲话自然就少了。

“以治去治,以言去言”的内涵很丰富,本文的解释只是一方面,概括起来,就是正确地排除错误的,以实除虚,以是除非。坚持正确,错误的自然就会退却,坚持真理,总能胜利。不管是国家治理,还是企业管理,总要按事物的发展规律正确地做事,并能持之以恒,那些错误的非规范的行为自然会消退。这就是我们要积极主动“法治”的原因。这人性一样,不学习不知礼,不懂法不守法,心中的阳光消失了阴暗自然就会占据。

韩非子讲完“国多力莫能侵”后,再讲军事。他说“兵出必取,取必能有之;案兵不攻必当。”意思是:出兵一定有所攻取,攻取以后一定能够长期占有;按兵不动的话,国家也会富强。这一句的理解与解释有很多种,如果承接上文,笔者倾于这种说法。

韩非子态度很明确,一是不出兵则已,出兵就必须有所收获,否则出兵就没有了意义,空耗实力,这是出兵的原则。二是如果攻占了地方就要长期占有,不能先占后退,这也没有意义,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你争我夺时发生,好不容易占领的地方不能轻易放弃。三是如果没有实力出兵,按兵不动整饬国事,做好国内的事情,按以上人事原则办事,国家一样能够富强起来。

对于“案兵不攻必当”的解释,尤其是对“当”字的理解,我认为按《说文》中“田相值也”的解释与清代段玉裁注:“值者,相持也”的意思,“当”就是价值相当的意思,如果国家有实力出兵占地让国家富强起来,如果没有实力整饬国内一样能让国家富强起来,这两者价值相当,结果一样。

韩非子接着讲了朝廷内务,他说“朝廷之事,小者不毁,效功取官爵,廷虽有辟言,不得以相干也,是谓以数治。”意思是:朝廷上的政事,小的方面也不准诽谤,只有立功才能取得官爵。朝廷中即使有人说坏话,也不能干扰这种做法。这叫做用法术治国,用规章制度治国。

这一点韩非子在强调法治的治国核心作用与地位。人治是按人的意愿治理,法治是按法律法规治理。按人的意愿治理是混乱无序,因为人是最不确定的因素,用最不确定的因素做必须确定的事,这本身就是矛盾的。韩非子的意思是不管人言多可畏君主都要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刑治、战赏、厚禄、用术”再加“巡查巡视”的“四加一”治国方针。

【兵出必取,取必能有之;案兵不攻必当。朝廷之事,小者不毁,效功取官爵,廷虽有辟言,不得以相干也,是谓以数治。】

坚持真理本身就与践行真理一样的难。时世多变,世间的诱惑与无奈太多,而人的欲望与贪婪太重,所以真理难寻。难寻不是真理不在,而是人不愿去找。真理,寻之难,行之更难,所以要坚持“数治”,方能胜利。

标签: 韩非韩非子-饬令治国官爵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七 十三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骨节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七 十三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何为“出生入死”,并提出了四肢与九窍动静决定生死。四肢与九窍加起来是十三,所以韩非子就用“十三”代表之。“出生入死”这个成词来自《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从出生到死亡的时间,就是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一章 假借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红林,商鞅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一章 假借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开始自问自答第三个问题,就是君主执行申不害所主张的君术,而官吏实行商鞅所变之法,这样可行吗?韩非子的回答很肯定,不行。为什么呢,原因是申不害的君术与商鞅所变之法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君术与臣法同属国家律法之范畴,应该统一于国家律

  • 法、术、势三者何为中心?韩非子法家思想的新解读

    历史解密编辑:拾贰Sean标签:五蠹,韩非子,科学家,法学家,法家思想,春秋战国,儒家思想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他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他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他的政

  • 《韩非子》五则寓言,洞悉世事,看穿人性,影响了上亿人!

    历史解密编辑:神奇故事标签:

    点击上方“神奇故事”☝——关注我们,一起探索宇宙奥秘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被后人尊称为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著有《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结而成,核心学

  • 韩非子为何认为知识分子是蛀虫?看完后,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纵拥千千晚星标签:韩非,法家,知识分子,李斯,秦王,纵横家

    韩非子与秦朝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书法家、作家李斯一起,一起是法家代表人物。作为法家哲学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对法家理论作出了很多贡献。他相信他的新哲学几乎可以解决封建制度崩溃后出现的所有问题。然后,他试图与当时是汉国国王的堂兄分享他的哲学和建议。可惜,他表哥觉得韩非子的想法很荒谬,对他来说没有多大意义

  • 韩姓的起源, 以及王室中最优秀的人才韩非子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于柴铭蕊书单分享标签:秦国,王室,李斯,韩姓,司马迁,韩非子,法学家,科学家,春秋战国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公元前453年的一天,晋阳城外一片喧嚣,伴随着喧嚣声,晋河水铺天盖地朝着军营席卷而来。这是春秋末期,智、赵、魏、韩四卿把持着曾经称霸中原的晋国,晋国国君成为了傀儡。其中智家实力最为强大,为了继续扩张

  • 韩非子笔下的《五蠹》和当代闲不住的“专家”

    历史解密编辑:江城飞花标签:韩非,五蠹,法家,子书,李斯,纵横家

    《五蠹》是韩非子创作的一篇散文。作为战国时期的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子最为人熟知的是和秦国丞相李斯的同窗之谊,但是却被这位同窗玩死了。《五蠹》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说理文进一步发展的作品,既可以反映出韩非子的文章特点,也能反映出他的基本理念。作者举出了大量的事实,于对比中指出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论

  • 韩非子的“难言之隐”

    历史解密编辑:小美美魅标签:管仲,孔子,比干,伍子胥,孙伯灵,韩非子,科学家,法学家,春秋战国

    最近,继续读《韩非子》中的《难言》《爱臣》《主道》《有度》4篇,皆为经典之作,语言规整,气势非凡,论说充分,观点鲜明。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难言》,这些文字将韩非子的“难言之隐”和盘托出,当然同时,也是诸多如他一样的志士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臣非非难言也,所以信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然,则见

  • 韩非子也源自道家

    历史解密编辑:进德修业标签:韩非,道家,君主,本原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道是万物的本原,是非的准则。因此英明的君主把握本原来了解万物的起源,研究准则来了解成败的起因。所以虚无冷

  • 历史上的韩非子:因口吃不善言辞,却将最需要沟通的工作做到极致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韩非,法家,儒家,道家,李斯

    历史上的韩非子:因口吃不善言辞,却将最需要沟通的工作做到极致学悦风咏书社2022-06-1613:24上海关注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电视剧《寻秦记》韩非子(右)、李斯(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