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章 爱民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章 爱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4857 更新时间:2023/12/6 14:57:13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十章 爱民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借用他《用人》篇中的一段来说明君主治国的易攻,也就是从最难的治吏处着手治国,国家就容易治理。

易攻,就是要从主要矛盾与主要困难入手,主要矛盾与主要困难解决了,次要矛盾与一般困难自然水到渠成迎刃而解。易攻是解决问题的原则,也是为事的智慧。为事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将精力放在解决主要矛盾上,而不是消耗在次要矛盾或是无关紧要的事上。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就是要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办事。事物规律与人的主观思想是相矛盾的,我们总是失败是因为我们没有按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而是按自以为是的方法办事。我们总感觉不如意或是痛苦,是因为事物的结果总是与我们认为的相反或不一致。我们总在自以为是与事物规律间徘徊游荡,在受到挫折后回归规律,在成功后又自以为是,总认为是自己正确的决定促成了成功,早把规律忘记了,又回到了失败的道路上。

韩非子易攻的思想就是要让我们回归事物的规律,按规律办事。社会发展中最大的规律就是国家律法,国家律法是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中的延伸。君主治国自然也要易攻,人是事物的主体,治国的主体是以君主为代表的官吏体系(行政体系),那么治国的主要矛盾与主要困难就是治吏,吏治好了就解决了治国的主要矛盾与主要困难,这两项解决了,治国就容易了。在《用人》篇中,韩非子详细说明了用人治吏的策略与方法,核心就是要为臣子打造人尽其才,履职尽责的工作环境与化氛围。如打造,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完善用人机制与制度。比如,一官一职,一职一官等。

韩非子讲完治国易攻就是治吏后,再讲社会基层治理,也就是如何治理百姓。韩非子没有说具体办法,而是挖掘了刑赏的实质。他认为“重刑少赏,上爱民,民死赏;多赏轻刑,上不爱民,民不死赏。”意思是:加重刑罚,减少赏赐,这是君主爱护臣民,臣民就会拼死立功求赏;加重赏赐,减轻刑罚,这是君主不爱护臣民,臣民就不会拼死去争取奖赏。

什么是爱民,什么是不爱民,是看表相,还是看实质,是长远看,还是短视看,是整体看,还是局部看,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是重刑少赏,还是多赏轻刑,我想一句“慈母多败儿”就能解释清楚,当然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但道理是一样的。

法家基于人性依法治国建立国家律法,就是通过刑罚最大限度的遏制人性阴暗的一面,也通过奖赏最大限度的发扬人性阳光的一面。君主是一国之君,是全体民众的君主,所以用重刑尽量减少社会不法行为,为民众创造一个平安谐的生活环境与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少一些虚无的奖赏,这是真正的爱民。这是从实质、长远、整体的角度治国。

如果从表相、短视、局部的角度治国,只会满足局部人的眼前利益而多赏轻刑,这是“行私”,并不是真正的爱民。真正的爱民之举,民众会拼命(努力奋斗)去争取利益,虚假的爱民之举,民众只会投其所好,投机取巧获得私利。

【重刑少赏,上爱民,民死赏;多赏轻刑,上不爱民,民不死赏。】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是采取严格的管控,还是“躺平”,就要看是真爱民,还是假爱民。真爱民,就要采取严格的管控政策,虽然会牺牲眼前和局部利益,但整体与长远利益得到了保障,这为疫情结束后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再说,对百姓来说生命与健康才是第一位的,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人在一切都可以重来。正是因为真爱民,所以我们才自愿自觉地遵守防疫政策与措施,当然,这也中国人“重生轻死”思想的表现。

标签: 韩非韩非子-饬令治国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九 处静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圣贤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九 处静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老子的“民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 这句话现在常用的解释是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却自己走向死路的,也占了十分之三。但韩非子的解释是人活着,就要动,而动的结果就是走向死亡,也都体现在四肢与九窍这十三件上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三章 先后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法家,吴国,老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三章 先后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何为邦之利器,就是赏罚。不可以示人,意为不外借他人,“示”在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与祭祀有关,在这里可引申为献予,给予。这句话有很多种解释,我们不能说这些解释得对与错,本身圣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七章 数治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治国,官爵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七章 数治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国多力莫能侵”国家强大到天下没人敢入侵,这是多么好的状况。《孙子兵法·谋攻篇》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意思是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按韩非子的意思,应该是国强而拒侵之兵,这才是善之善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七 十三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骨节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七 十三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何为“出生入死”,并提出了四肢与九窍动静决定生死。四肢与九窍加起来是十三,所以韩非子就用“十三”代表之。“出生入死”这个成词来自《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从出生到死亡的时间,就是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一章 假借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红林,商鞅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一章 假借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开始自问自答第三个问题,就是君主执行申不害所主张的君术,而官吏实行商鞅所变之法,这样可行吗?韩非子的回答很肯定,不行。为什么呢,原因是申不害的君术与商鞅所变之法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君术与臣法同属国家律法之范畴,应该统一于国家律

  • 法、术、势三者何为中心?韩非子法家思想的新解读

    历史解密编辑:拾贰Sean标签:五蠹,韩非子,科学家,法学家,法家思想,春秋战国,儒家思想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他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他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他的政

  • 《韩非子》五则寓言,洞悉世事,看穿人性,影响了上亿人!

    历史解密编辑:神奇故事标签:

    点击上方“神奇故事”☝——关注我们,一起探索宇宙奥秘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被后人尊称为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著有《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结而成,核心学

  • 韩非子为何认为知识分子是蛀虫?看完后,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纵拥千千晚星标签:韩非,法家,知识分子,李斯,秦王,纵横家

    韩非子与秦朝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书法家、作家李斯一起,一起是法家代表人物。作为法家哲学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对法家理论作出了很多贡献。他相信他的新哲学几乎可以解决封建制度崩溃后出现的所有问题。然后,他试图与当时是汉国国王的堂兄分享他的哲学和建议。可惜,他表哥觉得韩非子的想法很荒谬,对他来说没有多大意义

  • 韩姓的起源, 以及王室中最优秀的人才韩非子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于柴铭蕊书单分享标签:秦国,王室,李斯,韩姓,司马迁,韩非子,法学家,科学家,春秋战国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公元前453年的一天,晋阳城外一片喧嚣,伴随着喧嚣声,晋河水铺天盖地朝着军营席卷而来。这是春秋末期,智、赵、魏、韩四卿把持着曾经称霸中原的晋国,晋国国君成为了傀儡。其中智家实力最为强大,为了继续扩张

  • 韩非子笔下的《五蠹》和当代闲不住的“专家”

    历史解密编辑:江城飞花标签:韩非,五蠹,法家,子书,李斯,纵横家

    《五蠹》是韩非子创作的一篇散文。作为战国时期的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子最为人熟知的是和秦国丞相李斯的同窗之谊,但是却被这位同窗玩死了。《五蠹》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说理文进一步发展的作品,既可以反映出韩非子的文章特点,也能反映出他的基本理念。作者举出了大量的事实,于对比中指出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