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庞涓将师兄孙膑剜去膝盖骨,孙膑复仇时有多狠?不但杀人还要诛心

庞涓将师兄孙膑剜去膝盖骨,孙膑复仇时有多狠?不但杀人还要诛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榜秀才 访问量:3520 更新时间:2024/1/16 8:12:59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出名的军事家,他名下的两名弟子名气也十分的响亮,他们就是庞涓孙膑。庞涓曾因嫉妒孙膑的才能设计将孙膑的膝盖骨剜去,备受屈辱的孙膑在隐忍多年后终于找到了报仇的机会,他不仅将多次羞辱庞涓,最后更是取了他的性命。

庞涓与孙膑同时拜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鬼谷子见两人天赋异禀,也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倾囊传授,但是由于孙膑是孙武后代,所以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总是略胜庞涓一筹,惹得庞涓嫉妒不已。

没过几年庞涓便拜别了鬼谷子前往魏国出仕,到达魏国没多久庞涓便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得到了魏惠王的重用。庞涓为表达对魏惠王的知遇之恩,更是卯足了力气帮助魏国的军队,在与齐国、赵国和楚国的战争中占尽了先机。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春风得意的庞涓却开始担忧起来。原来根据时间推算,他的师弟孙膑出山的日子就要到了。孙膑是齐国人,下山之后必回回到齐国效力,如此一来两人变成了对头,这是庞涓不愿意看到的。

他原本就嫉妒孙膑的军事才能,若任由孙膑回到齐国,两人成了敌对,庞涓根本没有把握能够赢得孙膑,他好不容易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今天的地位,必不能毁在孙膑的手里。

庞涓思前想后,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命人修书一封送往孙膑,在信中竭力邀请孙膑前往魏国与他一起为魏惠王效力,并向孙膑表示,自己会竭尽一切向魏惠王举荐孙膑。

孙膑并不知庞涓对自己的忌惮,在收到庞涓的信件之后,立刻拜别了师父,前往魏国寻找庞涓。庞涓在接到孙膑之后心情十分的愉快,他大方的将孙膑接到自己的府中安置,却迟迟未向魏惠王进行举荐。

蒙在鼓里的孙膑傻傻的等待庞涓的举荐,结果却等来了魏国的士兵。魏国士兵确认了孙膑齐国人的身份之后,说他是齐国派来的奸细,不由孙膑反抗并将他押入了狱中,并对他施行了黥面和膑足之刑。

孙膑遭受重刑之后,庞涓还假意前去探望,并向孙膑保证会还他一个清白。然而此时原本就是庞涓为除掉孙膑所制定的计划。庞涓在临走之前还交代了狱卒,想要将孙膑害死在狱中。

此时在庞涓身边侍奉的一位宫女看不下去告诉了孙膑真相,孙膑才明白自己遭到了庞涓的陷害。但此刻的他身在异乡牢狱,根本没有办法逃出升天,思来想去,孙膑决定装疯来获取一线生机。

孙膑疯了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庞涓的耳中,他多次来狱中观察孙膑,见他确实疯了,便松懈了对他的看管。而孙膑也通过装疯的机会,成功爬上了齐国公使的马车,被他带回了齐国。

齐国公使了解了孙膑的遭遇之后,将他推荐给了齐国贵族田忌。孙膑利用田忌赛马的机会成功被田忌推举给了齐威王。就这样,孙膑快速的受到了齐威王的重视。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带领军队围困赵国邯郸,赵国不敌魏国转而向齐国求助,齐威王派田忌和孙膑前往应对。孙斌认为庞涓倾注大量兵力围困赵国,自家大梁必定兵力空虚,不如直捣大梁,逼得庞涓退兵。

庞涓得知齐国带领军队直奔大梁,心中大惊,立刻带领军返回,在途中遭遇了孙膑的伏击,庞涓大军全军覆没,庞涓也被孙膑所俘。孙膑并未取了庞涓的性命,反而嘲笑他败给了一个残废之人。

不久两方议和,庞涓也回到了魏国,但他输给孙膑的事情已经天下皆知,他在军中的威望也不复从前。一些从前被他打压的将领更是站出来羞辱被俘的庞涓,令庞涓心中对孙膑的恨意更深。

十年后,魏国又开始攻打韩国,韩国不敌自然向齐国求助,齐国又派遣了田忌与孙膑前往退敌。孙膑又想用围魏救赵的办法,遭到了田忌的反对,毕竟上次庞涓因此受辱,他不可能再次上当。

但孙膑心中却有了计较,他命令将士扎营的时候逐渐将行军作战使用的锅灶减少,营造出一种齐国军队在逃的假象,一步步诱导庞涓深入。又跑到庞涓的必经之路上找了一棵大树,将树皮砍掉,在上面写下了“庞涓毙命于此树之下”的几个大字。

庞涓果然中计,他连夜追赶孙膑的部队想要一雪前耻,却在路途中看到了那颗缺了一块树皮的大树。他见树上有书写的痕迹便点燃了火把上前想要看个清楚,被孙膑埋伏的士兵射成了筛子,当即死于树下。

至此,孙膑与庞涓之间的仇恨就此烟消云散了。孙膑对庞涓的报复可谓是杀人诛心,他明白庞涓最在乎的便是名声,于是在隐忍多年之后一步步毁掉了他经营多年的名声,在他受尽屈辱之后再用计谋取了他的性命,可谓是又狠又毒又准确。

标签: 庞涓孙伯灵魏国田忌齐国

更多文章

  • 鬼谷子料到庞涓必害孙膑,便给他一锦囊,打开后竟看到:诈疯魔!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庞涓,魏国,齐国,兵法,孙膑,孙伯灵,魏惠王,鬼谷子,科学家,春秋战国,史说三国

    刽子手的托盘里,端着一副刚刚从孙膑的腿上剜下来的血淋淋的膝盖骨,递到庞涓面前,说道:大将军,孙膑的膝盖骨已剜下,脸上也刺了“私通外国”四个字。庞涓看过之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心想:孙膑你以后就永无出头之日了。之后,又去装模作样的慰问孙膑,泪水涟涟的给孙膑往伤口上敷药。庞涓,孙膑,本都是鬼谷子门下弟子,

  • 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设计想除掉他,生死关头孙膑想起了师傅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庞涓,孙伯灵,魏惠王,魏国,齐国

    战国时,孙膑收到庞涓的诚挚邀请,欣然前往,谁知,竟差点丢了性命!生死关头,他想起了师傅送给他的三个字。孙膑与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但每次对弈,孙膑总能略胜一筹,这引起了庞涓的嫉恨,明明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凭什么他总是比自己强一些?学成后,庞涓下山前对孙膑说,若自己发达了,定会接孙膑一起,孙膑对此非常感

  • 孙膑被挖膝盖骨真的值得同情?就他干的那些事,庞涓整死他都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废柴侃史说标签:庞涓,魏国,田忌,齐国,魏王,孙膑,孙伯灵,膝盖骨,四大名将

    提起孙膑和庞涓,千百年来人们对两人的看法那是截然不同,说是天壤之别也不为过。孙膑在魏国被挖膝盖骨,之后通过装疯卖傻,历经艰辛才捡回一条命,之后逃到齐国,最终以齐国军师的身份,带领军队大败魏国,一雪耻辱,是正面的励志形象,感人肺腑,催人奋进。而庞涓作为孙膑的同窗,不但不帮助他,而且妒贤忌能,孙膑所遭遇

  • 山东挖出一竹简,解开庞涓残害孙膑真相:孙膑被挖掉膝盖骨真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坦然风云标签:庞涓,孙伯灵,魏国,田忌,齐国

    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是兵圣孙武的子孙。他不仅是一位著名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复仇者。而他与同门庞涓的恩怨情仇,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众所周知,孙膑本名已经失传。他之所以被称为“孙膑”,是因为他遭庞涓陷害,被施以残忍的膑刑。那么庞涓为何对曾经的好友庞涓如此残忍?在其中,到底有什么隐情呢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并挖掉其膝盖骨,孙膑在复仇的时候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时尚的大咖秀标签:庞涓,孙伯灵,魏国,田忌,齐国

    孙膑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在齐国当官,曾著有《孙膑兵法》八十九篇。《吕氏春秋》说:“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孙膑贵势”,把他和孔子、老子、墨子等人并列。《史记》作者司马迁认为:齐威王、齐宣王两代国君,正是因为任用了孙膑、田忌等人,才能称雄东方。不过,这位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却没有留下真实的

  • 庞涓挖掉孙膑的膝盖骨,在他脸上刺字,孙膑报仇的时候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北筏话史标签:庞涓,魏国,齐国,田忌,赵王,孙膑,孙伯灵,史说三国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句老话:有仇不报非君子。这句话一直被视为君子应有的行为准则,意味着即使是君子也不能容忍仇恨未报的缺陷存在。然而,要想报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备许多因素,如知识、财力和运气。特别是当报仇的对象身居高位时,需要耐心等待时机。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身怀大仇却静待时机最终得以报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斩其双足、剔去膝盖骨,孙膑复仇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零点历史说标签:庞涓,魏国,齐国,孙膑,孙伯灵,魏惠王,史说三国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年轻而聪明的将军候选人,名叫孙膑。他的志向远大,渴望成为一位伟大的将军,为国家效力。然而,命运似乎对他并不友善。孙膑的同门师兄弟庞涓对他心生嫉妒之情。庞涓故意设计陷害孙膑,使他遭受了无妄之灾。这使得孙膑失去了行走的能力,脸上也被刺上了丑陋的刺青。他的将军之梦被彻底打破。尽管孙膑身体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剔其双膝、断其双足,孙膑复仇时有多凶残?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庞涓,魏国,齐国,孙膑,孙伯灵,魏惠王,史说三国

    “百年家学妙兵机,知彼犹怜己未知。” 国军事历史上,有很多成就颇高的军事家、指挥家和赫赫有名的将领,他们当中的有如孙武一般在早年就得到重用,一战成名;有人如商末年间的姜太公一般大器晚成,即使成就滞后于后辈,也有数不尽的功劳和成就。不过不论这些人的机遇早晚,他们的结局也都还算圆满。而孙膑幼年丧父,二哥

  • 庞涓曾在孙膑脸上刺字,还挖其膝盖骨,那孙膑复仇时又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庞涓,孙伯灵,田忌,魏国,魏惠王,齐国

    神秘的鬼谷子门下有很多徒弟,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就是一起拜在鬼谷先生门下的师兄弟。都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都跟鬼谷子学,能学到什么样,出师后能成就什么样的事业,就是个人的造化了。当然,孙膑肯定是胜庞涓一筹的,因为他的父亲是写《孙子兵法》的孙武,有传承。所以庞涓相当忌惮孙膑的才华,怕被他碾压。心

  • 庞涓挖掉孙膑的膝盖骨,在他脸上刺字,孙膑对他的复仇有多狠辣?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庞涓,魏国,齐国,田忌,孙膑,孙伯灵,魏惠王,史说三国

    庞涓挖掉孙膑的膝盖骨,在他脸上刺字,孙膑对他的复仇有多狠辣?读《史记》,说《史记》,今天让陶陶为大家解读《史记·孙膑列传》。汉代是一个崇尚复仇的朝代。《公羊春秋》有云:“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由于汉武帝等统治者对《公羊春秋》的崇尚,也使得复仇意识从官方扩散到民间。而复仇英雄,也在汉代朝野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