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并挖掉其膝盖骨,孙膑在复仇的时候有多狠?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并挖掉其膝盖骨,孙膑在复仇的时候有多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时尚的大咖秀 访问量:2543 更新时间:2024/2/11 17:09:41

孙膑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在齐国当官,曾著有《孙膑兵法》八十九篇。

《吕氏春秋》说:“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孙膑贵势”,把他和孔子、老子、墨子等人并列。

《史记》作者司马迁认为:齐威王齐宣王两代国君,正是因为任用了孙膑、田忌等人,才能称雄东方。

不过,这位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却没有留下真实的姓名。大家只知道他姓孙,受到一种叫“膑”的刑罚,于是叫他孙膑。

在《史记》中,

孙膑和庞涓二人系出同门

,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二人一同出山,一起当官。

庞涓后来却因为妒忌孙膑的才华,陷害他,让他被削去了膝盖骨,关进大牢。

后来,孙膑逃出了生天,然后又奇迹般地回到了齐国,被齐威王奉为座上宾,

他先后策划发动了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通过“围魏救赵”、“诱敌深入”的策略重创魏国,致使魏军首领庞涓自杀。

一、孙膑的计策

公元前354年,赵国与卫国爆发战争。魏国趁乱进攻赵国,出兵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赵王向齐威王求助,齐王派田忌、孙膑二人领兵驰援赵国。孙膑与田忌领军出征后,在魏、赵两国的边境与庞涓军队遭遇。当时两方各有兵力八万。田忌想要出战庞涓,孙膑却认为:正面作战双方死伤太大,并且达不到救援赵国的目的。于是定下一个计谋,让田忌绕道攻击魏国平陵。

平陵易守难攻,齐军连败两次。好大喜功的庞涓以为这是一个消灭孙膑的好机会,放弃了原本攻打卫国的计策,

并日夜兼程,一路南下追赶齐军,誓取孙膑“狗头”。

谁知道这个时候,孙膑已经调度了一支军队,去攻打魏都大梁。涓刚刚赶到平陵,发现中计,又急匆匆调头往大梁方向赶。

沿途与齐兵交战,

发现对方队伍涣散,遂起了轻敌之心。

立功心切的庞涓轻骑追敌,最后被齐兵引进桂陵的一处埋伏圈,生擒活捉。

这一战之后,因为齐国并未攻进魏都大梁,魏国主力无损。魏国联同援军韩国,于公元前352年将齐、宋、卫三国联军打退。最后两方调停休战,庞涓只是被嘲笑了一顿,就放回魏国去了。

十年之后,韩国与魏国爆发战争。韩国求救于齐国,齐威王拜孙膑为军师,和田忌一同出兵前去救援韩国。

这一次孙膑故计重施,又来了一回“围魏救赵”。

先攻击魏都大梁,待庞涓从韩国撤军,回来救梁的时候,孙膑已经领兵“向西逃窜”。齐军素有“怯战”之名,孙膑于是安排士兵,在逃跑路线上挖灶。一开始一次挖十万,后来八万、六万……逐日减少。

庞涓通过数灶的数目,判断齐兵已经溃不成军,认为“齐兵撤退三天,就逃走一大半”于是又生了“轻敌之心”,丢掉部队的辎重、轻车简骑,疯狂追赶孙膑。追到一条叫“马陵”的窄道,发现一株剥皮大树。

庞涓叫人取火把一看,

树上居然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庞涓气得七窍生烟,正想拔剑把树砍掉,结果夹道两旁的山上突然吼声雷动,万剑齐发。魏军中箭四处逃窜,有的被箭射死,有的被马踩死,惨不忍睹。眼见败局无可挽回,庞涓才知道自己的才华远不如孙膑。

由于两次被同样的计谋诓骗,失败已无可挽回,庞涓愤而自刎。

二、孙膑的传说

孙膑这个人的记录,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和《韩非子》中。最初提及他,只说是“孙子”,叫什么名字,没有人知道,

他的故事也是零星出现的。民间传说中,孙膑和庞涓是师兄弟,他们的师父都是鬼谷子。

《吕氏春秋》是第一本提到《孙膑兵法》的书籍,

书中说孙膑作《谋》八十九篇。但在这之前,史料上都没有他完整的生平介绍。直到《史记》出现,才有他的简单介绍,和他军事才能方面的记录。

大约在宋代开始,有了关于孙、庞斗智的话本小说。评书艺人通过“孙膑受刑”、“田忌演马”、“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把孙、庞二人斗智的故事串了起来,

让二人的人物形象变得鲜活。尽管关于孙膑、庞涓的故事虚实交错,但是读过他们的故事,对现代人仍然十分有发。

孙膑身受酷刑,狱中著兵法,和周文王狱中作《周易》十分相似。这样的故事往往用来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奋起,力争上游。孙膑担任军师指挥的两场战役,让“围魏救赵”之计天下扬名。

足以证明他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不世出的奇才。

作为齐国军师,孙膑审时度势,知己知彼。能够充分考虑到魏国的军力分布,士兵的作战状态,并且针对魏国主帅庞涓进行了一系列巧妙的“心理战”。而魏国的庞涓对自己的对手却“一无所知”,庞涓不但好大喜功,还轻视对手,结果连续两次中了同样的计策。

尤其是在马陵之战后,他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他本人在精神上也处于完全崩溃的状态,只有一死了之。

结语

孙、庞二人当初系出同门,庞涓先在魏国为官,后来他把孙膑请到魏国,却又陷害他,致使他遭到了酷刑,脸上被刻字,膝盖骨被挖掉。不过,好在有一个齐国使者爱惜孙膑的才华,悄悄把他送到齐国,得到了齐王的重用。

虽然都是两国交兵,各为其主,但是说孙膑内心没有复仇的烈焰,这也很难。

不过,孙膑复仇用了一种最风轻云淡,且又让庞涓崩溃的方式,那就是用在不经意间,用同样的计谋连续打败庞涓两次,以此将庞涓活捉,以此将庞涓逼死!

这种心理上的“复仇”,远比肉体上的复仇来得更加可怕。因为要摧毁一个人,首先就要摧毁他的心理。

庞涓本身智谋远逊于孙滨,偏偏求胜心切、心胸狭窄。两次战役之中,都被孙膑用计耍得团团转。胜败乃兵家常事,打败仗本来没有什么大不了。

庞涓后来选择自杀。这主要还是因为:他自知智谋永远及不上孙膑,自信心完全被摧毁了。

杀人不过头点地,一个人的精神被摧毁了,即使他还活着,也和死也不没有分别。所以,最终庞涓选择了自杀!

标签: 庞涓孙伯灵魏国田忌齐国

更多文章

  • 庞涓挖掉孙膑的膝盖骨,在他脸上刺字,孙膑报仇的时候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北筏话史标签:庞涓,魏国,齐国,田忌,赵王,孙膑,孙伯灵,史说三国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句老话:有仇不报非君子。这句话一直被视为君子应有的行为准则,意味着即使是君子也不能容忍仇恨未报的缺陷存在。然而,要想报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备许多因素,如知识、财力和运气。特别是当报仇的对象身居高位时,需要耐心等待时机。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身怀大仇却静待时机最终得以报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斩其双足、剔去膝盖骨,孙膑复仇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零点历史说标签:庞涓,魏国,齐国,孙膑,孙伯灵,魏惠王,史说三国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年轻而聪明的将军候选人,名叫孙膑。他的志向远大,渴望成为一位伟大的将军,为国家效力。然而,命运似乎对他并不友善。孙膑的同门师兄弟庞涓对他心生嫉妒之情。庞涓故意设计陷害孙膑,使他遭受了无妄之灾。这使得孙膑失去了行走的能力,脸上也被刺上了丑陋的刺青。他的将军之梦被彻底打破。尽管孙膑身体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剔其双膝、断其双足,孙膑复仇时有多凶残?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庞涓,魏国,齐国,孙膑,孙伯灵,魏惠王,史说三国

    “百年家学妙兵机,知彼犹怜己未知。” 国军事历史上,有很多成就颇高的军事家、指挥家和赫赫有名的将领,他们当中的有如孙武一般在早年就得到重用,一战成名;有人如商末年间的姜太公一般大器晚成,即使成就滞后于后辈,也有数不尽的功劳和成就。不过不论这些人的机遇早晚,他们的结局也都还算圆满。而孙膑幼年丧父,二哥

  • 庞涓曾在孙膑脸上刺字,还挖其膝盖骨,那孙膑复仇时又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庞涓,孙伯灵,田忌,魏国,魏惠王,齐国

    神秘的鬼谷子门下有很多徒弟,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就是一起拜在鬼谷先生门下的师兄弟。都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都跟鬼谷子学,能学到什么样,出师后能成就什么样的事业,就是个人的造化了。当然,孙膑肯定是胜庞涓一筹的,因为他的父亲是写《孙子兵法》的孙武,有传承。所以庞涓相当忌惮孙膑的才华,怕被他碾压。心

  • 庞涓挖掉孙膑的膝盖骨,在他脸上刺字,孙膑对他的复仇有多狠辣?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庞涓,魏国,齐国,田忌,孙膑,孙伯灵,魏惠王,史说三国

    庞涓挖掉孙膑的膝盖骨,在他脸上刺字,孙膑对他的复仇有多狠辣?读《史记》,说《史记》,今天让陶陶为大家解读《史记·孙膑列传》。汉代是一个崇尚复仇的朝代。《公羊春秋》有云:“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由于汉武帝等统治者对《公羊春秋》的崇尚,也使得复仇意识从官方扩散到民间。而复仇英雄,也在汉代朝野间

  • 孙膑与庞涓的斗争是智慧的比拼,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施梦sjy标签:庞涓,魏国,齐国,魏王,孙膑,孙伯灵,鬼谷子,史说三国

    马陵道》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孙膑和庞涓斗智的故事。孙膑和庞涓是师兄弟,也是结拜兄弟,他们同拜在鬼谷子门下一起学习兵法,一起生活。可是庞涓很不安分,他一心梦想功名富贵。某一天不辞而别,孙膑得知,一边让人通知老师鬼谷子,一边要去把庞涓追回。鬼谷子赶到,要孙膑不要追了。并把一本书递给孙膑说,这是他的先祖兵法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砍掉孙膑双足,后孙膑复仇的时候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正一品历史标签:庞涓,孙伯灵,魏惠王,魏国,孙膑

    “当时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擒敌立胜,垂著篇籍。”很显然,班固对孙膑的军事才能非常认可。不过这位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经历却无比坎坷。他曾因为庞涓的妒忌,被砍掉了双足,不仅如此,庞涓还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后来孙膑被齐使救出,你知道孙膑向庞涓复仇时有多狠吗?孙膑画像师兄,你来魏国找

  • 孙膑杀死庞涓那一仗,是围魏救赵,还是围魏救韩?|读战国(14)

    历史解密编辑:松鼠父子读历史标签:孙伯灵,庞涓,魏国,齐国,魏惠王,秦国,孙膑,战国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14):马陵之战文/松鼠爸爸孙膑与庞涓(右)前354年的桂陵之战是孙膑与庞涓第一次交手,庞涓虽然大败,但没死。十三年后,齐、魏两国之间又发生了一场更大的战争,它就是“马陵之战”。两国的君王仍然是齐威王和魏惠王。前341年,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韩国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于是

  • 庄子:人间最清醒的活法,对世事死了心

    历史解密编辑:运动大大健身标签:庄子,人世间,西湖,凉风

    作者:林之眉《庄子.徐五鬼》篇写过颜成子和南伯子綦的一段对话,颜成子说:夫子,物之尤也。形固可使若槁骸,心固可使若死灰乎?南伯子綦说:我曾在山林洞穴居住过,齐太公竟然来探望我,感觉自己修行不够。从那以后我便一天天远离人世沉浮而达到心如死灰的境界。其实,庄子描述的“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是一种身心合一的

  • 庄子:不以世俗论曲直,在浑浊中保持清醒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庄子,徐无鬼,庄子·天下篇,司马迁,秋水

    郭沫若曾评价他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华丽的辞藻、开阔的文风承载起深邃的思想,充满艺术精神的寓言故事蕴含了对人生的追求。他就是中国文化史上与众不同的哲学家——庄子。无用之用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大多希望能在政治舞台上,施展自己的学说抱负。庄子却是个例外。《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