刽子手的托盘里,端着一副刚刚从孙膑的腿上剜下来的血淋淋的膝盖骨,递到庞涓面前,说道:大将军,孙膑的膝盖骨已剜下,脸上也刺了“私通外国”四个字。
庞涓看过之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心想:孙膑你以后就永无出头之日了。
之后,又去装模作样的慰问孙膑,泪水涟涟的给孙膑往伤口上敷药。
庞涓,孙膑,本都是鬼谷子门下弟子,是什么原因,让庞涓如此陷害孙膑,而后再假惺惺的安慰孙膑呢。
原来,庞涓拜别师父,下山之后,在魏国做到了大将军之职。
不久,魏惠王听说了庞涓的师兄孙膑的大名,就让庞涓去请孙膑出山。
庞涓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可大王的命令,又不能不从,只好给孙膑写了封请他来魏国的书信。
孙膑接到书信之后,便行色匆匆地,拿着书信去与师父鬼谷子辞别。
师父见庞涓的书信中,居然没有一句问候自己的言语,便料定庞涓必是忘恩负义之徒,孙膑此回下山,定会遭他陷害。
可孙膑去意已绝,拦他不住。
师父只好给了他一个锦囊,让他在凶险万分之时打开,必有保命之策。
孙膑装起锦囊,拜别恩师,急匆匆地去了魏国,见到了庞涓。
庞涓引他见过了魏惠王之后,孙膑与魏惠王侃侃而谈,受了冷落的庞涓,心中妒忌之心大起,他一定要把才华高过自己的师兄孙膑置于死地。
孙膑本是齐国人,庞涓便找人冒充齐国人,带来了所谓的孙膑家里的书信,信中意思是,让他回家团圆。
诚实的孙膑看了书信以后,不禁勾起思乡之情,可此时已仕魏国,不便离开。
他只好含泪作书,说在魏国建功立业之后,再回家团圆。
谁知庞涓背着孙膑,偷偷的把书信一改,写到一定要尽快想法离开魏国,回家为齐国效力。然后把书信悄悄交给魏惠王。
魏惠王见了以后大怒,要处死孙膑。
可庞涓还没得到师傅的兵法真传,而这套兵法,全在孙膑的心中。
于是,庞涓向魏惠王求情说道:孙膑虽然私通齐使,可罪不至死。不如给他施以膑刑和黥刑(挖了膝盖骨和在脸上刺字),使他成为废人,终生不能回到齐国,这样,既保住了他的性命,我们也没有后顾之忧。
魏惠王对庞涓言听计从,此事便由他全权处理。
庞涓先派兵把孙膑控制住。
然后假惺惺的对孙膑说道:你的书信落在了魏惠王的手里,有人陷害你,说你私通齐使。幸亏我在魏王面前说好话,才保住了你的性命。
可是死罪虽免,你还要接受膑刑和黥刑。
孙膑不明就里,又被众军士押着,对庞涓的话全部信以为真,他完全没有想到过,庞涓会陷害自己,庞涓暗暗的一使眼色,众军士押着孙膑便去施刑。
受刑之后的孙膑,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庞涓每天来探望他,还派人专门服侍他,供着他吃喝。
还说若不是我来回周旋,你现在得住在大牢里。
被害之后的孙膑,对庞涓感恩不尽。
当庞涓提到,想要得到师父的兵书时,孙膑概然应允,开始给他书写。
庞涓的一个侍从,见可怜的孙膑还蒙在鼓里,便把真相都告诉了他。说你一旦把兵书写完,庞涓就要处死你。
孙膑大吃一惊。
怎么办?
慌乱之中,他想起了临下山时,师父给的锦囊。
叮嘱他在危急时刻打开,可以保命。
无人之时,孙膑悄悄打开锦囊,只见上面写着三个字:诈疯魔。
孙膑开始装疯。
庞涓开始不信,孙膑便又是吃屎又是喝尿的,终于骗过了庞涓。
信以为真的庞涓,对这个疯子,渐渐的失去了戒备。
终于,在一次齐国的使者出使魏国时,孙膑跟着他们,逃回齐国。
到了齐国之后的孙膑,马上得到了重用。
先是以围魏救赵之策,一举击败庞涓。
多年以后,孙膑庞涓再次交手。
孙膑以造十万灶、减至五万灶、再减至三万灶的减灶之计,让庞涓误以为齐军怯战,到处逃跑,使庞涓轻敌冒进,而被吸引至孙膑的埋伏圈——马陵。
孙膑在道路狭窄的马陵砍断大树,堵了道路,再把树皮剥去,露出白木,在白木上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孙膑料定庞涓率军在天黑时,能够到达马陵,到时,他看见路上断木,必会打起火把,去看上面的字迹。
孙膑便在那里埋伏下一万名弓弩手。告诉他们,见有火光时,万箭齐发。
不出孙膑所料,庞涓果然在天黑时到达马陵,看见路上的断木,他便打起火把,看是怎么回事。
结果看见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字。
齐军看见火光,霎时间,万箭齐发。
魏军大败。
庞涓自知难逃一死,于是拔剑自刎。临死前说道:遂成竖子之名。
孙膑虽然被庞涓谋害,成了废人,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抓住机会,逃到齐国。
然后报仇雪恨,建功立业。那么,您知道历史上,还有哪些身残志坚的名人吗?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