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膑被挖膝盖骨真的值得同情?就他干的那些事,庞涓整死他都不冤

孙膑被挖膝盖骨真的值得同情?就他干的那些事,庞涓整死他都不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废柴侃史说 访问量:4269 更新时间:2024/2/11 16:54:21

提起孙膑庞涓,千百年来人们对两人的看法那是截然不同,说是天壤之别也不为过。

孙膑在魏国被挖膝盖骨,之后通过装疯卖傻,历经艰辛才捡回一条命,之后逃到齐国,最终以齐国军师的身份,带领军队大败魏国,一雪耻辱,是正面的励志形象,感人肺腑,催人奋进。

而庞涓作为孙膑的同窗,不但不帮助他,而且妒贤忌能,孙膑所遭遇的一切都是被他所赐。最终庞涓也遭到报应,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是典型的小人形象。让人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扒其皮,喝其血。

庞涓为人阴险狡诈固然可恨,那么孙膑就真的单纯善良,值得同情吗?如果深入了解一下孙膑,看看他的为人处事就会明白,孙膑也不是善良之辈,根本不值得同情,即使庞涓整死他都不冤。

孙膑早年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他的同学有庞涓、苏秦张仪,之后全都是大名鼎鼎,叱咤风云的人物。

俗话说物以类聚,鸟以群分,三个同学中,唯有孙膑和庞涓走得最近,关系最好。那么必然两个人在性格和品行上有更多的相同之处,用现在的话说三观一致。

几年的同学生活下来,两个人没有相处够,还相约未来一起打拼事业。

后来庞涓去了魏国发展,很快通过自己的军事才能,获得魏王的信任,成为威风凛凛的将军,然而功成名就的庞涓并没有忘记孙膑,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他很快邀孙膑一起共谋发展。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那么多年的同学关系,庞涓即使再坏,再不是人,也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把孙膑找来,又残害孙膑。

按照常理,孙膑即使做了让庞涓不高兴的事,两个人产生嫌隙,想办法把他撵走便是,大不可对他下狠手。

庞涓之所以对孙膑痛下杀手,挖其膝盖骨,一定是事出有因,让人不得不认为是孙膑触犯了庞涓的根本利益。

庞涓原本就自知能力不如孙膑。孙膑应该是在魏王面前极力表现自己的才能。让魏王有了让孙膑取代庞涓的想法。

庞涓在魏国的一切都是拿命换来的,并且他好心邀请孙膑共享富贵,目的是想让孙膑来协助自己,然而没想到孙膑不知收敛,触犯自己的利益,甚至会取代自己的位置,既然这样,那就不怪庞涓心狠手辣了。

不过庞涓最终还是顾及了同窗情谊,并没有对孙膑赶尽杀绝,只是挖了其膝盖骨。其实庞涓完全可以将其杀死,以绝后患。庞涓作为一个军事家,不应该不知道斩草除根的道理吧,还有比直接杀死孙膑更省事的吗!

之后孙膑装疯卖傻,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金禅脱壳成功逃脱来到齐国。

齐国大将田忌齐威王,听说孙膑的遭遇后都非常同情他,也非常欣赏他的军事才能,于是孙膑做了齐国的军师。

然而孙膑不但不表示感激,反而挑拨两个人的关系。我们所熟知的田忌赛马就是很好的例证,剖析一下,一定会颠覆你的三观。

一个将军和大王赛马,按照一般逻辑,自然是取悦大王,尽量让大王赢,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持君臣关系。孙膑作为一个成熟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应该深谙其道。

田忌在遇到孙膑之前,一直都是输给齐威王,这本事就是非常好的结果。然而孙膑却打破这种局面,告诉田忌如何赢得齐威王,不得不让人怀疑田忌的险恶用心。

孙膑用自己的才能,让田忌用下等马对战齐威王的上等马先输一局。然而再用上等马和中等马对战齐威王的中等马和下等马。

这样巧妙的战法,让田忌恍然大悟,拍案叫绝,最终田忌靠孙膑的方法,成功打败了齐威王。虽然齐威王是一代明主,心胸宽广。但是被属下打败,终究是非常没有面子的事。

我们可以想象,田忌在庆贺自己胜利的时候,强颜欢笑故作大方的齐威王,内心是多么讨厌田忌,他必然会想这大臣怎么这么不懂事。

孙膑的这一做法,最终让田忌和齐威王之间生出嫌隙。也为以后的田忌出逃埋下伏笔。

如果以上两点,还不足以说明孙膑可恨之处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将孙膑的品行暴露无遗。

公元前353年,魏国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认命孙膑为军事,田忌为主将。

按照孙膑围魏救赵的策略,齐国不必去赵国和魏国硬碰硬,而是趁着魏国都城大梁空虚之际,将其围住,就能让魏国从赵国撤兵。

然而魏国并不是没有考虑到后方问题,所以魏国都城并不像孙膑认为的那样空虚。孙膑了解这一情况后,为了让自己的计谋得逞,想出一条毒计。

孙膑提出派人攻打平陵。平陵属于魏国的战略要地,人口众多,兵力强盛,非常难以攻克。

然而孙膑不但执意攻打平陵城,而且还专门挑选指挥能力最差的齐城和高唐两位将军去打,此战的结果必败无疑。

孙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给正在攻打赵国的庞涓,故意露出齐国的短板,让庞涓认为齐国的将军不会打仗。于是庞涓停止攻打赵国,来消灭齐国军队。结果正好中了孙膑设的埋伏。

孙膑虽然让齐国最终取得胜利,然而他这一战,却是白白牺牲了两位将军。这两位将军至死都不明白,为什么孙膑非要让他们做一件完全不可能完成的事,想想都让人感觉可怕。

小结

对于孙膑和庞涓这样的军事家,不能单单用好人或坏人来评价他们。孙膑虽然受过迫害,然而完全是利益之争,咎由自取,并不是大家认为的那样无辜。

孙膑的心机和狠毒和庞涓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完全不值得同情。即使庞涓当初将其整死,也没有什么冤枉的。

更多文章

  • 山东挖出一竹简,解开庞涓残害孙膑真相:孙膑被挖掉膝盖骨真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坦然风云标签:庞涓,孙伯灵,魏国,田忌,齐国

    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是兵圣孙武的子孙。他不仅是一位著名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复仇者。而他与同门庞涓的恩怨情仇,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众所周知,孙膑本名已经失传。他之所以被称为“孙膑”,是因为他遭庞涓陷害,被施以残忍的膑刑。那么庞涓为何对曾经的好友庞涓如此残忍?在其中,到底有什么隐情呢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并挖掉其膝盖骨,孙膑在复仇的时候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时尚的大咖秀标签:庞涓,孙伯灵,魏国,田忌,齐国

    孙膑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在齐国当官,曾著有《孙膑兵法》八十九篇。《吕氏春秋》说:“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孙膑贵势”,把他和孔子、老子、墨子等人并列。《史记》作者司马迁认为:齐威王、齐宣王两代国君,正是因为任用了孙膑、田忌等人,才能称雄东方。不过,这位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却没有留下真实的

  • 庞涓挖掉孙膑的膝盖骨,在他脸上刺字,孙膑报仇的时候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北筏话史标签:庞涓,魏国,齐国,田忌,赵王,孙膑,孙伯灵,史说三国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句老话:有仇不报非君子。这句话一直被视为君子应有的行为准则,意味着即使是君子也不能容忍仇恨未报的缺陷存在。然而,要想报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备许多因素,如知识、财力和运气。特别是当报仇的对象身居高位时,需要耐心等待时机。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身怀大仇却静待时机最终得以报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斩其双足、剔去膝盖骨,孙膑复仇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零点历史说标签:庞涓,魏国,齐国,孙膑,孙伯灵,魏惠王,史说三国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年轻而聪明的将军候选人,名叫孙膑。他的志向远大,渴望成为一位伟大的将军,为国家效力。然而,命运似乎对他并不友善。孙膑的同门师兄弟庞涓对他心生嫉妒之情。庞涓故意设计陷害孙膑,使他遭受了无妄之灾。这使得孙膑失去了行走的能力,脸上也被刺上了丑陋的刺青。他的将军之梦被彻底打破。尽管孙膑身体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剔其双膝、断其双足,孙膑复仇时有多凶残?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庞涓,魏国,齐国,孙膑,孙伯灵,魏惠王,史说三国

    “百年家学妙兵机,知彼犹怜己未知。” 国军事历史上,有很多成就颇高的军事家、指挥家和赫赫有名的将领,他们当中的有如孙武一般在早年就得到重用,一战成名;有人如商末年间的姜太公一般大器晚成,即使成就滞后于后辈,也有数不尽的功劳和成就。不过不论这些人的机遇早晚,他们的结局也都还算圆满。而孙膑幼年丧父,二哥

  • 庞涓曾在孙膑脸上刺字,还挖其膝盖骨,那孙膑复仇时又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庞涓,孙伯灵,田忌,魏国,魏惠王,齐国

    神秘的鬼谷子门下有很多徒弟,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就是一起拜在鬼谷先生门下的师兄弟。都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都跟鬼谷子学,能学到什么样,出师后能成就什么样的事业,就是个人的造化了。当然,孙膑肯定是胜庞涓一筹的,因为他的父亲是写《孙子兵法》的孙武,有传承。所以庞涓相当忌惮孙膑的才华,怕被他碾压。心

  • 庞涓挖掉孙膑的膝盖骨,在他脸上刺字,孙膑对他的复仇有多狠辣?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庞涓,魏国,齐国,田忌,孙膑,孙伯灵,魏惠王,史说三国

    庞涓挖掉孙膑的膝盖骨,在他脸上刺字,孙膑对他的复仇有多狠辣?读《史记》,说《史记》,今天让陶陶为大家解读《史记·孙膑列传》。汉代是一个崇尚复仇的朝代。《公羊春秋》有云:“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由于汉武帝等统治者对《公羊春秋》的崇尚,也使得复仇意识从官方扩散到民间。而复仇英雄,也在汉代朝野间

  • 孙膑与庞涓的斗争是智慧的比拼,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施梦sjy标签:庞涓,魏国,齐国,魏王,孙膑,孙伯灵,鬼谷子,史说三国

    马陵道》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孙膑和庞涓斗智的故事。孙膑和庞涓是师兄弟,也是结拜兄弟,他们同拜在鬼谷子门下一起学习兵法,一起生活。可是庞涓很不安分,他一心梦想功名富贵。某一天不辞而别,孙膑得知,一边让人通知老师鬼谷子,一边要去把庞涓追回。鬼谷子赶到,要孙膑不要追了。并把一本书递给孙膑说,这是他的先祖兵法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砍掉孙膑双足,后孙膑复仇的时候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正一品历史标签:庞涓,孙伯灵,魏惠王,魏国,孙膑

    “当时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擒敌立胜,垂著篇籍。”很显然,班固对孙膑的军事才能非常认可。不过这位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经历却无比坎坷。他曾因为庞涓的妒忌,被砍掉了双足,不仅如此,庞涓还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后来孙膑被齐使救出,你知道孙膑向庞涓复仇时有多狠吗?孙膑画像师兄,你来魏国找

  • 孙膑杀死庞涓那一仗,是围魏救赵,还是围魏救韩?|读战国(14)

    历史解密编辑:松鼠父子读历史标签:孙伯灵,庞涓,魏国,齐国,魏惠王,秦国,孙膑,战国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14):马陵之战文/松鼠爸爸孙膑与庞涓(右)前354年的桂陵之战是孙膑与庞涓第一次交手,庞涓虽然大败,但没死。十三年后,齐、魏两国之间又发生了一场更大的战争,它就是“马陵之战”。两国的君王仍然是齐威王和魏惠王。前341年,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韩国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