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逢泽之会:魏惠王率先称王,却让魏国失去霸主地位!

逢泽之会:魏惠王率先称王,却让魏国失去霸主地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信箱 访问量:3623 更新时间:2024/1/8 0:39:22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对于战国七雄来说,楚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僭越称王了,对于称王的楚国,可谓和周天子平起平坐了。而到了战国时期,魏国是另外六国中第一个称王的诸侯国。在魏文侯魏武侯的基础上,魏国第三位君主——魏惠王率先称王。不过,魏惠王率先称王却遭到了周边诸侯国的围攻。一定程度上,虽然称王是魏国实力的体现,但是,在称王之后,魏国辛苦建立的霸业,最终荡然无存了。

首先,对于魏国君主魏惠王来说,是在逢泽之会上正式称王的。逢泽之会,是战国时期魏惠王所召集的一次诸侯盟会。三家分晋之后,魏文侯作为魏国第一位君主,率先推行了“李悝变法”。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在魏文侯之后,魏武侯南征北伐,巩固了魏国的霸业。不过,到了魏惠王这位君主在位时,魏国连年兴师动众,自身实力有所下降,而齐国、秦国、楚国等大国的崛起,同样让魏国的霸业岌岌可危。

公元前354年,在桂陵之战中,魏国遭到了齐国的重创,也即在这场战役中,齐国军师孙膑“围魏救赵”,从而击败了庞涓率领的魏军。但是,在桂陵之战中,魏惠王逐步扭转局势,依然攻破了赵国都城邯郸,并且于公元前352年打败齐、宋、卫三国联军,也即没有在桂陵之战后就一蹶不振。

对此,商鞅认为秦国的国力暂时还不是魏国的对手,为了削弱魏国,商鞅建议用尊魏国为王的办法来麻痹魏惠王。到了公元前344年,商鞅奉秦命游说魏惠王,劝他先称王,然后图谋齐、楚。商鞅来到魏国,向魏惠王表示“从十二诸侯”“不足以王天下”,劝说他除了号令宋、卫、邹、鲁等小国外,北面争取燕国,西面争取秦国,“先行王服,然后图齐楚”。于是,魏惠王果然中计,到了公元前343年,魏惠王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史称逢泽之会,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这标志着魏国正式成为新一代的霸主。

进入到战国这一历史阶段,中原繁华之地,宋国的商丘城南,有一座名为逢泽的小城,这里水草丰茂、湖泊密布,当时属于宋国的疆域。在逢泽之会中,参加会盟的共有十二个诸侯国,除淮泗一带的小国(宋、卫、邹、鲁等国)外,还有赵肃侯和秦公子少官参加,会后还一同去朝见周天子。

在逢泽之会中,魏国不仅正式称王,而且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比如在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等诸侯的霸主地位,往往体现在可以经常召集诸侯会盟上。逢泽之会中,魏惠王志得意满,认为魏国的霸业将会走向巅峰。但是,魏国的强大,自然引起了三晋之一韩国的恐惧,在韩国看来,魏国强大之后,自然会蚕食韩国的疆域。于是,韩国和齐国不仅反对逢泽之会,还互相亲近起来。

于是,魏惠王在公元前343年攻打韩国,后者难以抵挡,于是向齐国求援。于是,在桂陵之战后,齐国又和魏国爆发了马陵之战。此战,齐国军师孙膑利用庞涓轻视齐军的弱点,以逐日减灶的办法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引诱魏军追击。当魏军追到马陵(河北大名东南)的险要地方时,被齐军包围。在马陵之战中,魏国损失了10万精锐的魏武卒,主帅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

最后,在齐国重创魏国之后,赵国和秦国也趁机围攻魏国。一方面,赵肃侯七年(公元前343年),赵国的公子赵刻率军攻打魏国的首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赵肃侯十年(公元前340年),赵肃侯联合齐国攻打魏国。一年后,赵肃侯再度派兵攻打魏国。另一方面,到了公元前340年,秦国商鞅率军大破魏军,也即在河西之地的战场上,秦国逐步发力,以此从魏国手中夺回曾经的疆域。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逢泽之会后,称王的魏国遭到了天下群雄的围攻,特别是赵国、齐国、秦国这三个大国,从北边、东边、西边这三个方向来攻打魏国,这让魏惠王防不胜防,难以抵挡。

魏惠王由于在秦、齐、赵等大国的夹击中不断惨败,于公元前334年不得不采用相国惠施“以魏合于齐楚以按兵”的建议,率韩国等小国国君赴徐州(今山东滕州东南)朝见齐威王,同时齐威王亦承认魏惠王的王号。也即在公元前334年之后,魏惠王发起了徐州相王,拉着齐威王一起称王,以此避免魏国鹤立鸡群,遭到围攻。在徐州相王之后,魏国和齐国互相承认对方的王爵,这无疑更加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不过,即便如此,魏惠王依然难以阻挡魏国霸业的崩溃。最终,魏国丢失了中原霸主的宝座,而齐国则取代了魏国,成为战国中期的霸主。

标签: 魏惠王魏国秦国齐国魏文侯

更多文章

  • 魏国风雨之血染马陵:魏惠王的身边,那些曾经出现过的影子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魏惠王,魏国,齐国,秦国,庞涓,魏王

    公元前361年,魏罃迁都迁都大梁,故而魏国自此又被称作梁国。《战国策》中有一篇犀首见梁君的文章,这里的梁君指的就是魏罃,之所以称魏罃为梁君,是因为这个时候魏罃还是没能称王。为了方便叙事,我们在这里也借鉴《战国策》的称呼,称魏罃为梁君。梁君迁都之后,大力兴修鸿沟水利,使得魏国的农田因为圃田泽的水而得以

  • 战国时期魏国是如何由盛转衰的?魏惠王称王,为何是最失败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魏惠王,魏国,秦国,齐国,魏文侯,魏武侯

    导语:魏国真正崛起,应该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魏文侯时期,当时三家分晋刚刚完成不久,魏国分得的地盘适中,人口也不是最多的,爷爷魏桓子去世后魏文侯继位。魏文侯启用李悝变法,最终国家走向强盛。第二个部分是魏武侯时期,魏武侯雄才大略,启用吴起南征北战,为魏国开拓了疆土,吴起训练的魏武卒更是那个时期最

  • 魏惠王为何敢在战国时代第一个称王?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魏惠王,魏国,秦国,齐国,齐威王

    魏惠王率先称王带来的后果有多严重?百年霸业戛然终结在秦始皇称皇帝以前,天下至尊至贵至高无上的称号是王,儒家所极力推崇的夏、商、周三代最高统治者都称王。到了战国时代,周王权威虽然一落千丈,但依然被认为是天下共主,众多诸侯国没有敢僭越称王的,唯独魏惠王第一个站出来称王。逢泽会盟公元前344年,58岁的魏

  • 不知魏惠王用人,就不知魏国一蹶不振的真相:背后暗藏道法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魏惠王,魏国,齐国,秦国,魏文侯,商鞅

    魏惠王,是魏国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在他执政期间,魏国遭遇桂陵与马陵两次大败,彻底跌下霸主神台,从此一蹶不振。一国之君,有贤君、明君,也有昏君、暴君。贤君、明君能强国,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就是典范;昏君、暴君能亡国,夏桀王、商纣王、周厉王、周幽王就是代表。以此而言,将魏国领向下坡路的魏惠王,

  • 战国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魏国,大好前程最终断送于魏惠王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魏惠王,魏国,秦国,齐国,魏武侯,战国

    看过《大秦帝国》的朋友应该会对里面由李立群老师扮演的魏惠王这个角色记忆犹新,不过《大秦帝国》虽然大体上符合史实,但毕竟是一部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秦国作为这部作品的主教自带光环,而作为陪衬的魏惠王似乎给我们一种昏庸之感,那么真实的魏惠王是不是这样一个人物呢?战国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魏国,大好前程最终断

  • 明朝 吴宽《题赵雍马戏图卷》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吴宽,题赵雍马戏图卷,书法,书法家,草书,自叙帖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吴宽生于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他成年后,以文章及品行闻名于诸生之中。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吴宽在会试、廷试中均获第一,为明朝苏州第二位状元。后任翰林院修撰。曾侍皇太子朱佑樘,秩满进宫为右谕德。吴宽工书法,善写真、行、草书,尤工行书,源出自苏东坡,为尊其人而爱其

  • 拓地千里的赵雍,被围困三个月,直至被饿死,为什么没人去救他?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忆梦泪无痕标签:赵雍,赵武灵王,肥义,王用,赵国

    公元前295年,沙丘行营,望着孤零零的宫殿,饥寒交迫的赵武灵王赵雍,绝望到了极点,他没想到,混蛋儿子章居然敢杀肥义,乱臣贼子公子成居然敢围攻自己。两个多月了,粮食吃完、已经断顿好几天了,该发的火、该骂的话早就发泄过了,外边的士兵纹丝不动,不理不问,就是不让他出去。拖着疲惫的身子,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蹒跚

  • 赵雍被饿死后,赵国不仅损失了一员名将,统一中原的希望也破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赵雍,赵国,魏国,秦国,赵武灵王,乐毅

    文|飞鱼说史历史之所以精彩,就是处处会有我们想象不到的意外。战国时期的历史,在这点上表现的更为淋漓尽致,与其说战国时代是一本被当时人看不懂的书,不如说它是诸侯国不断争霸的舞台,因为所有的诸侯国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统一华夏。战国历史三百多年,并没有哪个诸侯国一直强大,战国初期最有希望统一华夏的是魏国,

  • 中国最牛的土丘:纣王在此酒池肉林,赵雍饿死于此,嬴政病死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壹线故事汇标签:纣王,嬴政,扶苏,土丘,书法家,赵武灵王,汉高祖刘邦,赵雍(画家)

    在中国先秦历史上,由于古人会盟需要高台,所以要么寻找天然高地,要么堆建一个土丘,比如安徽的禹墟、黄帝釜山会盟等。不过,这些历史上名声赫赫的土丘,却充满了传说色彩,是真是假都难以确定,而且历经风雨之后,如今也难以辨别了。然而,中国有一个土丘,却贯穿中国3000多年历史,一直保存了下来,见证了一系列惊心

  • 赏画 | 赵雍 《青影红心图》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赵雍,青影红心图,赵孟頫,篆书,兰竹

    赵雍 《青影红心图》 立轴 绢本 设色纵74.6厘米 横46.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此幅以淡彩汁绿写兰竹,为元人兰竹画中所罕见。图中危石耸立,以中锋淡墨勾画轮廓,略加皴擦,石间生出一枝修竹,枝条如弯弓曲弧,竹叶纷披多姿。坡地丛生蕙兰,茎叶青翠穿插交错,一荑盛开五六朵白花,蕊心浅红点缀,清幽含芳。画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