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魏国是如何由盛转衰的?魏惠王称王,为何是最失败的呢

战国时期魏国是如何由盛转衰的?魏惠王称王,为何是最失败的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2015 更新时间:2024/1/9 2:30:49

导语:魏国真正崛起,应该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魏文侯时期,当时三家分晋刚刚完成不久,魏国分得的地盘适中,人口也不是最多的,爷爷魏桓子去世后魏文侯继位。魏文侯李悝变法,最终国家走向强盛。第二个部分是魏武侯时期,魏武侯雄才大略,启用吴起南征北战,为魏国开拓了疆土,吴起训练的魏武卒更是那个时期最强大的兵种。第三个部分是魏惠王时期,魏国君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称王,启用庞涓为大将军,威慑诸侯,迁都大梁以后,更是有雄霸中原之势。只是庞涓死后,魏国一蹶不振,从此走向了没落。所以说没有无缘无故的强大,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没落,魏国之所以不被其他诸侯放在眼里,跟君主对国家的策略是有很大关系的。

01魏文侯韬光养晦,任用李悝实行变法。

刚刚从晋国分裂出来,魏国其实还不是什么太起眼的诸侯国,只能说地理位置不错,占据着中原地区,人口不少。

就算是这样,魏国也没有强大到让其他诸侯国感到害怕的地步。尤其是魏桓子死了以后,直接由孙子魏文侯继位。三家分晋的局面也就正式开启了。

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於诸侯。 ---《史记》

不过魏国分到的地盘是比较尴尬的,上面有强大的赵国压着,下面又有刚刚崛起的韩国顶着,左边还有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作为邻居,魏国要想在这么多诸侯国中间存活下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魏文侯上台以后,任用很有想法的李悝实行变法。李悝的师爷是孔子,师傅是子夏,按理说他应该是儒家代表人,可是他有一种非同一般的法家思想。所以李悝变法,基本上也就是开启了战国法家的局面。

依法治国,终于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之上问世,这是具有开创性指导意义的一次变革,所以魏文侯领导下的魏国,一夜之间,焕然一新,成为了诸侯国中非常强大的一个国家。

他们实行李悝变法后的策略,杜绝贵族世袭制度的延续,坚持有功升官,无功就没法做官的举措,打击了贵族势力,却迎来了普通民众的欢迎。

此外他们坚持法治,杜绝人治,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敢于开启这一局面,就已经超越了很多诸侯国。后来秦国的商鞅变法,基本上是按照李悝变法的局面来进行的魏文侯治理魏国50年,使得魏国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子孙奠定了富强的基础。

02魏武侯南征北战,任用吴起扩大了魏国的地盘。

魏国真正在诸侯中显耀,那应该就是在魏武侯时期。因为魏武侯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感觉魏国的地盘实在是有点小,所以开始练兵准备扩大地盘。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史记》

魏武侯上台以后,谁也不怕,先后跟秦国、赵国、齐国、楚国、韩国等国家都发生过战争,而且基本都打赢了。

尤其是跟楚国的战争,当时魏武侯号召三晋联军,也就是赵魏韩三国连成一片,一起攻打楚国。把楚国在河南地区的力量全部剿除,其中魏国所得到的利益最多,占领了大梁城,也为日后魏惠王迁都打下了伏笔。在对付秦国之战中,魏武侯也没有手软,他命令吴起一边对秦国作战,一边又派遣士兵遏制郑国大军的袭扰。两线作战之下,吴起大败秦军,从此魏国声威大振。魏武侯狠起来,连自己的盟友也不放过。赵国也不甘示弱,他们打算攻占魏国的附属国卫国,也就是商鞅的老家。魏武侯见势头不对,立刻带兵击败赵国,从此三晋联盟彻底瓦解,魏武侯也乐得自在。不过魏武侯却在执政期间,因为反间计,从而逼走了吴起,这是魏国最大的损失。魏武卒虽然已经练成,可是没有吴起的领导指挥,这也是为什么魏国没有征服天下的重要原因。

03魏惠王时期,魏国达到巅峰,又跌入谷底。

魏武侯去世以后,魏惠王接任君主之位。他上台以后,其实也做了不少积极的工作,尤其是缓和了三晋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秦国的关系。

这么做使得魏惠王有时间来了解魏国的实力到底如何,而且能够知道自己可以朝那些方向使劲儿。他与赵国、韩国包括秦国都处理好关系以后,把所有矛头都对准了东方强国齐国。

惠王数被於军旅,卑礼厚币以招贤者。邹衍淳于髡、孟轲皆至梁。梁惠王曰:“寡人不佞,兵三折於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利吾国?”孟轲曰:“君不可以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国则危矣。为人君,仁义而已矣,何以利为!”---《史记》

因为魏惠王认为,只有齐国才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对手。与此同时,他引黄河水进入境内,使得魏国的农业得到了发展,军粮也就有了保障。

这一系类的措施采取以后,魏惠王的声威达到了巅峰,这也是魏国这些年发展下来的巅峰时期。可以说魏惠王前期还是非常给力的,有明君的样子。

可是后期逐渐出现了纰漏,首先他任用庞涓作为主将的时候,魏武卒号称天下无敌。可是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过后,庞涓被杀,魏国的军事实力受到重创。期间,魏惠王还先后没有重用商鞅、张仪包括后来的范雎,从而导致了魏国人才严重缺失。这些人才跑到了秦国以后,成为了秦国的重臣,也就使得秦国有实力跟魏国一较高下。结果魏国被秦国击败,此前又被齐国击败,不仅国土面积大量缩小,其地位也大不如从前。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魏国的地位一落千丈,再也没有了中原大国的风范。

总结:魏文侯魏武侯两代明主的积累,都不够魏惠王一代庸主挥霍的。

魏文侯实行变法,使得魏国的经济和军事都变得强大起来。魏武侯南征北战,不仅扩大了魏国的地盘,也让魏国在诸侯中展现出了强大的风采。

这两代君主执政接近80年时间,魏文侯50年,魏武侯26年,一共76年的积累,在魏惠王时期,全部被消耗干净了。

魏惠王上台之初,延续了父亲和爷爷的努力,发展军事的同时,也在发展农业经济。可是后期战略上的不断失误,使得魏国处处处于被动状态,只好被人摁在地上摩擦。

结果也就造成了魏国虽然强大过,可是不再强大了,魏惠王执政52年时间,将魏国从巅峰带入了谷底,其实跟他的平庸是脱离不了干系的。

参考资料:

《史记》

标签: 魏惠王魏国秦国齐国魏文侯魏武侯

更多文章

  • 魏惠王为何敢在战国时代第一个称王?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魏惠王,魏国,秦国,齐国,齐威王

    魏惠王率先称王带来的后果有多严重?百年霸业戛然终结在秦始皇称皇帝以前,天下至尊至贵至高无上的称号是王,儒家所极力推崇的夏、商、周三代最高统治者都称王。到了战国时代,周王权威虽然一落千丈,但依然被认为是天下共主,众多诸侯国没有敢僭越称王的,唯独魏惠王第一个站出来称王。逢泽会盟公元前344年,58岁的魏

  • 不知魏惠王用人,就不知魏国一蹶不振的真相:背后暗藏道法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魏惠王,魏国,齐国,秦国,魏文侯,商鞅

    魏惠王,是魏国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在他执政期间,魏国遭遇桂陵与马陵两次大败,彻底跌下霸主神台,从此一蹶不振。一国之君,有贤君、明君,也有昏君、暴君。贤君、明君能强国,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就是典范;昏君、暴君能亡国,夏桀王、商纣王、周厉王、周幽王就是代表。以此而言,将魏国领向下坡路的魏惠王,

  • 战国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魏国,大好前程最终断送于魏惠王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魏惠王,魏国,秦国,齐国,魏武侯,战国

    看过《大秦帝国》的朋友应该会对里面由李立群老师扮演的魏惠王这个角色记忆犹新,不过《大秦帝国》虽然大体上符合史实,但毕竟是一部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秦国作为这部作品的主教自带光环,而作为陪衬的魏惠王似乎给我们一种昏庸之感,那么真实的魏惠王是不是这样一个人物呢?战国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魏国,大好前程最终断

  • 明朝 吴宽《题赵雍马戏图卷》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吴宽,题赵雍马戏图卷,书法,书法家,草书,自叙帖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吴宽生于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他成年后,以文章及品行闻名于诸生之中。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吴宽在会试、廷试中均获第一,为明朝苏州第二位状元。后任翰林院修撰。曾侍皇太子朱佑樘,秩满进宫为右谕德。吴宽工书法,善写真、行、草书,尤工行书,源出自苏东坡,为尊其人而爱其

  • 拓地千里的赵雍,被围困三个月,直至被饿死,为什么没人去救他?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忆梦泪无痕标签:赵雍,赵武灵王,肥义,王用,赵国

    公元前295年,沙丘行营,望着孤零零的宫殿,饥寒交迫的赵武灵王赵雍,绝望到了极点,他没想到,混蛋儿子章居然敢杀肥义,乱臣贼子公子成居然敢围攻自己。两个多月了,粮食吃完、已经断顿好几天了,该发的火、该骂的话早就发泄过了,外边的士兵纹丝不动,不理不问,就是不让他出去。拖着疲惫的身子,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蹒跚

  • 赵雍被饿死后,赵国不仅损失了一员名将,统一中原的希望也破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赵雍,赵国,魏国,秦国,赵武灵王,乐毅

    文|飞鱼说史历史之所以精彩,就是处处会有我们想象不到的意外。战国时期的历史,在这点上表现的更为淋漓尽致,与其说战国时代是一本被当时人看不懂的书,不如说它是诸侯国不断争霸的舞台,因为所有的诸侯国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统一华夏。战国历史三百多年,并没有哪个诸侯国一直强大,战国初期最有希望统一华夏的是魏国,

  • 中国最牛的土丘:纣王在此酒池肉林,赵雍饿死于此,嬴政病死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壹线故事汇标签:纣王,嬴政,扶苏,土丘,书法家,赵武灵王,汉高祖刘邦,赵雍(画家)

    在中国先秦历史上,由于古人会盟需要高台,所以要么寻找天然高地,要么堆建一个土丘,比如安徽的禹墟、黄帝釜山会盟等。不过,这些历史上名声赫赫的土丘,却充满了传说色彩,是真是假都难以确定,而且历经风雨之后,如今也难以辨别了。然而,中国有一个土丘,却贯穿中国3000多年历史,一直保存了下来,见证了一系列惊心

  • 赏画 | 赵雍 《青影红心图》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赵雍,青影红心图,赵孟頫,篆书,兰竹

    赵雍 《青影红心图》 立轴 绢本 设色纵74.6厘米 横46.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此幅以淡彩汁绿写兰竹,为元人兰竹画中所罕见。图中危石耸立,以中锋淡墨勾画轮廓,略加皴擦,石间生出一枝修竹,枝条如弯弓曲弧,竹叶纷披多姿。坡地丛生蕙兰,茎叶青翠穿插交错,一荑盛开五六朵白花,蕊心浅红点缀,清幽含芳。画家将

  • 赵雍“人马画”的图像与精神内涵探析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赵雍,赵孟頫,李公麟,挟弹游骑图,秋郊饮马图,人马图

    《挟弹游骑图》由元代书画家赵雍(一二八九—一三六九)所绘,最初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而在三十多年之后,该作品又被重新定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可见它在绘画收藏中所受到的重视非同一般,从绘画艺术来看,这幅画更被认为是赵雍对其父赵孟頫以及古代青绿人马画法传承的重要证明。检索赵孟頫的传世作品可以发现,他的“人马

  • 父子书法!二王赵孟赵雍欧阳询欧阳通梁诗正梁同书,儿胜父?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赵雍,欧阳询,欧阳通,赵孟,书法,楷书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当下,都有不少父子书法家,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二王”,还有我们熟悉的赵孟赵雍,欧阳询欧阳通,梁诗正和梁同书,不过,从他们的身上也得到了这样的一个结论,从历史角度看,作为儿辈的书法,却没有赶超其父亲的书法,尤其是在书法地位上,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一个发现呢?下面就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