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步步葬送魏国百年霸业, 败家子魏惠王究竟有多憨批!

一步步葬送魏国百年霸业, 败家子魏惠王究竟有多憨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美小登 访问量:4626 更新时间:2024/2/11 20:04:31

魏国作为战国时代的七雄之一,由于地处中原核心位置,一直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在战国初期依靠李悝变法的改革红利,迅速成为当时的中原霸主,依仗领先于各诸侯国的强大军队,四处开疆拓土,领土面积飞速扩张。在魏惠王初期,魏国国力达到鼎盛。但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连翻受挫,导致疆域萎缩,兵力耗竭。开创了百年霸业的魏国自此走上了下坡路,直至倒在秦军统一天下的路上,而这一步步葬送魏国霸业的就是魏国的第三代国君—魏惠王,魏惠王的败家之路究竟是怎么走的呢?

不能举贤任能导致人才外流。魏惠王这一生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放跑了商鞅,因为一直都得不到重用,导致商鞅前往秦国,继而在秦国开变法。商鞅一开始在魏相公叔痤门下做客,公叔痤也知道商鞅的能力,但还没来得及推荐。恰逢公叔痤生病,魏惠王前来问候:“你的病如果治不好,谁可以代替你帮我治理国家呢?”公叔痤说:“我的门下有个叫商鞅的小伙子,年纪虽然小,但是有非同一般的才能,希望您能将国家托付给他。”魏惠王心想:一个毛头小子能有多大的才能啊,就没有同意。公叔痤又说:“王上您既然不用他,就把他杀了,别让他离开魏国,为其他国家效力。”魏惠王还是没有同意,他认为公叔痤是老糊涂了,一会要他重用,一会要他杀掉。就这样商鞅离开了魏国,在秦国成就了一番事业。

不团结赵韩两国,导致三晋联盟瓦解。公元前三五四年,魏惠王派兵伐赵,包围了邯郸城,楚王派来大将景舍前来救援。同时齐威王也派兵前来救援赵国,用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在孙膑的建议下,田忌率军直冲魏国的国都,这就是“围魏救赵”典故的由来。此时的邯郸已经投降魏军,但魏军还是匆匆忙忙的回来救援,在桂陵与齐军大战,结果魏军大败。魏军的一场大败导致各诸侯国趁火打劫,秦国商鞅率军包围了魏国的固阳,还有些诸侯包围了襄陵,但此时的魏国兵力并未大损,国力尚在。

魏国真正的惨败当属公元前三四一年派遣庞涓伐韩,韩国情急之下向齐国求援,齐威王于是派遣田忌、田婴、田盼三人为将,孙膑为军师。在孙膑的建议下采用直冲魏国国都的策略,也就是“围魏救韩”,还真是计策不在新,有用就行,庞涓立即舍弃了韩国率军返回。孙膑利用诸侯向来轻视齐军的心理,采用减灶计引诱庞涓舍弃步兵,率领骑兵先行,随后在马陵伏击庞涓率领的骑兵,一举消灭庞涓。齐军乘胜大破魏军,俘虏了魏国的太子申。

任人唯亲,三连杀彻底葬送魏国霸业。已经完成变法的秦国趁着魏国军力衰弱之际,发兵魏国的河西地区,将这片本属于秦国的土地夺回来。魏惠王舍弃老成持重的龙贾老将军不用,任用宗族成员草包公子卬,结果被商鞅利用计谋俘虏,秦人趁机发兵攻击魏军,大胜而归。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河西之战的三次大败,如同三连杀彻底将魏国打下了霸主的宝座,魏惠王惊恐之下迁都大梁,将河西之地献给秦国,魏国又回到了立国初期的狭小。

魏惠王可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为了挽回魏国衰颓的霸主地位,在迁都大梁的六年后,与齐王在徐州互相承认对方王位,也就是“相王”,这是战国时代诸侯称王的唯一方式,你总不能让周天子这个周王封你个魏王、齐王吧!不过,魏惠王这一手段也着实为人耻笑,没有强大的国力支撑,就是顶个魏帝的名头也吓唬不了谁。

更多文章

  • 匪议东周(四十七)魏惠王志大才疏,得商鞅、孟子和孙膑而不用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商鞅,孟子,东周,王志,孙膑,先秦,魏惠王,孙伯灵,科学家,历史故事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东周的历史进入战国时代,而在这三家之中魏国的的国力是最为强盛的。魏国相对与韩赵两国更早的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在经过了魏桓子、魏文侯和魏武侯的励精图治后,魏国已经是三国之中最为强大的国家。因此魏国成为了三晋联盟的盟主,挟三晋之威势可与西秦东齐两个大国抗衡。当国家传到魏惠王手里的时候国力

  • 资治通鉴故事11:魏惠王没有重用也没有杀卫鞅,秦孝公重用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学霸修炼宝典标签:商鞅,秦国,卫鞅,周朝,魏惠王,秦孝公,科学家,汉高祖刘邦,资治通鉴故事

    商鞅是法家著名代表人物,他本来是卫国人,以国为姓,叫卫鞅。后来他帮助秦国变法成功,并帮助秦国收复了河西之地,秦孝公封他为“商君”,所以后来人们也称他为商鞅。卫鞅卫鞅年轻时候在魏国跟随公叔痤做幕僚。公叔痤是魏国的宰相,这个人本身才能一般,但他慧眼如炬,识人能力却是相当突出。公叔痤在病重的时候,魏惠王来

  • 魏惠王在位52年,魏国从中原霸主沦为颓弱小国,堪称“败家子”

    历史解密编辑:缁尘绮陌标签:魏惠王,魏国,秦国,齐国,庞涓,吴起

    公元前455年,韩魏两家于晋阳城下倒戈,决晋水倒灌智家营地,智伯瑶被杀,晋国最大的卿大夫家族智家被灭,晋国公室名存实亡。数十年后,曾经的第一诸侯国晋国,被赵魏韩三家瓜分,中原三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而第一个继承晋国衣钵成为战国第一霸主的,不是三家中最强的赵家,而是不起眼的魏国。而魏国的霸业,也仅持续了

  • 一生一个“魏惠王”足矣,他却有7个无法超越的经典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醉扒仙标签:魏惠王,李立群,老戏骨,演员,马景涛,大秦帝国2

    居家隔离的日子里,李立群频繁和网友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俨然一个和蔼可亲的老顽童。正是这段时间的“亲民活动”,他疯狂吸粉300余万。喜欢老戏骨李立群的朋友想必都知道:演艺生涯中,他饰演的角色广泛而庞杂,从乱世枭雄到地痞瘪三,演什么“是”什么。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他的表演档案里,几乎找不到重复的角色。除此之

  • 《大秦帝国》魏惠王的国宝论预示着魏国的人才流失和国力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六月的自留地标签:魏惠王,魏国,秦国,齐国,公叔痤,孙伯灵

    魏惠王和齐威王一起打猎,两人谈起国宝的时候,观点截然不一样。魏惠王说:“天下财货,聚于王室。天下富贵,莫过国王。王富而国富,王有宝而天下安。这王室藏宝就是国宝,国宝就是国力。”,然后指着自己的王车说:“我大魏国虽然立国刚刚百年,但却有镇国之宝,十颗夜明大珠!你知道这种大宝珠么?每颗直径一寸,其光芒在

  • 魏国是战国时期首个变法的国家,为何逐渐衰败了?魏惠王要负主责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魏惠王,魏国,魏文侯,秦国,齐国,魏武侯

    战国时期的魏国,可谓是人才大国。我们熟悉的李悝、西门豹、商鞅(卫国)、张仪、公孙衍、吴起(卫国)、范雎等人,本质上都是魏国人(卫国是魏国的附庸国)。魏文侯时期的李悝变法,也是后来秦国商鞅变法的根源所在。商鞅基本就是从李悝那儿学来的那一套,他入秦的时候,手里只带着李悝的那本《法经》。李悝变法使得魏国变

  • 战国时期,魏惠王为何要迁都大梁?并非是因为害怕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魏惠王,魏国,齐国,秦国,战国,齐威王

    历史上关于魏国迁都大梁的具体时间是有争议的,而且两个时间点前后相差了25年,这25年中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大事就是魏国的彻底没落和秦国的强势崛起。也因此,两个时间点下,其迁都的理由是不相同的,是有争议的。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不同的迁都时间,《竹书纪年》记载魏惠王迁都是在周显王四年的四月,即魏

  • 魏国风雨之惠王初立:困境中的魏惠王会如何抉择?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魏惠王,魏国,秦国,宋国,齐国,魏武侯

    魏武侯死后,魏国发生了武侯之子魏罃与公中缓之间的王位之争,魏国内部的动荡顿时被有心之人传入到了赵国和韩国的耳中,两国国君闻听此消息都是非常高兴,摩拳擦掌想要趁机讨伐魏国。看到魏国发生内乱,魏国大夫公孙颀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一日,他偷偷经过宋国进入了赵国,又从赵国绕到了韩国,一见到韩懿侯,他就劝说韩懿

  • 惠施为何让魏惠王屈膝朝拜齐侯?馊主意还是妙计?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魏惠王,魏国,齐国,秦国,齐桓公,齐威王

    魏惠王为何不去朝拜秦惠王或楚威王?而是——公元前334年,业已称王10年、67岁高龄的魏惠王采纳相国惠施的计谋,亲自前往齐国的徐州,变服折节朝拜齐侯,并尊齐侯为王。从此这位齐侯便被后人称为齐威王了。堂堂战国第一王的魏惠王为何如此低声下气地去朝拜一个地位比他低的诸侯?这其实是惠施为他出的一个计策,大名

  • 魏国魏惠王时期若不是丧失了这两个人才,岂会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魏惠王,魏国,秦国,齐国,孙伯灵,庞涓,商鞅,先秦,周朝

    魏国率先变法,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之后兼并六国,一统天下的秦国在这时一直被魏国压着打,无法还手。就连秦国后来引以为傲的函谷关,在当时都是魏国的领土。魏国当时还灭了处于赵国腹地的中山国,将势力延伸到赵国境内,威压山东各国。实力强悍的魏国经常搞各种聚会,自己坐头把交椅,其他国家的君王为了讨好这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