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文侯想任命弟弟为相,担心能臣翟璜不服,让此人传话,几句搞定

魏文侯想任命弟弟为相,担心能臣翟璜不服,让此人传话,几句搞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3274 更新时间:2024/1/18 19:14:21

魏文侯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之君,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奠基者。他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善于识人任人。

这不,现在有一道难题摆在魏文侯面前,“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魏国刚从朽腐的老晋国涅槃分娩出来,千头万绪,百废待兴,亟需要一位良相来帮他打开局面。

翟璜,虽然出身狄族、家世微贱,却聪明绝顶、巧言善辩、能力超群,而且为朝廷推荐了一大批如狼似虎的人才:吃自己儿子肉的乐羊;好色贪财、杀妻求将的吴起;不信鬼神的西门豹;执法严明的李悝;按说用翟璜为相再合适不过了,可是……

魏文侯不得不站在全局以及长远的高度考虑问题,用人自然是德才兼备的人最好了,可是自古德才兼备的完人又有几个?

魏文侯为了给全国人民树立起道德的标杆,接受弟弟魏成的举荐,隆重而高调地大力推崇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儒家人士,不仅亲自拜子夏为师,还让太子拜田子方为师。

孔子当年风尘仆仆、周游列国,兜售自己的学问,没人鸟他,没想他的徒子徒孙们却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好运气,七国当中绝无仅有地就出了魏文侯这么一个大尊儒学的贤君。

确实,魏文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尊奉儒家的君主,300年后汉武帝独尊儒术算是继承了他的衣钵。

在魏文侯的亲身带动下,一大批官员也开始纷纷尊崇儒术,但仍然有一些自诩为务实行动派的官员对此大不以为然。

那么,选延揽尊崇儒家人士的魏成为相呢,还是提拔不拘一格举荐人才的翟璜为相呢?魏文侯陷入了两难之中。

其实在魏文侯的心中是有所倾向的,但他不得不从大局出发,平衡一下各派势力,于是他拿选相的问题咨询一下李悝。

他叫来李悝对他说,我现在想为国家选择一位良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他们二人你看谁合适?

表面上看魏文侯是在征求李悝的意见,实际上魏文侯既已圈定了候选人,而且排名有先后,其实是想让李悝坚定一下他的决断,帮他出一个这么做的理由。

李悝是什么人,当然一听就明白了,所以他起先礼节性地进行了推辞,说选相乃是君上的权利,我有什么资格置喙。

魏文侯不准,非要他拿个意见。

李悝深知不能明说呀,不能越俎代庖替君主做决定呀,于是他就提出了有名的用人五法:平时看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赫时看他所推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只须按照这五个方面去考察人才,结果就会一目了然了。

魏文侯微笑着点头:行,有你这五条,我就知道选谁了。

李悝辞别了魏文侯,直奔翟璜府上。

魏文侯找李悝选相的事件,消息灵通的翟璜早就打听到了,他是当事人,不便参与,正在家中耐心地等候结果。他料到李悝必定会向他来报告的。

李悝一来,翟璜便迫不及待地问定了谁?

李悝说:定了魏成。

翟璜一听,失落气愤羡慕嫉妒一起发作,他十分不服气地质问李悝:我哪点儿比魏成差?功夺秦国的西河缺乏大将,我举荐了吴起;攻伐中山国,无人能胜任统帅,我推荐了乐羊;落后混乱的邺城无人治理,我推举了西门豹;年轻气盛的太子亟需高人调教,我引荐了屈侯鲋;国家因循守旧百废待兴亟待变法改革,我举荐了先生您。可是为什么……

翟璜气噎胸堵,没有说下去,但他的言外之意很明显,就是你李悝也是我推举的,你为什么不投桃报李,在选相上顶我一把呢?

李悝当然十分清楚他此时的处境,君主选择相国并不是他一个臣子所能够左右的,况且君主心中其实早已确定了合适的人选,要他李悝夹在中间,就是要利用他与翟璜的关系发挥他独特的作用,让他来想办法给出不选翟璜的理由,让他来想办法平服翟璜内心的不平衡。但如果把这些实话向翟璜和盘托出,一来翟璜一时半会儿听不进去,二来当真显得自己对不起翟璜。因此,还得用大道理来压服翟璜才是上策。于是李悝反将翟璜一军:难道你推荐我的目的就是朋党比周谋取高官吗?

一句话驳得翟璜手足无措,当然不是了,当然不是!我的一切行为全都是为了国家考虑!

那好,李悝说,魏成向君主举荐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人君主都把他们当老师来对待;而您推荐的五人,君主都任命为臣;您说,你怎么能比得过魏成呢?

翟璜默不作声。翟璜那是绝顶的聪明人啊,他的脑袋飞快地旋转,终于弄明白了魏文侯的心思。君主这是要高高地树立起道德的标杆呀,对我们这些实干派是有所防备啊。既如此,何不……

翟璜转身便对李悝下拜,说:先生真是大公至正道德高尚的人。我翟璜刚才心存私念显然鄙陋了。先生的一番高论令翟某人茅塞顿开。如今我对君上的决定心服口服。从现在起,我就拜先生为师,好好学习,加强修养,提高觉悟,努力追仁求善、尊德崇道。

李悝赶紧回礼不跌,心想,哪里,我还不是跟你一样,主公选任魏成为相,却让我给你传话,还不是想敲打敲打咱俩啊。幸亏你是明白人,今后好自为之吧。

果然,此后的翟璜和李悝都分外地谦虚下人,并都拜西河大儒为师,积极修仁行善,终于在魏成之后,二人也先后都做了相国。

标签: 翟璜李悝魏国吴起秦国先秦周朝魏文侯

更多文章

  • 资治通鉴故事5:善用人讲信用能纳谏的战国第一位雄主魏文侯

    历史解密编辑:学霸修炼宝典标签:魏国,战国,吴起,李悝,乐羊,魏文侯,资治通鉴故事

    《资治通鉴》记载的战国第一位雄主是魏文侯。自从三家分晋以后,赵、魏、韩三个诸侯国逐渐做大。特别是魏国,在魏文侯的带领下,首先崛起成为战国时期第一强国。善用人讲信用能纳谏的一代雄主魏文侯魏文侯作为一个君主,主要有这么几个优点——善用人,讲信用,能纳谏。魏文侯善用人。他的麾下人才济济。主要有卜子夏、田子

  • 魏文侯后世国君缺少远见卓识的眼光,导致魏国人才的流失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魏国,秦国,吴起,战国,商鞅,先秦,周朝,魏文侯,魏武侯,汉高祖刘邦

    全文共1750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战国时期的魏国涌现了很多的人才。战国初年,孔子的弟子子夏来到魏国,建立了西河学派,使得魏国有了稳固的人才培训基地。魏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先进行变法的国家,魏文侯任用吴起实行军事改革,创立了武卒制,成功地建立了高度职业化的军事力量,所以当时魏国对外征战几乎是无往不利。魏

  • 真实的魏文侯:平定晋乱是报复晋幽公?外战多败却为太史公误记?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魏文侯,魏国,秦国,史公误,魏武侯,吴起

    魏文侯,是战国时代著名的贤君。他执政期间,启用李悝、吴起、西门豹等等众多贤臣良将,背倚韩、赵,西御强秦,南抗蛮楚,令魏国一度坐上了东周霸主之位。在世人看来,魏文侯为人礼贤下士、尊信守义,取得如此辉煌业绩也是水到渠成之事。曾有一次天降大雨,魏文侯与大臣喝酒正在兴头上,却突然命人备好马车,将要外出。左右

  • 魏文侯尊贤好士?不过是“叶公好龙”!魏国人才流失的根源在于他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魏文侯,魏国,秦国,魏惠王,吴起,魏武侯

    在历史上,魏文侯是以尊贤好士、任人唯贤闻名于世。贤人段干木声名远扬,魏文侯为此亲自上门拜访。可段干木却无心仕途,听说魏文侯来了,竟然从家中后墙爬了出去,来个避而不见。见此情形,万般无奈的魏文侯只能闷闷不乐地回去了。不过,此后每当魏文侯驾车经过段干木家门口时,都会忽然站起来,凭轼向他致敬。手下人问为什

  • 魏文侯有多厉害?五万魏武卒秦国不怕,请了个书生秦国却怕了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魏文侯,魏国,魏武卒,秦国,吴起,魏武侯

    一代明君,国之昌盛。战国七雄,魏国称霸。说起称霸的魏国,秦国连连喊怕。魏国与秦国又是发生了何等故事?魏国又有多强大让秦束手无策?有前途的国家离不开先锋,强大的背后必定有英雄支撑,魏国如此,领导到位是其原因,于此不免想到魏国君主,魏文侯。提起魏文侯,他确实是一位牛人,有才的诸侯。在位期间,文武齐下,任

  • 资治通鉴:魏文侯的怒火,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谋略那些事标签:魏国,乐羊,先秦,周朝,魏文侯,资治通鉴,历史故事

    《资治通鉴》周纪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原文】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

  • 匪议东周(五十七)李牧为啥被赵王迁猜忌夺权?性格决定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李牧,秦国,匈奴,白起,王翦,先秦,周朝,赵王迁,信平君,匪议东周,赵幽缪王,春秋战国,四大名将

    在战国末期的秦赵之争的事情上,很多人都为赵国惋惜不已。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赵国兵强马壮,有着能与秦国抗衡的骑兵集团,同时也有着赵奢、李牧、廉颇、乐乘、庞煖这样的良将。因此从军事上的各方面比较,赵国与秦国都是旗鼓相当的。然而在经历了长平之战的惨败,邯郸保卫战的惨胜后,赵国在与秦国的对抗中逐渐落入下风

  • 赵王迁冤杀李牧自断长城?史学家:李牧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历史解密编辑:萌的很呐标签:李牧,赵王,匈奴,秦国,大将

    简介李牧作为后战国时代赵国的门面人物,曾经在对抗匈奴时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又投入到赵国的保卫战争当中,也曾数次击退秦国来势汹汹的灭国战争,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于赵国如此重要的将领,没有死在抗击匈奴的战场,没有死在抵抗秦军的战场,而是死在了自己的君主赵王迁的手上,令后人扼腕痛惜。所谓“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 赵国即将灭亡时,为何赵王迁还要杀了李牧?原因有三个!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李牧,赵王迁,赵国,秦国,王翦,秦军

    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激烈较量,为武将的登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到战国时期的名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战国四大名将。按照介绍,战国四大名将是指战国时期四位著名的将领,这四位将领分别为: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其中,就李牧来说,无疑是战国末期,赵国的最大依靠了。李牧(?~前229年)

  • 赵王迁为何执意杀死名将李牧?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李牧,秦国,白起,秦军,先秦,周朝,信平君,赵王迁,赵武灵王,赵幽缪王,春秋战国,四大名将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你争我斗,丝毫没有停手的意思。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霸主。比如说齐国就是其中之一,齐国最初的时候是姜子牙的封国,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走向了强大。赵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不断的发展自己的军事实力。在赵武灵王这一代君王中,改善了骑射的方法。开启了赵国军事上的强盛之路,赵武灵王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