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武侯未立太子,刚死国家就差点被灭,他为何不重视接班人培养?

魏武侯未立太子,刚死国家就差点被灭,他为何不重视接班人培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2324 更新时间:2023/12/7 8:56:07

齐桓公死后,诸子争立,打得不可开交、昏天黑地,一代霸主的尸首挺在床上67天无人问津、蛆虫乱蹿。

血淋淋的历史教训魏武侯身前为什么不吸取呢?他刚一死,尸骨未寒,两个儿子就为了争夺侯位大打出手。

国内自乱阵脚,敌国就会趁虚而入,韩懿侯听到后高兴地说:魏国大乱,可以趁机夺取。

赵成候说:英雄所见略同!

于是韩赵合兵攻魏,三国大战于浊泽,魏国惨败。

可以说这一切都是由魏武侯一手造成的,真的是咎由自取。

魏武侯在生前为什么不早早地确立太子?

要知道他爹魏文侯是特别重视接班人的培养的,在魏击很小的时候就明确了太子的身份,还派田子方为他的老师进行悉心教导。

魏击甫一成年,魏文侯便委以重任,令其亲自领兵进攻秦国。魏武侯也不负所托,很快成长为父亲争衡天下的得力助手。

等轮到自己当政,咋就忽略了这一问题呢?

要知道,一国的事业和发展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后继有人才是国之大计。

培养堪当大任的继承人,让蓝青相继、薪火相传,国家才能持续前进,不至于陷入死循环。

魏武侯当政26年,死的时候,他的儿子们都已30多岁了,但根据史料记载,没有一个儿子在他生前接受过锻炼。

别说没立储君,就是立了储君,一国的储君也一定要深入基层,接受生活的磨砺,在实践中锻炼自我,在各种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惟其如此,才能使其经历更为丰富、阅历更为完整、能力更为扎实,才能成为国家的主梁骨、定盘星,才能接续祖宗的基业,才能为家国未来打造出更高更远的一片天。

然而,不论是公子魏罃也好,还是公子魏缓也好,都没有经历过如此的洗礼。

秦国后期名王辈出,其实跟他们的早年经历有绝大的关系。秦献公从小流亡魏国近30年;秦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年轻时都到外国做过质子;秦始皇更不用说了,生在敌国,孤儿寡母在外长大;其实这些早年的磨难正成为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反观魏国的历代接班人,都没有经过如此的历练。

实现国家强大、振兴霸业,关键在继承人,归根到底在于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的接班人。

只有心胸远大、意志坚强、德才兼备又能礼贤下士的继任者才能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为国奉献,攻坚克难、勇往无前、赓续争霸基因,弘扬伟大霸业精神。

如果说魏文侯在这方面做得差强人意的话,那么魏武侯在这方面压根儿就是不作为。

魏武侯刚死。魏缓便起兵跟魏罃争位。

魏缓还勾结敌国为外援,韩赵协同,杀来魏国。

赵国坚定地支持魏缓,主张立即攻杀魏罃,拥立魏缓,魏缓必然对韩赵感激不尽,割地给赵韩,这样既削弱了魏国,又增强了韩赵。

韩国则提出不同意见:如果杀死魏罃别国会说我们暴虐,如果割地别国会说我们贪婪;不如将魏国一分为二,一半立魏罃,一半立魏缓,这样既不杀人也不割地,强大的魏国就被分为两个小国,再也无法对我们构成威胁。

韩、赵两国各从自己国家的利益出发,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僵持了起来。

如果说魏缓为了争夺大位里通外国还算积极主动的话,那么魏罃就只有困在都城坐等老天爷替他解围、坐等天上掉馅饼了。

嗐,你别说,这个馅饼还真让他等着了。

虽然韩、赵联军团团围在魏都城外,此时的魏国就像网中之鱼、笼子之兽,可在韩赵指挥部大营中,韩懿侯和赵成侯却争得吐沫横飞、面红耳赤,一个暴跳如雷,一个跺脚拍桌子。

因为谁也不怕谁,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想向谁妥协,最终没能尿到一个壶里。

韩懿侯趁夜撤军回国了,不跟你玩儿了。

赵成侯一看,什么玩意儿,先不先撂挑子走人了,这能干秋成个大事,又不是爷家的事,你不干,老子也不干了!

等到天大亮,睡梦中被手下惊吓起来的魏罃爬起来一看,咦,包围圈不见了!果然是老天爷帮了忙!

魏缓那个倒霉蛋失去了外援,也立即像扎破了的气球。

于是魏罃在谋士的辅佐下,赶紧抓住机会,绝地反击,一举擒杀了魏缓。

魏罃终于侥幸登上了大位,就是日后的魏惠王

可见不提前选好接班人,危险有多大了,难怪乎太史公读史至此,释卷而叹曰:君终,无嫡子,其国可破也!

话说回来,那么魏武侯为什么偏偏不早立太子呢?

我觉得跟他心胸狭隘有关。

魏武侯自负能征惯战、军事才能非凡,不相信也不允许别人超过他,尽管他父亲从小培养了他,他却不愿意再培养儿子。

他是王侯,是霸主,是孤家寡人,谁都不敢相信,不能相信,不愿相信,包括自己的儿子。

他把大权牢牢地捏在自己手中,并且要保证权力的唯一性、绝对性。

他不会轻易立储君,一旦确定了储君,那么大臣们就会打小算盘,算计投靠现任主子呢,还是巴结未来主人呢,办起事来就不会一心一意了,卖起力来就大打折扣了。

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然而能够吸取经验的却是极少的。

标签: 魏武侯魏文侯秦国魏惠王嬴政魏国

更多文章

  • 资治通鉴:田子方诫魏武侯,可惜他没有听从,不然吴起也不会离开

    历史解密编辑:博览群书君标签:吴起,魏国,秦国,周朝,田子方,魏武侯,魏文侯,资治通鉴,春秋战国

    《资治通鉴》曰: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 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

  • 战国时期魏国的衰败,为何是源于魏武侯,而不是魏惠王?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魏武侯,魏惠王,魏国,战国,秦国

    当我们尝试打开史书,去回顾战国时代的历史时,便能发现,这段烽火连绵数百年的历史之中,秦国并非是战国初期第一个霸主。战国时期的第一代霸主,不是别国,正是占据中原四战之地的魏国。历史上战国时期魏国的霸业,总共的持续时间达百年之久,总共历经魏国魏文候、魏武侯、魏惠王三代君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魏国一度成

  • 秦献公不答应魏武侯帮他回国上位,魏武侯为何不杀他反而放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魏武侯,秦献公,魏国,秦国,魏惠王,商鞅

    在秦献公回国上位上没帮上忙,失友为敌,这是魏武侯一生最大的遗憾——秦献公10岁流亡来魏国,当时魏武侯已经20多岁,不久便亲率大军征秦。身兼太子与将军的魏击不可能瞧得上在魏国卵翼下的破落秦公子嬴连。正所谓世事难料啊,谁能知道30年后就是这一落魄公子回秦执掌了政权呢?嬴连在魏国并不是为质于魏。质子是有地

  • 魏武侯一生最大败笔:与赵开战,两败俱伤,破三晋联盟,丢失中山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魏武侯,魏国,赵开战,魏文侯,吴起

    魏武侯为何要亲手拆散三晋联盟?如果说夺取楚国的大梁是魏武侯一生攻战事业的顶峰的话,那么与赵开战便是他外交方面最大的败笔。当年,韩想攻赵,赵也想攻韩,都曾前来向魏借兵,魏文侯却斩钉截铁地告诉二国:魏与韩,魏与赵,都是昆弟之国,绝不相攻。魏武侯即位初年,也秉承父亲三晋联盟的理念,因而取得了不小的战绩。可

  • 从魏武侯逼走吴起入手,浅析魏国为何会变成秦国的人才储备库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魏武侯,吴起,魏国,秦国,齐国,魏文侯

    三家分晋拉开了战国时期的序幕,相较于春秋时代各诸侯国群起纷争的局面,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战显得更为克制。在赵、魏、韩三家由晋国分裂而来的诸侯国中,初期最为强大的是魏国,相较于其他两家,魏国占据了晋国最好的土地,而魏文侯的励精图治,任用贤才又使得魏国更进一步,他率先不拘一格任用人才,使得魏国蓬勃发展,成

  • 名将吴起为何宁愿不做魏武侯女婿,也要跳槽楚国?|读战国(7)

    历史解密编辑:松鼠父子读历史标签:魏武侯,吴起,魏国,秦国,楚国,公叔痤,战国,周朝,先秦,春秋战国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7):吴起投楚文/松鼠爸爸魏武侯上一个故事,我们说的是魏赵韩“三家封侯”,由晋国家臣挤身诸侯行列,从而开启“战国七雄”时代。魏文侯在晚年完成“升级诸侯”这个重大任务后,没几年就驾崩了。儿子魏击即位,他就是魏国第二任国君魏武侯。魏武侯名气虽然不如他爹大,但也是一个非常有作

  • 乐师力谏魏文侯,拿起琴砸君主,“暴力劝谏”对历史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魏文侯,君主,伍子胥,臣子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君与臣的关系是极为复杂而又微妙的。人非圣贤,君王也常常会犯错误,臣子为了纠正君王的错误,常常要“谏”。谏君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有心平气和去谏言的,还有一些则会相对“暴力”一点。《说苑.君道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乐师师经在弹琴奏乐,魏文侯在一旁起舞赋诗。魏文侯对周围的臣子说:“以后我

  • 魏文侯有多厉害?五万魏武卒秦国不怕,请了个书生却让秦国害怕了

    历史解密编辑:东胜谈生活标签:魏文侯,魏国,魏武卒,秦国,李悝,三家分晋

    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史称三家分晋。至此七雄并立,进入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在我国古代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水岭。但在秦国强大之前,魏国无疑是战国初期的强国。在魏文侯时期,魏文侯重用李悝进行变法,01三家分晋后的魏国春秋末年晋国三大家族韩、赵、魏将晋

  • 延续到现代的管仲难题:在齐桓公身后应验,却在魏文侯时期失灵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管仲,齐桓公,魏文侯,齐国,魏国,吴起

    号称“千古第一相”的管仲,辅佐齐桓公创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伟绩,不但让齐桓公坐上了霸主之位,也让管仲赢得了“圣人”的名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重,卧床不起。齐桓公心急如焚,亲身前往探视,并询问管仲还有什么后事要交代。管仲慎重地正了正衣冠,然后回答:“我希望您辞退易牙、竖刁、堂巫和公子开方。

  • 《资治通鉴有意思》3:魏文侯如何把一手烂牌打出王炸

    历史解密编辑:藤藤爸说学习标签:魏文侯,资治通鉴有意思,魏国,吴起,李悝,文侯

    第3篇葛大爷说: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即便在2400年前的战国,人才也是第一生产力。你可能想不到,战国时期第一个崛起的,竟然是三晋之一的魏国。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魏国用人的故事。如果你是老板,你能学到如何招人、识人、用人?如果你是下属,你会知道,什么样的老板值得跟?《资治通鉴有意思》3:文侯求贤言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