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月初五生子妨父母,孟尝君被父亲抛弃,如何自救?

五月初五生子妨父母,孟尝君被父亲抛弃,如何自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夫从不吹牛 访问量:2977 更新时间:2024/2/12 18:39:17

01.五月子——孟尝君

齐国宗室大臣田婴特别能生,有四十多个儿子,在当时的贵族间传为佳话。

儿子一多,难免就会吝啬父爱,不会像普通人那样将每个孩子当做心头肉。

有一年的五月初五,田婴的一个小妾又给他添了一子,田婴得到消息后,不仅没有高兴,反一脸苦大仇深。

他急急忙忙赶来亲自面见已经产完子的小妾,当然不是关心她们母子,而是对小妾下令道:“不准养活这个孽种!赶紧找个地方把他丢了!”

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史记》

说完之后,田婴便匆匆离去,好似这里让他感到十分晦气。

田婴走后,小妾看了看怀中的婴儿,想想以后可能没有机会见到田婴了,如果把这个孩子也丢了,将来自己只能孤独终老,何其可悲!

于是,小妾鼓起勇气,违抗了田婴的命令,私自将这个婴儿养了起来,这个婴儿就是后来的孟尝君田文

好在,田婴后宫、儿子众多,根本没有功夫关注这么一个不受宠的小妾,以及让他倍感晦气的儿子。

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四讳篇》写了民间四大忌讳,分别是:

讳西益宅;讳被刑为徒,不上丘墓;讳妇人乳子,以为不吉;讳举正月、五月子。

所谓“讳举正月、五月子”,意思就是说正月生子和五月生子不吉利。

民间传说,凡是这两个月生的孩子往往克父克母,王充还对此有自己的解释:“夫正月岁始,五月盛阳,子以生,精炽热烈,厌胜父母,父母不堪,将受其患。”

他的意思是说正月是一年之始,而五月又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孩子在母胎中孕育十个月,更是阳气炙热,所以才妨害父母。

这种说法在当时非常盛行,就如五月,五又通“午”,又叫恶月。

五月初五恶上加恶,生的孩子更不能要,很多父母都会弃养五月生的孩子。

02.智辩父亲

从小妾这里离开之后,田婴就已经当这个孩子死了。

直到有一天,田文渐渐长大,他的母亲觉得是时候拜见父亲了,于是托田文的一个兄长将他们母子引荐给田婴。

当田婴见到这二人,并听明来意之后,顿时勃然大怒,对田文的母亲怒吼道:

“我不是让你将这个孩子扔了吗?你竟然敢违抗我的命令!”

田文的母亲只是个小妾,听到田婴的话,顿时吓得瑟瑟发抖,只顾着一个劲儿地磕头请求。

田文见母亲在这个男人面前如此卑微,心生不忿,一边跟着磕头,一边问道:

“请问,您不让养五月生的孩子,是什么道理?”

田婴随意答道:“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了身材跟门户一样高,会妨害父母。”

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史记》

田文又问:“那人的命运到底是受命于天呢?还是受命于门户?”

田婴觉得这两个选择都不是那么合适,便沉默不语,只是看着这个幼子,看他能说出什么花样来。

田文果然没让他失望,紧接着说:“如果是受命于天,您根本就不用忧虑,反正都是上天注定的!若是受命于门户,那更好办了,您将门户加高不就可以了,谁还能长那么高呢?”

田婴无言以对,但是父亲、主君的身份让他不肯承认自己词穷,便大手一挥,怒喝一声:

“你不要说了!”

然后,将他们母子赶了出去,却也没提要扔掉这个孩子的话了,总算让田文保住了一命。

03.孟尝君初露锋芒

田婴默认田文的存在之后,田文也得以有了机会跟其他兄弟一起学习,偶尔也能面见父亲。

这一天,田文找到田婴,问道:“儿子的儿子叫什么?”

田婴回答:“叫孙子。”

田文再问:“孙子的孙子叫什么?”

田婴再答:“玄孙。”

田文继续:“那玄孙的孙子呢?”

田婴也不知道了。

田文图穷匕首见,对田婴说:“您执掌齐国大权已经数十年,侍奉了三代君王,可是齐国的领土却没有扩张,您的私产却一增再增,积累了数万金的财富,门下也不见一位贤能之士。

我曾听说‘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可是您的姬妾可以糟蹋绫罗绸缎,而贤士只能穿着粗布短衣;您的奴仆都有饭食肉羹,而贤士连糟糠都吃不饱。

在这样的情况下,您还忙着积蓄私财,却忘记齐国在诸侯中一天比一天弱势。对此,我感到很奇怪。”

田婴听了田文的话,顿时羞惭不已,再看看儿子,愈发觉得此子悟性惊人。

于是,田婴干脆让田文主持家政,负责接待宾客,日益器重他,甚至还不顾嫡庶之别,将其立为继承人。

田婴死后,田文果然在薛地继承了田婴的爵位,是为孟尝君。

04.孟尝君养士

战国时期四大公子为何名声那么大?

并非因为他们身份超然,也不是因为能力出众,而是因为他们善于养士,手底下门客众多。

田文之所以能在田婴四十几个儿子中脱颖而出,就是当初对田婴的那一番话起到了作用。

所以,在田文掌家之后,他也身体力行地践行了自己此前对父亲的谏言。

他广招宾客,不论出身,不论来历,各国的逃亡犯罪的都来之不拒,鸡鸣狗盗之辈都能在他这享受封侯的待遇。

一时间,天下贤士云集景从,聚集了数千名食客。

为了表现出自己礼贤下士的风范,对每一位食客,田文都能热情接待,不挑拣,无亲疏,连吃饭、待遇都是一样,使得每个宾客都感受到了田文对他的器重。

然而,人一多,再大的家业也难以维持以往的奢华,生活水准也只能逐渐降低。

有一天晚上,田文再次招待宾客赴宴,一个新人发现自己盘中餐非常普通,并没有像别人说的那么奢华。

他有心想要看看别人桌上吃的是什么,可是刚好自己附近的灯被遮住了,他也看不清楚。

于是他心中不忿,觉得必然是田文看不起自己,给了自己最下等的餐食,心中气愤的他直接放下筷子,起身就准备辞别而去。

见宾客还没吃饭就要走,田文哪能不知道他是什么心思,必定是觉得自己招待不周到,于是田文马上端着自己面前的餐食,来到宾客面前。

宾客一看田文餐盘上的食物,发现跟自己面前的一模一样,顿时羞愧地无地自容,郑重地对田文行了一礼,道:

“是我冤枉了孟尝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惟有以死谢罪!”

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史记》

说罢,宾客慢慢地抽出身边的佩刀,朝着脖子抹去。

此后,田文好客养士的名声传遍各诸侯国。

05.鸡鸣狗盗之辈

孟尝君的养士,主要以数量闻名,其中是否真有贤才不得而知,但是鸡鸣狗盗之辈的确不少。

那么,这些鸡鸣狗盗之辈到底有用还是无用呢?

公元前299年,齐王派孟尝君去秦国,秦王却将其囚禁起来,准备杀掉。

得到消息的田文,听闻秦王有一位宠妾非常受宠,若想逃离虎口,恐怕还落在这个女子身上,于是便去求见此女。

这个宠妾对田文说:“听说孟尝君有天下独一无二的白色狐皮裘,若是君上愿意将此物送给我,一切都好商量。”

田文听到这个宠妾的条件后,心中一片苦涩,但是总算还有一丝希望,便也没有拒绝。

他之所以苦涩,是因为这件狐皮裘早就献给了秦王,现在他哪儿弄第二件去?

接下来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清楚了,一个盗贼出身的宾客帮他从秦王那里盗出了狐皮裘,后来逃亡时,一个会鸡鸣的又帮助他们出了函谷关,逃脱了秦王的追兵。

原本被其他宾客嫌弃的鸡鸣狗盗之辈,却在这次帮助孟尝君逃脱秦国的时候立了大功,从此其他人都对孟尝君广招宾客却不分来历的做法大加赞扬。

06.独立于诸侯

孟尝君回到齐国之后,国君愧疚之余,便将他任命为齐相,开始执掌国政。

齐湣王不自得,以其遣孟尝君。孟尝君至,则以为齐相,任政。——《史记》

因为在秦国虎口逃生,孟尝君为此,开始联合韩国、魏国攻打秦国,在公元前298年,三国联军攻入秦国的函谷关,使得秦国不得不割地求和。

随着孟尝君威名日重,天下皆知有孟尝君而不知齐王,齐王心生忌惮,嫁祸孟尝君有意谋反,孟尝君不得不逃亡到了魏国。

到了魏国之后,孟尝君对齐王怀恨在心,便从中穿针引线,让魏国与秦国、赵国联合,帮助燕国攻打齐国,使得齐王因此而死。

新任齐襄王继位之后,畏惧孟尝君的声威,迫不得已之下跟孟尝君求和,孟尝君这才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开始游离于各诸侯国之外,不从属于任何诸侯。

07.功过

荀子就曾如此评价孟尝君:“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

司马光也曾评价他是“奸人之雄”,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能养这么多门客,不知道要搜刮多少民脂民膏,而这些门客都只是为他一人所用,总得来说是为一己私欲。

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在战国末期,天下纷争已有数百年,百姓何曾过过好日子?

战乱之苦,何曾不是那些上流诸侯们为了一己私欲?

有没有孟尝君,对百姓来说,其实并无太大差别!

对于孟尝君,历史上向来褒贬不一,有人仰慕其豪气干云、仗义疏财、广纳天下豪杰,也有人觉得他就是养了一群败类,只为自私自利。

关于这一点,每个人有各自的看法,时代不同,价值观也并不相同。

唯一确定的是,孟尝君是五月初五所生,并没有克父母!所以,那些迷信思想完全不可信!

更多文章

  • 孟尝君是怎么说服赵国燕国救援魏国的?不怕打仗,也不怕打硬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孟尝君,燕国,魏国,赵国,秦国,齐国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周赧王三十二年(前283年),《资治通鉴》记载有4件大事:(1)秦、赵两国在穰地举行外交活动,秦国拔取魏国安城。(2)齐襄王继位。(3)秦昭襄王向赵惠文王讨要和氏璧。(4)卫嗣君驾崩,卫怀君继位。先看第一件事。这段时间里,国际社会的头等大事

  • “战国四公子”谁的结局最惨?黄歇身首异处,孟尝君则身名俱灭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孟尝君,春申君,秦国,信陵君,齐国,魏国

    在战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一个天团,这个天团集帅气多金和才华于一身,不仅远比现代的诸多明星天团优秀百倍,甚至成为战国时代最耀眼的存在。而这个天团被称为战国四公子。在过去的成语故事中,我们通过很多典故认识到了这四个人,其中,最让大家熟悉的就是孟尝君,因为此人鸡鸣狗盗脱困境,满腹才华走各国。至于说其他的公

  • 狡兔三窟——战国时期,孟尝君和门客间的有趣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复意回觅标签:齐国,齐王,魏国,战国,冯谖,孟尝君,魏惠王,狡兔三窟,历史故事

    孟尝君原名田文,他的封地在薛城。众所周知,在战国四公子中,孟尝君因为有三千门客而著称,也就是说孟尝君要以一己之力,管这三千个人的衣食住行。听起来真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笔者实在想不到这么庞大的开支从哪里来。事实上,当时的孟尝君也面临着这种窘境。所以他就在自己的封地,向农民发放债券,自己收利息,有一天

  • “鸡鸣狗盗”为哪般?细说孟尝君入秦的那些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三煎客标签:孟尝君,秦国,齐国,秦王,秦昭

    #头条创作挑战赛#鸡鸣狗盗”为哪般?细说孟尝君入秦的那些事儿(成语典故系列之二)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合纵连横,征伐不断。秦国越来越强大,东征西讨,不断扩张,隐隐有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势。其他诸侯国为了抵御强秦的侵略,也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豪门权贵们竭力网罗人才。求贤纳士,广招宾客,扩充自己的势力,养

  • 鸡鸣狗盗之雄孟尝君,因被嘲笑个子矮小,竟放纵门客屠戮一县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齐国,秦国,秦王,孟尝君,平原君,历史故事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乱战,频繁的战争让各个国家都十分渴求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各国贵族纷纷开始招揽人才,他们不惜重金、礼贤下士,广招门客以充实自己的势力,从而在国家获得更高的话语权。当时养士之风盛行,而在此道最负盛名的当属战国四公子,他们分别指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以及楚国春申君,

  • 三千门客,终有良才一二,可助孟尝君脱险

    历史解密编辑:烛下青史标签:孟尝君,齐国,秦王,秦国,宰相

    战国的乱,就一如中世纪欧洲各国一般,互相攻讦,毫无底线。而为了能够增强政治实力,各国也不断的招徕贤能,而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更是门下有三千门客,如此豪华的智囊团也当真是顶配。而他手下的这三千门客,三教九流也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而孟尝君也 是靠着这招徕贤人之为,声名鹊起,扬名天下。只是在他与门

  • 孟尝君豢养门客三千却只为自身私利,其死后被魏齐联手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孟尝君,魏齐,齐国,齐宣王,秦国,魏国

    荀子在《臣道》中说到孟尝君:“上不忠君乎,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韩之张去疾、赵之奉阳、齐之尝君,可谓篡臣也。”就是说孟尝君是个谋逆的臣子,为的是一己私利,也难怪他死后,自己的几个儿子争封地,被魏国和齐国联合灭了族。孟尝君田文,他的父亲是齐宣王的弟弟田婴。田婴受封于薛,是

  • 战国四君子孟尝君田文精彩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花颜语心标签:齐国,冯谖,薛地,孟尝君,战国四君子

    孟尝君田文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是齐威王田因齐,父亲是靖郭君田婴。田婴一生有四十多个儿子,田文生母是靖郭君的侍妾,因此田文出生后并没有引起父亲的重视。反而因出生在农历五月初五而被父亲丢弃,当时齐国民谚五月出生的男孩会撑破门庭。是田文的母亲偷偷地把他养大。田文长大之后,见到了父亲,还是不被父亲认可。孟

  • 孟尝君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孟尝君,齐国,秦国,丞相,齐王,田婴

    在战国时代,涌现出很多的豪杰名仕,这其中有影响中国百年的思想家,有以改革而闻名的政治家,有以兵法而流传后世的军事家,其中战国四公子,在当时的社会中倍受推崇影响力甚至比一国之君还要大。孟尝君战国时代的齐国人,小说隋唐演义描写书胆秦琼“交友似孟尝,孝母似专诸”对孟尝君的评价可谓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么,历

  • 孟尝君的江湖名声有点太夸张了吧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孟尝君,信陵君,齐国,魏国,秦国,平原君

    战国四大公子,平原君图名,春申君求富,信陵君一心为国家,而孟尝君一切的出发点都只是为了自己因为鸡鸣狗盗的故事,孟尝君的名声家喻户晓,历史走过了两千多年,至今,他依然是人们口中的“明星”人物。但实际上,他响彻江湖的名声和他的所作所为根本就不匹配先说司马迁当年采风时的一段所见所闻吧——司马迁来到孟尝君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