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一生立志于匡扶汉室,壮大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众人感动。诸葛亮死后,他的儿子诸葛瞻继承了他的衣钵,在蜀汉身居高位,不过最终在抵抗魏军时阵亡,那么诸葛瞻战死以后,诸葛亮是不是就绝后了呢?事实上,诸葛亮并没有绝后,他的后代一直活了下来。据称诸葛亮有三个儿子:诸葛乔、诸葛瞻、诸葛质,不过这个诸葛质有争议,是清朝人张澍提出来了,正史中并未有明确记载,所以说按照正史来看,诸葛亮一生,有两个儿子!分别是诸葛乔和诸葛瞻。下面分别为大家介绍诸葛亮的两个儿子。
诸葛瞻诸葛瞻是诸葛亮最出名的儿子,他最终壮烈殉国,虽然能力上不如他的父亲,但是在气节上,他还是深得真传!诸葛瞻出生于建兴五年(公元227年),此时诸葛亮已经46岁了,可以说是老来得子,不过诸葛亮也并没有因为这个原因而对诸葛瞻溺爱,相反,诸葛亮对于小儿子诸葛瞻还是颇为严厉的。在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对于诸葛瞻的批评!《戒子通录》::每得来疏,书尚麤拙,岂修之不勤而量之有限耶?这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书信中的一句摘抄,意思是你每次写书信过来,字迹咋这么差?是你练字不勤奋还是能力不行?看这个语气态度,像不像小时候父母批评我们写字写得难看?原来诸葛瞻的经历和我们一模一样啊!
由于诸葛亮长期从事军事运动,要忙着北伐,没有没多时间教导诸葛瞻,所以其实他对诸葛瞻也是比较担忧的,这也是一个老父亲对于自己儿子的忧心。《三国志》: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诸葛亮在对兄长诸葛瑾的家书中写道,诸葛瞻为人确实比较聪慧,但是诸葛亮担心他太过于少年老成,欲速不达,影响日后的发展。事实也证明,诸葛亮的担忧不无道理。由于诸葛亮长期北伐,累坏了身子,在诸葛瞻八岁时就去世了,这就注定诸葛亮对诸葛瞻的教育会少很多。而诸葛瞻出生在这种家庭,敢于真正严厉教育他的人比较少,这就注定诸葛瞻一生会顺风顺水,缺少挫折,一旦遇到磨难,很有可能一蹶不振。
延熙六年(243年),诸葛瞻十七岁,娶了蜀汉的公主为妻,授为骑都尉。之后他一路升官加爵,官至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尚书台政务。后来邓艾通过阴平奇袭蜀中腹地,诸葛瞻率军抵挡,但是由于诸葛瞻这一辈子太过于顺利,缺少实战经验,最终被邓艾击败,不过他也不负诸葛亮之名,选择了战死以全名节!诸葛瞻有两个儿子,一个是诸葛尚,随他战死于绵竹。另一个是诸葛京,蜀汉灭亡后,被迁徙至河东,后来因才干被任命为郿县县令,最后官至江州刺史。
诸葛乔诸葛乔是诸葛亮的养子,他原本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之子。由于诸葛亮一直没有生育,所以选择将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以延续诸葛亮的香火。诸葛亮很看重诸葛乔,让他和霍弋一起周游军中,学习实战经验,其实从这里也能看到,诸葛亮这个人还是比较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要是他不早死,能多教育一下诸葛瞻,说不定诸葛瞻在抵抗邓艾时就不会犯下大错。后来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因在东吴擅权被灭族,于是选择让诸葛乔的儿子诸葛攀回归诸葛瑾一脉,延续香火。《三国志·诸葛亮传》:子攀(诸葛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亦早卒。诸葛恪见诛於吴,子孙皆尽,而亮自有胄裔,故攀还复为瑾(诸葛瑾)后。
诸葛乔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只能让他回归东吴,不过诸葛攀的儿子诸葛显倒是留在了蜀汉,表明了诸葛乔这一支实际上还是属于诸葛亮,以诸葛亮为祖。蜀汉灭亡后,诸葛显和诸葛京一起被迁往了河东郡定居。从关系上来看,诸葛显是诸葛亮的重孙,而诸葛京则是诸葛亮的孙子。更有意思的是,在王羲之的《十七贴》中,曾提到过和诸葛显见过面。《十七贴》:往在都,见诸葛显,曾具问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门屋楼观,皆是秦时司马错所修。王羲之生于公元303年,此时距离蜀汉灭亡已经是四十年了,可见诸葛显在此时还是活得好好的,诸葛亮一系并没有绝后。结语诸葛瞻战死后,诸葛亮一脉并没有绝后,蜀汉灭亡后,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和重孙诸葛显一起被迁往了河东郡。其中诸葛京后来还官至江州刺史,而他的重孙诸葛显还和大文豪王羲之见过面!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战国策》,《三国演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