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是第一个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政权,许多人都对于这个国家的由来感到惊奇,秦国是如何从一个西陲弱国,渐渐成为傲视山东五国,可以逐鹿中原的强国。
无论谁怎么去研究秦国的历史,都无法跳跃过一个事件和一个人。这个历史事件叫商鞅变法,这里面提到的人物正是商鞅,作为魏国人他是如何去到秦国,又是帮助一个弱国成为一个当时最强国家,而最终又为什么落得惨死的下场?
法家新生代代言人
其中墨家、道家、儒家、兵家等多个学派的名人名师层出不穷,孔子、孟子、墨子、老子、孙武皆在那时大放异彩。而法家也即将迎来他的代表人物商鞅。
商鞅并不是法家的发明者,相反他只是其中一个流派的学子,在同时代的人中,有一位叫申不害的名士也是法家学说,不过他们二位的法家理论有所不同,虽然都是讲究“以法治国”,但是申不害强调的“术治”,而商鞅强调“法治”,简单来说,就是申不害提倡一切权利归君主,强化君主的权威性,然后要求君主有很强的识人用人的能力,这样可以上行下效,提高效率。
而商鞅则认为要用制度化,规范化来推动国政发展,不能依赖在个人身上。
应该说在那个时代而言,商鞅这种理论是无法推广得开的,不服务于民众,也不服务于君王,因此,作为魏国人的商鞅,在魏国并没有被关注,虽然他的老师早早就看出他的能力。
并且在自己临终前推荐给魏王,但是魏王并不感兴趣,他老师见魏王无动于衷就说,如果不用商鞅,就要杀了他不然以后就是国家的后患,可惜魏王还是觉得夸大其器,后来,商鞅见魏国不打算用他,他就前往他国,去了正在求贤准备改革的秦国。
当时的秦国属于三流国家,经济不行,军事也落后,经常被魏国攻打,而不久前正是因为被魏国打败,老国君过世,新国君也就是秦孝公刚刚即位,正准备对秦国实施变法,改变秦国穷困的样貌。并希望可以恢复到以前春秋时代秦穆公称霸时的实力。而商鞅觉得如果可以实现秦国,可以达到的目标不仅仅是恢复到穆公霸业,进取中原都是有机会的。
虎狼之秦的设计者
商鞅一共见了三次秦孝公,才最终确定秦孝公的心志与治国愿望,于是他对秦孝公说,秦国想要富国强兵,需要实施“霸道”的改革之路,简单来说,就是要大刀阔斧地改革,连一些祖先之法都需要改革。
秦国许多大臣听到商鞅的言论,都觉得是胡说八道,根本就是乱来,但是,秦孝公力排众议,坚持使用商鞅变法,并授予商鞅主持国政的权力。
商鞅变法开始,分别从军事、农业、民俗、郡县制等九个方面进行,其中在军事鼓励军功进爵制,所有人只有军功才可以获得爵位,其实是普通民众也可以,同时,农业耕种获得重大贡献也可以赐给爵位。
在郡县制上,取缔了之前秦国多贵族世族联合治理地方的混乱局面,改变为国家统一管理地方,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加强了中央集权;民俗上,废除人殉、私斗等野蛮落后的陋习,推动与中原文化接壤。
商鞅的理想国家只有两种人,就是农民和军队,农民生产的东西作为国家的财富,军队去开拓国土,夸大国家规模,获得创造更多财富的机会。因此,他的改革使得秦国成为一个高度运转的战争机器,扩大内需的最好方式就是发动战争,在获得高额的战争回报后,国内可以增加内需。
为此,商鞅还推行连坐法,十家为一厅,五家为一组,一家犯法,没有举报等同罪,此举一出,国家对于地方基础的掌控又加深了许多。
一通改革下来后,秦国在多方面获得进展,特别是军事方面,由于军功鼓励平民子弟打战,军队一开战就是士兵突破阶层的机会。许多士兵在战场上看到敌人,好像看见自己升官发财的道路一样。
打完战都拿了一堆敌人首级回去请功劳,几年之间,与秦国有交战的国家都发现自己国家阵亡的士兵都是无头尸首,秦国军士好像老虎豺狼一般冲向敌阵,虎狼之秦的名声开始在各国传播。
肉身灭而变法成
秦国在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变得更加强大,并且在多次对外战争中,获得巨大胜利,使得周围邻国不敢轻视秦国,并且对秦国十分畏惧,秦国在诸侯国的地位一跃而起,商鞅也因为功劳而受封商地,也是商鞅这个称呼由来。
然而,在秦孝公过世后,商鞅突然面临了极大的政治压力,原因就是他之前的改革,几乎得罪了所有秦国的当权派。
秦孝公去世,即位的秦惠文王不喜欢商鞅,并且秦惠文王还是太子时,曾有过错,商鞅处置了太子的老师,而如今这些人都因为秦惠文王的即位,回来向商鞅复仇。与商鞅的个人恩怨在前,还有对变法中被剥夺的利益争端在后,所以旧势力都希望商鞅和变法消失,于是大家也将压力推到秦惠文王那边。
应该说,秦惠文王并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他虽然和商鞅有仇,但是也知道变法是为秦国好。
然而,自己刚刚即位,如果一下子得罪了所有旧贵族,则容易出现动乱的情况,到时候国家动荡容易被外国趁机进攻,因此,权衡再三秦惠文王决定处死商鞅,但是不废除新法。
于是,商鞅在逃亡中,因为自己制定的法律也无法在旅店过夜,最终被发现后抓捕,并被定为谋反罪,受车裂之刑而死。
商鞅虽然人被处死了,但是他的新法却是保留了下来了,并且更加深入秦国民心,许多平民子弟因此成为秦国的大臣,并将秦国搞得更加强大。从后人的评价中可以发现,许多古人对商鞅变法的态度也十分多面。
许多人认为商鞅变法过于严苛,直接把国家变成停不下来的战争机器,许多法律也对人民压榨过头,而持续以这种“霸道”之路向前冲的秦国,也在统一后不久,就因为法律严苛而导致“不到二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