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有多大?商鞅最后为什么会惨死?

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有多大?商鞅最后为什么会惨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三三三 访问量:4058 更新时间:2024/2/10 23:33:50

秦国是第一个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政权,许多人都对于这个国家的由来感到惊奇,秦国是如何从一个西陲弱国,渐渐成为傲视山东五国,可以逐鹿中原的强国。

无论谁怎么去研究秦国的历史,都无法跳跃过一个事件和一个人。这个历史事件叫商鞅变法,这里面提到的人物正是商鞅,作为魏国人他是如何去到秦国,又是帮助一个弱国成为一个当时最强国家,而最终又为什么落得惨死的下场?

法家新生代代言人

其中墨家、道家、儒家、兵家等多个学派的名人名师层出不穷,孔子孟子墨子老子孙武皆在那时大放异彩。而法家也即将迎来他的代表人物商鞅。

商鞅并不是法家的发明者,相反他只是其中一个流派的学子,在同时代的人中,有一位叫申不害的名士也是法家学说,不过他们二位的法家理论有所不同,虽然都是讲究“以法治国”,但是申不害强调的“术治”,而商鞅强调“法治”,简单来说,就是申不害提倡一切权利归君主,强化君主的权威性,然后要求君主有很强的识人用人的能力,这样可以上行下效,提高效率。

而商鞅则认为要用制度化,规范化来推动国政发展,不能依赖在个人身上。

应该说在那个时代而言,商鞅这种理论是无法推广得开的,不服务于民众,也不服务于君王,因此,作为魏国人的商鞅,在魏国并没有被关注,虽然他的老师早早就看出他的能力。

并且在自己临终前推荐给魏王,但是魏王并不感兴趣,他老师见魏王无动于衷就说,如果不用商鞅,就要杀了他不然以后就是国家的后患,可惜魏王还是觉得夸大其器,后来,商鞅见魏国不打算用他,他就前往他国,去了正在求贤准备改革的秦国。

当时的秦国属于三流国家,经济不行,军事也落后,经常被魏国攻打,而不久前正是因为被魏国打败,老国君过世,新国君也就是秦孝公刚刚即位,正准备对秦国实施变法,改变秦国穷困的样貌。并希望可以恢复到以前春秋时代秦穆公称霸时的实力。而商鞅觉得如果可以实现秦国,可以达到的目标不仅仅是恢复到穆公霸业,进取中原都是有机会的。

虎狼之秦的设计者

商鞅一共见了三次秦孝公,才最终确定秦孝公的心志与治国愿望,于是他对秦孝公说,秦国想要富国强兵,需要实施“霸道”的改革之路,简单来说,就是要大刀阔斧地改革,连一些祖先之法都需要改革。

秦国许多大臣听到商鞅的言论,都觉得是胡说八道,根本就是乱来,但是,秦孝公力排众议,坚持使用商鞅变法,并授予商鞅主持国政的权力。

商鞅变法开始,分别从军事、农业、民俗、郡县制等九个方面进行,其中在军事鼓励军功进爵制,所有人只有军功才可以获得爵位,其实是普通民众也可以,同时,农业耕种获得重大贡献也可以赐给爵位。

在郡县制上,取缔了之前秦国多贵族世族联合治理地方的混乱局面,改变为国家统一管理地方,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加强了中央集权;民俗上,废除人殉、私斗等野蛮落后的陋习,推动与中原文化接壤。

商鞅的理想国家只有两种人,就是农民和军队,农民生产的东西作为国家的财富,军队去开拓国土,夸大国家规模,获得创造更多财富的机会。因此,他的改革使得秦国成为一个高度运转的战争机器,扩大内需的最好方式就是发动战争,在获得高额的战争回报后,国内可以增加内需。

为此,商鞅还推行连坐法,十家为一厅,五家为一组,一家犯法,没有举报等同罪,此举一出,国家对于地方基础的掌控又加深了许多。

一通改革下来后,秦国在多方面获得进展,特别是军事方面,由于军功鼓励平民子弟打战,军队一开战就是士兵突破阶层的机会。许多士兵在战场上看到敌人,好像看见自己升官发财的道路一样。

打完战都拿了一堆敌人首级回去请功劳,几年之间,与秦国有交战的国家都发现自己国家阵亡的士兵都是无头尸首,秦国军士好像老虎豺狼一般冲向敌阵,虎狼之秦的名声开始在各国传播。

肉身灭而变法成

秦国在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变得更加强大,并且在多次对外战争中,获得巨大胜利,使得周围邻国不敢轻视秦国,并且对秦国十分畏惧,秦国在诸侯国的地位一跃而起,商鞅也因为功劳而受封商地,也是商鞅这个称呼由来。

然而,在秦孝公过世后,商鞅突然面临了极大的政治压力,原因就是他之前的改革,几乎得罪了所有秦国的当权派。

秦孝公去世,即位的秦惠文王不喜欢商鞅,并且秦惠文王还是太子时,曾有过错,商鞅处置了太子的老师,而如今这些人都因为秦惠文王的即位,回来向商鞅复仇。与商鞅的个人恩怨在前,还有对变法中被剥夺的利益争端在后,所以旧势力都希望商鞅和变法消失,于是大家也将压力推到秦惠文王那边。

应该说,秦惠文王并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他虽然和商鞅有仇,但是也知道变法是为秦国好。

然而,自己刚刚即位,如果一下子得罪了所有旧贵族,则容易出现动乱的情况,到时候国家动荡容易被外国趁机进攻,因此,权衡再三秦惠文王决定处死商鞅,但是不废除新法。

于是,商鞅在逃亡中,因为自己制定的法律也无法在旅店过夜,最终被发现后抓捕,并被定为谋反罪,受车裂之刑而死。

商鞅虽然人被处死了,但是他的新法却是保留了下来了,并且更加深入秦国民心,许多平民子弟因此成为秦国的大臣,并将秦国搞得更加强大。从后人的评价中可以发现,许多古人对商鞅变法的态度也十分多面。

许多人认为商鞅变法过于严苛,直接把国家变成停不下来的战争机器,许多法律也对人民压榨过头,而持续以这种“霸道”之路向前冲的秦国,也在统一后不久,就因为法律严苛而导致“不到二世而亡”。

更多文章

  • 伟大的商鞅变法,居然始于暗杀、求职和搬木头游戏?|读战国(9)

    历史解密编辑:松鼠父子读历史标签:商鞅,商鞅变法,魏国,秦国,魏惠王,公叔痤,战国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9):商鞅变法文/松鼠爸爸商鞅变法是怎么开始的?故事的源头,在魏国。商鞅原名公孙鞅,卫国人,年轻时跑到魏国打工,在魏国国相公叔痤(cuó)手下担任一个“中庶子”的差事。商鞅(公孙鞅)商鞅天赋异禀,才华惊人。年轻时,他就听过很多关于魏文侯的传奇故事,立志向他学习,干出一番

  • 商鞅变法,真正恐怖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淘里淘气标签:商鞅,商鞅变法,秦国,魏国,文王,秦孝公

    事件回顾商鞅变法真正恐怖的是一个明显“不正常”的变法,竟然很快成功了。历史上有很多筹划缜密,用心良苦的变法结果却遭遇了失败。在商鞅的改革计划里,没有“渐进的过程”,没有考虑“社会承受力”,直接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全方位出击,把秦国来个大变样。有谁阻挠,就大刑伺候,夸赞也是不可

  • 历史人物|是谁杀了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休闲读品杂志标签:商鞅,秦国,分封,秦惠王,秦孝公,科学家,大秦帝国,春秋战国

    是谁杀了商鞅?在曾经播出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中,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一举缔造了秦国的制度基础和统一天下的精神基础;两人间知己亦好友,青山松柏,相互信任的君臣关系,亦令后人称道。可悲的是,孝公死后,迫于旧贵族的压力,商鞅被即位后的秦惠王所杀,落了个车裂的悲惨结局。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真正杀商鞅的

  • 历史上的商鞅到底多恐怖(一)

    历史解密编辑:思念你的二师兄标签:商鞅,卫国,黄帝,姬发,诸侯国,科学家,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商鞅变法可以说是中国影响最深的一次改革,而变法的关键人物商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二师兄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做个分析。商鞅本姓不是商,因其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而获得商地的十五邑,被称为商君,这就是被称为商鞅的由来。商鞅本姓为姬,也就是说商鞅的出身并不简单,姬姓,是中国汉族上古八大姓之一,《国语·晋语》载:昔少

  • 被自己害死,不给自己留后路的商鞅,搞起事业来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商鞅,秦国,魏国,魏惠王,公叔痤,秦惠王,秦孝公,科学家,春秋战国

    被自己害死,不给自己留后路的商鞅,搞起事业来有多狠?自从秦孝公听取商鞅的意见开始变法后,短短几年内秦国便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崛起,无论在综合国力还是军事上都远超其他国家,成为真正大强国!不得不承认商鞅确实是旷世奇才,有着惊世之学。然而等秦孝公一死,秦惠王一上位便迫不及待杀掉了商鞅,还用了当时最为残

  • 如果嬴虔继位,那么秦国会发生什么改变,商鞅变法还能实行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儿历史事标签:秦国,魏国,匈奴,嬴虔,公子虔,科学家,商鞅变法,文景之治,白登之围,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如果嬴虔继位,那么秦国会发生什么改变,商鞅变法还能实行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两人的区别。弟弟嬴渠梁更擅长治理国家,而哥哥嬴虔更擅长骑马打仗。秦献公时期的秦国,由于他的穷兵黩武,早就走到了崩溃的边缘。秦献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不顾众人的反对,将秦国交到了嬴渠梁的手中。如果嬴

  • 四大顶尖刺客,除了荆轲刺秦王,其他三位均获得成功。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荆轲,秦王,专诸,伍子胥,阖闾,太子丹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荆轲,给咱们留下的一首诗歌。虽然这件事过去了几千年,但是他的英勇悲壮的事迹,伴随着这首诗歌,仍然久久在我们耳边回响。荆轲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天下分崩离析,诸侯割据,连年征战,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就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产生了一

  • 荆轲刺秦为什么会失败?是荆轲的能力有问题,还是存在什么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紫陌阁标签:荆轲,秦王,太子丹,秦国,嬴政,秦舞阳

    对于《荆轲刺秦王》这一典故,我们并不陌生,但刺客荆轲刺杀秦王的计划是以失败告终,荆轲最后也被处死。为此产生了几个疑问。荆轲既然被燕国太子丹选中当刺客,说明荆轲不是平庸之辈,那么荆轲刺秦王为什么会失败?难道是荆轲的剑术存在水分,还是其中有什么隐情?荆轲刺杀秦王失败,他真的是平庸之辈吗?荆轲刺杀嬴政失败

  • 荆轲是想刺死秦始皇,还是想活捉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荆轲,嬴政,秦王,太子丹,秦国

    荆轲因刺杀秦始皇而一举成名,尽管行刺失败,但却让他名垂青史。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荆轲是为了杀死秦始皇而行刺的,但真相是这样的吗?荆轲最初并不想行刺秦始皇荆轲之所以行刺秦始皇是受到了燕国太子丹的指使。太子丹行刺秦始皇不单单是因为国仇,还因为私恨。众所周知,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是赵国人,而秦始皇也出生于赵国

  • 为了荆轲这个第一杀手,他害死了英雄美女加一匹千里马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荆轲,秦王,太子丹,嬴政,秦国,秦舞阳

    秦始皇嬴政生逢乱世,一出生的时候就跟着父母在赵国给人当质子。在那段时间里,他因为质子的身份而时常被赵国的皇孙公子们欺辱,那时即使愤愤不平,但却无可奈何。后来在吕不韦的帮助下,他的父亲得以成功返回秦国而且还被立为储君。而他跟母亲依然滞留在赵国,多年后他父亲嬴异人登基为王,他们母子才得以回归故土。在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