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伟大的商鞅变法,居然始于暗杀、求职和搬木头游戏?|读战国(9)

伟大的商鞅变法,居然始于暗杀、求职和搬木头游戏?|读战国(9)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松鼠父子读历史 访问量:3647 更新时间:2024/1/26 16:05:20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9):商鞅变法

文/松鼠爸爸

商鞅变法是怎么开始的?

故事的源头,在魏国。

商鞅原名公孙鞅,卫国人,年轻时跑到魏国打工,在魏国国相公叔痤(cuó)手下担任一个“中庶子”的差事。

商鞅(公孙鞅)

商鞅天赋异禀,才华惊人。年轻时,他就听过很多关于魏文侯的传奇故事,立志向他学习,干出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业。

公叔痤与商鞅朝夕相处,很快发现他是个大才,只是碍于各种原因,没有向魏国国君推荐。

公叔痤

有一天,公叔痤病重时,魏国第三代国君魏惠王亲自去他府中探望,并请教:“如果国相哪天发生不测,我们魏国可怎么办啊?”

公叔痤郑重向魏惠王推荐:“我府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但胸怀奇才,愿大王对他委以国相重任,举国听之。”

魏惠王以为公叔痤老糊涂了,嘿嘿一笑,不说话。

魏惠王

公叔痤见魏王这态度,知道这事八成没戏,于是屏退左右,低声道:“大王如果不打算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了他,千万不可让他离开魏国!”

“好啊!好啊!”魏惠王满口答应,离开相府。

等魏惠王走远了,公叔痤这才唤来商鞅,对他说:“刚才大王问我,我死之后谁能继任国相,我推荐了你。可是我看大王的神情,应该不会采纳我的建议。

“出于忠君爱国的立场,我对大王说:假如他不用你,就应该把你杀掉。大王答应了,你赶紧离开吧,否则马上就要被抓。”

商鞅笑道:“大王既然不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可能听您的话而杀我呢?”

商鞅坚持不跑。没多久,公叔痤去世。

秦孝公

差不多同一时间,秦国国君秦献公驾崩,其子嬴渠梁即位,他就是历史赫赫有名的秦孝公。

秦孝公初即位时,周王室越来越衰弱,诸侯间互相争战,“战国七雄”雏形初现。经其父秦献公二十多年的励精图治,秦国国力军力大增,但总的来说,与当时第一强国魏国还有一定距离,还不足以称霸天下。

秦孝公与商鞅(右)

秦孝公决定在父亲的基础上,借助变法,更上一层楼。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招揽天下英才,继续变法强秦。于是,秦孝公即位不久,就发布了一道“求贤榜”。

商鞅在魏国听到这个消息,于是前往秦国游说秦孝公。经过数次游说,秦孝公认定商鞅是个奇才,决定用他实施变法。

商鞅在发布变法条例前,搞了点小动作。他让人在农贸市场的南门口,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公开下令:“谁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立即奖赏十金!”

这事听着太匪夷所思。“十金”在当时是一个巨额数字,可能是一个普通百姓好多年的收入。搬一根木头就赏十金,谁信?拿人开玩笑吧?有空我还不如做点小买卖。

所以这根木头立在那半天,无人应征。这是商鞅预料之中的结果,他微微一笑,下令将赏金由“十金”提高到“五十金”。

这下,整个农贸市场全骚动了。买家卖家纷纷放下交易,集体围观。终于有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这根木头从南门扛到北门,立即被奖赏五十金。

消息传开,整个秦国全轰动了,议论纷纷。这正是商鞅要的:给所有秦国人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我公孙鞅言出必行、说到做到。我所实施的变法,不会随便说说,而是玩真的。这就是“徙(xǐ)木立信”的故事。

商鞅见水到渠成,这才正式下令颁布变法法令。

商鞅前后两次变法,历时十几年,极大提高了秦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及全民参战、立功的积极性,使秦国成为所向披靡的“虎狼之国”。

松鼠父子读战国:公叔痤到底想不想杀商鞅?

小松鼠:“老爸,我还是不明白,商鞅变法,为什么要重赏让人搬木头?

“变法是大事,要成功,最需要的是威信。所谓威信,就是威加信。”

”小松鼠一脸茫然,“加谁的微信?”

“不是加微信,是威+信。商鞅重金让人搬木头,是为了‘立信’。”松鼠爸爸道,“但立'信'还不够,还必须’立威’。所以,他后来找机会,狠狠地惩罚了太子的两个老师。连储君太子的老师都不怕,秦国人开始害怕商鞅了。前一个故事,叫‘徙木立信’;后一个故事,叫‘罚储立威’。”

小松鼠又问:“公叔痤为什么既向魏惠王大力推荐商鞅,又劝魏惠王杀死他?”

“推荐商鞅,是为国举荐人才。但公叔痤发现魏惠王没有启用他的意思,担心商鞅被别的国家重用,给魏国带来大麻烦。所以,他又劝魏惠王杀死商鞅,为魏国杜绝后患。”

小松鼠越听越糊涂:“那公叔痤为什么事后又劝商鞅赶紧逃跑?他到底想不想杀商鞅啊?”

“公叔痤应该很欣赏商鞅,不然不会推荐他做国相。古人做事,公和私两个方面分得比较清。公叔痤推荐商鞅,是为国尽忠;放跑商鞅,是朋友情谊。看起来是有点矛盾,等你长大后,慢慢就理解了。”

“长大了才能理解?好吧,老爸。”小松鼠皱皱眉头,叹气道,“那我只好抓紧时间慢慢长了。”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更多文章

  • 商鞅变法,真正恐怖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淘里淘气标签:商鞅,商鞅变法,秦国,魏国,文王,秦孝公

    事件回顾商鞅变法真正恐怖的是一个明显“不正常”的变法,竟然很快成功了。历史上有很多筹划缜密,用心良苦的变法结果却遭遇了失败。在商鞅的改革计划里,没有“渐进的过程”,没有考虑“社会承受力”,直接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全方位出击,把秦国来个大变样。有谁阻挠,就大刑伺候,夸赞也是不可

  • 历史人物|是谁杀了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休闲读品杂志标签:商鞅,秦国,分封,秦惠王,秦孝公,科学家,大秦帝国,春秋战国

    是谁杀了商鞅?在曾经播出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中,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一举缔造了秦国的制度基础和统一天下的精神基础;两人间知己亦好友,青山松柏,相互信任的君臣关系,亦令后人称道。可悲的是,孝公死后,迫于旧贵族的压力,商鞅被即位后的秦惠王所杀,落了个车裂的悲惨结局。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真正杀商鞅的

  • 历史上的商鞅到底多恐怖(一)

    历史解密编辑:思念你的二师兄标签:商鞅,卫国,黄帝,姬发,诸侯国,科学家,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商鞅变法可以说是中国影响最深的一次改革,而变法的关键人物商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二师兄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做个分析。商鞅本姓不是商,因其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而获得商地的十五邑,被称为商君,这就是被称为商鞅的由来。商鞅本姓为姬,也就是说商鞅的出身并不简单,姬姓,是中国汉族上古八大姓之一,《国语·晋语》载:昔少

  • 被自己害死,不给自己留后路的商鞅,搞起事业来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商鞅,秦国,魏国,魏惠王,公叔痤,秦惠王,秦孝公,科学家,春秋战国

    被自己害死,不给自己留后路的商鞅,搞起事业来有多狠?自从秦孝公听取商鞅的意见开始变法后,短短几年内秦国便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崛起,无论在综合国力还是军事上都远超其他国家,成为真正大强国!不得不承认商鞅确实是旷世奇才,有着惊世之学。然而等秦孝公一死,秦惠王一上位便迫不及待杀掉了商鞅,还用了当时最为残

  • 如果嬴虔继位,那么秦国会发生什么改变,商鞅变法还能实行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儿历史事标签:秦国,魏国,匈奴,嬴虔,公子虔,科学家,商鞅变法,文景之治,白登之围,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如果嬴虔继位,那么秦国会发生什么改变,商鞅变法还能实行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两人的区别。弟弟嬴渠梁更擅长治理国家,而哥哥嬴虔更擅长骑马打仗。秦献公时期的秦国,由于他的穷兵黩武,早就走到了崩溃的边缘。秦献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不顾众人的反对,将秦国交到了嬴渠梁的手中。如果嬴

  • 四大顶尖刺客,除了荆轲刺秦王,其他三位均获得成功。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荆轲,秦王,专诸,伍子胥,阖闾,太子丹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荆轲,给咱们留下的一首诗歌。虽然这件事过去了几千年,但是他的英勇悲壮的事迹,伴随着这首诗歌,仍然久久在我们耳边回响。荆轲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天下分崩离析,诸侯割据,连年征战,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就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产生了一

  • 荆轲刺秦为什么会失败?是荆轲的能力有问题,还是存在什么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紫陌阁标签:荆轲,秦王,太子丹,秦国,嬴政,秦舞阳

    对于《荆轲刺秦王》这一典故,我们并不陌生,但刺客荆轲刺杀秦王的计划是以失败告终,荆轲最后也被处死。为此产生了几个疑问。荆轲既然被燕国太子丹选中当刺客,说明荆轲不是平庸之辈,那么荆轲刺秦王为什么会失败?难道是荆轲的剑术存在水分,还是其中有什么隐情?荆轲刺杀秦王失败,他真的是平庸之辈吗?荆轲刺杀嬴政失败

  • 荆轲是想刺死秦始皇,还是想活捉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荆轲,嬴政,秦王,太子丹,秦国

    荆轲因刺杀秦始皇而一举成名,尽管行刺失败,但却让他名垂青史。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荆轲是为了杀死秦始皇而行刺的,但真相是这样的吗?荆轲最初并不想行刺秦始皇荆轲之所以行刺秦始皇是受到了燕国太子丹的指使。太子丹行刺秦始皇不单单是因为国仇,还因为私恨。众所周知,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是赵国人,而秦始皇也出生于赵国

  • 为了荆轲这个第一杀手,他害死了英雄美女加一匹千里马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荆轲,秦王,太子丹,嬴政,秦国,秦舞阳

    秦始皇嬴政生逢乱世,一出生的时候就跟着父母在赵国给人当质子。在那段时间里,他因为质子的身份而时常被赵国的皇孙公子们欺辱,那时即使愤愤不平,但却无可奈何。后来在吕不韦的帮助下,他的父亲得以成功返回秦国而且还被立为储君。而他跟母亲依然滞留在赵国,多年后他父亲嬴异人登基为王,他们母子才得以回归故土。在赵国

  • 秦王共遭受三次刺杀,为何只有荆轲被后人熟知?

    历史解密编辑:娃哈哈娱乐标签:荆轲,秦王,高渐离,嬴政,张良,秦始皇,先秦,周朝

    一:秦王遭遇过几次刺杀历史上有史可查的是一共有三次刺杀秦王的事实。分别是:荆轲刺秦,在搏浪莎的张良刺秦和高渐离谋杀秦王二:荆轲刺秦荆轲刺秦雕像秦王共经历了三次谋杀,这三次谋杀了应当说最有名的就是荆轲刺秦。荆轲选了一个据说十几岁就杀人的勇士秦武阳作为陪同,一起刺杀秦王,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到了秦朝的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