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嬴虔继位,那么秦国会发生什么改变,商鞅变法还能实行吗?

如果嬴虔继位,那么秦国会发生什么改变,商鞅变法还能实行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点儿历史事 访问量:260 更新时间:2023/12/30 11:01:34

如果嬴虔继位,那么秦国会发生什么改变,商鞅变法还能实行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两人的区别。

弟弟嬴渠梁更擅长治理国家,而哥哥嬴虔更擅长骑马打仗。

秦献公时期的秦国,由于他的穷兵黩武,早就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秦献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不顾众人的反对,将秦国交到了嬴渠梁的手中。

如果嬴虔继位,秦国估计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1.秦孝公时期的秦国还剩下什么?

秦献公登基之前,秦国的朝政都由他的叔叔把持着,而秦献公为了自保只能流落他国。

当时的秦国国力很弱,被魏国欺负得很惨。

最要命的战役里,五万魏武卒击败了秦国五十万大军。

由于魏国实力强盛,秦国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只能放弃三百里河西之地,灰溜溜地返回了老家。

秦献公上台之后,为了扭转之前的败局,重新找回面子,他开始了和魏国的“死磕”之路。

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秦国的国力终于有了起色,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秦国并没有拿回土地,国力弱小的事实也没有改变。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秦国过于穷兵黩武,忽视国内生产建设,已经没有能力再进行大规模征战了。

如果是好勇斗狠的嬴虔继位,那么秦国必然会将战争进行到底。

但是当时的秦国根本不需要也不能支撑这么大规模的战争。

最终秦国的国力只会越来越弱,最终不仅不能统一六国,甚至还会提前灭亡。

这一点与汉代极为相似,汉高祖刘邦本来想着携“灭西楚霸王之威”灭掉匈奴,保护汉朝的江山,结果却遭遇了滑铁卢——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结束后,汉朝统治阶级也意识到了匈奴不可战胜的事实,于是选择了休养生息,积蓄国力。

经过文景之治近百年的休养生息之后,汉朝终于有了大规模反击匈奴的可能。

于是汉武帝开始公开和匈奴叫板,并派遣卫青霍去病等著名将领多次北击匈奴,彻底扫清了边患危机。

而秦孝公嬴渠梁起到的便是“文景之治”的作用,在他的领导下,秦国积极改革内政,休养生息,国力空前强盛,为秦始皇一统天下奠定了政治基础。

2.若嬴虔继位,商鞅变法不可能会如此顺利施行。

嬴虔本人是一个大老粗,政治能力比较差,因此才会触犯法律,被商鞅割掉了鼻子。

如果他真的上位了,别的不说,至少鼻子绝对能保得住。

而且嬴虔是一个守旧派,他上位之后,根本不可能发布求贤令,商鞅甚至都不会来到秦国。

就算嬴虔突然脑子灵光了,明白了增强国力的道理,也知道了商鞅变法的好处。

但他也绝对不会让商鞅进行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

PS:战国时期的各国都进行了或多或少地变法,比如邹忌修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等。

但他们的变法要么失败了,要么变法不彻底,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秦国之所以能够最终脱颖而出,就是因为秦孝公对商鞅抱有百分之百的信任,让商鞅变法在秦国能够彻底施行。

也正是因为商鞅大刀阔斧地改革,秦国百年以来的积弊才能一扫而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而嬴虔本人是十分保守的,他就算接受了商鞅变法,也不愿意给秦国带来如此重大的改变。

如果嬴虔不能够全心全力地支持商鞅变法,那么等待秦国的只能是:变法停滞或不彻底——旧贵族势力反扑——变法者身死,变法结束。

这样的秦国是没有能力统一全国的。

3.嬴虔上位之后,河西之地应该会更早地被收复。

老秦人最大的遗憾和耻辱莫过于河西之地被夺,一旦嬴虔继位,那么他一定会想方设法夺回河西之地。

可当时的魏国刚刚经过李悝变法和吴起改革正处于国力巅峰期,号称“中原第一强国”。

如果嬴虔贸然和魏国开战,秦国绝对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最大的可能就是不仅河西之地收不回来,秦国还会被“春秋鼎盛”的魏国一举灭掉。

就算秦国走了“狗屎运”,收复了河西之地,那么魏国也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魏国轻则倾巢出动,重则联合其他诸侯国(至少包括三晋在内)一起合力灭秦。

秦国的国力只能支撑他们进行一次河西之战,面对魏国的报复,秦国绝对吃不消的。

因此,秦国夺取河西之地之后,不久就会灭国。

这就是嬴虔只考虑眼前利益,不考虑大局的后果。

综上所述,秦献公选择嬴渠梁作为国君,是他一生之中做得最正确的一次选择。

也是因为“奋六世之余烈”,秦国最终统一六国,为中原开创了新的世界。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四大顶尖刺客,除了荆轲刺秦王,其他三位均获得成功。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荆轲,秦王,专诸,伍子胥,阖闾,太子丹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荆轲,给咱们留下的一首诗歌。虽然这件事过去了几千年,但是他的英勇悲壮的事迹,伴随着这首诗歌,仍然久久在我们耳边回响。荆轲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天下分崩离析,诸侯割据,连年征战,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就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产生了一

  • 荆轲刺秦为什么会失败?是荆轲的能力有问题,还是存在什么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紫陌阁标签:荆轲,秦王,太子丹,秦国,嬴政,秦舞阳

    对于《荆轲刺秦王》这一典故,我们并不陌生,但刺客荆轲刺杀秦王的计划是以失败告终,荆轲最后也被处死。为此产生了几个疑问。荆轲既然被燕国太子丹选中当刺客,说明荆轲不是平庸之辈,那么荆轲刺秦王为什么会失败?难道是荆轲的剑术存在水分,还是其中有什么隐情?荆轲刺杀秦王失败,他真的是平庸之辈吗?荆轲刺杀嬴政失败

  • 荆轲是想刺死秦始皇,还是想活捉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荆轲,嬴政,秦王,太子丹,秦国

    荆轲因刺杀秦始皇而一举成名,尽管行刺失败,但却让他名垂青史。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荆轲是为了杀死秦始皇而行刺的,但真相是这样的吗?荆轲最初并不想行刺秦始皇荆轲之所以行刺秦始皇是受到了燕国太子丹的指使。太子丹行刺秦始皇不单单是因为国仇,还因为私恨。众所周知,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是赵国人,而秦始皇也出生于赵国

  • 为了荆轲这个第一杀手,他害死了英雄美女加一匹千里马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荆轲,秦王,太子丹,嬴政,秦国,秦舞阳

    秦始皇嬴政生逢乱世,一出生的时候就跟着父母在赵国给人当质子。在那段时间里,他因为质子的身份而时常被赵国的皇孙公子们欺辱,那时即使愤愤不平,但却无可奈何。后来在吕不韦的帮助下,他的父亲得以成功返回秦国而且还被立为储君。而他跟母亲依然滞留在赵国,多年后他父亲嬴异人登基为王,他们母子才得以回归故土。在赵国

  • 秦王共遭受三次刺杀,为何只有荆轲被后人熟知?

    历史解密编辑:娃哈哈娱乐标签:荆轲,秦王,高渐离,嬴政,张良,秦始皇,先秦,周朝

    一:秦王遭遇过几次刺杀历史上有史可查的是一共有三次刺杀秦王的事实。分别是:荆轲刺秦,在搏浪莎的张良刺秦和高渐离谋杀秦王二:荆轲刺秦荆轲刺秦雕像秦王共经历了三次谋杀,这三次谋杀了应当说最有名的就是荆轲刺秦。荆轲选了一个据说十几岁就杀人的勇士秦武阳作为陪同,一起刺杀秦王,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到了秦朝的宫殿

  • 司马光、朱熹为什么认为荆轲是一个愚蠢的刺客?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荆轲,司马光,朱熹,秦国,刘邦,古典乐,唐宋八大家

    “荆轲刺秦”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只要是上过初中认真听课的朋友,都会知道这么一篇故事。看完“荆轲刺秦”这篇故事的朋友,基本上都会为荆轲的死感到惋惜,从情感上来说,惋惜的其实并不是荆轲,而是他的侠义精神。荆轲的侠义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尊敬,但是为什么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以及圣人朱熹会认为荆轲是一个愚蠢的刺客

  • 遇荆轲刺杀,秦始皇为何3次拔不出剑?兵马俑中一件文物揭开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飞鱼说史标签:荆轲,嬴政,秦王,秦国,秦舞阳

    公元前228年,秦国大将王翦兵破赵国都城,俘虏了赵王,将赵国原本的领土全部纳入到了秦国的版图,秦国大军继续向东北挺进,兵临燕国南部边界。燕太子丹很是着急,因为他清楚地知道秦王嬴政的性格,下一个要灭掉的就是燕国。此时的燕太子丹已经从秦国逃回燕国有一段时间了,他从来没有忘记过在秦国当人质时秦王嬴政对他人

  • 荆轲,你怎么还不出发去刺杀秦王?我,我这就去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荆轲,秦王,太子丹,秦舞阳,秦国,嬴政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流传至今2000多年,老少皆知,荆轲也号称史上第一刺客。但是,在那个盛产侠客的年代,史记的刺客列传中,荆轲可谓是名气最大,武功最差的一位,为何燕国太子丹偏偏选中了他,去刺杀秦始皇呢?1、 荆轲出生在卫国荆轲出生在卫国,是当时诸侯国中,不起眼的一个小国家,兵力弱小,随时有被其他诸侯国

  • 荆轲的武功到底有多差?面对面刺不死秦始皇,史书一句话揭晓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荆轲,嬴政,秦王,秦国,秦军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公元前227年,易水湖畔,燕太子丹为荆轲送行。荆轲带着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和秦王的大敌樊於期的首级一路西去,随行的还有游侠秦舞阳,二人带着刺杀秦王的使命前去咸阳。荆轲为秦王献上地图,图穷匕见,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二人为秦诛杀,不久后秦军直逼易水,燕王喜将燕太子丹的首

  • 《大秦赋》“荆轲刺秦”太草率,忽略一重要角色,嬴政:此人爱我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荆轲,嬴政,大秦赋,秦王,太子丹,秦舞阳

    西汉时期,司马迁执笔写下无韵之离骚——《史记》,在这部长篇巨著中,司马迁特地写了《刺客列传》一文。文中,列举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位刺客,其中对“荆轲刺秦”一事做了非常详细的记载。在《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共有10个人物参与其中,人物关系复杂,但整个过程却十分精彩。最近播出的《大秦赋》,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