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斯:千古一帝之手下的鬼才?

李斯:千古一帝之手下的鬼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捡美酒与花瓣 访问量:4388 更新时间:2024/2/12 4:29:29

丞相李斯秦始皇时期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他对秦国的统一和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对于李斯的功过,历史上的评价不一,有人认为他是一代名相,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有人则认为他是一个奸佞小人。那么,李斯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功不及过呢?

李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生活在战国末期和秦朝初期。他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对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他提出了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和统一文字等一系列措施,并奉命制作了小篆和隶书这两种标准字体,为中国书法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虽然他将法家思想推向了极端化,但是他仍然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琅琊刻石》

李斯小篆,用笔圆润而气度雍容,如同高山仰止般,让人折服;结体修长且仪态万方,如仙子临风,可望不可及。张怀瓘曰:“李君创法,神虑精微。铁为肢体,虬作骖騑,江海渺漫,山岳峨巍,长风万里,鸾凤于飞。”

从李斯的发迹之路可以看出,他一直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作为一个地方官员,他不满于自己的清贫生活,于是前往齐国拜荀子为师,专门学习如何揣摩帝王心思。后来,李斯去了秦国,在吕不韦身边做了一段时间小官,但这远远不能满足他的野心。他多次直接上书秦始皇,努力提高自己的存在感。由于李斯非常擅长揣摩君心,他提出了不少符合秦始皇政治方向的建议,比如如何通过离析六国达到一统天下的目的。这些建议使得秦始皇开始提拔他,后来在统一六国之后,李斯还提出了文字统一、推行郡县制度等重要政策,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李斯(280年-208年)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秦代重臣、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曾担任秦朝的丞相,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之一。他早年在乡间学习经典,后来考入秦朝的官府,成为一名官员。李斯很快得到了秦始皇的赏识,并被任命为中书令,统管秦朝的文化事务。此后,他开始致力于整理和规范秦朝的法律和制度,并在此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李斯主张“法家”思想,认为法律应该严格执行,而不是任由权贵自行解释。

他曾经担任过一些地方官员,后来到了秦国,并在吕不韦手下担任了一些职务。在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下令逐客时,他力谏并上书反对这种做法,被秦王采纳。李斯还为秦国策划了攻取韩国的计划,以及逐一消灭其他诸侯国的方案,助力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李斯被任命为廷尉,并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等人共同商议并决定了皇帝之号。他还担任过丞相,并多次随秦始皇巡行各地。李斯主张废除私学,禁止《诗》、《书》、六国史记以及“百家语”的流传。他还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创作了《仓颉篇》以供范文。

李斯《峄山刻石》

李斯《峄山刻石》

始皇帝死后,李斯被赵高诬陷为谋反,被判腰斩,再夷三族。这个结局,也反映了法家思想在秦朝晚期的衰落和儒家思想的复兴。

秦李斯《峄山碑》拓片

尽管李斯在他生命的后期,将法家的思想推向了一种极端化的境地,但他仅仅是一个提出者,而不是一个完全的执行者。因此,是否将李斯后期的思想归入法家体系是值得商榷的。但是,考虑到他早期和中期对法家的执着信仰和实践,以及对统一大业和秦朝政权的巨大贡献,我们仍然可以认为李斯是一个法家的代表。他的贡献,不仅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而且奠定了秦朝的统治基础。

《史记》记载:“李斯以谋略闻名于诸侯,入秦后,因机立断,以辅助始皇,最终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伟业。他被任命为三公,地位崇高,可谓得到了始皇的高度重视。虽然他熟知《六艺》,但不关心明治以补缺,而是强调爵位和官职,追随权贵,严酷地施行刑法,甚至听信了赵高的谗言,废黜合适的皇储而立无能之君。虽然在诸侯纷纷背叛的时候,他试图说服始皇反省自己的错误,但这显然太晚了。

人们通常认为李斯是忠诚到极点的,然而他被施以五刑而死,这实际上与当时的社会观念有关,而非他的忠诚度。从某种角度来看,如果没有李斯的贡献,秦朝的统一大业可能会被推迟或者根本无法实现。”

因此,尽管李斯在晚年的所作所为和他的个人品质不被赞同,但是在历史上,他仍然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而他在秦朝的政治事业和法家思想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仍然值得肯定和评价。

更多文章

  • 秦代李斯的礼法思想—礼法结合思想的萌芽状态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斯,法家,儒家,嬴政,韩非,荀子

    中国古代礼法思想大致可分作三个时期。正如杨鸿烈先生所言:“吴经熊博士《唐以前法律思想的发展》一文曾有说:“唐以前法律思想大致可分作三个时期:第一时期——礼治时期——法律和道德混合时期(纪元前五世纪以前);第二时期——法治思想——法律和道德分离时期(前四世纪至前三世纪末叶);第三时期——礼法调和之思想

  • 李斯和韩非是同学,韩非出使秦国,李斯为什么要谋害他?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李斯,韩非,秦国,秦王

    公元前233年,著名法家韩非奉韩王之命出使秦国。他一路风尘仆仆地来到咸阳,受到了秦王政的盛情款待。可没过多久,韩非突然被投入监狱,随后又接到李斯派人送来的毒药,终于含恨归天。两国相交,不斩来使,这是千古名训。然而,韩非这位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恰恰因出使而丧命,并且是死在他的同学李斯手下,实在令人震惊。

  • 李斯缘何背叛秦始皇,坏就坏在赵高那张嘴上

    历史解密编辑:不胖的胖子呦呦标签:李斯,嬴政,赵高,秦国,扶苏,丞相,秦朝,先秦,秦始皇,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至原赵地的沙丘宫时,病势突起。自知大限将至的嬴政,匆匆留下让扶苏到咸阳主持自己死后丧礼的遗诏后,还来不及做进一步的权力交接安排,便撒手离开了由他亲手统一的大秦帝国。此时,整个帝国上下,知晓皇帝死讯的唯有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身怀野心、浸淫秦廷政治多年的宦官赵高,敏锐得感觉

  • 李斯篡改秦皇遗诏?2009年北大收藏的汉简,颠覆了史记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鉴标签:李斯,秦皇,嬴政,秦二世,赵高,丞相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皇帝,他的生平故事一直以来就都是学者研究的重点。尤其是在秦始皇去世后,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是否真的伪造秦始皇遗诏,废扶苏,立幼子胡亥为帝,可以说是千古迷案。两千多年来,国人都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把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当作两个大奸

  • 李斯的功与过:太贪恋权力的人,往往都没有好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李斯,赵高,秦二世,秦国,嬴政,秦王

    李斯,以一客卿,一“外国人”的身份,获得了嬴政的赏识和信任,最终,坐上了秦国丞相之位。可见,其能力非常人能比,也可证明其“所言”深合这位始皇帝之意。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李斯的生平事迹。一、君臣离间计,得嬴政另看。李斯,楚上蔡人,师从荀子。早年为郡小吏,不甘平庸,来秦谋出路。嬴政为王后,李斯抓住机会,

  • 赵高颠倒黑白,秦二世竟将李斯腰斩!

    历史解密编辑:风牛马不相及标签:李斯,赵高,丞相,陈胜,先秦,秦二世,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秦始皇病死后,秘不发丧,在赵高和李斯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从而登上皇位,即秦二世。秦二世即位后,朝廷中的大小事情他都交给赵高处理。虽然四处反秦队伍风起云涌,赵高却报喜不报忧。一天,秦二世正在阿房宫享乐,外面传来了通报声:“丞相李斯觐见。”秦二世有些不高兴了。

  • 李斯为何会背叛嬴政?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斯,嬴政,秦国,赵高,秦王,周朝,先秦,吕不韦,秦始皇,春秋战国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朝代就是秦朝。秦国本是贫瘠的小国,通过卫鞅变法及施政强兵,才逐渐超越其他诸国,变成春秋时期的第一强国。这是几代秦国人的努力才有的结果,也为之后秦嬴政一统天下埋下伏笔。统一是秦国每一代君王共同的理想,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因为秦国本身处在相对贫瘠的地理位置

  • 李斯在狱中,为何不喊冤?赵高用了一招,李斯无奈认罪!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大伽秀标签:李斯,赵高,扶苏,皇帝,先秦,秦二世,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大家都知道,李斯才华横溢,治国有道,帮助秦始皇一统了天下,但在秦始皇死后,却为了一己私利,伙同赵高篡改诏书的行为,又让人不齿。总体而言,这是一个让人爱恨交加之人!西元前210年,秦始皇第六次巡游,来到河北沙丘之地时,秦始皇病逝。在临死之前,秦始皇留下诏书:遗诏令公子扶苏主持葬礼,意即使之返都即位。然

  • 李斯堂堂丞相,为什么斗不过一个宦官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斯,赵高,丞相,秦二世,嬴政,扶苏

    兼并天下以后,秦始皇陷入了极度的膨胀之中,他认为自己功盖三皇五帝,人间的事情没有什么是他摆不平的。死亡,终究是上天对一个自负者最大的嘲讽,秦始皇的膨胀已经不再限于人间,他试图逆天改命,试图长生不死,试图永远统治着亿兆百姓。所以,大秦朝的官员,没有一个人敢在他面前提到死亡,也没有一个人敢劝他早立太子。

  • 一代名相李斯为何会败于阉宦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李斯,赵高,嬴政,丞相,扶苏,秦朝,秦二世,书法家,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一代名相李斯为何会败于阉宦赵高?提起李斯,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可要是提起他的主子——秦始皇,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秦始皇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荡平天下,李斯功不可没。李斯是荀子的学生,他协助秦王,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建立中央专制统治,影响中国两千余年,功勋千秋;而赵高做了什么?培养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