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李斯, 原本是楚国上蔡一粮库小吏,他有大抱负,大志向,极具慧眼从厕中鼠到仓中鼠迥然不同的境遇,大增悟性,从此他开挂的人生:辞职去寿春(当时楚国首都)拜师于荀况,学业有成又西行秦国,助秦王嬴政一统天下,荣升丞相。最后却是mie族之祸,惨遭yaozhan,令人嘘唏。
上蔡:为小吏,顿悟“厕中之鼠到仓中之鼠″
家乡上蔡,一个小县城。李斯是当地粮库一干部,极富悟性的他受老鼠启发,决心跳槽。
《史记.李斯列传》: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仓中之鼠
大意是:”李斯年轻时,担任一管粮的小官,他看到官府厕所中耗子,吃的是fenbian,一见人来狗叫,慌忙逃走;到粮库里,见到里面耗子,在偌大的粮仓里,无一不吃得肥头大耳,大快朵颐,永远没有人犬惊扰。他不免由鼠及人感叹:‘人的好境好坏就如同厕中仓中的老鼠,是所处的环境造就的’”
于是,感到自己是渺小的厕中之鼠的李斯,不甘庸庸碌碌地毅然决然地离开这巴掌大的县城,到都城寿春拜师求学。
寿春:拜师求学,学成北漂
到了楚国都城寿春,李斯拜师于荀况。荀况乃是法学大师,在班上,荀况Zui得意弟子,一为李斯,一为韩非。这两位弟子非泛泛之辈,都禀赋聪慧:一.聪明,二.能干,三,有点子,四,敢作敢为。结业后,韩非乃韩国贵族,自然要归国任要职;没有政治背景,却有治国才能的李斯,被恩师举荐,在楚国政府谋了份差事。
虽然李斯在都城当了国家干部,比起上蔡县的粮库干部强百倍,但是他仍然感觉在都城是混吃等死,虚掷光阴。于是辞职,执意西进秦国,楚别恩师道:
"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别了,恩师啊,我穷困卑贱至极,北漂西进才是唯一出路:
"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只有到秦国咸阳,才能求得发达。
确实,西进秦国证明,李斯是一个敢下大赌注,敢冒大风险的人,历史给出了答案。
咸阳:非常之人,非常之功,却不懂"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到秦国都城后,他成了秦王嬴政的膀臂,历任廷尉、丞相要职,一系列暴政,都是他的点子:上"皇帝"封号给秦王;行郡县制而废分封;统一六国文字;防造反,铸铜人,收缴兵器;焚书坑儒...
在秦朝,若论荣华富贵,他人望尘莫及:
他位极人臣,又成了皇亲国戚:
其子李由任三川郡的郡守,相当于省部级高官;几个儿子,全娶了皇家公主;几个女儿,全嫁皇室公子。
其子李由回家休假,李斯设宴,百官前来捧场,香车宝马,水泄不通,填塞街巷,本是"良辰美景奈何天″的赏心乐事,却让李斯感到盛极而衰的不祥征兆,当众感叹:
"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为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史记.李斯传》
这段大意是,我曾听恩师说"物禁大盛"的道理。我本是楚国上蔡的平民百姓,皇上不嫌弃我愚钝,将我提拔到眼下满朝文武无人能及的高位,可谓富贵到了巅峰。物极必反,月满则亏,可我还没找到歇脚息肩之地!
“物禁大盛”意思是:任何事都须留有余地,切忌过于旺盛,过于亢奋,过于圆满。
能够说出这番话,说明李斯应该是个明白人,他也牢记恩师谆谆教诲,只可惜他患得患失,迷恋权势,知而不能行,很难做个真正的明白人。
秦始皇Si后,为保自己荣华富贵和身家Xingming,他与赵高同流合污,帮胡亥夺皇位,干下许多伤天害理、祸国殃民的坏事。结果在官场绞肉机中,还是未能成为永远的幸运儿,还是未能逃脱赵高的魔爪,最后,落了个mie族之祸,惨遭yaozhan。
Si到临头,在刑场上对同赴si的儿子的告白,也是"鸟之将Si,其鸣也哀;人之将Si,其言也善″: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史记.李斯传》
意思是:我想与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追逐狡兔,过自由自在的生活,yongyuan都不可能了。
李斯刑场告白,悔之深矣,悔之晚矣。读后,我的感悟:如果当初李斯不迈出西行diyi步,继续在上蔡县当个小干部,混到退休,领取养老金,过牵狗逐兔的自在生活,至少落个正常siwang,不至于mie族,yaozhan。
只可惜,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从出走老家上蔡县,到秦国为相,就注定了他没有了普通人自由自在的快乐,只有物质丰盈,精神却苦痛的快乐;只有权力再大的快乐,却是紧张和恐惧,疑虑和忐忑,随时会剥夺,随吋降临Zainan的快乐,Si到临头,他才悔悟:
除了"牵犬东门″的那一份才是Zi真的快乐,还有什么值得回味,值得怀念的快乐呢?
码字辛苦,感谢大家关注,欢迎评论区多交流,分享更多历史和生活中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