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城记:李斯传奇轶事

三城记:李斯传奇轶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平凡世界无尽故事 访问量:855 更新时间:2024/4/14 12:12:45

年轻时的李斯, 原本是楚国上蔡一粮库小吏,他有大抱负,大志向,极具慧眼从厕中鼠到仓中鼠迥然不同的境遇,大增悟性,从此他开挂的人生:辞职去寿春(当时楚国首都)拜师于荀况,学业有成又西行秦国,助秦王嬴政一统天下,荣升丞相。最后却是mie族之祸,惨遭yaozhan,令人嘘唏。

上蔡:为小吏,顿悟“厕中之鼠到仓中之鼠″

家乡上蔡,一个小县城。李斯是当地粮库一干部,极富悟性的他受老鼠发,决心跳槽。

《史记.李斯列传》: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仓中之鼠

大意是:”李斯年轻时,担任一管粮的小官,他看到官府厕所中耗子,吃的是fenbian,一见人来狗叫,慌忙逃走;到粮库里,见到里面耗子,在偌大的粮仓里,无一不吃得肥头大耳,大快朵颐,永远没有人犬惊扰。他不免由鼠及人感叹:‘人的好境好坏就如同厕中仓中的老鼠,是所处的环境造就的’”

于是,感到自己是渺小的厕中之鼠的李斯,不甘庸庸碌碌地毅然决然地离开这巴掌大的县城,到都城寿春拜师求学。

寿春:拜师求学,学成北漂

到了楚国都城寿春,李斯拜师于荀况。荀况乃是法学大师,在班上,荀况Zui得意弟子,一为李斯,一为韩非。这两位弟子非泛泛之辈,都禀赋聪慧:一.聪明,二.能干,三,有点子,四,敢作敢为。结业后,韩非乃韩国贵族,自然要归国任要职;没有政治背景,却有治国才能的李斯,被恩师举荐,在楚国政府谋了份差事。

虽然李斯在都城当了国家干部,比起上蔡县的粮库干部强百倍,但是他仍然感觉在都城是混吃等死,虚掷光阴。于是辞职,执意西进秦国,楚别恩师道:

"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别了,恩师啊,我穷困卑贱至极,北漂西进才是唯一出路:

"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只有到秦国咸阳,才能求得发达。

确实,西进秦国证明,李斯是一个敢下大赌注,敢冒大风险的人,历史给出了答案。

秦始皇

咸阳:非常之人,非常之功,却不懂"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到秦国都城后,他成了秦王嬴政的膀臂,历任廷尉、丞相要职,一系列暴政,都是他的点子:上"皇帝"封号给秦王;行郡县制而废分封;统一六国文字;防造反,铸铜人,收缴兵器;焚书坑儒...

在秦朝,若论荣华富贵,他人望尘莫及:

他位极人臣,又成了皇亲国戚:

其子李由任三川郡的郡守,相当于省部级高官;几个儿子,全娶了皇家公主;几个女儿,全嫁皇室公子。

其子李由回家休假,李斯设宴,百官前来捧场,香车宝马,水泄不通,填塞街巷,本是"良辰美景奈何天″的赏心乐事,却让李斯感到盛极而衰的不祥征兆,当众感叹:

"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为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史记.李斯传》

这段大意是,我曾听恩师说"物禁大盛"的道理。我本是楚国上蔡的平民百姓,皇上不嫌弃我愚钝,将我提拔到眼下满朝文武无人能及的高位,可谓富贵到了巅峰。物极必反,月满则亏,可我还没找到歇脚息肩之地!

“物禁大盛”意思是:任何事都须留有余地,切忌过于旺盛,过于亢奋,过于圆满。

能够说出这番话,说明李斯应该是个明白人,他也牢记恩师谆谆教诲,只可惜他患得患失,迷恋权势,知而不能行,很难做个真正的明白人。

秦始皇Si后,为保自己荣华富贵和身家Xingming,他与赵高同流合污,帮胡亥夺皇位,干下许多伤天害理、祸国殃民的坏事。结果在官场绞肉机中,还是未能成为永远的幸运儿,还是未能逃脱赵高的魔爪,最后,落了个mie族之祸,惨遭yaozhan。

Si到临头,在刑场上对同赴si的儿子的告白,也是"鸟之将Si,其鸣也哀;人之将Si,其言也善″: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史记.李斯传》

意思是:我想与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追逐狡兔,过自由自在的生活,yongyuan都不可能了。

李斯刑场告白,悔之深矣,悔之晚矣。读后,我的感悟:如果当初李斯不迈出西行diyi步,继续在上蔡县当个小干部,混到退休,领取养老金,过牵狗逐兔的自在生活,至少落个正常siwang,不至于mie族,yaozhan。

只可惜,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从出走老家上蔡县,到秦国为相,就注定了他没有了普通人自由自在的快乐,只有物质丰盈,精神却苦痛的快乐;只有权力再大的快乐,却是紧张和恐惧,疑虑和忐忑,随时会剥夺,随吋降临Zainan的快乐,Si到临头,他才悔悟:

除了"牵犬东门″的那一份才是Zi真的快乐,还有什么值得回味,值得怀念的快乐呢?

码字辛苦,感谢大家关注,欢迎评论区多交流,分享更多历史和生活中的人生感悟。

标签: 李斯赵高嬴政秦王秦国

更多文章

  • 一代法家大师,为何会死于同门之手,李斯在忌惮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斯,荀子,嬴政,秦国,齐国,春申君

    一、著名的老师韩非是个贵族富二代,他身处的韩国,于战国末年已相当贫弱,有鉴于此,他决定去找可以救世的学问,试图扭转乾坤,夺回韩国应有的骄傲。讽刺的是,他拜的老师就是当世大儒荀子。荀子身为战国最后一位叫得出名号的儒者,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本是赵国人,后在齐国稷下学宫称霸,三为祭酒,意思是他是当时齐国

  • 李斯有勇有谋,又居丞相高职,怎么就斗不过赵高呢?

    历史解密编辑:凉觅凉人心标签:赵高,李斯,秦二世,嬴政,皇帝,吕不韦,丞相,先秦,艺术家,周朝

    从两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赵高的能力并不弱,李斯权欲心极重且坏的不够彻底。01:赵高的个人能力十分突出,深得始皇帝父子的信任始皇帝时期,李斯凭自己的能力,升任中车府令,史书记载他:工作勤奋,行事坚韧不拔,果断敢行。始皇帝少年登位,期间经过嫪毐叛乱、吕不韦专权,均能一一摆平,在征伐六国的过程中,更是遇

  • 作为秦国的丞相,我们该如何评价李斯呢?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遇梦标签:李斯,秦二世,丞相,蒙恬,秦国,嬴政

    李斯是个卑劣无节的政客,为了获得高官厚禄,安享荣华富贵,不择手段,做人为官没有道德底线,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帝国灭亡的祸首之一。一是推行郡县制,二是沙丘之变,三是督责之术。你认同这一说法么?沙丘之变,秦始王将扶苏送到蒙恬之处就是为了让蒙恬支持扶苏,肯定是立他当继承人的。李斯偷改圣旨,让胡亥即位,胡亥

  • 秦王政与李斯的《谏逐客书》

    历史解密编辑:博览群书君标签:李斯,秦国,先秦,周朝,秦王政,吕不韦,秦始皇,书法家,谏逐客书

    在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这两天又在刷电视剧了,看到《大秦赋》里秦王政因为宗室与外客矛盾而逐外客,李斯今儿上书《谏逐客书》,今天我们就来好好了解下这篇古文,话不多说,现在开始……秦王政与李斯古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

  • 间谍李斯的平步青云,秦国郡县制初见雏形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李斯,秦国,嬴政,秦王,分封制,郑国

    秦国关中连续多年大旱,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韩国便派水利专家郑国前来游说秦王嬴政,说只有修一条大型灌溉水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关中干旱的问题。秦王嬴政信以为真,当即任命郑国负责灌溉水渠工程的建设工作。其实,郑国是一个间谍,身负政治任务,也就是以修建水渠的名义,大肆挥霍秦国财力,最终达到“疲秦”的目的。谁

  • 李斯赵高行不义之事,弑君误秦遭报应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赵高,李斯,秦二世,嬴政,秦国,蒙恬

    提起秦始皇李斯、赵高、秦二世、公子扶苏、蒙恬、毅之兄弟。此人在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之人。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至平原津时生了很严重的病,他自感时日不多,就给他最器重看好的公子扶苏,去了一封信,让扶苏把军务交给蒙恬,赶快回来办理自己的丧事,云云。但是这封信没有发出去,自己就病亡了。秦始乒皇的病亡,只有

  • 李斯才高于世,为何下场凄惨?只因为他做错了这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李斯,赵高,嬴政,秦二世,秦国,吕不韦

    常常看战国时期的历史,总觉得那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每个国家都有数不清的才华出众之人,他们或许经过几十年的研习,在学成之后,就争相去找国君献计献策,如果被看中,那么瞬间就可以名传后世。然而,在几百年的历史中,出现了这么一位熠熠生辉的人才,他辅佐当时最贤能的君主,建立了不世之基业,这个人就是李斯,他

  • 瞻仰“千古一相”李斯之墓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李斯,具五刑,司马迁,丞相,曹雪芹

    李斯是驻马店市上蔡县人,典型的草根出身。“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后“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对这位草根通过打拼成为千古传奇人物发自心中敬仰。为此,前几年前我回老家时专曾拜谒过“千古一相”李斯之墓。当到上蔡之后才发现李斯的故居其实分两处,其一是故

  • 李斯有欲望,最终也被欲望拖累死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李斯,赵高,秦二世,嬴政,宦官,司马迁

    秦始皇死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估计会变成一个永远不能探求的故事。虽然《史记》在这边写了很多东西,但是因为所谓的胡亥、赵高和李斯之间的密谋,本来就不应该有第四个人知道,那么司马迁又怎么知道呢?但是,有些问题是不难解决的。考虑到秦二世胡亥后来执政的这段历史,不难发现其中的玄机。那就是胡亥、赵高和李

  • 商鞅、吕不韦、李斯三人都对秦有功,却没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商鞅,李斯,秦国,赵高,吕不韦,科学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秦国自秦孝公开始,秦国每一位君主的身边都有一位或者多位大才辅佐,如秦孝公时期的商鞅;秦惠文王时的张仪、公孙衍、司马错、樗里疾;秦武王时的甘茂;秦昭襄王时的魏冉、范雎等;秦庄襄王和秦始皇时期的吕不韦、李斯等。正是这些人的辅佐下,秦国才日益强盛,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最终吞并六国,完成统一大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