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孟子为什么失败了?

孔子、孟子为什么失败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月色如遇梦 访问量:4445 更新时间:2024/1/13 9:23:49

孔子孟子是儒家两个代表,占据儒家第一第二的位置。

我在这里讨论孔子孟子失败的原因,肯定有人不服气——他们何曾失败过?

不服气是对的。因为,在中国,除了神仙和佛之外,还鲜有人的地位超过他们俩。简单地说,就是曾经当过人的,死后地位极少有超过孔子孟子的。孔子去世后,不断被追尊封号。经过历代帝王加持,他的封号有十几个,最后一个封号是大清顺治皇帝追尊的,叫“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就是圣人中的第一名。孟子则被尊为“亚圣”,也就是圣人中的第二名。

但是,我依旧认为他们是失败者——他们的事业失败了。而且,两千多年过去的,他们所孜孜以求的事业也基本没有成功过;他们宣扬的理想社会,在封建社会也基本没有出现过。

为什么会有如此反差呢?

因为,他们的理想基本上都是不符合人性的——说是“反人性”也不为过。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简单地说,核心就是“礼”。“礼”全称“周礼”,本质是一种秩序。周武王灭掉商朝之后,不久就去世了,继位的周成王年幼,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摄政。这个时候,百废俱兴,天下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周公旦就制作“周礼”——类似于当时的宪法。“周礼”应称之为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前者是所有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制度运行的形式和保障。总之,这个东西就是用来维护周天子的权威,规范各阶层地位的。

但是,到了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周天子的地位已经大大不如西周了。基于生产力的发展,地缘政治的改变,诸侯们纷纷崛起,大家也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维护周朝统治的“礼”基本上就没有人遵守。孔子时代鲁国的权臣季孙氏在自己家里享受欣赏64位美女跳舞的快乐,孔子听说之后,直接开骂:“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都忍受得了,还有什么忍受不了的呢?)孔子为何如此愤怒?因为按照“周礼”的规定,只有周天子才有资格欣赏64位美女跳舞,季孙氏只是鲁国有一个卿,连个诸侯都不是,按照“周礼”,他只能享受32位女子跳舞。也就是说,厅级干部享受了正国级待遇,您说孔子气不气?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战争频仍,老百姓也遭殃,也就是生灵涂炭,孔子渴望恢复秩序,让老百姓像“三代”时期那样安居乐业,就极力主张恢复“周礼”,将“周礼”作为重建社会秩序的法宝。所以,孔子要求诸侯们“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他不辞辛苦,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14年,到处推销他的主张,但是,没有一个君王采纳他的主张。有点修养的君王,跟他见面聊一聊,给点盘缠打发掉;没有修养的君王,面都不跟他见。孔子被诸侯冷落,非常正常,因为没有哪个诸侯愿意把自己的既得利益拿出来敬献给周王。对于诸侯来说,谁土地广人口多军队强,谁就是老大,你周王现在就是个破落户,算哪根葱?把自己的东西拿出,简直就是割自己的肉。所以说,孔子的主张是反人性的,违反了人性自私的基本规律。他的失败,是理所当然的。

孟子生活的战国末期,战争更加残酷,真正是“杀人盈野”,老百姓更是艰难。当然,周室更加式微,主张“克己复礼”更加不现实,所以孟子把重点放在“仁”上,请求统治者对老百姓“仁义”一点;而且,他反复强调,统治者(诸侯)这样做,可以“王天下”,就是行王道统一天下——我都是为您好啊!真的是苦口婆心。

孟子请求诸侯们不要太骄奢淫逸,在自己享受的时候,也让老百姓过得有一点尊严: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这个理想,比傅立叶的空想某某主义还要美好!

不要说那个时代,就是此后两千年,也难以实现啊!

诸侯王心里说,你真是不当家不晓得柴米贵。把这些好处都给老百姓,我自己喝西北风去!我劳神费力管理国家,就是为了奉献为了当活雷锋吗?国家只有这些财富,都分给大家了,我还干个屁!

诸侯们油盐不进,所以孟子的主张毫不意外地被拒绝了。

此后两千多年,依旧有无数知识分子为了孔子孟子的事业而努力,但是基本没有效果。不过吊诡的是,不少帝王居然将孔子孟子的“主张”挂在嘴边,甚至作为叉叉形态最高准则。这其实跟某些僧人打着菩萨的名号行骗差不多。要统治者拿出自己的特权和财富与人民共享,就是割他们的肉!

人性本来自私,追求特权与其他利益,是帝王将相“努力奋斗”的动力,也是他们“坚忍不拔”的力量源泉,要他们放弃这些,就等于叫地球停止自转。

孔子孟子,心忧天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四处奔走,呼吁诸侯“克己复礼”,“行仁政”,充满大爱与担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我们后辈于他们,真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更多文章

  • 孔子问一7岁小孩: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小孩回答后,孔子拜其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孔子,贤人,后世,典故

    活维纳格曾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成为伟人固然伟大,但成为真正的人更加伟大。这个过程中,我们却少不了一个“领路人”——师傅。活到老学到老,人生是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师傅恰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事件,还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然而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心中住着一头野兽,拥有洪荒之力,但它需要

  • 当孔子遇到庄稼汉丨漫画《孔子曰》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标签:儒家,国学,漫画,孔子曰,庄稼汉,范仲淹

    文史课·漫画上一讲,我们讲到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旅途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怪人。今天再来看看当孔子遇到庄稼汉时,是什么样的场景。孔子曰·知识拓展儒家的入世精神孔子生活的时代,礼崩乐坏,面对“天下无道”的大环境,有些人选择归隐山水田园,独善其身,我们将这种人生选择称作“出世”;有些人则选择积极干预现实,在历

  • 孔子问7岁孩童:天上有几颗星星?孩童的答案,让孔子拜其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吕肥肥来搞笑标签:孔子,杜甫,星星,项橐,稚童,后世,孩童,科学家,齐特琴,民族乐器,春秋战国,儒家思想

    杜甫有诗言:“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世人常以长者为师,此乃大谬也。长者实乃年龄长也,非闻识达也。唯有达者为师,方能获取真知。故知识之获取,不以年龄为限,人人皆可为师。在今天,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具有非凡的影响力,真正做到了走向世界。今天的国人依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行事准则都与此有

  • 鲍鹏山:孔子的牢骚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标签:孔子,论语,夫子,子罕,雍也

    本文选自光明日报,总计1890字,阅读需约4分钟。《论语》是孔子死后人们编的他的语录,并没有经过夫子自己审定。他的弟子们也很活泼,没有把自己老师塑造得道貌岸然,高大完美。虽然他们在编一本正经,但他们自己却一点也不一本正经,老夫子生前的那些或严肃或调侃,或语重心长或心不在焉,或深思熟虑或随意咳唾,都被

  • 【你好,孔子】打卡孔子博物馆 看儒家思想传承千年的奥秘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山东网标签:孔子,博物馆,儒家,传统文化,馆藏,孔府,孔子博物馆,民族乐器,演奏家,弦乐器,中国音乐家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1月18日讯 (记者 刘自锐)11月18日上午,“你好,孔子|Hi,Confucius”国际网红尼山研学活动在山东济宁曲阜市孔子博物馆启动。来自肯尼亚、缅甸、尼日利亚、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青年与中国青年组成研学体验团,在孔子故里探寻先师足迹,感知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 【你好,孔子】穿汉服、拜孔子,在尼山体验朝圣之旅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山东网标签:孔子,尼山,论语,汉服,大学堂,孔子像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1月19日讯 (记者 刘自锐 郝亚松 张侃 程妍霏) 在尼山,踏过泮水桥,入泮启智,立志高远;迈过金声玉振广场,礼拜先师,心怀感恩;登阶大学堂,明大学之道,感悟谆谆教诲。这里更有鼓瑟吹笙、手读论语的场景,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千年文化传承。 11月19日,由山东省网信办联合中央广播

  • 石雕孔子雕像 花岗岩孔子人物像图片

    历史解密编辑:龙创石雕标签:孔子,石雕,雕像,吴道子,花岗岩,人物像,齐特琴,民族乐器,民族音乐

    孔子是万人师表,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现在各地学府都会有摆放孔子雕像,让学子们能够认识孔子,并学习其思想。现在石雕孔子雕像都是按照唐代吴道子的样本来雕刻的。以下是石雕孔子人物像图片鉴赏:一般石雕孔子雕像的形象比较端庄大气,无论是从整体的造型,还是从服饰等雕刻看,都比较还原历史,大多展现了温和端庄

  • 壬寅年公祭孔子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孔子,曲阜,大典

    记者孔茜张清直9月28日上午,壬寅年公祭孔子大典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共同纪念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73周年。今年的祭孔大典采取现场活动和网络直播相结合、现场祭孔与全球孔庙云祭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数百名嘉宾亲临孔庙,参与本次线下祭孔大典。上午9时,当嘉宾在志愿者的引领下,沿着神道缓步前行时,来自济

  • 美人拒绝与孔子同乘车,孔子生气说出一句名言,她被骂2000年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孔子,南子,卫国,齐国,卫灵公,弦乐器,历史学家,民族乐器,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至圣先师”孔子,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受世人尊崇,真正做到了流芳千古,甚至儒家思想也流传到国外,并且深受国外友人的肯定。在1988年联合国会议上更是被呼吁需要汲取孔子的智慧,为了以后人类的发展。由此可见儒家思想是多么的重要,这也是为何孔子思想出世至今陪伴着朝代更迭依然经久不衰,越

  • 他名气比孔子大,学生比孔子多,孔子掌权后便杀了他,并暴尸三日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孔子,子产,史记,荀子,暴尸

    对于孔子,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陌生,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作为当年最博学的人,孔子在世时便被尊称为“天纵之圣”,如今更是被我们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的思想甚至传播到了世界各国,对人类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而儒家,素来以“仁义道德”教化世人,可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