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秦国千古一相大功臣李斯,为何最终下场如此惨烈?

揭秘:秦国千古一相大功臣李斯,为何最终下场如此惨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宫丝绒 访问量:4608 更新时间:2023/12/11 5:59:37

有助于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大功,为什么丞相李斯最终会迎来惨烈的结局?

李斯本算是历史上的聪明人,他师从荀子,法家学派之人才。同样,他也是秦开国功臣之首——可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声名才学显赫而权倾朝野的人最后却被处以最残酷的刑罚而死,还灭了三族。李斯的悲剧究竟是如何酿成的呢?

对于秦朝的灭亡,很多了解秦朝的人也许会感到非常遗憾。秦国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才统一天下,却毁于少数人的手中。在这些人中,有一位非常受秦始皇信任的丞相李斯。

李斯是个聪明人,但秦始皇死后,他却做了一件自己认为很聪明的事:接受赵高的拉拢,协助胡亥登上皇位,而不是秦始皇指定的继承人长子扶苏

李斯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李斯无疑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但古人有句话说的好:聪明反被聪明误。”李斯最终有了一个悲惨的结局,这一切都是李斯亲手为自己挖掘的坟墓。

秦始皇时期李斯的角色

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李斯出任丞相。在担任丞相期间,他做了以下几件重要的事情:

首先,李斯坚决反对“分封制”,提倡“郡县制”。这里的意思是,不像西周时期那样,把土地和人民只分配给王子、贵族和功臣,而是派官吏到各地管理。被派出去的官员,也只有管理分配地方的权力。

第二,李斯坚决认为要销毁民间的兵器,把民间的兵器全部收集起来,放到熔炉里,做成铜柱、铜像等东西,以防人民造反。

第三,李斯主张焚书坑儒。有人说李斯没有害儒生,而是方士。烧的不是全部书籍,只是儒家经典。但不管害谁,烧什么书,总之,李斯要做的是遏制舆论,决不允许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同类事件,决不允许读书人写书表达主张,他对当前政治局势的看法。

第四,李斯提倡并参与了秦朝法律的制定。秦朝法律是历史上最严格的法律之一。可以以大泽村的起义为例,只要延误工期,不管路上是否遇到自然灾害,犯罪者都会被拖去斩首。

可见秦朝的法律有多严格。有这样残酷的刑法,显然有李斯很大的功劳。

至于修建长城、阿房宫、秦直道等工程,李斯有没有提出过建议?历史上没有记载,我们也搞不清楚。

您提出的建议以及您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答案是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皇帝”。

“皇帝”这个名字是秦始皇给自己取的,因为秦始皇认为自己比上古的三皇五帝更伟大,被世人称颂和尊崇,所以从每边各抽出一个字,拼成“皇帝”。

但秦始皇只改了一个名字,而为这个名字塑造形成的人是李斯。通过他的措施,李斯帮助秦始皇展现了天下最大的“皇帝”形象,本领出众,为所欲为,话语有分量,权力无边,让皇帝成为一个完全没有束缚的人。

皇帝的形象从秦始皇开始就固定了,在后世两千年后的封建社会里,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

刘邦当上皇帝后,他还没有完全理解皇帝这两个词的本质。当他们进入朝堂后,他们仍然在大厅里笑。后来萧何从秦宫里得到了相当多的古籍,他告诉刘邦做皇帝应该怎样。从那以后,刘邦才开始肆意妄为,大开杀戒。

李斯被迫跟随赵高,违背秦始皇的遗言?

当李斯让秦始皇成为一个不受约束的人后,他没有意识到一个大麻烦,那就是皇帝虽然是皇帝,但皇帝也是个人,也会被别人左右了思想。

秦始皇驾崩后,秦二世被太监赵高控制。赵高和秦二世玩得开心,逗秦二世开心,取得了秦二世绝对的信心,把朝中的一切都交给了他。所以赵高控制了秦二世。

赵高控制了皇帝之后,其实和皇帝一样拥有无限的权力。

也就是秦始皇死后,李斯没有听从秦始皇的遗言,没有辅佐扶苏上位,而是使出浑身解数让胡亥继位。

而且,改变已故皇帝的遗言,无疑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李斯无能为力,因为那时,赵高已经控制了胡亥,也就是说赵高已经拥有了无边的皇权,赵高就是一个皇帝,李斯也不能违逆赵高。

赵高曾经做出过“指鹿为马”的事情,如果李斯不听赵高的话,那就只能落下一个鞭尸的下场。

李是个聪明人。聪明的人,往往也是意志薄弱的人。正是因为意志薄弱,李斯最终选择了妥协和听从赵高的话。

虽然李斯屈服于赵高,但最终,李斯也没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结果,在公元前208年,李斯和他的儿子在在云阳街市腰斩遭受了他自己所定的所谓“五刑”的刑罚,灭三族,腰斩于咸阳之市。

更多文章

  • 李斯的一念之差:成就了大秦霸业,也将秦国送入深渊

    历史解密编辑:不胖的胖子呦呦标签:李斯,秦国,秦王,赵高,始皇,吕不韦,汉高祖刘邦

    “风云万变一瞬息,红尘奔走真徒劳。”王权政治自古都和权臣、重臣脱不了关系。往往兴盛的朝代总伴随着忠臣勇将,而衰落、走向灭亡的朝代总伴随着奸臣佞臣。许多历史的转折点究其到根本,其实就在那些关键人物的一念之间。“一念生,则百缘起;一念灭,则千缘尽。”一个念头下去之后,世事瞬间变化,在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时

  • 李斯临死之前,为何没有大声鸣冤,反而默默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李斯,秦二世,赵高,嬴政,丞相,扶苏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对生死的态度极为奇怪,聂政惨烈毁容之后平静自杀,樊於期为刺秦王自甘奉上首级,白起蒙恬感慨苍天惩罚后淡定自杀.......这些人死前极为平静淡定 ,仿佛不是面临生死之间的大恐慌,而是“挥一挥衣袖,作别人间的云彩”。然而,聂政樊於期等人之死,总归或多或少有客观原因,但作为中国封建历史

  • 赵高能够夺权只是因为李斯太软弱?

    历史解密编辑:大崔谈生活标签:赵高,李斯,扶苏,秦国,周朝,秦朝,秦二世,书法家,秦始皇嬴政

    赵高是秦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太监,作为秦始皇的心腹。在秦始皇死后,他与李斯联手,赐死扶苏,消灭蒙氏一族,彻底掌握秦国大权。更是在之后通过陷害的手段,将能够制衡自己的李斯也赶尽杀绝。最终成为掌握整个秦帝国的强势政治人物。而就赵高夺权的过程来看,他身居要职的确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身为相国的李斯,

  • 李斯作为战国末期的楚国人,是如何成为秦国丞相的?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李斯,秦国丞相,秦国,楚国,嬴政,吕不韦

    李斯本为战国末期楚国人,早年曾在楚国担任过掌管文书的小吏,后辞官拜入荀子门下求学,学习帝王治国之术。然而,在学有所成之后,李斯却并未返回楚国,而是前往秦国求官,并最终出任秦国丞相。而身为楚人的李斯,之所以最终选择入秦求官,主要便是源于其以“老鼠哲学”为立身之本。悟出“老鼠哲学”后拜师荀子,前往秦国通

  • 丞相李斯被腰斩时,究竟说了什么预言?竟然全部应验了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李斯,秦二世,赵高,丞相,嬴政,秦国

    秦朝壮大的路上,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这便是李斯。不管是在经济上、文化上还是政治上,李斯对于秦朝的贡献,那都是不容忽视的。为了秦朝的发展,他一直是尽心尽力,兢兢业业的。为何对秦朝有如此贡献的人,已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成为丞相的李斯,却背叛了秦始皇。并且最后,李斯还被行了腰斩之刑。那李斯背叛秦始皇的原

  • 李斯为何背叛秦始皇?在被腰斩前,曾留下10字预言,后来字字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李斯,嬴政,秦国,赵高

    鼠在所居,人固择地。斯效智力,功成名遂。置酒咸阳,人臣极位。一夫蛊惑,变易神器。国丧身诛,本同末异。——司马贞评价李斯在秦朝的历史上,李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甚至可以说没有他,始皇帝统一六国就不会那么顺利,后期的“大一统”更不会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可见李斯的厉害之处。可惜的是,这位重臣却因为种种原因

  • 千古丞相李斯为何斗不过一个小小的赵高呢

    历史解密编辑:疏怀玉说美食标签:李斯,赵高,秦国,周朝,秦朝,秦二世,书法家,千古丞相,秦始皇嬴政

    李斯自从与赵高合谋,将秦始皇之死秘不发丧,矫诏令公子扶苏与大将军蒙恬自杀,就一步步落入赵高的陷阱,最终被赵高害死,落了个一家被绑菜市口斩首的下场。李斯原本是一个小吏,但他心怀大志,他本来是想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工作,一步步升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的。但在仓库里发现的老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样是老鼠,生

  • 李斯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李斯被杀后,秦朝很快就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远征团标签:李斯,秦朝,嬴政,秦国,齐国,赵高,书法家,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08年七月,一代名相李斯,被秦二世胡亥下令处死,同时下令夷其三族。讽刺的是,仅仅两年之前,李斯还刚刚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亲手把胡亥送上了皇位。李斯当时大概怎么都想不到,这个被他亲手送上皇位的人,两年之后会杀了他全家。更讽刺的是,李斯的长子李由,此时手里还掌握了秦朝前线最精锐的军队,正在和刘邦

  • 李斯的人品真的有那么差吗?行刑前为何无一人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李斯,秦王,赵高,秦二世,扶苏,嬴政

    很多人的一生都无法用简单的一两句话去概括,也无法直接地用善恶去分辨,人心都是两面的,有着光明的一面必然也隐藏着邪恶,历朝历代以来能人贤者比比皆是.李斯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对于秦国的制度各方面做了很大贡献,对于后世的各项发展也确实奠定基础,可是他最后的下场非常悲惨,非但没有高官俸禄还被人陷害惨遭腰斩极刑

  • 赵高胡亥要杀李斯,李斯不服,临刑前大喊了一句话,后来一一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李斯,嬴政,赵高,秦二世,扶苏,秦国,胡亥,秦朝,春秋战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汉代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奋六世之余烈”,靠的是秦国历代国君的积累。这样说其实也没错,秦始皇确实是站在秦国历代国君的肩膀上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不过,也不能因此小觑秦始皇的功绩,毕竟前面几位秦王没有成为了秦始皇。在秦国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