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楚国人,年少时就在楚国担任一个小吏。有一次,他无意中发现在办公附近厕所里吃脏东西的老鼠,一旦有人或狗接近就会被惊扰逃跑。而粮仓里面吃粮食的老鼠,他们居住在大仓库里,不会被人或狗惊扰。看到如此情景,李斯感慨说,“一个人是否有能力,就和这些老鼠一样,都是环境决定的。”
1、潜龙勿用,拜师荀子
于是,李斯拜荀子为师,开始跟随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学问。李斯学成之后,认为楚王不是成大事之人,不值得辅佐,当前六国势弱,于是准备去秦国。李斯向荀子辞行时说到:“我听说有机会就不能懈怠,如今正是万乘之国争夺天下的时候,是游说之士能主掌大权。如今秦王要吞并天下,此时正是平民四处游说施展拳脚的好机会。自己的地位卑微又不想为自己争取名利的人,就像被圈养的禽兽一样,只能等着送来的食物,看到食物才知道进食,空有一副人的面孔,实际上就是只能直立行走的禽兽罢了。身份卑贱是一个人最大的耻辱,贫穷则是最大的悲哀。一个身份卑贱而又贫穷的人,厌恶功名利禄,假装与世无争,都是无能的表现,这不是一个士人的性情。因此我要西去游说秦王了。”
从李斯受老鼠启发,拜名师,再到辞行荀子就能看出他是一个目标非常明确,而且愿意为自己的目标付诸行动的人。从李斯向荀子辞行时说的话也表达非常明确,李斯出生贫寒,想为自己争取功名利禄,成为人上人。
2、见龙在田,初见秦王
李斯到达秦国后,拜入了当时秦国宰相吕不韦的门下,成为了吕不韦的门客。吕不韦非常欣赏李斯的能力,将李斯举荐给秦王。李斯因此得到了觐见秦王的机会。
李斯抓住了秦王嬴政想吞并天下的想法,以此为中心开始游说秦王,他告诉秦王如今六国皆弱,正是秦国一扫天下,成就帝业的好时机,如果错过这个时机等六国再缓过气来又会重新出现合纵抗秦的不利局面,到那个时候,即使是像黄帝那样的圣贤也不可能兼并天下。李斯的想法深得秦王嬴政的认可,并且还提出了促进一统六国的计谋。
李斯此次游说秦王,深得秦王的赞赏。秦王将李斯任命为长史,并听从李斯的计策,对六国实行离间,破坏诸侯国之间,以及君臣之间的关系。随后,秦王开始出兵攻打六国,并任命李斯为客卿。此时的李斯犹如刚刚露出地平线的飞龙,开始崭露头角。
3、或跃在渊,大展宏图
李斯被任命为客卿后不久,韩王派遣郑国以修筑水渠的名义来秦国做卧底,不久后暴露。此时秦国很多大臣和贵族,都提出了驱逐其他诸侯国的人,认为其他国来的人都不怀好意,要求秦王将这些人驱逐出境,李斯是楚国人,也是被驱逐的对象。
李斯却向秦王谏言,他讲从秦穆公时期,秦国就一直在任用外国人才,包括秦穆公任用的百里奚(齐国)、秦孝公任用的商鞅(卫国)、秦惠王任用的张仪(魏国)、秦昭襄王任用的范雎(魏国)等等,并且说明了这些外国的人才对秦国作出的贡献,如果没有这些外来人才的贡献,就没有如今强大的秦国。最后,李斯还说到,如果将现在这些乐意效忠秦国的人才都驱逐出境,这是资助敌对的国家,损害的是秦国的利益。
经过李斯的一番游说,秦王取消了驱逐令,并将李斯提拔为廷尉。
4、飞龙在天,人生巅峰
李斯从此开始受秦王重用,在李斯的辅佐下,秦国经过二十年战争后,终于一统天下。李斯也被任命为丞相。秦国统一后,在李斯的主张下否定了分封制,开始实行郡县制。
到这里,李斯已经达到了他的人生巅峰,从低位卑贱,一路上爬,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史书上记载的是,李斯的儿子娶的是秦国公主,女儿嫁的是秦国皇族子弟,李斯摆宴席的时候,前去祝寿的文臣武将不计其数,李斯府外停放的车马都数以千计。
此时李斯开始感慨,“我一个普通百姓,因为受皇帝赏识才到了如今这样的地位。在如今大秦帝国所有的臣子中,没有人比我的地位更高,已经达到了极致。但是物极必反,我也不知道自己的以后将是什么归宿。”
秦始皇第五次出游巡视天下时,在沙丘病逝。此时同行的胡亥在赵高的忽悠下准备违抗遗诏继承皇位,扣下了秦始皇写给扶苏的诏书。但赵高知道此时没有李斯的同意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找到了李斯。李斯原本与扶苏、蒙恬等人政见不同,在赵高一番游说之下,李斯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和地位,最终同意和赵高合谋。于是在李斯和赵高的合谋下,假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害死扶苏,关押了蒙恬。最后胡亥继位为秦二世。
5、亢龙有悔,身败名裂
秦二世继位后,赵高一直跟随在他身边,成为了最受宠幸的臣子。赵高利用秦二世给予的权力将秦始皇的旧臣和皇子、公子全部铲除。在秦二世的统治下,秦国的法令越来越严酷,徭役也在不断加重。李斯为此多次进言,但都没有被接受。
秦国的苛政终于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陈胜吴广等人起义叛变,英雄豪杰并起。李斯的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造反的吴广等人向西进攻,在三川肆意妄行,而李由却无法阻止。直到章邯率军前来才将吴广的军队击败驱逐出三川。使者来三川调查,并谴责李斯身居三公之位却让反贼如此猖狂。
李斯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选择了迎合秦二世,他上书告诉秦二世,“如果拥有天下而不知道享乐,那天下就成了帝王的枷锁,是百姓的奴仆。身为帝王之尊,就应该受到世人的尊重,就应该让卑微的人为自己献身。”李斯的一番长篇大论完全迎合了秦二世的心里,秦二世非常高兴,但秦国的法令却因此更加严苛了。
后来,赵高越来越受秦二世信任,权力越来越高,李斯却逐渐被疏远,甚至都无法面见皇帝。赵高常常在秦二世耳边说李斯坏话,导致李斯逐渐被秦二世厌恶。直到最后,李斯上书告发赵高,反而被秦二世交给赵高查办。李斯因此入狱。
李斯在狱中上书被赵高扣下,不断被赵高派去的人轮番审问,严刑拷打。最后李斯经受不住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只得认罪。
公元前208年7月,李斯被处以极刑,在咸阳集市上腰斩。李斯和二儿子一起赴刑,押往刑场前,他对二儿子说,“我还想和你一起牵着黄狗,从上蔡(李斯的故乡)东门出去打猎,现在还能做到吗?”父子二人相视而泣。
此时的李斯可能后悔和赵高合谋,可能后悔来到秦国,可能后悔离开上蔡。但一切都已经晚了。李斯和二儿子被当场行刑,随后诛杀三族。
后世对李斯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是名相,有人说是奸臣。但不管李斯的行为如何,造成了什么结果,从他拜师开始到陷害扶苏讨好胡亥,他的目的都是明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名利。他追逐名利的目标成就了自己,但最后也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