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巨婴”秦二世,是如何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

“巨婴”秦二世,是如何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静嘉小可爱说故事 访问量:4997 更新时间:2024/2/3 21:50:27

关于秦朝灭亡,小炒发现有些东西跟书本不一样:1、陈胜、吴广不是小老百姓,更不是刑徒,而是官吏。《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什么是屯长?《商君书·境内》:“(军爵)五什一屯长,百人一将。”在秦国军队中,屯长掌管着50人的团队,至少是军功爵制的“公士”(最低级)或“簪袅”(第三级),是秦国平民百姓拼了命九死一生获得的爵位。2、刘邦不是“混混”,也是官吏。众所周知,刘邦是沛县的泗水亭长。34岁的他通过“公务员考试”考上的,相当于现在的镇派出所所长,而且刘邦这个“派出所所长”在沛县很吃得开,他的爷爷当过“市长”,刘邦接触的都是沛县上流社会,妻子吕雉是沛县的“豪门”,“好基友”萧何是沛县主簿。3、项羽在造反之前,其叔父项梁是会稽太守(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殷通的座上宾,殷通还力劝项梁起义。你看,这些造反主力,都是秦朝的体制内人物。足可见,“天下苦秦久矣”的“天下”,不仅包括百姓,还包括官僚。一个王朝的皇帝,如何才能将既得利益者变成自己的敌人?秦二世胡亥告诉你怎么做。1官僚才是掘墓人小炒在《官不聊生,在古代早就实现了,却是无敌寂寞的皇权惹的祸》中已经说明,在秦制政权,皇权与官僚是亦敌亦友的合作关系,皇权的统治基础是官僚,而不是百姓,但皇权必须时时刻刻提防官僚觊觎皇权。可谓“合不来又离不得”。因此,一个王朝的崩溃,必然伴随着官僚集团的反叛。农民起义并不能置王朝于死地,但官僚集团的放弃合作,一定会给皇权致命一击。关于秦朝,秦始皇去世后,胡亥仅仅用三年就败光了家底。关于秦朝的灭亡,其解释可谓汗牛充栋,从经济、文化、军事各个角度去阐述,这些解释都想告诉一个道理:秦朝的灭亡是必然的。小炒也承认秦朝的灭亡是必然的,但是,必然中有偶然,为何单单会毁在秦二世手里?怎么就不是秦三世呢?所以,胡亥必定是给秦朝加了一些“猛料”。这个“猛料”,或者说“必然中的偶然”,就是胡亥对整个官场的权力洗牌,导致整个官僚系统离他而去。2官场大清洗在《史记》记载里,胡亥是通过沙丘政变谋权篡位的。他是秦始皇的第18个儿子,没有政治功绩,没有治理才能,在军队没有支持力量。胡亥知道自己名不正言不顺,一上台就屠杀兄弟姐妹,据《史记》记载,“六公子戳死于杜”、“十二公子戳死于咸阳”,“十公主戳死于杜”,杀了秦始皇的18个儿子、10个女儿,而且手段极其残忍。“戮死“在古代属于残酷极刑,不是简单的用刀剑刺死,而是肢解。这肢解可是比五马分尸还要残酷,因为肢解的块数无从得知。堂堂皇子公主直接被肢解,太残酷了。到此为止,皇族势力里再也没人跟他争夺皇位了。这个结局,算是嬴政的报应了,这个报应又大又快。

然后,立即开始清洗官场,由于他在官场几乎没有亲信,“大臣不服,官吏尚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因此波及面十分之广。在朝廷,“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近之”,将朝中大臣全部换成胡亥的人。在地方,“今上出,不因此时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借出巡的机会查办郡县守尉中的有罪者,把他们杀掉,这样既可以加深皇上的威严,也可以除掉皇上一向所不满意的人。具体操作手法就是:1、“深督轻罪”,有一点过错就往死了整,甚至株连族人,“相连坐者不可胜数”,一个一个除掉太慢了,那就连根拔起,一窝一窝地除掉。死蒙恬、蒙毅不够,军队的重要将将领也没有好下场;李斯死了不够,必须灭其三族。2、摒弃“俭节仁义之人”、“谏说论理之臣”、“烈士死节之行”,官僚体系只用坏人、不用好人。然后安插自己的人,“明主收举馀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则上下集而国安矣”,用那些被弃不用的人,让卑贱的显贵起来,让贫穷的富裕起来,让疏远的变得亲近,这样就会有一群紧密围绕在自己周围的官僚了。启用的具体都是些什么人呢?“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盘剥手段厉害的、杀人多的,才是朝廷眼里的好官。很快就造成“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於市”,路上到处是受刑之人,市中被杀者堆积成山。这样的快速而大面积的官场清洗,自然造成了普遍的恐怖气氛,“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从君卿以下直到平民百姓,人人自危,身处穷苦之境,到处都不得安静,容易动乱。3挑错了时机新君上任,官场大清洗,并不鲜见,不一定会导致亡国。刘邦和吕后屠戮异姓王,根除朝中大臣;朱元璋割草一般的诛除政治对手;斯大林“大整肃”,100多万人被处理。他们的江山却是稳若磐石。得位不正的胡亥,大肆整顿官场,并不稀奇,这是一个政治家很自然的举动,为啥胡亥就玩砸了呢?胡亥的错误在于,他出现的时机有问题:国家矛盾重重、国运走下坡路,而刘邦、朱元璋和斯大林,他们所处的正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好”时代。如果我们把一个王朝简化为“皇权-官僚-民众”的三级结构,这三者,任意两个同时把枪口对准第三方,这个第三方基本上死翘翘。皇权单独面对官僚或民众,优势很明显,但同时应对二者,就很艰难。在战国七雄时代,秦制是反文明和落后的,经过长时间的熏陶,秦民适应下来了,但六国是无法适应的。秦灭六国后,六国民众还没有被驯化,他们是体制的坚决反对者。当务之急,毫不疑问是用时间来调整制度和驯化新民。对秦二世而言,现在是稳定第一,他必须稳定官僚集团,来联手驾驭新民。待时机成熟后,再将枪口对准官僚。但年轻的秦二世太心急了,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点。所以,本来只要胡亥提拔的官员上位,假以时日,积累经验,就可以使得大秦二世的机体稳固,但上苍没有来得及给二世足够的时间来消化解决这个问题。秦制能在秦国生根,是有它的天时地利人和,是秦国特殊国情决定的,六国人民很难接受这个反文明的“新”事物。详见《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商鞅变法,不是创新》和《早熟的中国大一统:权力压倒一切》。秦始皇时期,“黔首未集附”,六国骚乱就没停止过,六国贵族就没停止复国活动。只不过秦始皇还能控制这个自己一手经营起来的官僚集团,尚能应付全局。现在秦二世砸碎父亲的旧官僚,建立属于自己的新官僚,新旧过渡之际,对局势的控制力大不如以前。当大泽乡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怒吼时,官僚集团纷纷“背叛”了秦二世,不仅不去镇压,反而“助纣为虐”。陈胜攻打陈县,“陈首令皆不在”,起义军就在陈县定国号为“张楚”;武臣北伐,范阳令开城投降,赵地“不战以城下者三十余城”。鄱阳令(相当于省长)吴芮响应大泽乡,起兵反秦。会稽太守(相当于省长)殷通听说大泽乡起义,居然来找项梁商议一起起兵,喊出“天亡秦之时”;接着就是刘邦,核心成员都是沛县的官吏。4听不到真话秦二世的官场大清洗,彻底打破权力结构,皇权失去制衡,没有了束缚,几乎达到为所欲为的地步。世人皆知“指鹿为马”的闹剧,这是皇权代理人赵高所为,秦二世就在座位上像看笑话一样全程看着。赵高将说实话的人全部抓起来,秦二世不以为然,没有阻止就是默许了,赵高不过是投其所好。也就是,朝廷所有的官员,只说皇上想听的话,根本不在乎事实。当陈胜吴广的大军快抵达函谷关时,守将第一时间报备朝廷,结果胡亥把这个报告军情的人给杀了。因为胡亥根本不相信天下有反叛的事情,他只喜欢听天下太平的消息。叔孙通见皇上是一个喜欢听好话的昏君,就说:“他们说的都不对。现在天下合为一家,明主在上,法令在下,臣民奉职,四方安定,哪里还有敢造反的!陈胜等人不过是一群狗盗鼠窃之徒而已,何足挂齿。地方正在逮捕归案,陛下无须多虑。”胡亥听了非常满意,对叔孙通进行赏赐,然后让大臣们重新上奏,有的说是“造反”,有的说是“盗贼”。结果,回答盗贼的没事儿,凡是回答造反的,一律定罪查办。指鹿为马,跟这事比起来,简直是“小儿科”。巨鹿之战后,项羽逼近函谷关,刘邦突破武关。但是,直到这个时候,秦二世依然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他根本就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赵高这个时候就着急了,知道纸包不住火,皇上马上就会知道,一旦怪罪下来,自己就是最大的背锅侠,性命不保。于是,赵高就暗中跟他的女婿咸阳县令阎乐、弟弟赵成商量,先下手为强,废掉皇帝。他们冲进皇宫,一阵杀戮后,秦二世身边最后只剩下一个小太监,他愤怒地质问:“你为何不早告诉我真相,让我落到这个地步。”小太监结结巴巴地说:“我没敢说,这才活到现在。我要早说了,已不知死到哪去了。”这可能是秦二世3年皇帝生涯听到的第一句大实话,也是最后一句。作茧自缚,秦二世自己杀死了自己,年仅24岁。谁叫你不让人说实话的?—

标签: 秦二世刘邦秦国嬴政赵高陈胜

更多文章

  • 倘若你是秦二世,如何挽救秦朝?老子的这一策略,可以化解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复意回觅标签:秦二世,秦朝,秦国,嬴政,刘彻,老子,科学家,春秋战国,周朝

    秦朝末年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官府苛捐杂税多、百姓负担沉重;法律严苛,六国百姓适应不了。倘若这个时候秦朝统治者能够采用道家治国理念,休养生息,社会矛盾就会大大缓解,百姓就不会起义,以大秦军队的战斗力,灭亡是不可能的事。01:秦朝末年面临的主要问题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好大喜功、急于求成,将秦国成熟的法律体

  • 秦二世临死之前许下三个愿望,让人见识什么叫做老爹英雄儿狗熊

    历史解密编辑:大米饭故事标签:赵高,嬴政,子婴,皇帝,李斯,周朝,先秦,秦二世,汉高祖刘邦

    亲们都知道,秦始皇沙丘暴毙后,赵高伙同大聪明李斯伪造了诏书,自此秦二世成为了大秦帝国的皇帝。作为秦始皇的儿子,按照道理来讲基因不会差,我们大秦五世没有出过昏庸之辈,而到了秦二世这一代,开局就非常逆天。他爹秦始皇怎么说也是千古一帝,怎么治国治世秦二世也是耳语目染,不可能是个啥也不会的大傻子是吧!的确,

  • 章邯勇猛无比堪称常胜将军,为何最后会背叛秦二世,兵败自尽呢?

    历史解密编辑:白日萌硕标签:秦二世,章邯,项羽,赵高,刘邦,嬴政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秦朝的统治时间实在太短暂了,秦二世就已经没有了继续延续下去的可能,而想想当初秦朝建国初期有多少名门将士,随便叫一个名字都能令敌人闻风丧胆,比如蒙恬、蒙毅、白起等等。可是到了秦二世时,只剩一个章邯在硬撑,作为一名将军,章邯也是临危受命,也曾战功赫赫的他,为什么临了还是背叛

  • 项羽和刘邦的势力崛起,秦二世缘何不召集百越之地的秦军相助?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项羽,秦军,周朝,秦二世,秦王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引导语:嬴政在一统天下的途中,曾对百越之地进行了四次战斗,经过了四次大战后,百越之地彻底纳入秦国版图,成了后面大一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彼时,秦朝建立,秦人移民至百越之地的足有50万人,当地也建立了秦军。那么,秦末之际,项羽和刘邦的势力崛起,秦朝为什么不召回百越之地的秦军前来相助呢?当中有三层因素存在。

  • 作为导致秦国衰亡的罪人,赵高到底凭什么获宠于秦始皇和秦二世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赵高,嬴政,秦二世,秦国

    说到秦朝灭亡,赵高可以说是个难以绕过之人,正是他在秦始皇驾崩后扶立胡亥即位,正是他凭借秦二世胡亥宠信扰乱朝堂,正是他指鹿为马诛除李斯一手将秦朝推向了深渊,正是他在天下大乱之际谋刺了二世胡亥……那么,赵高深得秦始皇和秦二世两代帝王宠信,到底凭借的是什么?出身不高但颇有才能,善于逢迎且聪明伶俐关于赵高的

  • 《史记·秦始皇本纪》精讲细读(17):秦二世巡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天工开语标签:秦二世,史记·秦始皇本纪,嬴政,赵高

    前言:在秦二世主政的第一年,主要事件就是巡视天下,以免被天下人认为他很软弱,在巡视天下的过程中,他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一份诏书刻写在了之前秦始皇所刻字的每一刻碑石上,因为秦始皇刻字的时候,没想到自己会有死去的那一天,所以,并没有考虑身后事,所刻写的颂文都是“皇帝如何如何”,秦二世认为,这

  • 秦二世几乎将亲人屠光,为何子婴能逃过一劫?并非因他比较幸运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子婴,赵高,周朝,先秦,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历史上存在很多谜团,因为史书和野史等寥寥几笔记载,便让后人不断猜测和研究,即使这样,也依旧不知道谜团的真实答案。秦朝时期,嬴政的身份就是一个很多的谜,很多人猜测他是异人的儿子,也有人说是吕不韦的儿子,这所以有这些猜测,全是根据古书的记载。因为记载的不是很详细,也有不同,所以才引起人们这么大的好奇心,

  • 秦二世到底有没有篡位?赵正书和史记看法不一,北大教授独辟蹊径

    历史解密编辑:彩虹里的牛奶标签:秦二世,赵正书,嬴政,李斯,司马迁,史记,周朝,先秦

    大秦帝国的覆灭和骤然灭亡的原因从汉朝初年以来就是一个让无数人为之关注的政治历史话题,据当年的历史记载秦始皇是在东巡的过程之中死在了一个叫做沙丘的地方,随后就是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在宦官赵高的主导之下与李斯合谋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内容,然后顺利的登基成为了秦朝的二世皇帝,由此推断的话,很多人认为秦朝在第二

  • 十二位公子被腰斩,十位公主被五马分尸,看秦二世如何自掘坟墓

    历史解密编辑:小乐丫呀标签:秦二世,嬴政,赵高,扶苏,李斯,蒙恬,周朝,先秦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十月,秦始皇第五次巡游。秦始皇身边最亲近的几个人同在巡游队伍之中:左丞相李斯、中东府令赵高、幼子嬴胡亥。任谁也没想到的是,这次巡游竟然成了秦始皇的死亡之旅。巡游队伍到达平原津(古黄河渡口,今山东德州平原县)时,秦始皇病倒了。这个十三岁立为秦王、三十九岁统一六国、现今五十岁的

  • 秦朝名将章邯,是如何让秦二世看到希望后又葬送大秦翻身筹码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章邯,秦军,项梁,秦朝,大军,陈胜,周朝,先秦,秦二世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之后,天下英雄豪杰,群起响应。声势之浩大曾令大秦统治处于风雨飘摇。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困兽犹斗的秦朝也并非不堪一击,是有机会和能力扳回局面的,因为大秦出了一位军事才能显著的将领:章邯。作为齐名白起的秦朝最后一员大将,扮演过救世主的章邯,他是如何让秦二世于渺茫之中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