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记·秦始皇本纪》精讲细读(17):秦二世巡视天下

《史记·秦始皇本纪》精讲细读(17):秦二世巡视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天工开语 访问量:4747 更新时间:2024/1/12 23:59:10

前言:在秦二世主政的第一年,主要事件就是巡视天下,以免被天下人认为他很软弱,在巡视天下的过程中,他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一份诏书刻写在了之前秦始皇所刻字的每一刻碑石上,因为秦始皇刻字的时候,没想到自己会有死去的那一天,所以,并没有考虑身后事,所刻写的颂文都是“皇帝如何如何”,秦二世认为,这种表述并不清楚,自己是二世,等大秦的皇位传到很多世之后,后人可能就不知道碑文中的皇帝究竟是哪一位了,这样就可能会辱没了秦始皇的功绩。

结果,他后来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让这一担心化为了泡影。就如同他爸爸秦始皇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死去的那一天一样,秦二世做梦也没想到大秦帝国会有崩塌的那一天,而且,这一天会来的如此快。

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赵高为郎中令,任用事。二世下诏,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令群臣议尊始皇庙。群臣皆顿首言曰:“古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虽万世世不轶毁。今始皇为极庙,四海之内皆献贡职,增牺牲,礼咸备,毋以加。先王庙或在西雍,或在咸阳。天子仪,当独奉酌,祠始皇庙,自襄公已下轶毁,所置凡七庙。群臣以礼进祠,以尊始皇庙为帝者祖庙。皇帝复自称‘朕’。”

1、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赵高为郎中令,任用事。

元年:皇帝即位的第一年。

年:年纪、岁数,名词。

为:担任、充当,名词。

郎中令:九卿之一,掌宫廷侍卫。

任:职责、职位,名词。

用:治理、管理,动词。

事:政务、政事,名词。

用事:执政、当权,动词。

译文:二世皇帝即位的第一年,年龄是二十一。赵高担任郎中令,职责治理政务(也就是赵高当权)。

2、二世下诏,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

寝庙:宗庙的正殿称庙,后殿称寝,合称寝庙。

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百祀:据说指的是王畿内诸臣采地之祭祀,那么,此处指的就是诸位大臣采地之内对秦始皇的祭祀。

译文:二世降下诏书,增加始皇皇陵内的正殿和后殿,祭祀使用的牺牲,以及祭祀山川和大臣采地内祭祀的礼仪。

3、令群臣议尊始皇庙。

议:议论、商议,动词。

尊:推崇、尊崇,动词。

译文:命令群臣讨论尊崇始皇陵寝的正殿。

4、群臣皆顿首言曰:古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虽万世世不轶毁。

顿首: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轶:通“佚”,弃用、放弃,动词。

毁:废除、除去,动词。

轶毁:动词近义词连用。

译文:群臣都磕头说:在古代,天子陵寝享用七座正殿,诸侯们用五座,大夫用三座,即使是万世世也不会弃用废除。

5、今始皇为极庙,四海之内皆献贡职,增牺牲,礼咸备,毋以加。

为:是,系动词。

极庙:规格最高的寝庙,指七庙。

献:进献、贡献,动词。

贡:进贡,把物品进献给朝廷,动词。

职:贡赋,向朝庭交的财物,名词。

备:完备的、齐备的,形容词。

毋:不要、勿要,否定副词。

以:助动词,表示目的。

加:增加,动词。

译文:现在始皇使用的是极庙,四海之内都进献和贡献贡赋,增加祭祀使用的牺牲,礼仪全都完备,无法再增加了。

6、先王庙或在西雍,或在咸阳。

译文:先王们的寝庙,有的在西方的雍城,有的在咸阳。

7、天子仪,当独奉酌,祠始皇庙,自襄公已下轶毁,所置凡七庙。

仪:礼法、礼仪,名词。

天子仪:名词用作副词,做句子的状语,按照天子的礼仪。

当:应当,助动词。

独:独自、单独,副词。

奉:进献,动词。

酌:斟酒,动词。

祠:祭祀,动词。

襄公:秦襄公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

已:古同“以”,已下,即,以下。

置:设置、建立,动词。

所置:“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所设置的寝庙。

凡:总共,副词。

所置凡七庙:这个句子省略了动词“有”或“是”,所置凡(有/是)七庙。

译文:根据天子的礼仪,应当单独进献(贡品)和进酒,祭祀于始皇寝庙,自秦襄公以下的寝庙都应当弃用和毁弃(因为他们只不过是诸侯,不是天子),所建立的寝庙总共应当是七座。

8、群臣以礼进祠,以尊始皇庙为帝者祖庙。皇帝复自称‘朕’。

以:按照、凭照,介词。

进:奉上、呈上,动词。

祠:祭祀,动词。

复:再、又,副词。

译文:群臣按照礼法奉上贡品,进行祭祀,以此来尊崇始皇的寝庙作为帝王们的祖庙。皇帝应当重新自称“朕”。

  二世与赵高谋曰:“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彊,威服海内。今晏然不巡行,即见弱,毋以臣畜天下。”春,二世东行郡县,李斯从。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从者名,以章先帝成功盛德焉:

1、二世与赵高谋曰: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

未:没、无,否定副词。

集:安定,动词。

附:归附、依附,动词。

集附:动词近义词连用。

译文:二世与赵高商议说:朕年轻,刚刚即位,百姓还没有安定和归附。

2、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彊,威服海内。

巡:到各地视察、巡行,动词。

行:巡视,动词。

巡行:动词近义词连用。

以:助动词,表示目的。

示:显示、表明,系动词。

彊:同“强”,强大的、强盛的,形容词。

威:威力、威风,名词。

服:服从、顺服,此处是使动用法,使服从、使顺服,动词。

译文:先帝巡行和巡视了各郡县,以此来显示强大,威风使海内之人顺服。

3、今晏然不巡行,即见弱,毋以臣畜天下。

晏:安逸的、安乐的,形容词。

然:…的样子,形容词转换为名词的词尾后缀。

即:则、就是,副词。

见:通“现”,显露、显现,系动词。

弱:软弱的,形容词。

以:助动词,表示目的。

臣:臣服,动词。

畜:顺服、驯服,动词。

臣畜:动词近义词连用。

译文:如果现在一副安逸的样子而不外出巡行和巡视,那就是显露软弱了,无法臣服和驯服天下人。

4、春,二世东行郡县,李斯从。

译文:在春天,二世向东巡视各郡县,李斯跟从。

5、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从者名,以章先帝成功盛德焉:

著:写明、标出,动词。

章:通“彰”,表彰、表扬,动词。

成:完成、成就,动词。

功:功业,名词。

盛:盛大的、盛多的,形容词。

德:恩德、恩泽,名词。

焉:句尾语气词。

译文:来到碣石,摒弃海路,从陆路向南来到会稽山,把始皇所树立和刻字的石头,全部刻字一遍,在碑石旁边注明所跟从的大臣的名字,以此来表彰先帝成就功业的盛大恩德。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於久远也如後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刻石,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遂至辽东而还。

1、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

译文:皇帝说,铜器和碑石所刻内容,全都是始皇帝所做的事情。

2、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於久远也如後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

後:子孙、后代,名词。

嗣:后代、继承人,名词。

後嗣:名词近义词连用。

为:做、成就,动词。

之:这件事,指的是秦始皇五次刻石所记载的统一天下等功绩。

称(chèn):符合、相当,动词。

译文:现在我承袭了帝号,但是,铜器和碑石上面所刻写的文辞没有以始皇帝自称,那么,在很久之后,如同是后代子孙做的这件事,与始皇帝所成就的功业和盛大的恩德不相称。

3、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刻石,因明白矣。臣昧死请。”

因:因而、因此,副词。

明:明白地、清楚地,副词。

白:表明、说明,动词。

矣:句末语气词。

译文:丞相李斯,大臣冯去疾,御史大夫大臣德冒死进言说:臣等请求全部把这封诏书刻于石上,因此清楚地说明。臣等冒死请求。

4、制曰:“可。”

可:同意、许可、准许,动词。

译文:皇帝下令说:“批准”。

5、遂至辽东而还。

译文:然后,到了辽东之后便返回。

如果认真品读这些文字,就会如同当年站在太史公身边,在昏黄的油灯下,亲眼看着他写下的这一行行的文字,如果品读地再认真一些,仿佛能看见太史公一笔一划写下的每一个字,历史仿佛在一瞬间被拉回到两千年前。

更多文章

  • 秦二世几乎将亲人屠光,为何子婴能逃过一劫?并非因他比较幸运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子婴,赵高,周朝,先秦,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历史上存在很多谜团,因为史书和野史等寥寥几笔记载,便让后人不断猜测和研究,即使这样,也依旧不知道谜团的真实答案。秦朝时期,嬴政的身份就是一个很多的谜,很多人猜测他是异人的儿子,也有人说是吕不韦的儿子,这所以有这些猜测,全是根据古书的记载。因为记载的不是很详细,也有不同,所以才引起人们这么大的好奇心,

  • 秦二世到底有没有篡位?赵正书和史记看法不一,北大教授独辟蹊径

    历史解密编辑:彩虹里的牛奶标签:秦二世,赵正书,嬴政,李斯,司马迁,史记,周朝,先秦

    大秦帝国的覆灭和骤然灭亡的原因从汉朝初年以来就是一个让无数人为之关注的政治历史话题,据当年的历史记载秦始皇是在东巡的过程之中死在了一个叫做沙丘的地方,随后就是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在宦官赵高的主导之下与李斯合谋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内容,然后顺利的登基成为了秦朝的二世皇帝,由此推断的话,很多人认为秦朝在第二

  • 十二位公子被腰斩,十位公主被五马分尸,看秦二世如何自掘坟墓

    历史解密编辑:小乐丫呀标签:秦二世,嬴政,赵高,扶苏,李斯,蒙恬,周朝,先秦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十月,秦始皇第五次巡游。秦始皇身边最亲近的几个人同在巡游队伍之中:左丞相李斯、中东府令赵高、幼子嬴胡亥。任谁也没想到的是,这次巡游竟然成了秦始皇的死亡之旅。巡游队伍到达平原津(古黄河渡口,今山东德州平原县)时,秦始皇病倒了。这个十三岁立为秦王、三十九岁统一六国、现今五十岁的

  • 秦朝名将章邯,是如何让秦二世看到希望后又葬送大秦翻身筹码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章邯,秦军,项梁,秦朝,大军,陈胜,周朝,先秦,秦二世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之后,天下英雄豪杰,群起响应。声势之浩大曾令大秦统治处于风雨飘摇。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困兽犹斗的秦朝也并非不堪一击,是有机会和能力扳回局面的,因为大秦出了一位军事才能显著的将领:章邯。作为齐名白起的秦朝最后一员大将,扮演过救世主的章邯,他是如何让秦二世于渺茫之中看到

  • 为什么说秦二世而亡呢?不是还有子婴做了46天秦王吗?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秦二世,子婴,秦国,秦王,嬴政,赵高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大业,遂登基称帝,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但秦朝又是一个短命王朝,二世而亡,公元前207年就灭亡了,前后不过存在了十四年,可谓是昙花一现了,但这昙花一现却在历史上是最为特殊的存在。不过这里可能就有人要问了,秦朝历史上明明有秦始皇、胡亥和子婴三位君王,

  • 关于秦二世之死,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两个版本,到底想表达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秦二世,司马迁,赵高,史记,项羽

    历史是强者书写的?那后人看到的,还会是真相吗?关于这一点,大家不要着急,历史的确是强者书写的,但是后人能看到的,大多都是真相。并不矛盾,在历史上,可以左右历史记载的强者,非常少。很多人都是准强者,不够强!独家:陕西韩城:史圣司马迁祠 依据山岭 高峻挺拔 气势雄伟写历史,最牛的一个人,一定是司马迁!被

  • 秦二世:一个在自我世界里游荡的皇帝(一)

    历史解密编辑:小爱历史说说标签:秦二世,皇帝,赵高,嬴政,皇位

    《大秦帝国》里对王有很深刻的解释:“王,三横为天地人,一竖为参通天地人。”秦始皇弃王而称皇帝,本质上没有太大改变,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号罢了。秦朝的皇帝与之前的王在性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孤一人”,都是天下唯一的统治者。在家天下里,一个合格的统治者最该做的便是维护王朝的统治,使王朝千秋万代。这个过程,便

  • 秦始皇一死,蒙氏就被秦二世诛杀殆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嬴政,秦二世,蒙氏,蒙恬,赵高

    建议使用APP语音播报功能,随时随地收听历史故事预计阅读本文需要5分钟秦始皇攻灭六国,统一天下,以王氏和蒙氏家族出力为最多,得到的信任也最多。然秦始皇一死,蒙氏就被秦二世诛杀殆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赵高的挑拨和诬陷。赵高,嬴姓,赵氏。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蒙氏最为有名的,要

  • 前208年李斯上书保命,秦二世转怒为喜,看过文章秦国灭亡不怨谁

    历史解密编辑:阿森侃文标签:李斯,秦二世,秦国,嬴政,赵高

    前208年,一个被折磨得如同死狗一般的老人,走上了刑场。这老人有多惨,答案是已然面目全非,只等最后腰斩。人生最后时刻,悲戚的老者,看着自己的儿子,哀伤地说出了遗言:吾欲与汝,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在岂可得乎的念想之后,这个老人遭遇了腰斩之痛!这个人就是曾经的大秦宰相,秦始皇心腹,力主

  • 秦朝明明有秦始皇、二世和子婴三代,为什么却说“秦二世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轻私塾标签:嬴政,子婴,秦朝,皇帝,周朝,先秦,秦二世,秦始皇,汉高祖刘邦

    因为子婴不是皇帝。在秦二世胡亥统治时期,国家已经动荡不安了。有了胡亥这个统治者,以及指鹿为马的赵高这个实际统治者,当然没有拨乱反正的可能性,只能坐视着时局一天天坏下去,直到糜烂不可收拾。在这个时候,他们还忘不了内斗。赵高干掉了二世胡亥,又去帝号、立子婴为王。也就是说,子婴成了秦朝名义上的统治者,但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