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秦朝的统治时间实在太短暂了,秦二世就已经没有了继续延续下去的可能,而想想当初秦朝建国初期有多少名门将士,随便叫一个名字都能令敌人闻风丧胆,比如蒙恬、蒙毅、白起等等。可是到了秦二世时,只剩一个章邯在硬撑,作为一名将军,章邯也是临危受命,也曾战功赫赫的他,为什么临了还是背叛了秦二世,背负千古骂名呢?而且背叛秦朝之后,这位常胜将军为何又兵败自尽呢?
图片:章邯剧照一、宦官赵高嬴政作为秦朝的开国皇帝,在其青年阶段真的是很有作为,敢拼敢打敢用人,在他身边环绕着好几位历史上难得的名将,比如王翦、蒙恬、蒙毅等等,这些将军不仅骁勇善战,而且非常忠诚,在嬴政死后,依然效忠秦朝,只可惜有了赵高的出现,一切都不一样了。赵高是秦朝历史上无法抹去的最惨败的一笔,他的身世一直都很有争议。一说是赵高的母亲因为犯了某种错误被加以刑罚,秦朝的刑罚是非常残酷的,他母亲身体的某个部位被切除后,成了残疾人。当时有个“隐宫”就是专门用于收容这些被处以极刑,身体残缺的犯人,这里面的人是允许结合生子的,他们生下的孩子会永远成为奴隶,赵高就出生在这里,之后又成为太监入了宫。另一种说法是赵高本是赵国的公子,也有说是私生子,从小天赋秉异,野心勃勃,为了推翻秦朝的统治,居然可以自宫,以此打入敌军内部,但是这种说法更大可能是野史,可是也给后世的编剧们带来许多灵感。可以说赵高的出现,是导致秦朝灭亡脚步加速的根本原因。
图片:赵高剧照赵高是一位非常善于做表面功夫的人,而且野心勃勃,为了自己的计划釜底抽薪,从随身伺候秦始皇开始就处处设下伏笔。历史上真实的赵高是一位书法大家,他的字连秦始皇都要竖起大拇指,因此安排他去教胡亥,也就是秦始皇的小儿子练字,在这个过程中他就已经逐步了解并控制了胡亥。之后在秦始皇外出途中突然身亡这件大事上更是胆大心细,一举拿下李斯,逼死了公子扶苏,假传圣旨立胡亥登基。可以说赵高为了自己能一步步成为秦朝政权的实际控制人,真的是一环接一环,做得天衣无缝。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将那些让他不爽的功臣、忠臣全部杀害,比如蒙恬、蒙毅将军,就是死在赵高的手上,包括曾经的同谋李斯,也是被他害死的。就这样,一批批忠臣死后虽然赵高可以完美控制胡亥,成为真正发号施令的人,但是秦朝已经处于内忧外患,无人能守的状态。特别是在农民起义阶段,想要再有一位将军带兵出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这个时候章邯上位了。
图片:秦朝面临无人能守的局面剧照二、从常胜将军到倒戈将军章邯并不是武将出身,他本身是一位文将,虽然也读兵法,但是实际作战经验几乎为零,可是国难当头,胡亥平常纵情声色不闻朝政,农民起义军已经打到自己眼皮底下,无奈之下朝中的大臣各个束手无策。当时能活着上朝的官员除了是赵高派的,其他基本上都是有口不言才能保命的人,有谁能出征呢?章邯就是在这个时候毛遂自荐的,由于真的是无人能用,即便赵高再心狠手辣的人,也不得不同意让章邯带兵镇压农民起义军。
图片:章邯向秦二世毛遂自荐剧照可是当时的秦朝兵力虽有似无,虽说有那么几个兵,平常都组成了护卫队专门保护皇帝,到了战场上作战的能力却没有多少。但是陈胜的农民起义军已经席卷全国,人数众多,如果用这几千人去迎战,那章邯肯定是不战而败的,怎么办呢?章邯想到了用农民工。胡亥和他的父亲一样都喜欢给自己建陵墓,刚登基就在骊山大修大建,强制要求大批农民工到骊山服劳役,据不完全统计,在这里约有70万左右的农民工。章邯一点都不嫌弃农民工没上过战场,立刻将这70万人马整装旗鼓,蓄势待发。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章邯就带领这支临时编制的队伍开始南征北战的历程。没想到的是,章邯的这支军队还真的是无往不胜,攻克了陈胜之后,还乱了楚军的阵脚,杀了项羽的叔父,解决了秦朝当时的最大威胁,让秦朝又苟延残喘了好一段时日,可是最后章邯却倒戈了,这是为何呢?
图片:战场上章邯组建的军队剧照1、军队的特殊性虽然秦朝到了秦二世气数已尽,只剩下秦始皇打江山时留下的那点基业在硬撑着,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普通老百姓眼里,朝廷还是很有钱的。收编的这支军队虽然也是一些服役的农民工、受到刑罚的监狱囚犯、之前的俘虏后代,在他们的心里,秦朝的统治虽然残暴,却让他们衣食无忧,可是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突然有了领固定工资的机会,自然会加倍珍惜。所以在这一点小诱惑下,这些可怜的人就组成了所向披靡的骁勇军队。
图片:章邯收编服役的人们剧照2、巨鹿兵败打仗的胜败乃兵家常事,可是到了庸帝胡亥这里就不一样了,章邯之前打胜仗一切还好说,可是一旦失败,胡亥就不耐烦了。项羽在夺得楚国上将军的地位之后,就发动了一系列猛攻猛打,让章邯招架不住,原本章邯带兵打仗的经验就不多,也没有那么多的兵法支撑,在项羽面前太小儿科了,交手几次都以失败告终。这边章邯正在焦头烂额,那边胡亥又步步紧逼,再加上当时赵高谋害了李斯,自己当宰相,在朝廷里向和自己对立的官员频频下黑手,这样的消息传来之后,章邯更是觉得后方不稳。司马欣回朝请示的时候又差点让赵高灭了,这个消息更是压垮章邯最后一根稻草,章邯知道自己不管打还是不打,最终都会死在自己的猪队友手上,于是章邯投降了,降的正是楚霸王项羽。
图片:章邯投降项羽剧照3、二十万将士被剿灭投降了项羽之后,虽然章邯被封王,但是他从秦国带来的二十万军队却全部被项羽斩杀,项羽直接断了章邯的后路。这样的神操作,让章邯的名声一下子全毁了。后来项羽让章邯去对付刘邦,这个时候章邯的劣势出现了。没有自己的亲信部队,没有声望,没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对付刘邦,最后章邯在节节败退,重重围困中自尽而亡。
图片:章邯迎战刘邦剧照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章邯不可能从根本解除掉秦朝的危机,一个朝代的灭亡还是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的,只能说章邯在当时无论做出哪一种选择,对他而言都不是最好的,可是他如果继续回到大秦,虽然最后也会被赵高害死,但是总比背负千年骂名要强吧。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战国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