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官府苛捐杂税多、百姓负担沉重;法律严苛,六国百姓适应不了。倘若这个时候秦朝统治者能够采用道家治国理念,休养生息,社会矛盾就会大大缓解,百姓就不会起义,以大秦军队的战斗力,灭亡是不可能的事。
01:秦朝末年面临的主要问题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好大喜功、急于求成,将秦国成熟的法律体系在原六国土地上推进施行,由余各地具体情况不同,不具有快速推行的条件,再加上秦国法律实施严苛(秦国法律采取的是“轻罪重罚”策略),导致各地百姓怨声载道,一触即发。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一方面在北方修筑庞大的工程——万里长城(主要是把原来的各国长城连接起来,工程量也非常大),另一方面大修宫殿——阿房宫、秦皇陵。工程规模巨大,需要征发大量的百姓,通常都是几十万、上百万,这与百姓的想法背道而驰——经过几百年的连番战乱,百姓极其盼望过上安稳的日子。
工程量大,不仅征发的百姓多,平均加在百姓身上的苛捐杂税也非常多。事实上,秦国的统治者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秦二世刚刚上位,就发布了一道与民生息的政策,决定以后不再增加百姓负担,以前交过的税赋还要退还给百姓一部分。
说着容易做着难,很快秦二世就忘了曾经说过的话,进一步变本加厉的苛责天下,百姓忍无可忍,在陈胜吴广精神的鼓动下,纷纷起义。
02:道家治国理念能够解决问题吗?
道家治国理念讲究的是休养生息、清静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一策略与秦国的严酷刑罚刚好相反,倘若秦始皇或秦二世选择了这一策略,统一天下后,停止或者延缓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秦法缓缓推进,百姓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各地就不会纷纷起义,秦朝也就不会覆灭了。
事实上,刘邦统一天下后,基本上延续了秦朝的统治体系,百姓并没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反而还很拥护,说到底,大汉的统治者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的就是道家的黄老之学。尤其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国家基本上没有大的战事、大的工程,百姓平安生活、逐步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给汉武帝刘彻北伐匈奴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虽说花费惊人,但百姓还能够承担。
综上所述,倘若秦始皇、秦二世能够采用休养生息的治国策略,秦朝就不会匆匆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