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作为导致秦国衰亡的罪人,赵高到底凭什么获宠于秦始皇和秦二世

作为导致秦国衰亡的罪人,赵高到底凭什么获宠于秦始皇和秦二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最爱故事 访问量:2257 更新时间:2024/6/15 10:13:31

说到秦朝灭亡,赵高可以说是个难以绕过之人,正是他在秦始皇驾崩后扶立胡亥即位,正是他凭借秦二世胡亥宠信扰乱朝堂,正是他指鹿为马诛除李斯一手将秦朝推向了深渊,正是他在天下大乱之际谋刺了二世胡亥……那么,赵高深得秦始皇和秦二世两代帝王宠信,到底凭借的是什么?

出身不高但颇有才能,善于逢迎且聪明伶俐关于赵高的出身,《史记》明确记载“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虽然目前有说法认为,赵高是赵国宗室远亲或秦国宗室远亲,然而且不论这两种说法是否为真,至少到赵高出生时,他的家族已经衰微,母亲受刑、出身隐宫的身世可谓极度卑微。

可以说,赵高毫无身世背景可以凭借,其之所以受到秦始皇重用,得以入宫为官,所依靠的完全是自己的才能,而从目前的史料记载来看,他的才能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精通律法。《史记·蒙恬列传》有载,“秦王闻(赵)高彊力,通於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赵高虽然出身低微,但却并未就此妄自菲薄、怨天尤人,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极为精通律法知识,甚至传到了秦始皇的耳中,得以被提拔为中车府令。众所周知,秦国崛起源于“商鞅变法”,变法后的秦国沿用法家治国理念,经过数代秦君的治理,律法已经深入秦国的方方面面,因而在秦国为官,是否精通律法乃是极为重要的衡量标准,李斯提出的“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更是成为了秦朝国策,将法家治国理念推向了全国。正因采用法家治国理念,在官员选拔机制尚未成熟的秦朝,精通律法的赵高便已经具备了为官的基本条件,甚至因此得到了秦始皇的直接提拔。

2、书法出众。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鉴于列国文字各不相同,遂以秦国小篆为标准字体推行全国,这便是统一文字了。根据《汉书·艺文志》等史料记载,当时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三书共计三千一百字,作为识字蒙读物颁行天下。虽然秦朝时期的官僚体系远没有后世那般庞杂,但朝中官员却也并不算少,赵高的字体能够从这么多朝臣中杀出重围,作为标准字体颁行天下,可见赵高的书法应该是极为出众的。

3、聪明伶俐、善于逢迎。赵高自幼在隐宫中长大,出身卑贱的他恐怕没少受人欺负,或许也正因如此,使得赵高自幼便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以及善于逢迎的生存手段。赵高固然凭借才能得到了秦始皇的重视和提拔,但正是由于其谨小慎微的性格和善于逢迎的手段,才使其成功在官场上生存了下来,就连英明神武的秦始皇也对其信任有加。赵高担任中车府令后,便能够时常陪伴秦始皇左右,虽然人常说“伴君如伴虎”,可如果皇帝对你宠信有加,那么同样拥有不少好处。例如在律法严苛的秦国,赵高曾因犯罪差点被处死,正是凭借秦始皇的宠信,才使得逃过一劫。可以说,秦始皇晚年对于赵高是极为宠信的,除了本职工作之外,甚至还让其负责教导幼子胡亥刑律知识,更是将玉玺交给其保管。

如上,赵高虽然出身不高,但却凭借精通律法而得到秦始皇的提拔,又因写得一手好字而获得重用,更因聪明伶俐且善于逢迎而逐渐取得秦始皇宠信。可以预见,在赵高野心尚未暴露之前,其应当算得上是一位干吏,否则又岂能取信于英明神武的秦始皇。始皇晚年赵高不涉政治,取信胡亥全凭阿谀秦始皇在位期间,赵高虽然深受秦始皇宠信,但其职位却仅仅只是中车府令,从《汉书·百官公卿表》的记载来看,这是一个专门负责管理皇帝车驾的职位,虽然赵高凭借宠信得以掌管玉玺、教导胡亥,但其职位却并不算多么重要,更多只是负责替皇帝跑腿办事,并不涉及朝廷政治。

人的野心,往往是随着地位的变化而一步步滋生的,而在秦始皇时期,赵高的权力地位,决定了他不可能拥有多么大的野心,直到“沙丘政变”的爆发。秦始皇东巡归途病逝,赵高凭借着掌管玉玺,以及与皇子胡亥关系密切的优势,最终联合李斯将胡亥扶上了皇位。赵高与胡亥关系本就比较密切,如今又有了从龙之功,自然很容易便得到了这位新皇帝的宠信,进而被提拔为郎中令,开始进入朝廷决策层。丞相李斯固然有才,同样一定程度拥有从龙之功,但从新帝胡亥的个人情感考虑,相较于李斯这个辅佐秦始皇治理天下的能臣,他自然更愿意宠信自己更为熟悉的赵高。

将胡亥扶上皇位,固然让赵高从皇宫走向了朝堂,但其之所以能够最终权倾朝野,却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主要经过了以下三个步骤。1、首先是固宠。自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统治之后,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自然也就成为了最大的权力源泉,而作为时常陪伴皇帝左右的赵高来说,对这一点的认识自然更加清醒。赵高很清楚,自己的权力就是来源于皇权,因此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获得胡亥的绝对宠信。对于善于逢迎的赵高来说,相较于英明神武的秦始皇,胡亥自然更容易对付。胡亥醉心于游玩享乐,赵高便陪着他尽情玩乐;胡亥听说大臣非议自己得位不正,赵高便大肆屠杀蒙恬、蒙毅等朝中重臣;胡亥担心宗室子弟威胁皇位,赵高便对秦国宗室大开杀戒……赵高很清楚,哪怕他得罪了全天下所有人,只要皇帝宠信自己,那么自己就仍然能够拥有绝对权力。因此,只要一切顺着皇帝的心意,一切从皇帝的角度考虑问题,那么自然就能获得皇帝的绝对宠信。

2、其次是掌权。凭借着屠戮重臣和宗室,以及想方设法的供皇帝玩乐,赵高迅速取得了胡亥的绝对信任。在消除了外部威胁之后,胡亥干脆将朝野大事全部交给了赵高,自己则一味寻欢作乐,甚至不再上朝,也不再接见朝中大臣。如此一来,皇帝与朝中大臣的联系几乎彻底中断,赵高则俨然成为了皇权的唯一代言人,这使他在朝政决策中获得了高度话语权。也正是在此期间,赵高开始大肆打击异己、培植势力,同时也开始搅乱朝政,秦国的统治开始走向崩溃。

3、最后是夺权。在掌握了决策权后,赵高在朝堂上的对手其实只剩下了一个人,那就是丞相李斯,作为秦朝丞相,李斯在朝中的影响力仍然极大。而作为秦始皇的左膀右臂,李斯显然也不愿意看到自己和秦始皇的努力就此毁于一旦,因此仍然时常跑去劝谏胡亥,意图让秦朝的统治重回正轨。正所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对于沉迷玩乐的胡亥来说,李斯这些进谏非但无法劝其回头,反而使得两人的关系逐渐疏远,而这则给了赵高挑拨离间的机会。于是,赵高便专挑胡亥玩乐的关键时刻将李斯引入宫中,结果导致李斯数次触怒皇帝,使得君臣关系急速恶化。之后,赵高又以李斯之子平叛不力,诬告李斯与叛军暗通款曲,最终导致李斯被杀。击败李斯之后,赵高就此权倾朝野,并最终通过“指鹿为马”确立了绝对权威。

综上,赵高虽然崛起于秦始皇统治末期,但其初入朝堂更多凭借的是自己的才能和为人处世,直到将胡亥扶上皇位之后,随着地位的提高和权力的增大,这才一步步滋生了野心,但由于其善于逢迎,最终得以权倾朝野,并几乎一手导致了秦朝的覆亡。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标签: 赵高嬴政秦二世秦国

更多文章

  • 《史记·秦始皇本纪》精讲细读(17):秦二世巡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天工开语标签:秦二世,史记·秦始皇本纪,嬴政,赵高

    前言:在秦二世主政的第一年,主要事件就是巡视天下,以免被天下人认为他很软弱,在巡视天下的过程中,他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一份诏书刻写在了之前秦始皇所刻字的每一刻碑石上,因为秦始皇刻字的时候,没想到自己会有死去的那一天,所以,并没有考虑身后事,所刻写的颂文都是“皇帝如何如何”,秦二世认为,这

  • 秦二世几乎将亲人屠光,为何子婴能逃过一劫?并非因他比较幸运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子婴,赵高,周朝,先秦,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历史上存在很多谜团,因为史书和野史等寥寥几笔记载,便让后人不断猜测和研究,即使这样,也依旧不知道谜团的真实答案。秦朝时期,嬴政的身份就是一个很多的谜,很多人猜测他是异人的儿子,也有人说是吕不韦的儿子,这所以有这些猜测,全是根据古书的记载。因为记载的不是很详细,也有不同,所以才引起人们这么大的好奇心,

  • 秦二世到底有没有篡位?赵正书和史记看法不一,北大教授独辟蹊径

    历史解密编辑:彩虹里的牛奶标签:秦二世,赵正书,嬴政,李斯,司马迁,史记,周朝,先秦

    大秦帝国的覆灭和骤然灭亡的原因从汉朝初年以来就是一个让无数人为之关注的政治历史话题,据当年的历史记载秦始皇是在东巡的过程之中死在了一个叫做沙丘的地方,随后就是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在宦官赵高的主导之下与李斯合谋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内容,然后顺利的登基成为了秦朝的二世皇帝,由此推断的话,很多人认为秦朝在第二

  • 十二位公子被腰斩,十位公主被五马分尸,看秦二世如何自掘坟墓

    历史解密编辑:小乐丫呀标签:秦二世,嬴政,赵高,扶苏,李斯,蒙恬,周朝,先秦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十月,秦始皇第五次巡游。秦始皇身边最亲近的几个人同在巡游队伍之中:左丞相李斯、中东府令赵高、幼子嬴胡亥。任谁也没想到的是,这次巡游竟然成了秦始皇的死亡之旅。巡游队伍到达平原津(古黄河渡口,今山东德州平原县)时,秦始皇病倒了。这个十三岁立为秦王、三十九岁统一六国、现今五十岁的

  • 秦朝名将章邯,是如何让秦二世看到希望后又葬送大秦翻身筹码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章邯,秦军,项梁,秦朝,大军,陈胜,周朝,先秦,秦二世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之后,天下英雄豪杰,群起响应。声势之浩大曾令大秦统治处于风雨飘摇。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困兽犹斗的秦朝也并非不堪一击,是有机会和能力扳回局面的,因为大秦出了一位军事才能显著的将领:章邯。作为齐名白起的秦朝最后一员大将,扮演过救世主的章邯,他是如何让秦二世于渺茫之中看到

  • 为什么说秦二世而亡呢?不是还有子婴做了46天秦王吗?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秦二世,子婴,秦国,秦王,嬴政,赵高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大业,遂登基称帝,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但秦朝又是一个短命王朝,二世而亡,公元前207年就灭亡了,前后不过存在了十四年,可谓是昙花一现了,但这昙花一现却在历史上是最为特殊的存在。不过这里可能就有人要问了,秦朝历史上明明有秦始皇、胡亥和子婴三位君王,

  • 关于秦二世之死,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两个版本,到底想表达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秦二世,司马迁,赵高,史记,项羽

    历史是强者书写的?那后人看到的,还会是真相吗?关于这一点,大家不要着急,历史的确是强者书写的,但是后人能看到的,大多都是真相。并不矛盾,在历史上,可以左右历史记载的强者,非常少。很多人都是准强者,不够强!独家:陕西韩城:史圣司马迁祠 依据山岭 高峻挺拔 气势雄伟写历史,最牛的一个人,一定是司马迁!被

  • 秦二世:一个在自我世界里游荡的皇帝(一)

    历史解密编辑:小爱历史说说标签:秦二世,皇帝,赵高,嬴政,皇位

    《大秦帝国》里对王有很深刻的解释:“王,三横为天地人,一竖为参通天地人。”秦始皇弃王而称皇帝,本质上没有太大改变,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号罢了。秦朝的皇帝与之前的王在性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孤一人”,都是天下唯一的统治者。在家天下里,一个合格的统治者最该做的便是维护王朝的统治,使王朝千秋万代。这个过程,便

  • 秦始皇一死,蒙氏就被秦二世诛杀殆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嬴政,秦二世,蒙氏,蒙恬,赵高

    建议使用APP语音播报功能,随时随地收听历史故事预计阅读本文需要5分钟秦始皇攻灭六国,统一天下,以王氏和蒙氏家族出力为最多,得到的信任也最多。然秦始皇一死,蒙氏就被秦二世诛杀殆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赵高的挑拨和诬陷。赵高,嬴姓,赵氏。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蒙氏最为有名的,要

  • 前208年李斯上书保命,秦二世转怒为喜,看过文章秦国灭亡不怨谁

    历史解密编辑:阿森侃文标签:李斯,秦二世,秦国,嬴政,赵高

    前208年,一个被折磨得如同死狗一般的老人,走上了刑场。这老人有多惨,答案是已然面目全非,只等最后腰斩。人生最后时刻,悲戚的老者,看着自己的儿子,哀伤地说出了遗言:吾欲与汝,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在岂可得乎的念想之后,这个老人遭遇了腰斩之痛!这个人就是曾经的大秦宰相,秦始皇心腹,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