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将蒙恬之死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赵高还是秦始皇?

大将蒙恬之死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赵高还是秦始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3534 更新时间:2024/2/12 17:19:25

在上篇《复仇者赵高》中,我们讲到秦始皇嬴政任命的中车府令赵高其人,原来也算得上是赵国的宗亲公子(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其母卑贱被刑僇,生高于隐宫)只不过他母亲怀有身孕之时,已被掳进了秦国隐宫为奴,他从小也受到了残忍的阉割,自幼便在秦宫为奴为婢,做牛做马。很难讲这赵高在成年之后,熟知六国之史及其身世,不对秦国产生深仇大恨,因此而为亡秦埋下了可怕的种子。

而秦朝开国大将蒙恬,是为中国古人免去操刀刻简之苦,最早毛笔(蒙笔)的创始人,其祖先出自后羿一族(山东蒙山,古有穷国),善射尚武,后来蒙恬祖父蒙骜从齐国迁居至秦国,入伍参军因战功成为秦国大将,位列上卿之位,深得历代秦王倚重,六国诸侯也对蒙氏的军事指挥能力和前方实战水平十分敬畏,七国之间甚至流传过这么一句话“能除蒙骜者,得入咸阳称王”,也就是说只要蒙家军东出函谷关,六国的君王们就要为自己屁股底下的宝座而感到担忧。

这蒙骜之子蒙武,蒙骜之孙蒙恬、蒙毅,祖孙三代都是秦国的功臣宿将,蒙骜曾经为秦伐韩、伐赵、伐魏,每一战下来都是取城池不下二十余座,只要他一踏足敌国境内,对方的国土至少要减去四分之一估计还不止,可见其军威之可怕。

而蒙恬老爸蒙武,曾参与灭楚之战,一战下来就杀死了后来威震天下的西楚霸王之父项燕,项燕可算得上是当时楚国的擎天一柱,不世之名将。

后来蒙武又挑着项燕的人头一路追杀楚王芈负刍,在寿春生擒了负刍,不想负刍的哥哥昌平君又在淮南称王抗秦,蒙武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一鼓作气领兵直入淮南,又将昌平君剿灭,楚国彻底灭亡,被设为了秦国治下的长沙郡。

蒙武之子蒙恬,则作为秦国灭六国的终结者,直接指挥了灭齐之战,将齐王田建捉住之后,丢到了方圆不足十里的共地,在无尽的羞辱之中啃食着松枝柏叶,了此残生。

蒙恬就这样脚踏着六国诸侯王们那曾经高贵的头颅,登上了千古名将之列,而后又被秦始皇任命为征北讨虏大将军,领精兵三十万北伐匈奴,使得强悍的匈奴不得不放弃黄河以南肥美的草原,仓皇逃窜到塞外无尽荒凉的沙漠中去,以躲避蒙恬锐不可当的威武大军。

蒙恬为秦始皇安内攘外都立下了赫赫战功,蒙大将军的英名可称得上是威震华夏,蒙家军更成为了大秦帝国一面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旗帜,蒙恬本人也成为了大秦江山固若金汤的守护神。

于是秦始皇出于战略考虑,再一次任命蒙恬为长城监造使,意在将秦、魏、燕、赵四国北面的长城加固修缮,并连成一片,使从大西北甘肃到渤海辽东的万里之地竖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宏伟屏障,以阻挡北面匈奴那来无影去无踪的游牧式侵扰。

为了让蒙恬在苦寒之地,安心带兵筑城,秦始皇将三十万精兵依旧交给蒙恬指挥,并把秦国北方最重要的要塞上郡作为蒙恬的府邸居住,所谓秦“上郡”和辽、金、元时的上京、上都何其相似,都是作为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而被当成了帝王陪都行宫,除了巡幸时居住,一般只会派极为信任又有能力的宗亲大臣镇守,蒙恬的地位可以说是相当崇高的,史记有载“恬任外事而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就算丞相李斯贵为百官之首,对蒙恬也是敬畏三分。

这还不止,秦始皇对蒙恬的信赖和倚重可谓达到了极致,统领重兵,身居离宫,功高天下,倍受恩宠,还不受猜忌,到后来为了历练和培养储君,秦始皇更是将他最怀期望的长子扶苏送到上郡,作为蒙家军的监军跟着蒙恬学习排兵布阵,攻防杀伐,以作帝国合格接班人的准备,直到这一刻,真的可以说蒙恬的命实在是太好了!

就这样在政治功名之上近乎完美的蒙大将军,历史结局又如何呢?话要说回到那个身上流着赵王血脉的赵高来,赵高在秦宫做了阉奴,但有一点他是出生在秦国的赵人,也就相当于现在的美裔华人,他的遗传基因是赵式的,但他的思维方式却始终是秦式的。

赵高凭借着自己的吃苦耐劳,一步一步爬上了秦宫宦官高位,居然被任命为中车府令,负责秦始皇的日常生活琐事,是嬴政独一无二最为顺心的贴身近侍,与康熙身边的桂公公也相差无几,自然也就成了大臣王公们竞相攀附的御前红人。

凡看过一两部宫斗剧的看官们,应该都能了解,古时宫中的太监是最会生嫉怀恨嚼舌根的怪物,赵高也免不了被其他太监所忌恨,于是就有人将他收受外臣贿赂的事传到了秦始皇的耳中,自古内官与外臣交结都是犯了封建帝王大忌的,秦始皇一怒之下就将赵高交由掌管法令的内史蒙毅论处。

这个蒙毅就是大将军蒙恬的弟弟,在朝中也是位高权重,不可一世,他哪里会把一个中车府令放在眼里,别说是按大秦严苛的律法,就是放在唐宋这样开明的朝代,“宦官干政”也是死罪一条,不过唐宋明清也是借鉴了“赵高事件”这具典型的反面教材之后,才把“宦官干政”必杀无赦刻成了千古不变的铁律。

于是乎,蒙毅大法官就判了赵高死罪,在以法治国的大秦,按理来讲,这已经是无情铁案,赵高放在哪都是必死无疑的,可不知是命运在冥冥之中的捉弄,还是最高领导(嬴政)和大法官(蒙毅)毕竟“那一时的大意”,嬴政怜其“敦于事”(也就是做事认真做人老实),而蒙毅也没有坚持法治原则,赵高被“赦之,复其官爵。”

这时候的赵高已经成了一条半苏醒的毒蛇,就等着“农夫”嬴政死去,好让他彻底醒来,往农夫的儿子们,农夫的伙计们(蒙恬、李斯)身上好好咬上一口,并注入那致命的毒液。

最终命运的摆弄,使赵高得偿夙愿,将整个大秦帝国都推向了毁灭的深渊,蒙恬蒙毅兄弟也被无情地斩杀在无罪冤案之中。但我们试看蒙恬一生的历程,不难发现他的结局还得应验了一句老话,功高震主者不得其死也!

可大家也许会疑惑,秦始皇并未因其功高而生忌,哪来震主之由?他所震之主,并非始皇帝嬴政,而是二世皇帝胡亥背后的赵高和李斯啊!所以说,蒙恬之死,罪在秦始皇对他的无上恩宠,罪在他平日里对李斯、赵高之辈的不屑与蔑视,罪在好友扶苏一句“父赐子死,尚安复请”而他却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即便在他将死之时,篡位者胡亥还曾萌生“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之心,然而恨意难平的赵高非致其于死地不可,最终千古名将蒙恬忠而受诛,只引来后人无数叹息。

但在悠悠中华的历史长河之中,蒙大将军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这声声叹息,还有他费尽辛劳、堑山填谷修筑而成的万里长城,和那使中华文化挥毫于丹青翰墨之间,传承于千古的毫锥风雅(毛笔)。

毒蛇复仇者赵高为何要害死毛笔创造者

标签: 蒙恬赵高嬴政蒙毅

更多文章

  • 长城对于秦朝至关重要,秦始皇为何放心把修筑长城交给蒙恬?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嬴政,蒙恬,秦国,秦朝,蒙毅,匈奴

    早在战国时期,北方以游牧为生的少数民族就已较为强大。赵武灵王采用“胡服骑射”的方式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足可说明这一点。他们经常骚扰中原各国,扩充地盘。为了抵御北方的少数民族的侵入,与之接壤的秦、赵、燕等国纷纷在国界上修起坚固的防御建筑——长城。秦统一六国以后,又大兴土木,把原来各国所修的连成一片,筑

  • 甲骨文显示:秦始皇与蒙恬的祖上,或曾一起“反周复商”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嬴政,蒙恬,周复商,商朝,甲骨文,秦国

    战国中晚期,齐人蒙骜西投秦国,数次率军出征,帮助秦国夺取韩赵魏90余座城池,历经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蒙骜之子蒙武,孙子蒙恬、蒙毅,都是震古烁今的名将,深得秦始皇的信任。其中,蒙恬得授三十万兵马镇守北疆,蒙毅经常与秦始皇出入同车。可以说,蒙氏一门三代皆名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

  • 蒙恬之祸,到底什么原因造成的,他自己认为是修长城挖断了地脉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蒙恬,蒙毅,赵高,嬴政,秦国,秦二世

    你说你惹了不该惹的人,让他满是伤痕。你说你犯了不该犯的错,让他祸及子孙。蒙恬之祸就是老爹惹着了贼子赵高。后来被赵高陷害,秦二世假传圣旨,让其自尽从而使秦朝自毁长城。蒙恬,他的祖上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得到了秦昭王的赏识,官做到了上卿。树挪死,人挪活。在家乡遇到困境的时候就应该出去闯

  • 秦朝大将蒙恬临死前留下两句话,为什么曹操读一次就哭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蒙恬,曹操,嬴政,赵高,秦二世,秦国

    在秦朝的时候,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将军叫蒙恬,被誉为中华的第一勇士。这个人就是我们课文中贾谊笔下率领十万大军的常胜将军,《过秦论》中描述到:“秦始皇派蒙恬去北方的边界修筑长城,把匈奴吓退了足足有七百公里。蒙恬从小就生活在将相之家,自然而然地就对兵器武功耳濡目染,所以他从小就下定决心立志报国。可是到了后来

  • 蒙恬与韩信,哪一个死的更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蒙恬,韩信,嬴政,项羽,赵高,汉朝,秦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24个字,几乎写尽了上下五千年诸多能臣名将的结局,鲜有善终。(一)蒙恬:守着忠勇恩义,直到身死,从未叛国蒙恬,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是秦朝时期秦始皇身边有名的将军。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被秦始皇委以重任,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是中国西北最早的

  • 历史上,真实的蒙恬到底是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蒙恬,嬴政,秦国,始皇,秦人,秦朝,匈奴人,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在汉人对秦政诸多指摘中,秦始皇修筑长城与攻逐匈奴,无疑是秦诸多暴政中最为浓烈的一笔。值得注意的,秦廷这两项失政,均与秦之名将蒙恬有着直接关系,更是评价蒙恬是非功过的关键所在。蒙恬,先世战国齐人,祖父蒙骜自秦昭王时由齐至秦,后代世为秦将。祖父蒙骜、父亲蒙武皆为秦国的重要将领,曾攻略韩、赵、魏、楚诸国,

  • 蒙恬被赐死前说了两句话, 曹操每次读了都会哭, 或许我们错怪他了

    历史解密编辑:小莉的快乐生活标签:蒙恬,曹操,嬴政,赵高,李斯,蒙毅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患病,到沙丘已身体不支,最终死在行宫。在临终前,秦始皇遗诏,让公子扶苏从北方边境回咸阳主持葬礼,而这封遗诏被解读为立扶苏为新君。此时,跟随车队的李斯、赵高心生恐惧,对死对头蒙恬蒙毅十分不甘,密谋重新写出诏书,让幼子胡亥继位,并发假诏书赐死扶苏和蒙恬。秦国一统六国后,蒙恬

  • 秦国名将世家蒙家,出了蒙骜、蒙恬、蒙毅等名将,却因一人而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蒙恬,蒙毅,蒙骜,秦国,魏国,王翦,蒙家,秦朝,春秋战国

    战国时期的秦国可谓是名将辈出,既有号称战国四大名将的杀神白起,又有王翦王贲父子双名将。当然最为有名的还是蒙氏家族,三代出了三名大将,一名文臣,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负责修建长城,北拒匈奴的名将蒙恬。那么名将辈出的蒙家到底是什么来头?蒙家作为秦国有名的名将世家,竟不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秦国最

  • 蒙恬自杀前说了2句名言,曹操心情不好时就读它,每次都悲痛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上的邮递员标签:蒙恬,曹操,蒙毅,嬴政,赵高,刘协

    蒙恬自杀前说了2句名言,曹操心情不好时就读它,每次都悲痛不已蒙恬虽然没有被列入“战国四大名将”,但是名气丝毫不比他们小。蒙恬出生于武将世家,与蒙毅兄弟两个被世人称赞为“忠信”,最得秦始皇的的信任。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蒙恬更是北击匈奴,促进了北方的和平。蒙恬与蒙毅虽然受秦始皇宠信,但是并不恃宠而骄,贪

  • 秦国大将军“蒙恬和蒙毅”能斩敌首于万千之中,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蒙恬,蒙毅,赵高,秦国,嬴政,扶苏

    蒙恬是秦国的将领,齐国在他手中灭亡。后来,秦始皇命他率军防御匈奴等少数民族。在他的主持下,长城建成了。秦始皇对此很满意,经常在众多大臣面前夸赞蒙恬的才华。蒙恬还有一个弟弟,蒙义,也是大官。始皇出门总是带着他,让他坐车;待在宫中,他总是让孟毅在身边侍奉。此时的孟天和孟毅在秦国的地位无人能及。此外,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