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英布,楚汉战争中一个有趣的奇人

英布,楚汉战争中一个有趣的奇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4824 更新时间:2024/1/8 11:29:39

项羽是一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帅才,而他的手中也聚集了不少英勇的将领,不但有项氏族人,比如项它、项庄、项声等,也有从各方汇聚而来的起义队伍的大将,比如英布、蒲将军、龙且桓楚等。这些人都是项羽的心腹,都是项羽最信任的人。其中,名声最响亮的应该就是英布了。

英布不但是个名声响亮的人,他还是个很有趣的人,他的想法总是与别人不同,他做的事情也往往超出常人的预料。汤谐评论司马迁的《黥布列传》说:“此文自始至终,一片奇气。”文有奇气,是因为文中的人本身就是个奇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原本只是个平民百姓,年轻的时候因为闯祸犯法,脸上被黥了字。黥刑是肉刑的一种,一般情况下只有犯的罪比较严重之时才会被施以黥刑,不过在秦始皇时代那就不一定了。脸上被黥了字,那就是破相了,在乎颜值的人肯定会郁郁寡欢。即便不在乎颜值,那也是在时时刻刻告诉别人,我犯过法、受过刑。这是一件很伤自尊的事情。

只是黥布受刑之后,脸上却完全没有半点阴霾,反而天天乐呵呵的。他说:“我小的时候,有人给我看相,说我受刑之后可以称王。现在我真的受刑了,那看来我以后肯定是要称王的了。”这样的好心态真的是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的。

定罪后,英布被送到了骊山修秦始皇的陵墓。只是,他是个不安分的人。修陵墓的时候天天跟一些江湖豪杰或者犯罪头目来往。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带着这一大帮子人逃出了骊山。又冲破了秦朝军队的封锁线,从咸阳一路往东南直走,来到长江边上,当起了流寇。

他在骊山的时候,骊山的监工老大就是少府章邯,他能够躲过章邯布置下的耳目逃出骊山也是了不得的事,又冲破重重封锁线,堪称敌后作战的典范了。如果当初他没有逃离骊山,也许后来在战场上,他就不是章邯的对手,而是下属了。毕竟,章邯的二十万骊山军团就是骊山修墓的劳改犯摇身一变而成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胜起义后,英布便想带着他的流寇跟着起义,但是他知道凭借着自己手中的这么一点人是不够的。于是,他心一横,来到了番县的县令府。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说服番县县令造反。番县县令是秦朝的官员,英布不但是个流寇,还是个逃犯,冒着被捕的危险跑到县令府,如果说服成功,那也就罢了;如果失败,那就是自投罗网。这种决定不是一般人做得出来的。

英布与番君吴芮说了什么,我们不是很清楚,但是,英布成功了。吴芮最终同意跟他一起起义,不仅如此,吴芮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英布。也许,吴芮赏识的是英布的那一份胆识和气魄吧!英布不但有了起义的根据地,还抱得美人归,这也算是意外中的惊喜。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往往也会有很多意外或惊喜在等着他。

(图片来源于网络)

项梁起义后,英布便带着他的部队归顺了项梁,跟他一起的还有蒲将军。两人配合默契、作战勇猛,很快在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很得项梁的赏识。项梁迎立芈心为楚怀王,自封武信君,封英布为当阳君。这是一种荣誉称号,要知道,整个楚国被封君的也没几个,就连项羽都没资格。

后来项梁战死,英布便跟了项羽。巨鹿之战之中,英布和蒲将军作为楚军的先锋,率先渡过漳河驰援巨鹿,英布带领的楚军勇猛异常,与秦军大战,不但没落下风,还有隐隐有战胜秦军的可能,只是他们只有两万人马,是无法与秦军正面对抗的。不过,却极大地鼓舞了楚军的士气,让原本士气有些低糜的楚军士气大振。再经过项羽破釜沉舟的壮举,楚军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秦军,解了巨鹿之危。

章邯投降后,由于六国士兵对秦国降兵多有虐待,秦国降兵心有怨言。项羽为杜绝后患,与英布和蒲将军秘密商议,将二十万秦军坑杀于新安城南。对项羽来说,英布的功劳是最大的,英布也是他最信得过的将军,其次便应该是蒲将军了。否则,他不会和这两个人密谋这么大的事情。此事一旦败露,就会引起二十万秦军的哗变,其结果将是两败俱伤。

等项羽到了函谷关,发现刘邦据守函谷后,他又是派英布带兵攻入关中。

标签: 英布项羽章邯秦军秦国嬴政

更多文章

  • 英布起兵反刘邦时,有上中下三策可选,为何英布选择下策?

    历史解密编辑:一国之君历史标签:英布,项羽,吴国,秦军,汉朝,汉高祖刘邦

    英布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是秦末唯一一个以囚徒身份成为诸侯王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受过黥刑(在脸上刻字)的诸侯王,所以他也被叫作黥布。他是项羽手下唯一因为战功卓著被封王的人,是项羽手下的头号悍将,他还是衡山王(汉初的长沙王)吴芮的女婿。英布的特点是骁勇善战、勇冠全军,他是项羽手下的头号先锋,参与了项羽在反

  • 《楚汉之争》之胡亥发怒

    历史解密编辑:著字以育人标签:秦二世,赵高,楚汉之争,皇帝,秦朝

    陈胜吴广的起义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各地民众由于对秦朝严苛法令的不闹纷纷起兵响应一时间天下烽烟四起,郭通在接到奏报后急忙召集众人商议对策,叔孙通说为今之计咱们只有闯宫面见陛下了,郭通说如此就按你说的办,胡亥正在宫中饮酒忽然看到一大批官员闯进殿来他愣了一下问道你们来此有什么事情吗。郭通说陛下自从陈胜吴广

  • 胡亥的一个行为注定秦朝无可挽救,性质比放权给赵高还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蔚蓝史族标签:赵高,秦朝,嬴政,魏国,胡亥,先秦,周朝,秦二世,魏无忌,书法家,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巡视途中后,他最小的儿子胡亥在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的谋划下登基,成为秦二世,而秦朝也亡于胡亥这个二世。对于秦朝的灭亡来说,原因有很多,胡亥的责任还是很大的,他首先是把皇帝这个职业当成了享受的台阶,当皇帝仅仅是为了集中全国资源让自己毫无顾忌地享受锦衣玉食、歌舞美女,是为了

  • 3年败光秦国560年基业,因为胡亥做错了这4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山农小林标签:秦国,赵高,分封,李斯,章邯,基业,胡亥,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前文我们讲到胡亥继位后,也曾经尝试过有所作为,甚至效仿秦始皇采取了一些措施,可惜邯郸学步、得其形不得其神,最后反而弄巧成拙。从秦襄公立国(前770年),到秦始皇去世(前210年),秦国奋斗长达560年所打下的雄伟江山,到胡亥手中,3年就挥霍一空。那么,胡亥到底做错了什么,导致秦朝二世而亡呢?今天我们

  • 胡亥死后,子婴继位,为何却说秦朝是二世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伯爵灬焦点标签:子婴,赵高,秦朝,蒙恬,秦王,胡亥,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谈及秦朝,让人感慨惋惜之余,却不免有一个小疑惑:胡亥死后,还有子婴继位,为何史书却说秦朝是二世而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称帝,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之后胡亥继位,称为秦二世。公元前207年,赵高指使心腹阎乐逼迫胡亥自杀于望夷宫,随后子婴继位。因此,按理说子婴应该是“秦三世”才对,但

  • 李斯是扶苏的岳父,为何他反而拥立胡亥登上帝位?赵高:因为私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李斯,秦二世,赵高,扶苏,嬴政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公元前210年,49岁的秦始皇驾乘銮驾巡视天下,当秦始皇的銮驾到达沙丘之地时,秦始皇却突发疾病病倒了,秦始皇大感自己时日无多,便将近侍宦官赵高唤道病榻前,让

  • 司马迁撒了谎,最新文献证明当年秦始皇传位的确是胡亥,不是扶苏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司马迁,嬴政,秦二世,扶苏,赵高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人。虽然他已经去世两千多年了,但是关于他的故事,至今争论不休。古往今来,无数人对他进行各种解析,这个一生都是谜一样的男人就连他的死亡和传位都成谜,至今无定论。对于秦始皇的去世和传位,我们的印象大多源自于司马迁《史记》给我们的范本。《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详细记载了秦始皇

  • 如果真的有穿越,你会愿意做胡亥汉献帝宋钦宗崇祯光绪中的谁?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大伽秀标签:崇祯,明朝,光绪,宋钦宗,秦二世,胡亥汉献帝

    首先当然是宋钦宗。北宋末年,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平均水平是比较高的。《水浒传》里没有写到一个饥寒交迫的事例。不信你想想,一百零八位好汉谁是穷得活不下去了才造反的?北宋的问题在于外敌。站在上帝视角,只要重用李纲、种师中,大力提拔岳飞、韩世忠,不仅不会有靖康之耻,而且很容易弄出个“中兴”、“盛世”什么的来

  • 秦朝灭亡是胡亥不接地气,不了解民间疾苦,所造成的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秦二世,秦朝,秦国,嬴政,赵佗,焚书坑儒

    这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首先,春秋五霸战国时期七雄相互掣肘了几百年,各国的界线早已深入人心,秦国虽然暂时通过战争达到统一六合,实质是形聚神散,想复国的人多了去了比如后来的项刘,表面风平浪静,实质背后蠢蠢欲动,伺机而动。其次,秦国越来越强最后走向统一得益于商鞅变法,其法家霹雳手段在疆土统一方面确实起到决

  • 如果秦朝的二世皇帝不是胡亥,而是扶苏,秦朝还会迅速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扶苏,秦朝,赵高,胡亥,周朝,先秦,秦二世,二世皇帝,秦始皇嬴政

    如果秦始皇去世后,秦朝的二世皇帝不是胡亥,而是公子扶苏继承了帝位,秦朝是否还会那么快灭亡?几乎可以肯定,如果秦始皇的长子扶苏真的做了秦王朝的二世皇帝,秦朝不会像历史上灭亡的那么迅速,还可能会开创出类似于西汉初期“文景之治”那样的盛世,甚至将秦始皇建立起来的大一统秦王朝再传承数百年也不无可能。虽然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