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一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帅才,而他的手中也聚集了不少英勇的将领,不但有项氏族人,比如项它、项庄、项声等,也有从各方汇聚而来的起义队伍的大将,比如英布、蒲将军、龙且、桓楚等。这些人都是项羽的心腹,都是项羽最信任的人。其中,名声最响亮的应该就是英布了。
英布不但是个名声响亮的人,他还是个很有趣的人,他的想法总是与别人不同,他做的事情也往往超出常人的预料。汤谐评论司马迁的《黥布列传》说:“此文自始至终,一片奇气。”文有奇气,是因为文中的人本身就是个奇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原本只是个平民百姓,年轻的时候因为闯祸犯法,脸上被黥了字。黥刑是肉刑的一种,一般情况下只有犯的罪比较严重之时才会被施以黥刑,不过在秦始皇时代那就不一定了。脸上被黥了字,那就是破相了,在乎颜值的人肯定会郁郁寡欢。即便不在乎颜值,那也是在时时刻刻告诉别人,我犯过法、受过刑。这是一件很伤自尊的事情。
只是黥布受刑之后,脸上却完全没有半点阴霾,反而天天乐呵呵的。他说:“我小的时候,有人给我看相,说我受刑之后可以称王。现在我真的受刑了,那看来我以后肯定是要称王的了。”这样的好心态真的是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的。
定罪后,英布被送到了骊山修秦始皇的陵墓。只是,他是个不安分的人。修陵墓的时候天天跟一些江湖豪杰或者犯罪头目来往。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带着这一大帮子人逃出了骊山。又冲破了秦朝军队的封锁线,从咸阳一路往东南直走,来到长江边上,当起了流寇。
他在骊山的时候,骊山的监工老大就是少府章邯,他能够躲过章邯布置下的耳目逃出骊山也是了不得的事,又冲破重重封锁线,堪称敌后作战的典范了。如果当初他没有逃离骊山,也许后来在战场上,他就不是章邯的对手,而是下属了。毕竟,章邯的二十万骊山军团就是骊山修墓的劳改犯摇身一变而成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胜起义后,英布便想带着他的流寇跟着起义,但是他知道凭借着自己手中的这么一点人是不够的。于是,他心一横,来到了番县的县令府。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说服番县县令造反。番县县令是秦朝的官员,英布不但是个流寇,还是个逃犯,冒着被捕的危险跑到县令府,如果说服成功,那也就罢了;如果失败,那就是自投罗网。这种决定不是一般人做得出来的。
英布与番君吴芮说了什么,我们不是很清楚,但是,英布成功了。吴芮最终同意跟他一起起义,不仅如此,吴芮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英布。也许,吴芮赏识的是英布的那一份胆识和气魄吧!英布不但有了起义的根据地,还抱得美人归,这也算是意外中的惊喜。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往往也会有很多意外或惊喜在等着他。
(图片来源于网络)
项梁起义后,英布便带着他的部队归顺了项梁,跟他一起的还有蒲将军。两人配合默契、作战勇猛,很快在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很得项梁的赏识。项梁迎立芈心为楚怀王,自封武信君,封英布为当阳君。这是一种荣誉称号,要知道,整个楚国被封君的也没几个,就连项羽都没资格。
后来项梁战死,英布便跟了项羽。巨鹿之战之中,英布和蒲将军作为楚军的先锋,率先渡过漳河驰援巨鹿,英布带领的楚军勇猛异常,与秦军大战,不但没落下风,还有隐隐有战胜秦军的可能,只是他们只有两万人马,是无法与秦军正面对抗的。不过,却极大地鼓舞了楚军的士气,让原本士气有些低糜的楚军士气大振。再经过项羽破釜沉舟的壮举,楚军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秦军,解了巨鹿之危。
章邯投降后,由于六国士兵对秦国降兵多有虐待,秦国降兵心有怨言。项羽为杜绝后患,与英布和蒲将军秘密商议,将二十万秦军坑杀于新安城南。对项羽来说,英布的功劳是最大的,英布也是他最信得过的将军,其次便应该是蒲将军了。否则,他不会和这两个人密谋这么大的事情。此事一旦败露,就会引起二十万秦军的哗变,其结果将是两败俱伤。
等项羽到了函谷关,发现刘邦据守函谷后,他又是派英布带兵攻入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