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二世处死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秦二世处死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乐观探历史 访问量:4024 更新时间:2024/1/22 4:04:37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驾崩,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王朝——秦朝,短暂的失去了统治者。在古代帝王驾崩可是大事,但是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并没有第一时间被王公大臣等人知晓,而是被赵高胡亥、李斯三人合谋封锁消息。想来秦朝刚刚建立天下还未稳定,始皇帝去世的也突然,封锁消息也是为大局考虑。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

秦始皇死前已经写好了一份诏书,秦始皇已指定扶苏为自己的继承人。 遗诏的内容是让秦始皇长子扶苏治理始皇帝的葬礼并即位登基,然而最终的结果并没有按照始皇帝遗诏顺利进行。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假造秦始皇发布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并另立秦始皇的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

秦二世胡亥即位之后,赵高掌握实权,实行残暴的统治,最终激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拉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最终秦始皇建立的大秦帝国覆灭,让他毕生的努力付诸东流。但是秦始皇死后,按照古代嫡长子的继承制度,胡亥只是秦皇的第十八子,怎么也轮不到胡亥这位小皇子继承皇位,但是经过赵高等人的努力最终登上皇位了。

秦二世胡亥在没有即位之前,公子扶苏就被赵高等人矫诏逼令自尽,最终葬于上郡,之后胡亥才即位称帝,但是秦始皇在世的时候并没有立太子,而临死的前的遗诏是想要立扶苏为继承人,胡亥能即位是名不正言不顺,但是胡亥在最终在赵高和丞相李斯的帮助下,杀死了兄弟姐妹二十余人,皇长兄扶苏也死了,胡亥最终当上了秦朝的二世皇帝。

相信秦始皇死后也不会想到,自己喜欢的小儿子胡亥竟然在篡位后把自己的子女全部杀光,还把自己辛苦一生建立的大秦帝国毁掉。胡亥当上皇帝之后,在冷血残忍方面不是他爹秦始皇可以比拟的,由于自己的皇位是从哥哥扶苏手里抢过来的,胡亥明白自己的皇位来的是名不正言不顺,担心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大臣不服,从而影响自己的统治,就开始残害前朝重臣和兄弟手足,甚至连自己的姐妹的也没有放过。

据记载秦始皇一共有34位子女,除了胡亥在赵高、李斯合谋下篡得皇位,做了秦二世,其余的33人皆死于非命。秦二世胡亥即位之后,认为自己的皇位并不稳固,曾对赵高说道,“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柰何?”于是赵高便建议胡亥,杀死对皇位有威胁的大臣和诸公子,秦二世胡亥表示同意。

《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

胡亥未登基前,便通过假传诏书的方式,迫使扶苏自尽而亡,消除了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兄长。胡亥即位后,在赵高等人的帮助下,展开了对其它兄弟姐妹的清除。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

胡亥首先在杜县(陕西咸阳东)先处死了自己的六个哥哥,开始震慑自己的其它兄弟姐妹,以及文武大臣。之后又想杀公子将闾等三兄弟,但是公子将闾等兄弟平时是遵纪守法,做事谨慎。胡亥没有合适的理由诛杀他们,胡亥就将几人先关起来,胡亥也不和兄弟几人见面,就派使者对公子将闾等三兄弟宣布胡亥的口谕。

二世派使者谕令将闾:“公子不臣,罪当死,吏依法办事。”

最终将闾兄弟三人都拔剑自杀。胡亥又将十二个兄弟集体在咸阳集市斩杀,在杜邮将十位公主残酷杀害。

《史记·李斯列传第二十七》记载:“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

此时秦始皇仅存的儿子只剩下公子高和秦二世了,公子高本来想出逃的,但是害怕自己逃亡后被灭族,于是公子高牺牲自己来保全家人,便请命为始皇殉葬。

公子高上书说:“不忠者无名以立于世,臣请从死,愿葬郦山之足。唯上幸哀怜之。”

胡亥同意了公子高的请求,并赐给他十万钱,公子高的家人也得以幸免。至此,嬴政的三十三位子女尽数被杀。之后秦二世胡亥也没有好下场,后来胡亥逐渐对赵高失去信任,赵高害怕自己性命不保,便先发制人,命自己的女婿领兵闯入内宫,逼死了胡亥。之后赵高想自立为帝,但是群臣和将领们都不支持他,之后立亲王子婴,子婴成为了秦三世,也是秦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此时可以看出,子婴是以秦二世胡亥兄长的儿子身份即位的,子婴在现今流行的说法是扶苏的公子,但是按照之前胡亥为巩固自己的帝位,已经将所有的兄弟姐妹和一些前朝大臣诛杀了,按照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使长子扶苏死后,扶苏的孩子还是可以继承皇位的,这种情况足以让胡亥杀了子婴,那么胡亥为什么没有杀了子婴呢?

这其实和子婴的身份有关,虽然在后世有说法认为子婴是秦始皇长子扶苏的儿子,但是按照胡亥的性格怎么可能留下影响自己帝位的继承人呢,胡亥不仅将影响自己统治的兄长们杀害,还将自己的几个弟弟诛杀,并且还把对皇位没有影响的十个姐妹杀掉,怎么会放过皇兄扶苏的儿子呢,加上子婴的还有两个儿子,其年龄也不会小,也不可能是扶苏的儿子。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赵高杀死胡亥之后,“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这里记载,子婴又不是扶苏的儿子,成了秦始皇的弟弟了,也就是胡亥的叔叔,按照胡亥20多岁就被赵高逼死,子婴还有两个儿子的情况下,子婴是胡亥的叔叔还是说的过去的,但是子婴作为秦始皇兄弟的说法也说不过去,秦始皇真正意义上只有一个兄弟,就是同父异母的嬴成蟜,是秦始皇的弟弟,但是在秦朝还是秦国的时候嬴成蟜叛秦降赵,最终亡命逃到赵国,那么之后赵国被秦国攻破,嬴成蟜的下场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秦始皇还有两个弟弟,秦始皇母亲赵姬在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嬴异人死后私通他人,和嫪毐生下两个儿子,但是这两个孩子并不被认可,之后也被嬴政下令处死了,除此之外,嬴政并没有其它兄弟,而子婴也不符合是秦始皇弟弟的说法。胡亥没有杀害子婴的原因就在于子婴的身份不会影响到胡亥的帝位,所以才没有被胡亥杀害。

子婴的身份可能就是嬴姓赵氏其它旁支族人,因为子婴的身份对胡亥的皇位没有威胁,不会影响胡亥的统治和帝位,所以胡亥也就没有必要去杀害子婴,最终子婴在胡亥死后成为秦三世。虽然子婴之后杀掉赵高,但是那个时候秦朝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时候,秦王子婴最终在位仅四十六天后无奈投降刘邦,秦朝灭亡。之后项羽率军进入咸阳,杀死了子婴。

大秦帝国的覆灭和秦始皇也脱不开的关系,秦始皇晚年似乎领悟到,自己征战多年,并动用了太多的人力劳力财力,百姓早对现行政策深恶痛绝,天下需要进行休养生息,国家政策需要调整改变。而长子扶苏是现行政策的主要反对者,扶苏继承大统后,才可能矫正这些错误。但是秦始皇最终没在死前确立太子,他总以为自己会长生不死,过分的相信自己,相信周边的大臣,相信了宦官赵高,这个想法害了他,也害了公子扶苏,害了整个秦帝国。

胡亥为何没有杀子婴,大家对此怎么看?认为子婴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呢?

更多文章

  • 如果是扶苏继位,秦朝会改变它二世而亡的结局吗?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扶苏,秦朝,嬴政,蒙恬,秦二世,孔子,扶苏继位,先秦,周朝

    秦朝做为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但是却只存活了二世。秦朝的二世而亡,让很多人疑惑的同时又提出了假设:如果继位的是公子扶苏,秦二世而亡的结局会改变吗?秦朝灭亡原因如果要讨论这个话题,首先需要讨论的是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一个王朝的灭亡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原因,一种情况是由于社会原因,

  • 如果秦始皇驾崩后,扶苏接到伪诏直接杀回咸阳,结果会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嬴政,扶苏,秦国,蒙恬,秦二世,秦王朝

    虽然秦始皇是一位很伟大的君王,但是,秦王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却很短,只有短短十五年,共经历三位皇帝。其实,有非常多的史学家提出疑问,如果秦始皇过世后,不是胡亥继位,而是秦始皇长子扶苏继位的话,那秦王朝的结局会不会改变呢?历史又会不会不一样呢?(一)历史的假设一我们先从一个大的假设说起,即扶苏在接到伪

  • 公子扶苏身边有蒙恬和三十万大军,为何仅凭一纸诏书就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蒙恬,公子扶苏,扶苏,嬴政,秦二世,赵高

    古语有云“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秦始皇的长子扶苏也听说过这句话吗?这无法考证。但无论扶苏是否听说过,却是按照这一说法去实施了。虽然后人对扶苏的这一做法很不理解,试图从扶苏的成长经历来挖掘其真实想法。我们毕竟不是扶苏本人,也不会真正了解其在生命最后一刻的真实想法,但史官的记录却会成为我们还原事件经过

  • 扶苏的愚孝愚忠,葬送了大秦几百年基业,还连累了蒙恬

    历史解密编辑:清竹雅韵标签:蒙恬,扶苏,嬴政,秦二世,赵高,李斯

    历史上,短命的朝代不少,若论起熟悉的程度,那么秦朝当排在首位。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仅仅历时了14年的时间就灭亡了。扶苏的愚孝愚忠,葬送了大秦几百年基业,还连累了蒙恬本来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为子孙开创了一个恢弘的基业,可惜的是,一场沙丘之变彻底地扭转了秦朝的大好局势走向,大秦帝国的

  • 秦国公子扶苏, 没能被立为太子, 竟与楚国外戚组织的一场叛乱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小雷的娱乐标签:楚国,秦国,嬴政,魏国,楚王,王翦,先秦,周朝,昌平君,公子扶苏,四大名将

    春秋战国时代,秦国与楚国可谓是相爱相杀的一对。春秋时期,秦国曾出兵相助楚国对抗吴国。而到了战国时期,秦国与楚国之间不光有战争,更有联姻,更有甚者,秦国的一些丞相和大臣更是出自楚国,如秦昭襄王时期一生四任秦相的魏冉,与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的丞相昌平君熊启等等。由于秦楚长期联姻和楚国宗室在秦国长期掌权,故秦

  • 秦始皇长子扶苏,什么事触怒秦始皇?他为什么被秦二世逼令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属于你我标签:嬴政,扶苏,蒙恬,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汉高祖刘邦

    作者:忆香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扶苏(?~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扶苏,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秦朝宗室大臣,秦始皇长子。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直言劝谏父亲,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一事,触怒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扶苏敢于直谏

  • 如果扶苏成为秦二世,秦朝会不会长治久安?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不知失意标签:秦二世,扶苏,嬴政,秦朝,李斯,蒙恬

    你知道在历史上是怎么评论扶苏的吗?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这说明扶苏并不像胡亥那样是一个成迷于酒色的人,而是一个有勇有谋,为人宽仁的人。如果扶苏成为秦朝的第二个皇帝,那么肯定能够改变当时秦朝社会不稳定的情况,甚至能够延长秦朝的寿命的,到最后有没有汉朝也说不准的。那么首先我们要知道

  • 秦始皇陵东部出现了公子扶苏的骨骸?来听听专家们是怎么分析的

    历史解密编辑:白日萌硕标签:嬴政,公子扶苏,秦始皇陵,扶苏,赵高,秦二世

    去年,英国BBC电视台与国家地理联合制作的纪录片《秦始皇陵的惊天秘密》上线,影片中有提到,考古工者在秦始皇陵东部发现了一个贵族男子的头颅遗骨,该颅骨后嵌有一枚弩箭。这枚弩箭入射的位置非常奇怪,而从弩箭嵌入骨头的深度来看,似乎是从很近的距离发射的,疑似是一种死刑的执行方式,和现代用手枪顶着罪犯的后脑勺

  • 扶苏的水平其实真的不低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扶苏,嬴政,秦二世,蒙恬,秦国,陈胜

    文 / 子玉有些人以懦弱者的标签定格于历史,但其实他的本质根本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或许他只是为了顾全大局而牺牲掉了自己。扶苏其实就是这样的人——许多人很疑惑,扶苏在接到胡亥伪造的诏书时根本就没有进行任何申辩,转身就拔剑自杀,根本就没有要搞明事情真相的想法。是不是傻?扶苏和蒙恬当时可是完全具有支配三

  • 扶苏为什么接到诏书后,不甄别真伪就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扶苏,蒙恬,赵高,李斯,皇帝,自杀,大军,诏书,周朝,先秦

    很多人觉得,扶苏接到假诏书不甄别真伪就自杀,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忠臣孝子。正所谓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加入扶苏本人性格又忠厚老实,因而对这个诏书深信不疑,所以即便蒙恬劝他先上书请求复核后再自杀,但他却依然选择立马自杀。类似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问题是,如果赵高、李斯派人到军队中逼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