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秦始皇驾崩后,扶苏接到伪诏直接杀回咸阳,结果会如何?

如果秦始皇驾崩后,扶苏接到伪诏直接杀回咸阳,结果会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4666 更新时间:2024/1/24 2:46:12

虽然秦始皇是一位很伟大的君王,但是,秦王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却很短,只有短短十五年,共经历三位皇帝。其实,有非常多的史学家提出疑问,如果秦始皇过世后,不是胡亥继位,而是秦始皇长子扶苏继位的话,那秦王朝的结局会不会改变呢?历史又会不会不一样呢?

(一)历史的假设一

我们先从一个大的假设说起,即扶苏在接到伪诏之后,识破了其中阴谋,没有在第一时间自杀。 扶苏不死,他要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他即位的合法性。 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扶苏自杀后,赵高李斯的巡游队直接去了扶苏和蒙恬驻守的地方。这个行动可以理解为威慑,震慑一些军队中的不安定因素。这么一来,就算你不自杀,但象征着秦始皇的御驾“亲自”来到你面前了,你死不死?

按照扶苏的心理,其实是很难逃过这一关,因为他很听话,即使是蒙恬,也很难逃过这一关。秦始皇到了你的驻地,要你死,你死不死?你要见面,秦始皇拒绝,在情理上也是正常的。如果扶苏和蒙恬硬是要见面,难道还硬闯不成?无论,扶苏和蒙恬怎么做,都是犯法了。依照秦国的法律,一旦犯法,被杀,是很正常的事情。更不用说,这种行为已经涉及谋反了。

(二)历史的假设二

好了,即便是扶苏不死,他还杀回了咸阳城。接下来呢?扶苏和大将军蒙恬,公然与中央政府对抗。那么结果就是秦国分裂,陷入内战。

毕竟胡亥是名正言顺的君主,他手上有秦始皇的“传位诏书”,合法拥有秦帝国的所有武装力量。为了应对北方的危险,胡亥应该会提早汇聚起所有的武装力量。包括南征越国的那支超级大军。如果能提早准备,这些武装力量还是很强大的。真实历史中,秦帝国这么快被击垮,是由于一开始他们并没有认真准备。胡亥直到刘邦屠了武关才知道事情恶化到了这种地步。

而扶苏蒙恬这里呢,有着二十万戍边大军,堪称精锐。虽然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但是战斗力不可小觑,再加上驻地和咸阳之间有高速公路(秦直道),兵临咸阳城下不过数天时间。真要打起来,胜负也是很难说的。但是,在秦国律法森严的政治环境中,即便是将领威信再高,恐怕手下军队也不是能够随意调动的。也就是说,想要拉着军队公然造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三)历史的假设三

即便是扶苏在这场内战中赢了,登上了帝位,他又能让秦国延续多久呢?当时朝廷上,复古派与郡县派廷辩激烈。让其去边关,也有让扶苏远离政治漩涡中心,以求保全之意。秦始皇还希望扶苏能通过跟随大军,在军中磨炼性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但是出发点是好的,但也让他在远离了政治中心的同时,让宵小之辈钻了空子。

但是,反观扶苏其人,师从儒家学者淳于越,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个性温厚善良,反对严刑峻法和苛政,深谙秦国政治弊端,但是从扶苏自杀时间来看,扶苏在重大事件上缺乏杀伐果断的勇气。实际上,当时秦国大乱初治,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如果扶苏只是废除秦国施政中的弊端,那么秦国将会长远;如果扶苏从根本上出动秦国治理体制,秦国的六国贵族必将蠢蠢欲动,造成秦国大乱,秦朝同样会二世而亡。

标签: 嬴政扶苏秦国蒙恬秦二世秦王朝

更多文章

  • 公子扶苏身边有蒙恬和三十万大军,为何仅凭一纸诏书就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蒙恬,公子扶苏,扶苏,嬴政,秦二世,赵高

    古语有云“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秦始皇的长子扶苏也听说过这句话吗?这无法考证。但无论扶苏是否听说过,却是按照这一说法去实施了。虽然后人对扶苏的这一做法很不理解,试图从扶苏的成长经历来挖掘其真实想法。我们毕竟不是扶苏本人,也不会真正了解其在生命最后一刻的真实想法,但史官的记录却会成为我们还原事件经过

  • 扶苏的愚孝愚忠,葬送了大秦几百年基业,还连累了蒙恬

    历史解密编辑:清竹雅韵标签:蒙恬,扶苏,嬴政,秦二世,赵高,李斯

    历史上,短命的朝代不少,若论起熟悉的程度,那么秦朝当排在首位。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仅仅历时了14年的时间就灭亡了。扶苏的愚孝愚忠,葬送了大秦几百年基业,还连累了蒙恬本来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为子孙开创了一个恢弘的基业,可惜的是,一场沙丘之变彻底地扭转了秦朝的大好局势走向,大秦帝国的

  • 秦国公子扶苏, 没能被立为太子, 竟与楚国外戚组织的一场叛乱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小雷的娱乐标签:楚国,秦国,嬴政,魏国,楚王,王翦,先秦,周朝,昌平君,公子扶苏,四大名将

    春秋战国时代,秦国与楚国可谓是相爱相杀的一对。春秋时期,秦国曾出兵相助楚国对抗吴国。而到了战国时期,秦国与楚国之间不光有战争,更有联姻,更有甚者,秦国的一些丞相和大臣更是出自楚国,如秦昭襄王时期一生四任秦相的魏冉,与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的丞相昌平君熊启等等。由于秦楚长期联姻和楚国宗室在秦国长期掌权,故秦

  • 秦始皇长子扶苏,什么事触怒秦始皇?他为什么被秦二世逼令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属于你我标签:嬴政,扶苏,蒙恬,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汉高祖刘邦

    作者:忆香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扶苏(?~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扶苏,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秦朝宗室大臣,秦始皇长子。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直言劝谏父亲,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一事,触怒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扶苏敢于直谏

  • 如果扶苏成为秦二世,秦朝会不会长治久安?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不知失意标签:秦二世,扶苏,嬴政,秦朝,李斯,蒙恬

    你知道在历史上是怎么评论扶苏的吗?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这说明扶苏并不像胡亥那样是一个成迷于酒色的人,而是一个有勇有谋,为人宽仁的人。如果扶苏成为秦朝的第二个皇帝,那么肯定能够改变当时秦朝社会不稳定的情况,甚至能够延长秦朝的寿命的,到最后有没有汉朝也说不准的。那么首先我们要知道

  • 秦始皇陵东部出现了公子扶苏的骨骸?来听听专家们是怎么分析的

    历史解密编辑:白日萌硕标签:嬴政,公子扶苏,秦始皇陵,扶苏,赵高,秦二世

    去年,英国BBC电视台与国家地理联合制作的纪录片《秦始皇陵的惊天秘密》上线,影片中有提到,考古工者在秦始皇陵东部发现了一个贵族男子的头颅遗骨,该颅骨后嵌有一枚弩箭。这枚弩箭入射的位置非常奇怪,而从弩箭嵌入骨头的深度来看,似乎是从很近的距离发射的,疑似是一种死刑的执行方式,和现代用手枪顶着罪犯的后脑勺

  • 扶苏的水平其实真的不低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扶苏,嬴政,秦二世,蒙恬,秦国,陈胜

    文 / 子玉有些人以懦弱者的标签定格于历史,但其实他的本质根本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或许他只是为了顾全大局而牺牲掉了自己。扶苏其实就是这样的人——许多人很疑惑,扶苏在接到胡亥伪造的诏书时根本就没有进行任何申辩,转身就拔剑自杀,根本就没有要搞明事情真相的想法。是不是傻?扶苏和蒙恬当时可是完全具有支配三

  • 扶苏为什么接到诏书后,不甄别真伪就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扶苏,蒙恬,赵高,李斯,皇帝,自杀,大军,诏书,周朝,先秦

    很多人觉得,扶苏接到假诏书不甄别真伪就自杀,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忠臣孝子。正所谓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加入扶苏本人性格又忠厚老实,因而对这个诏书深信不疑,所以即便蒙恬劝他先上书请求复核后再自杀,但他却依然选择立马自杀。类似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问题是,如果赵高、李斯派人到军队中逼令

  • 大秦帝国的江山——公子扶苏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谭鑫讲生活标签:嬴政,秦王,李斯,赵高,前秦,周朝,先秦,公子扶苏,大秦帝国,汉高祖刘邦

    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亦是秦朝唯一的太子,他的死因也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08年,秦始皇在咸阳巡幸时,接到了一封告密信,称太子公子扶苏数次同反秦势力勾结,企图谋害秦始皇。秦始皇大怒,指派信任的宦官赵高和李斯前往酷刑审讯公子扶苏及其党羽,公子扶苏因拒绝承认罪名而被活活埋在大秦王陵中。

  • 北大发现一批古代竹简,推翻史记记载,秦始皇从没想过传位给扶苏

    历史解密编辑:故史倾城标签:嬴政,扶苏,史记,周朝,先秦,秦二世,古代竹简,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朝代,却十分短暂,而其中最关键的人物便是秦二世,此人昏庸无能,听从赵高和李斯的摆布,最终将秦朝带上了末路。也正是因为秦二世的能力太令人失望了,因此民间便有了传闻,其实秦始皇是想要将皇位传给扶苏的,只不过被奸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