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萧规曹随”的牺牲品

韩信,“萧规曹随”的牺牲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看鉴人文历史 访问量:868 更新时间:2024/3/1 13:50:37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少不了一个成功的女人。

吕雉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发妻,毫无疑问是大汉初年这群布衣将相们心目中的“大嫂”。

吕雉|《楚汉传奇》剧照

她跟着刘邦一路共患难,数次死里逃生,终于熬成了一流的女政治家。

在其后,更是展示了她的雷霆手段,尤其是诛杀韩信

01

吕后动手的时机

韩信作为大汉军方的一号人物,功高震主普遍被认为是不能善终的原因。

但吕后诛杀韩信的时机,却非常值得玩味。

因为,是在刘邦平定陈豨的叛乱,并不知情的情况下。

此前,刘邦早就通过不怎么光彩的手段,拿住了韩信。

刘邦&韩信|《楚汉传奇》剧照

韩信对刘邦说过:“狡兔死走狗烹”的话,刘邦的反应则是:“若毋声!而反,明矣!”

面对韩信的控诉,刘邦立马叫他闭嘴,并警告他再嚷嚷那就是真的谋反了。

从刘邦的话中,其实可以看出对韩信的复杂情感。

这其中当然有他作为一个普通人,与韩信在戎马生涯中的兄弟情,也有把韩信从一个小兵提拔为大将,对自己识人之明的骄傲。

韩信|《楚汉传奇》剧照

当然,刘邦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政治家,他未必不想杀韩信,但没有当场就发作,肯定是时机还未到,需要韩信继续发挥他的作用。

最后,也不过是将韩信带到长安,由楚王降爵为淮阴侯。

哪怕吕后将韩信杀死,造成了既定事实,刘邦依旧是五味杂陈,还有一丝惊恐。

吕后在谋划清除韩信的时候,与萧何合谋,“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

这里,似乎萧何已经是汉朝的相国,俨然大汉帝国的二号话事人,类似于嬴政座下的李斯,刘备身边的诸葛亮。

萧何|《楚汉传奇》剧照

但刘邦在得知此事后,却有了一个动作:“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

也就是说,萧何在此时还是丞相,而不是相国。

在秦汉相当长的时间内,相国和丞相都是并存的。

如公元前309年,秦武王增设左丞相甘茂和右丞相嬴疾作为相邦(避刘邦讳改称相国)公孙衍的副手。

相国只有一人,可以说是仅次于帝王的军政二把手,大汉朝的第一位相国正是韩信。

韩信|《楚汉传奇》剧照

丞相则分为左、右两人。(以右为尊,但有特殊情况。刘备汉中王时期,左将军为马超,右将军为张飞。马超声望高,加上刘备自己担任过左将军,因此马超地位高于张飞。刘备称帝后,马超晋升骠骑将军,张飞晋升车骑将军,也能看出来。)

萧何在汉二年至四年担任右丞相,四年到十一年担任左丞相,明显被降职使用了。

所以,吕后拿出相国的筹码拉拢萧何,参与谋杀韩信。

事后,刘邦赶紧承认了萧何的任命,既是对吕后做法的认可,也是提前对萧何的怀柔。

萧何&韩信|《楚汉传奇》剧照,源自网络

从这里的些许线索或能看出,至少在此时,杀韩信是不符合刘邦想法的,刘邦有点木已成舟不得不为之的感觉。

02

韩信被杀的直接原因

刘邦之所以迟迟不处决韩信,还有现实的底气,韩信手头上没有一兵一卒,即使有造反的想法,也不具备现实的可能性。

但就是这样的韩信,能量依旧不容小觑。

韩信路过樊哙的府邸,“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

不出意外的是,韩信并不买账,而是一种自嘲的口吻:“生乃与哙等为伍!”

樊哙|《楚汉传奇》剧照

似乎,韩信这个人情商非常低,不擅长处理同僚的关系。

要知道,韩信早已不是楚王,樊哙依旧口称“大王”,且行跪拜礼,这礼节不可谓不高。

可如果仔细揣摩樊哙的举动,就发现韩信并不是没有政治智慧。

樊哙是跟随刘邦的丰沛老兄弟不假,但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刘邦的连襟。

因此,樊哙跟吕后关系非常近,尤其是在刘邦立储的问题上,樊哙铁定是支持吕后的儿子刘盈。

吕雉&吕须|《楚汉传奇》剧照

在刘邦病重的时候,樊哙甚至想起兵诛杀赵王如意、戚夫人等一众可能对刘盈即位造成障碍的人。

刘邦非常震怒,让陈平带着指示,用周勃代替樊哙掌兵,并且就在军中直接斩杀樊哙。

世故的陈平选择将樊哙带到长安,在路途中,刘邦病逝,吕后掌握了实权。

若是陈平当时忠实地执行了刘邦的指示,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陈平|《楚汉传奇》剧照

樊哙作为吕后阵营的铁杆,对韩信推崇倍至,其实可以视为一种对韩信的拉拢。

隐约还透露着一种信息:加入我们,你就能恢复王爵。

而韩信的话,则是毫不犹豫拒绝,因为此时加入吕后阵营,会引发刘邦的更大忌惮。

无论怎么选择,韩信其实闪转腾挪的空间都很小。也正是,韩信的拒绝,直接诱发了吕后的杀心。

韩信临终之时,长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尔女子所诈。”

蒯通|《楚汉传奇》剧照

按照常理,既然刘邦认可了吕后对韩信的处置,那么怂恿韩信造反的蒯通下场必然也不会有多好。

可蹊跷的是,刘邦审问完蒯通,就没了下文,反而是:“至齐悼惠王时,曹参为相,礼下贤人,请通为客。”

蒯通不仅没事,还回到了他出生的齐地,并且被当时的齐国相国曹参聘为自己的门客。

曹参,为何有这么大的能量,又为什么要收留蒯通?

03

萧何和曹参的矛盾

须知,刘邦虽然起兵时被称为“沛公”,但他出生在魏国,并非丰沛地区的土著。

在丰沛,刘邦的势力也远不如萧何和曹参。

曹参&萧何|《楚汉传奇》剧照

而曹参在刘邦团队创业路上,所立的功勋非常高。

汉初平定天下后,大家开始论功封爵,群臣都推曹参为第一:“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而曹参能立下如此大功,只因为他经常作为韩信的副手攻城略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

韩信死后,汉朝军功第一就首推曹参了。在这种情况下,曹参的声望足以保全蒯通。

曹参|《楚汉传奇》剧照

况且,蒯通是韩信的谋士,曹参是韩信的副手,彼此之间有过交集。

耐人寻味的是,恐怕曹参延揽蒯通,也是对吕后、萧何杀害韩信的不满。

当初韩信向刘邦讨要“假齐王”的爵位,假设曹参和韩信关系不和睦,必然会反对。

事实恐怕是,在南征北战过程中,韩信和曹参等人结成的同盟在向刘邦表达利益诉求,刘邦直接封韩信为齐王算是一种政治表态。

从左至右:曹参、韩信、灌婴,源自网络

而当韩信成为齐王后,接任相国一职的正是曹参。

在汉四年,萧何降职为左丞相后,彼时的右丞相正是曹参。

可以说,曹参此时的地位在萧何之上。

但在次年,曹参就归还汉相印,一直到六年任齐相国之前,都没有任何职位。

很明显,两人有矛盾存在,“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隙。”

考虑到刘邦在没有娶吕雉之前,就和曹氏保持着关系,并且有了长子刘肥

曹氏|《楚汉传奇》剧照

曹氏和曹参都是丰沛本地人,且是同姓,或许他们应该是亲戚。

许是曹参一直支持刘肥为刘邦的继承人,所以,当刘肥就任封国后,曹参到了齐地担任相国,并且从此再也没和萧何、吕后见面。

但政治的巧妙之处在于平衡,刘邦将韩信降爵为侯,然后让曹参位居萧何之上。

为了拉拢吕氏,又打压曹参,所以萧曹争功时,让萧何居首位。

同理,刘邦必然不会为了吕后,过分打压曹参。当曹参释放想保全蒯通的信号时,刘邦也就顺水推舟,送曹参一个人情。

萧何&曹参|《楚汉传奇》剧照

这就导致,吕后虽然最后为自己的儿子争取到了继承权,但却无法抹掉刘邦的遗训,在萧何故去后,让曹参再次担任相国(汉相国)。

吕氏也始终不能做到一家独大。

04

结语

初生的西汉帝国,刘邦本人没有嬴政那样的神圣性,做不到大权独揽。

相比嬴政,刘邦明显更为人格化,因此他的集权必然是个动态的过程。

刘邦|《楚汉传奇》剧照

他可以拉拢吕氏,用萧何压制曹参,也可以用和曹参一系的韩信制衡吕氏。

假设,刘邦没有外出平叛(此战更为吊诡的是,曹参也带着齐地的军队在前线),上天还给刘邦多一点时间,刘邦必然会将吕氏、曹氏等势力清洗掉。

届时,没有价值的韩信才会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兔死狗烹”。

吕后,只不过让韩信死得早了一些而已。

韩信|《楚汉传奇》剧照

韩信贫贱时,在一个亭长家蹭饭,被亭长老婆撵出来;

后来,韩信还真跟了一个亭长混,结果被他老婆弄死了。

难道说,韩信的人生在起初,就已决定?

本文创作团队

作者 | 赵希夷

策划 | 赵希夷

编辑 | 赵希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疑问烦请联系

看鉴书友会即将正式上线啦!!!

诚邀你们与我一起,从历史解读世界,感受有趣的灵魂。在书籍里收获比金子更宝贵的东西。

作为一名热爱且深知阅读重要性的人,我很高兴可以通过读书会,让大家更轻松地与书结缘。

届时,我们会举办主题沙龙、专场直播等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用碎片化的时间积累,实现自我提升质的飞跃。

更多文章

  • 如果这两人不死,刘邦根本不敢杀韩信,可惜这二人全被韩信给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饭小妹说历史标签:刘邦,韩信,萧何,齐国,秦朝,汉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汉朝柱石级人物韩信的人生可谓大起大落,他出身微寒,却靠着努力一步步登上高位。可正当他意气风发的时候,他又遭到处决,结局悲惨。其实,他的死本可以避免的,只要他当初手下留情,放过这两个人,那么他就能保全自身。韩信是淮阴人,出生在一个已经走向没落的豪强家庭,他的幼年和少年过得并不如意,因为没有工作,也无田

  • 萧何当时为什么不救韩信,却和吕后一起设计杀害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萧何,韩信,吕雉,项羽,吕后,秦朝,汉朝,汉高祖刘邦

    萧何懂人才,但更懂政治。韩信是萧何举荐并且提拔的,在楚汉战争中立下不世之功,这对于萧何来说本应该是好事,因为最高级的政治本质就是裙带关系,韩信的地位提高,对萧何一样有反哺作用。但韩信虽然能力强,功绩大,他的内心和表现却配不上他,他太过自大,也不会审时度势,这让韩信成为了让刘邦忌惮万分的一个人,萧何作

  • 刘邦屡次坑韩信,韩信为何就是不反?原因和项羽之所以失败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刘邦,韩信,萧何,汉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刘邦屡次坑韩信,韩信为何就是不反?原因和项羽之所以失败一样战国时代,是一个游侠的时代。在司马迁的《游侠列传》中,曾这样描述侠客:“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同时,战国的游侠都恩仇必报,对于他人滴水的恩情,均会涌泉相报。“兵仙”韩信早年出身不详,但从其行

  • 韩信没当元帅的经验,为何打仗却很厉害?韩信的能力从哪来?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韩信,刘邦,项梁,秦国,秦朝,汉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秦国统一六国之后,收缴了很多违禁品,兵书就是其中之一。韩信大约生于公元前231年,秦国统一六国的时候(公元前221年),他才10岁左右。老秦的法令推行得很彻底,私藏兵书是犯法的事,逮住了就得挨收拾,不排除少年时代的韩信有通过非正常渠道得到兵书的可能,但是,这种可能并不是很大。韩信读过兵书,击破赵国之

  • 吕雉将韩信杀害,韩信临死前撂下一句狠话,为何吓得刘邦脊背发凉

    历史解密编辑:博哥故事会标签:吕雉,韩信,刘邦,项羽,萧何

    韩信早年间境遇不太好,虽然身体魁梧,但是跟刘邦一样“不事生产”,虽然腰间配着长剑,但是从不打架斗殴,每天到各处去蹭吃蹭喝,街坊四邻、亲朋好友大多都因此而厌恶他。好在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秦始皇暴卒后,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放出一去豪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各地纷纷掀起了反秦的浪潮。韩信趁此机

  • 《楚汉之争》之韩信的抉择

    历史解密编辑:著字以育人标签:韩信,刘邦,齐王,张良,齐国,汉王,汉朝,秦朝,楚汉之争,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蒯彻对韩信说将军你攻下了齐地日后又有什么计划吗,韩信说现在不是很好吗,蒯彻说你现在只是一个大将军是无法名正言顺的地治理齐国的,韩信说你的意思是,蒯彻说将军你应当自荐让汉王封你做齐王,刘邦说汉王能答应吗,蒯彻说现在楚汉之争已到了关键时刻,汉王现在正需要你的帮助,你如果上书汉王一定会答应的,韩信考虑了一

  • 韩信没有谋反,为何却被刘邦废掉?他的威胁实在太大

    历史解密编辑:帝王霸朱标签:韩信,刘邦,齐王,楚王,萧何,秦朝,汉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公元前201年正月,在灭掉项羽后,汉高祖刘邦正式分封诸王,他将立下大功的齐王韩信改封为楚王,以下邳为都城。可是仅仅过了几个月,刘邦就采纳陈平的建议,以伪游云梦的方式,逮捕了韩信,然后废掉他楚王的爵位,贬为淮阴侯。之后,韩信被软禁在了长安。可是事实证明,韩信并没有谋反,可是刘邦为何还要这么做呢?众所周

  • 发现山西一座古墓,仅存头颅,内含韩信遗迹,守护已逾2000年

    历史解密编辑:小米虫侃娱乐标签:韩信,刘邦,项羽,吕雉,陵墓,萧何,古墓,秦朝,汉朝,山西省,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人才,汉朝开国功臣。虽然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敬仰和敬仰,但是大家一定都听说过韩信的死讯。被他的“亲师傅”害死了,悲惨至极。大家都知道,韩信是被吕后砍头和尸体分开安葬的。韩信的墓地,成为了2000多年来大家一直好奇的一个谜。直到山西省一处神秘之地,韩信人头下落才出现线索。0

  • 萧何为何出计杀韩信?他不出手帮助吕后清理韩信,他自己就要倒霉

    历史解密编辑:黄昏细雨醉红尘标签:萧何,韩信,吕雉,刘邦,丞相,楚王,吕后,秦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公元前197年,汉高祖十年,“汉初三杰”之一的淮阴侯韩信被家臣告发谋反,当时,汉高祖刘邦在外征战,无法回来亲自处理,于是,坐镇长安的吕后和丞相萧何合谋,将韩信骗至长乐宫擒拿后诛杀,并夷韩信三族,《史记·萧相国世家》中记载:“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配合吕后铲除韩信的萧何,其实算是朝

  • 韩信被杀:自请封王何罪之有?挑动陈豨谋反不可思议!

    历史解密编辑:米薇史小范标签:韩信,陈豨,封王,分封,齐王,秦朝,汉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196年,楚汉相争的刀光剑影消失才几年,为刘邦坐稳龙廷屡建功勋的大将韩信,却成了刘邦等人的刀下之鬼,甚至被夷三族。对此,历来的史家们虽有异议,但多数人认为,韩信企图谋反,罪有应得。包括司马迁、班固等都持这一看法。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有的研究者不断著文,认为当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虽然再无一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