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句句精辟字字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句句精辟字字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二楼讲故事 访问量:2891 更新时间:2024/1/26 10:16:18

说得再有道理又有何用,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是有主角光环的男人,而王朗只是个小角色,按照我们现在的流行语来说,他就是一个送人人头的,他只是诸葛亮走向人生巅峰的一个踏脚石而已。

说得直白点,在罗贯中的笔下,无论王朗是否真的说的很有道理,在身为正义的化身的诸葛亮手上,他就是没有道理,就是邪恶的一方。因此,无论如何,王朗都会输,他不输,你让罗贯中之后该如何去写接下来的剧情呢?当然,我们抛开《三国演义》这本身不说,王朗说的话真的是很有道理,可以说他的理论完全是正确的,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首先王朗对诸葛亮说道:“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其大意就是你诸葛亮既然知道天命所归的道理,为何还要兴无名之兵来讨伐我魏国呢?这句话已当时的局势来说,这绝对是很有道理的,曹魏可是名正言顺的从东汉的手中接过天下的统治权的,也就是说在当时曹魏就是天下的正统,是天命所归。而当时诸葛亮北伐的借口就是“中兴大汉”,但此时大汉早已将统治权交给曹魏,因此他诸葛亮有何资格去说他要中兴大汉呢?除了献帝有资格,我想没有谁再也资格去说这句话吧。

其次王朗说道:“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汉能代秦,魏亦能代汉,天下说白了就是谁有能力,就是谁的,因此没有谁对谁错。这句话也是很有道理的,中国二千余年的朝代更替不都是这样的吗?哪有什么江山永固的王朝,也没有谁规定这天下一定就要是哪家哪姓才能坐得,刘家不行,那就曹家坐,曹家不行,那就司马家坐,总之谁有能力就谁坐。因此,诸葛亮却一定要让已经没有能力再去统治天下的刘姓去做皇帝,这未免有些太强人所难了,如果还让刘姓去做,最终苦的还是百姓。再是王朗说道:“曩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争横。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土;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 徐郡。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 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世祖文 帝,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禅舜,处中国以治万邦,岂非天心人意乎?”,东汉为何会沦落到灭亡的地步?这还不是汉桓帝、汉灵帝皆是昏庸无能之辈吗?在他们昏庸的治理下,东汉是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因此最终促使了黄巾起义的爆发,而后黄巾被平,诸侯又互相割据为王,互相之间相互功伐,百姓死伤是不计其数,这最终还是苦了百姓。

因此,就是这样的东汉,要来又有何用呢?还要中兴什么呢?若不是曹操这位枭雄横空出世 ,北方恐怕会乱的更久,百姓恐怕会生活在更加水深火热的境地当中,因此让曹操去统治天下有何不可呢?曹操又不是昏君,而是实实在在的雄主,诸葛亮又何苦一定要让刘备去做皇帝呢?为此还要连年兴兵北伐,这最终苦的还不是百姓吗?最后王朗说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量腐草之萤 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这句话更是没有错,蜀汉的实力根本就灭不了曹魏,诸葛亮却一定要去硬抗,这又何苦呢?诸葛亮这般做,只会让诸多蜀汉的百姓、曹魏的百姓枉送性命,最终苦的只会是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好吗?诸葛亮似乎忽略了这点。

总得说,王朗说的话绝对是有道理的,天下早点一统,百姓的生活才能越早安定,百姓才能越过越好,而不是提心吊胆的过日子。这天下本来就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没有哪个家族能够一直统治着中国,谁有能力,谁让天下百姓稍微过得好些,谁就有资格去统治天下。而在当时,曹操显然符合这点,他有能力,也有想法想让百姓过得好些,只是可惜,刘备、孙权个个都是想当皇帝的人,为了他们的私欲,他们是绝对不可能将天下拱手相让的,更不会去考虑到百姓的死活,在他们的眼里,天下远比百姓要来的重要。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标签: 诸葛亮王朗曹操曹魏蜀汉

更多文章

  • 四川王朗发现2只金雕,用爪子刺穿岩羊脖子,吃饱飞走后赤狐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雪灵谷标签:金雕,岩羊,赤狐,王朗,猛禽,大熊猫,四川省,野生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位于四川绵阳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一年里大概有七八个月的降雪期,春夏季节王朗山上也会下雪,银装素裹,连绵的的山峦仿佛一幅水墨画。雪后的王朗,犹如美丽的童话世界,同时也很原始,拥有非常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牛羚、金钱豹、云豹、绿尾虹雉等在王朗繁衍生息。前不

  • 诸葛亮和王朗对骂,王朗明明句句精辟字字在理,为何却被骂死

    历史解密编辑:时尚的大咖秀标签:诸葛亮,王朗,蜀汉,曹魏,刘备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群雄并起,谋臣虎将人才辈出。而在三国乱世之中,曾有言"卧龙凤雏,得其一者可得天下。"其中的卧龙指的便是诸葛亮。诸葛亮生来足智近妖,虽身在茅庐却仍知晓天下之事。在刘备前去请其出山之时,与其共析天下局势,而留下的《隆中对》,若是后来荆州未失,恐怕三国局势的发展,便真要如诸葛亮所预料的那

  •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句句精辟字字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1949标签:诸葛亮,王朗,刘备,曹魏,魏国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主要角色,他是一个全能型人才,不管是军事还是政务,或者外交,或者农田水利等都是一把好手,堪称三国第一人。发生在诸葛亮身上的事情大多极为精彩,如舌战江东群雄,三分天下大计等。不管是诸葛亮是三分大计还有舌战群雄,都表现出他的超高的智慧和口才,让刘备和江东群臣折服。不过诸葛亮有

  • 高原浅梦,游走在王朗的神秘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绵阳旅游标签:王朗,高原,原始森林,岷山,草甸

    你的心里或许也有一个高原梦梦里总有不见边际的湛蓝天空有郁郁葱葱的成片云杉有一汪澄澈平静的湖泊还有高耸巍峨连绵不绝的雪山圣洁之境王朗雪山最美的风景总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王朗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可观赏到雪山,它们静静矗立,冷峻挺拔。@Lemonade岷山山脉是一条南北向高大连绵的山岭,长约200公里,而王朗

  • 诸葛亮与王朗阵前辩论,王朗说得精辟在理,为何却被活活骂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诸葛亮,王朗,曹操,曹魏,刘备

    语言是一门艺术,说话是一门学问,会说话,是一项技能。人与人之间很多的斗争,不存在于武力交手中,而存在于语言辩论中。话该怎么说才合适,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见识和修养;还能表达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和他的行动目标。三国时,诸葛亮就靠他的聪明才智和三寸不烂之舌气到了很多人,当然最后他自己也被司马懿气到不行。

  •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王朗,曹魏,郭淮,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

    事实上,站在辩论的角度,王朗的一番话根本没有任何问题,反而是句句精辟字字在理,连诸葛亮和蜀军众人听了都深以为然!然而,这不仅仅是辩论,这是战争,诸葛亮成功的把话题上升到了道德层面,对王朗进行人身攻击,结果王朗还真的就按照诸葛亮说的去思考了,被诸葛亮牵制鼻子走,最终气不过一命呜呼了!总结下来,王朗在这

  •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其实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什么最后还是输了?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诸葛亮,王朗,曹操,司马懿,曹丕,孙策

    在《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骂王朗是其中比较有名的片段。诸葛亮凭借自己渊博的知识和犀利的语言同曹魏的高级官员——司徒王朗,在两军阵前展开了一番精彩程度不亚于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激烈辩论。平心而论,在这场辩论中,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但是为何他最后不仅输了,就连性命也丢了呢?王朗其人王朗出生在儒家的诞生地山东,

  •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句句在理,竟还是输给了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王朗,蜀汉,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在诸葛亮的众多事迹当中,武乡侯骂死王朗,成为了津津乐道的一处事迹,这自然是罗贯中所虚构的故事,其中的台词,却也颇为有趣,但是如果让我们来好好分析这一段话语,却并不难以发现,其实王朗没有说错什么。在《三国演义》当中,劝降的画面并不在少数,而且大多获得了成功,比如李肃劝说吕布,李恢劝降马超,晓之以理,动

  • 诸葛亮口中‘厚颜无耻’的王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远征团标签:王朗,曹操,孙策,曹丕,三国,诸葛亮,司马昭,天文学家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当中,很多人对于诸葛亮骂王朗这段剧情,应该都有很深刻的印象。诸葛亮与王朗在阵前,诸葛亮用一大段话把王朗批得体无完肤。而王朗却对此并无招架之力,只是不断重复着‘诸葛村夫’这四个字。最终,王朗被诸葛亮的这番话,活活气死于阵前,沦为笑柄。不过,在真正的历史上,王朗其实并没有被诸葛亮骂死

  •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句句精辟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诸葛亮,王朗,曹魏,三国演义,曹操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深受喜爱,三国时代短短几十年,却成了被中国人最熟知的历史,三国演义的功劳最大。三国演义最大的优点,就是提炼和升华了人物性格,让每个历史人物,都突出地表现他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而且通过对历史的细微调整,做到了七分真实三分虚构,正是通过这种巧妙的组合,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