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羽水淹七军时,于禁身陷险境,曹仁为何见死不救呢?

关羽水淹七军时,于禁身陷险境,曹仁为何见死不救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940 更新时间:2024/2/19 20:46:09

在汉末三国时期,水淹七军,是一场经典的战役,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成为关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生涯。一方面,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水淹七军反映了关羽的勇武,指挥作战能力也很强,进行了决堤蓄水。

另一方面,在《三国志》等正史记载中,关羽并没有决堤水攻,之所以能够淹没于禁率领的七郡,是因为霖雨导致了自然水灾,使得于禁等人被水灾困住。关羽趁机乘船而攻,于禁等人投降。值得注意的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之所以率领七军前来樊城一带,目的是为了支援被关羽围困的曹仁。那么,问题来了,关羽水淹七军时,于禁身陷险境,曹仁为何见死不救呢?

首先,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发起了襄樊之战。此战,关羽大军很快将襄阳、樊城分别包围起来。因为曹仁难以抵挡关羽,所以曹操派遣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前去樊城援助曹仁,抵御关羽军队的进攻。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八月,时逢大连阴雨连续下了10多天,汉水暴涨溢岸。对于关羽来说,长期镇守荆州地区,对于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比较了解。

所以,在霖雨之前,关羽就准备了不少船只。在霖雨之下,汉水暴涨溢岸,于禁与诸将登高望水,一片汪洋,无处躲避。他只好与庞德等将领上堤避水。于是,关羽率领大军,乘船将于禁等人包围。值得注意的是,在于禁等人被包围的时候,镇守樊城的曹仁是看在眼里的。但是,曹仁却选择了见死不救。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根据陈寿在《三国志》的记载:“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在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曹仁只有数千人马来镇守樊城,面对关羽的数万兵马,曹仁的兵力实在太少了。所以,从兵力上来看,曹仁缺乏支援樊城的兵力。

更为关键的是,关羽水淹七军的时候,不仅于禁、庞德等人身陷险境,就樊城来说,同样被大水困住了。换而言之,在关羽水淹七军的时候,并没有忽视樊城,其手下的将士,依然将樊城围的密不透风,曹仁自己也成了瓮中之鳖,只能据守,不能出城一步。正所谓自身难保,哪还有精力去管于禁等人。

另一方面,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曹仁放弃樊城,率领人马和于禁等人汇合,不也可以吗?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樊城太重用了,曹仁必须一直坚守下去,不能弃城而去。樊城、襄阳这两座城池,都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一带。在此基础上,襄樊是关羽北伐重要的通道,一旦突破,南阳,宛城,叶县等地都会暴露在关羽的锋芒之下。

也即关羽得到襄樊后,关羽无论从哪里进军,都是平原之地,一马平川,汉献帝刘协所在的许昌,将会无险可守。所以,在曹仁一度想要放弃的时候,满宠等人就劝曹仁一定要坚守待援,因为曹操一定会派遣大军来支援的。所以,在笔者看来,对于曹仁来说,宁愿放弃于禁,都不能放弃襄樊,所谓两害相较取其轻。

最后,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就对刘备表示:“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后,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并且,陆浑民孙狼等作乱,杀死了县主簿,此时许都以南的梁郏、陆浑群盗,纷纷接受关羽的印号。在此基础上,关羽之所以没有越过樊城,直捣许昌,原因就是担任镇守樊城的曹仁断其归路和粮道。

因此,如果曹仁放弃樊城,率领大军去救援于禁的话,不仅会导致樊城被攻占,还可能直接让关羽大军一马平川,直接攻打到了许昌,如果真到这个时候,曹操估计斩杀曹仁的心都有了。从这一点来看,曹仁坚守樊城的行为,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在襄樊之战后,曹丕登基称帝,曹仁拜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晋封陈侯。一年后,曹丕又拜曹仁为大将军、大司马,促使其在曹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这,无疑有犒赏曹仁成功镇守樊城的原因。

标签: 关羽曹仁于禁曹操庞德

更多文章

  • 三国降将遍地,为何只有于禁投降争议多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于禁,关羽,曹操,庞德,曹丕,刘备

    在历史上,有很多可歌可泣的大英雄,他们都因宁死不降而让人敬佩,如文天祥、杨业等人,但是在我国历史上,有个时期降将特别多,那就是三国。孙刘曹三人手下,有很多的降将,如刘备手下的魏延、黄忠、刘巴、法正、姜维等人皆为降将,而且他们在刘备手下都担任着重要职务。孙权手下降将较少,但仍有太史慈、甘宁等大将,曹操

  • 于禁羞死,马超气死,五虎上将五子良将谁不堪回首的伤心事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马超,于禁,张郃,张飞,刘备,曹操

    要评选三国十大名将,蜀汉五虎大将和曹魏五子良将大多数都有资格入选——比他们能打的不少,但却未必像他们那样有名。五虎大将和五子良将都很能打,三国史料对他们的评价也都很高:“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瓦罐不离

  • 三国时投降很正常,为何只有于禁下场最惨?因为他替曹仁背了黑锅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曹仁,于禁,曹操,关羽,袁绍,刘备

    要论起三国时期最倒霉的人物,那必定是于禁了。虽然不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将领,但于禁也算得上是一个曹魏老臣了。尽管没有威震天下的战绩,但他为曹魏做出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于禁与张辽、乐进、徐晃、张郃共称五子良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场战役的失败,让于禁的地位一落千丈,他也因此而死。众所周知,关羽最出名

  • 同样是降将,为何于禁的评价比较差,姜维却没有这么差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姜维,于禁,蜀汉,关羽,曹操,孙权,钟会,三国,曹操麾下

    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也即在魏蜀吴三国的武将中,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再比如曹魏五子良将中,张辽曾是吕布的手下,张郃曾是袁绍的手下,两人最终归降了曹操,并得以建功立业。至于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傅士仁、麋芳等人则投降孙权,以降将身

  • 于禁的悲情人生:辉煌了大半生,却因为一次失败被全盘否定

    历史解密编辑:云心似我心呐标签:于禁,曹操,刘备,关羽,袁绍,张辽

    历史一:于禁的悲情人生:辉煌了大半生,却因为一次失败被全盘否定曹操麾下虽然大将众多,但是却有两位被冠之为常败将军,因为和其他人相比,他们打败仗的次数确实比较多,这两人就是夏侯惇和于禁,夏侯惇且先不说,作为曹操时期外姓大将第一人的于禁,为何也会被称之为常败将军?我们先大概来看一看他有哪些败绩?202年

  • 荆樊之战,曹仁于禁庞德张辽徐晃五将,曹操用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庞德,张辽,徐晃,曹操,于禁,曹仁

    前言:荆樊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的战争,这场战争魏蜀吴三国都参与了其中,最终的结局自然很清楚了,蜀国失去了荆州地区,魏国保住了荆州以北的樊城重镇,吴国成了最大赢家,几乎占领了荆州全境,基本解除了来自刘备方面的威胁。荆樊之战的背景是汉中大战刘备惨胜曹操之后,关羽为了配合刘备的行动,出兵攻打曹魏北上重

  • 关羽水淹于禁,曹营中换谁能在此战胜关羽?找了一圈没一个能打!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关羽,于禁,曹营,张辽,徐晃,曹仁

    三国里的襄樊一战,堪称关羽的封神之战,这一战,成就了关羽,但反过来却苦了于禁,东吴那被嘲讽,老曹那被嫌弃,以至于很多人都在想,这一仗的失败真的怪于禁吗?如果不让于禁上,换成曹营里的其他将领,谁能在此战中战胜关羽呢?不靠主观臆想,不靠小道消息,扒开史书看一看,有点不知所措。此战的战斗背景和过程就不多说

  • 同样是投降敌人,为什么关羽和张辽没有污点,于禁却被侮辱呢?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关羽,张辽,于禁,曹操,刘备,吕布

    于禁在水淹七军之后的投降,可以说是于禁一生之中的败笔,不但是行为上让曹操倍感失望,就连之后回到了曹魏,还是被曹丕给暗讽了一顿。总而言之,于禁如果是没有这么一出,或许会以一个非常高的身份去世,让曹魏人难以忘怀,原来曾经还有这么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只可惜这一切都在于禁投降之后发生了转折,但奇怪的是三国之

  • 从四个方面分析关羽不肯义释于禁的原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关羽,于禁,刘备,曹操,庞德,张郃

    曹操叹息:“我认识于禁三十多年了,没想到他在为难之时气节还不如庞德,没想到于禁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当了叛徒!”曹操的叹息有没有道理咱们且不去管他,襄樊之战水淹七军之后关羽的态度很是耐人寻味:对叩首乞降的于禁不屑一顾,却对宁死不屈的庞德好言相劝,难道关羽是个贱骨头爱听别人痛骂吗?是于禁的利用价值不如庞

  • 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的关羽,被杀前向孙权请降,却遭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庞德,关羽,孙权,于禁,刘备

    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的关羽,被杀前向孙权请降,却遭拒绝!汉末三国,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期,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在这短短的百余年内,无论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士,还是久经沙场、马革裹尸的武将,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节奏。在三国英雄人物中,除了在长坂坡七进七出的儒将赵云外,人们最敬佩的英雄当属义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