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降将遍地,为何只有于禁投降争议多原因很简单

三国降将遍地,为何只有于禁投降争议多原因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1912 更新时间:2024/2/7 4:43:32

在历史上,有很多可歌可泣的大英雄,他们都因宁死不降而让人敬佩,如文天祥、杨业等人,但是在我国历史上,有个时期降将特别多,那就是三国。孙刘曹三人手下,有很多的降将,如刘备手下的魏延、黄忠刘巴法正、姜维等人皆为降将,而且他们在刘备手下都担任着重要职务。

孙权手下降将较少,但仍有太史慈甘宁等大将,曹操更不用说了,几乎将对手的可用人才,照单全收,因为爱惜人才,放走的敌军将领也不少,如赵云、关羽等人,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有三人是降将,如张辽就曾是吕布部下,还有庞德文聘等人,这些人虽为降将,但曹操从未对他们另眼相看,反而很信任他们,对他们委以重任。

三国降将众多,也与其时代特色有关。我们知道,三国是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诸侯间打来打去,人才损失严重,各诸侯为了图谋霸业,都需要人才的补充,因此,招揽降将则是他们最快的招揽人才的途径。还有一点,各诸侯之间的战争,属于国家内斗,不存在民族气节这些,所以将士们的投降,也不需要承担太沉重的道义包袱。

在三国,战士投降相当普遍,人们也不会认为这是一件可耻的事,如三国时期,有过降将经历的关羽等人,就很受人尊敬,至今喜欢关羽的人也不在少数。关羽那短暂的降曹经历,并未给他的人生带来污点,也无损他的声名。在三国时期,降将如此多,大多都不会受到人们的指责,但为何于禁投降关羽,却引来那么多的争议呢?

于禁是曹操手下一名将,一生战功赫赫,但是人生的最后一败,却将他毁了,不仅同僚嘲笑他,排挤他,而且曹丕也不待见他,于禁本人也是在羞愧中郁郁而终,死后都未能入享太庙。

这一切与关羽有关。公元219年,关羽率兵进攻樊城,曹操派于禁和庞德去守樊城,但是关羽却利用大水,淹了曹军,于禁、庞德等人皆被关羽活捉,但与于禁不同的是,于禁降了关羽,而庞德没有。不肯投降的庞德被关羽杀害,于禁投降了关羽,虽免了一死,但是并没有得到关羽的厚待,反而把他仍在大牢里,不管不问。

关羽兵败,荆州被孙权夺取,于禁也到了东吴手里,但是东吴也没有以应有的礼数对待于禁,反而几次羞辱他。于禁回到魏国时,曹操已经去世,新的魏王曹丕,因他投降关羽,也不待见他,同僚也不同情他,甚至一些人在他背后指指点点,嘲笑他。三国降将那么多,为何禁降会受到曹丕和同僚的如此对待呢?原因不外乎以下4点。

一是与庞德的对照。我们知道,庞德和于禁同时被关羽所擒,但庞德宁死不降,虽被关羽杀害,但人们对他油然起敬,充满敬意,相反,人们对庞德越怀念,越敬佩,则会对于禁越鄙视,越排斥。还有一点,庞德在魏国的地位、官职等,都是不及于禁的,反观于禁,跟随曹操多年,在军中有很高威望,却轻易投降了关羽,对比二人做法,于禁的确不能让人尊敬。

二是于禁的地位。于禁是军队统帅,且为五子良将之一,在军中拥有很高的职位,于禁也是曹军襄樊之战最高指挥官。想想,一个军队的最高统帅投降敌军,对这支军队的士气打击有多大,于禁的投降,对曹军的士气造成了很大的打击,甚至连曹操都动了迁都的心思。因此,人们更加不愿意原谅他。

三是曹丕的态度。曹操胸怀广大,极能容人,尤其是能容有才之人,不过从曹丕在这方面差曹操一大截。于禁投降后,曹操虽然感慨,但依然善待他的家人,而曹操死后,曹丕就没有那么宽容大量,能够容忍臣子的背叛。曹丕的态度,也影响了同僚的态度,尤其是曹丕让人在陵墓内,画了一些羞辱于禁的画,让于禁羞愧交加,悲愤而终。

四是性质不同。大多投降,要么是旧主一死,如张辽、文聘,要么是旧主待其不仁,如张郃,要么是怀才不遇,或者是抱负难以施展,如许攸,才选择投降的,但是很少人是因为贪生怕死而投降的。

于禁投降关羽,往大来说,是为保全几万将士的生命,但显然曹军将士不这么认为,往小了说,就是贪生怕死,爱惜个人生命而投降的。这对于一些出生入死、上惯了战场的将士来说,是一件很让人鄙视的事,所以同僚瞧不起他,也是一件正常的事。

曹军的失败,并不能完全归咎于禁身上,而他的投降,纯属只是想保全他的生命罢了,试问普天之下又有几人不怕死呢?他就错在他的身份上,一个军队的最高统帅投降,怎么说都是一件让人难以接受的事。于禁不投降,也难以改变战局,不过他这一降,却彻底毁了他的一世声誉。

标签: 于禁关羽曹操庞德曹丕刘备

更多文章

  • 于禁羞死,马超气死,五虎上将五子良将谁不堪回首的伤心事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马超,于禁,张郃,张飞,刘备,曹操

    要评选三国十大名将,蜀汉五虎大将和曹魏五子良将大多数都有资格入选——比他们能打的不少,但却未必像他们那样有名。五虎大将和五子良将都很能打,三国史料对他们的评价也都很高:“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瓦罐不离

  • 三国时投降很正常,为何只有于禁下场最惨?因为他替曹仁背了黑锅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曹仁,于禁,曹操,关羽,袁绍,刘备

    要论起三国时期最倒霉的人物,那必定是于禁了。虽然不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将领,但于禁也算得上是一个曹魏老臣了。尽管没有威震天下的战绩,但他为曹魏做出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于禁与张辽、乐进、徐晃、张郃共称五子良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场战役的失败,让于禁的地位一落千丈,他也因此而死。众所周知,关羽最出名

  • 同样是降将,为何于禁的评价比较差,姜维却没有这么差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姜维,于禁,蜀汉,关羽,曹操,孙权,钟会,三国,曹操麾下

    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也即在魏蜀吴三国的武将中,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再比如曹魏五子良将中,张辽曾是吕布的手下,张郃曾是袁绍的手下,两人最终归降了曹操,并得以建功立业。至于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傅士仁、麋芳等人则投降孙权,以降将身

  • 于禁的悲情人生:辉煌了大半生,却因为一次失败被全盘否定

    历史解密编辑:云心似我心呐标签:于禁,曹操,刘备,关羽,袁绍,张辽

    历史一:于禁的悲情人生:辉煌了大半生,却因为一次失败被全盘否定曹操麾下虽然大将众多,但是却有两位被冠之为常败将军,因为和其他人相比,他们打败仗的次数确实比较多,这两人就是夏侯惇和于禁,夏侯惇且先不说,作为曹操时期外姓大将第一人的于禁,为何也会被称之为常败将军?我们先大概来看一看他有哪些败绩?202年

  • 荆樊之战,曹仁于禁庞德张辽徐晃五将,曹操用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庞德,张辽,徐晃,曹操,于禁,曹仁

    前言:荆樊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的战争,这场战争魏蜀吴三国都参与了其中,最终的结局自然很清楚了,蜀国失去了荆州地区,魏国保住了荆州以北的樊城重镇,吴国成了最大赢家,几乎占领了荆州全境,基本解除了来自刘备方面的威胁。荆樊之战的背景是汉中大战刘备惨胜曹操之后,关羽为了配合刘备的行动,出兵攻打曹魏北上重

  • 关羽水淹于禁,曹营中换谁能在此战胜关羽?找了一圈没一个能打!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关羽,于禁,曹营,张辽,徐晃,曹仁

    三国里的襄樊一战,堪称关羽的封神之战,这一战,成就了关羽,但反过来却苦了于禁,东吴那被嘲讽,老曹那被嫌弃,以至于很多人都在想,这一仗的失败真的怪于禁吗?如果不让于禁上,换成曹营里的其他将领,谁能在此战中战胜关羽呢?不靠主观臆想,不靠小道消息,扒开史书看一看,有点不知所措。此战的战斗背景和过程就不多说

  • 同样是投降敌人,为什么关羽和张辽没有污点,于禁却被侮辱呢?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关羽,张辽,于禁,曹操,刘备,吕布

    于禁在水淹七军之后的投降,可以说是于禁一生之中的败笔,不但是行为上让曹操倍感失望,就连之后回到了曹魏,还是被曹丕给暗讽了一顿。总而言之,于禁如果是没有这么一出,或许会以一个非常高的身份去世,让曹魏人难以忘怀,原来曾经还有这么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只可惜这一切都在于禁投降之后发生了转折,但奇怪的是三国之

  • 从四个方面分析关羽不肯义释于禁的原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关羽,于禁,刘备,曹操,庞德,张郃

    曹操叹息:“我认识于禁三十多年了,没想到他在为难之时气节还不如庞德,没想到于禁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当了叛徒!”曹操的叹息有没有道理咱们且不去管他,襄樊之战水淹七军之后关羽的态度很是耐人寻味:对叩首乞降的于禁不屑一顾,却对宁死不屈的庞德好言相劝,难道关羽是个贱骨头爱听别人痛骂吗?是于禁的利用价值不如庞

  • 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的关羽,被杀前向孙权请降,却遭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庞德,关羽,孙权,于禁,刘备

    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的关羽,被杀前向孙权请降,却遭拒绝!汉末三国,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期,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在这短短的百余年内,无论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士,还是久经沙场、马革裹尸的武将,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节奏。在三国英雄人物中,除了在长坂坡七进七出的儒将赵云外,人们最敬佩的英雄当属义薄

  • 三国时期很多人投降都没事,为什么于禁投降就遭到了鄙视?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于禁,张郃,曹操,袁绍,曹丕,刘备

    于禁投降不同于别人,别人投降是真投,投了就不回去了。于禁则不同,于禁投降不算真正意义的投降,最多算放弃抵抗。他“投降”不久,因东吴占据荆州又被遣送回去了,回去之后他面对的是个不怎么大度的新主公,于是就悲催了。武将投降,原主人死亡或者战败,都不会面临于禁这样的尴尬。比如说吕布背叛丁原投奔董卓,丁原死了